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苏德战场生死战/图说二战经典战役系列
分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军事理论
作者 侯鲁梁
出版社 外文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侯鲁梁编著的《苏德战场生死战》内容全面、观点独到,视角丰富的二战历史读物。全景式通俗解读,大量真实图片独家放送,本书中详细解读每一个战役的前因后果,搭建清晰的脉络,为读者呈现真实不乏生动的战争画面。作者选用大量经过严密考证的资料,系统地描述战役全貌,全景式再现战役的重要时刻,辩证地评说交战双方战役指挥的成功与失误,读后让人深受启发。

内容推荐

这是关系苏联和德国生死存亡的两个重大战役。战争初期,在德军重兵集团的强大突击之下,苏联遭到一次又一次致命打击,几乎陷入无力招架的境地。苏联在战争指导上究竟出现了什么重大失误,导致了这种局面的产生?希特勒运用闪击战战法席卷了大半个欧洲,但在苏德战场,他的闪击战却最终失灵了。苏联人在战争初期遭受严重失利、首都莫斯科即将陷落的危难时刻,奇迹般地挽回颓势,转变战局,他们在战役指导上有哪些过人之处?侯鲁梁编著的《苏德战场生死战》将进行全方位的揭示和分析。

目录

闪击顶点——德国突袭苏联

希特勒要同布尔什维主义算账

斯大林的胜算与失算

战争开始了

谁主沉浮?

走出困境

血凝雪融——莫斯科会战

“台风”刮向莫斯科

受命于危难之际

血凝红都

红场阅兵

“台风”逝去

冰消雪融

试读章节

希特勒要同布尔什维主义算账

希特勒作为德国垄断资产阶级和容克地主的代表,对共产主义和苏维埃政权有着刻骨的仇恨。

在希特勒看来,民族社会主义同布尔什维主义的斗争不可避免,德苏两国必有一战。他认为,1917年的俄国布尔什维克革命严重打击了当地的日耳曼居民,而当今的社会主义苏联又成为德国称霸欧洲大陆的最大障碍。根据希特勒宣扬的种族主义理论,斯拉夫人是由犹太人统治和剥削的劣等种族,理应成为侍奉优等种族雅利安人的奴隶。1940年6月初,希特勒向德军A集团军群总司令龙德施泰特透露了自己的心声:我“真正的伟大使命,是同布尔什维主义算账”。

希特勒向东方扩张的思想,根植于其种族观念中。他的代表作《我的奋斗》一书,对此有充分的阐述。希特勒认为,人类分为文化的创造者、保持者和破坏者三种,唯有亚利安人种方有资格做文化创造者的代表。日耳曼人是纯粹的亚利安人后裔,历史的自然法则要求优秀种族去征服劣等种族,改造劣等种族,去除劣等性,与优秀种族一起成为文化的创造者。但要优秀种族对世界历史作贡献,前提则是必须有一块与之相适应的生存空间,而今天,日耳曼生存空间太小,所以德国必须努力扩大生存空间。一千多年前,东方的第聂伯河、顿河流域的巨大空间,曾经是日耳曼民族祖先的居住地,日耳曼民族的祖先东哥特人、西哥特人,正是从这片令人神往的土地上怆然西行,到达西欧地区性的。希特勒认为,居住在那里的斯拉夫人应当滚开,日耳曼人应当重返自己祖先的领地。

西方某些心理历史学学者,对希特勒向东方扩张时所表现的冷酷无情,作了自以为是的分析,认为希特勒的这种残酷的贪婪、不顾他人的个性源于他幼时特别长的哺乳期。受乳经历是希特勒的本源经历,他逆源而行建立了所谓的“日耳曼给养地”理论。他说:“怎样才能喂饱整个民族?我们要么输出人口或商品,要么力求调整领土格局,使其适应人口需要。大自然把这种可能性——自我保存本能——赋予一切生物的新生儿。当乳婴吮吸母亲乳汁时,它不会先问一声,这维系生命的乳汁是否正在经受磨难。饥饿和爱构成了健康本能。”西方心理历史学者的这种分析,力图在希特勒个性的源头同向东扩张之间构成一种关系,对这种尝试,我们姑妄听之。

希特勒决意要向东扩张,然而,在他决定入侵波兰时,又认为德军在波兰的军事行动将有可能迫使英国和法国介入,与英法难免一战。为解除两线作战的后顾之忧,他确定了“首先对付西方,尔后才转向东方”的战略打击顺序,同最大的宿敌苏联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苏德边界和友好条约》。当然,这不过是希特勒所谓“以魔驱鬼’’的权宜之计,他的目的是以击西为侵苏创造条件。1939年11月23日,希特勒向德国三军领导人明确指出:上述“条约只有在其符合目的时才会得到履行”,“我们只有从西线腾出手来,才能同俄国对抗”。所以,希特勒发动侵苏战争,只是时间早晚问题。

德国在西线的巨大胜利,“雪洗”了它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蒙受的耻辱,促使某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态度暧昧的国家倒向德方,从而加强了希特勒对其国内的独裁统治,并助长了他的扩张野心。至1940年6月,德国通过一系列不流血的和流血的征服,极大地改变了欧洲的政治地图。北起北极圈以北,南至比利牛斯山脉,东自维斯瓦河一线,西临大西洋之滨的欧洲半壁河山极其丰富资源,均落入德国之手。

此时,在希特勒看来,作为德国宿敌的法国已被击败,称雄一时的英国军队也被逐出欧洲大陆,有资格对德国的霸权地位提出挑战的只剩下了英国和苏联。究竟是先取英国还是先攻苏联,才更有利于实现其梦寐以求和奋斗多年的欧洲霸业?这成了当时希特勒所考虑的主要问题。

如果在英苏之间作出选择,希特勒更愿意选择英国作为其同盟者。因此,从1940年6月中旬,希特勒开始对英国进行“和平试探”。然而,丘吉尔看穿了希特勒的底牌,他毫不客气地折断了德国一次又一次伸过去的橄榄枝,粉碎了希特勒试图不战而胜的痴心妄想。于是,希特勒便考虑向不知好歹的英国人诉诸武力。他于1940年7月16日签发第16号指令,命令德军准备对英国实施代号为“海狮”的渡海登陆作战计划。其目的是,尽快占领英国,从西线脱身,以便挥师东进,入侵苏联。

命令虽已下达,但此时希特勒仍然举棋不定。从骨子里讲,希特勒是不愿意撂下苏联,先攻英国的,因为他对苏联的苏维埃政权恨之入骨,对英国人却有几分好感,采取先英后苏的战略有悖于他“和英侵苏”的既定方针。而且,希特勒也认识到,德国以薄弱的海军实施跨海作战,要冒很大的风险。他还认为,德军即使侥幸登陆成功,并将英国击败,结果是“遍布世界的英帝国土崩瓦解,而德国却从中得不到好处,我们以德国人的鲜血所换取的,只是对日、美等国有利的东西”。因此,他不愿冒险同英国交战,而让别国坐收渔翁之利。

希特勒不甘于先英后苏,还有别的原因。在德军横扫西欧,无暇东顾之际,苏联为改善其西部边境的防御态势,于1940年6月派兵进驻波罗的海沿岸三国,罗马尼亚的比萨拉比亚与北布科维纳地区,逼近罗马尼亚境内的普洛耶什蒂和巴克乌等油田。希特勒认为,苏联的行动是对德国在波罗的海地区的霸权地位提出挑战,特别是对德军装甲摩托化部队赖以生存的石油来源构成严重威胁,甚至认为苏联的上述做法是进攻中欧的前奏。在此形势下,希特勒觉得应当首先消除来自苏联的“威胁”。P14-17

书评(媒体评论)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也是世界现代史上最重大的历史事件。为了使读者了解那段历史并熟知重大战事背后的故事,作者精心编撰了《图说二战经典战役》系列丛书。二战的图书浩如烟海,但这是我所见到的最有特点的一套。史实准确、构思精巧、脉络清晰、点评精采、图片丰富、引人入胜,是一套值得认真阅读的好书。

——胡光正,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少将军衔

曾任军科学院军队建设研究部部长

丛书所选取的16个战役,是对二战进程和结局产生重大影响和决定意义的战役,也是二战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战役。作者选用大量经过严密考证的资料,系统地描述战役全貌,全景式再现战役的重要时刻,辩证地评说交战双方战役指挥的成功与失误,读后让人深受启发。

——马平,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少将军衔

曾任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主任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战役交战,既是正义与邪恶的较量,也是胆量与魄力、智慧与计谋的较量。作者浓墨重彩地勾勒了战役中双方拼大勇、斗大智令人惊心动魄的场面,淋漓尽致地揭示了“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战场定律和战役运筹帷幄的艺术光辉,使丛书成为认识战役制胜规律的好工具。

——查金路,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少将军衔

曾任军事科学院作战理论和条令研究部副部长

第二次世界大战本身就是一部教科书。作者在系统且精准描述和解读各个战役的同时,对二战爆发的背景和历史影响、战场争斗的血性和惨烈状况、二战名将的秉性和指挥风格、主战武器的性能和发展轨迹等等方面,都有独到的描述和解析。

——蔡仁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少将军衔

曾任国防大学学报主编、出版社社长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4 9:5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