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流远(我的水利人生)/万象文库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陶善生
出版社 人民日报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一年农宣队工作》、《癸丑“上书”》、《不幸的婚姻与爱情》、《在困境中育子成才》、《水利事业上的三项成果》、《冬日南下》、《投身青年运河》……这是一部真实地记录《流远(我的水利人生)》作者陶善生从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到刚刚退休这三十多年间所经历的一段既充满挑战、也曾有过某些良好机遇的人生旅程的作品。

内容推荐

《流远(我的水利人生)》作者陶善生从事农田水利工作整整三十五个春秋。虽然人生道路曲折坎坷,但是作者并没有因此而感到悲观和气馁,不曾放弃对事业的执著追求,在事业上取得了可喜成果,在水利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回顾一生,作者深感天道酬勤,不负韶华。

目录

第一章 人生旅程的第一站

 一、从大学校园到解放军农场

 二、在解放军农场劳动锻炼的日子

第二章 在甘肃这片土地上

 一、初次下灌区蹲点

 二、一年农宣队工作

 三、癸丑“上书”

 四、不幸的婚姻与爱情

 五、在困境中育子成才

 六、水利事业上的三项成果

第三章 从河西走廊到雷州半岛

 一、初识雷州

 二、回望河西走廊

 三、冬日南下

 四、投身青年运河

第四章 粤海拾贝

 一、三年广东打工生涯

 二、在广东的所见、所闻与所思

第五章 两次被借调到水利部工作的日子

第六章 重新回到甘肃的怀抱

 一、我终于吃上了“回头草”

 二、再次惨遭人生“滑铁卢”

 三、寒窗著书

 四、“西部大开发”给我带来了新的希望

结束语

试读章节

我于1962年从湖南省安化县考入武汉水利电力学院(现已合并为武汉大学)。按照当时的学制,本应于1967年7月毕业并分配工作,可却一直推迟到1968年9月才正式分配工作。我们在大学校园里整整待了六年时光,好不容易才等来了毕业分配这一天。当时,摆在同学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如何选择分配志愿。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大学生都成了“处理品”,没有现成的工作岗位供我们挑选。等待我们的是去解放军农场劳动锻炼,或者到农村插队落户。我们这个年级和专业可以去的省份只有七个:即湖北、江苏、江西、广西、山东、黑龙江和甘肃。其中除了江苏、江西和广西是安排去农村插队之外,其余四省都是去解放军农场劳动锻炼。我当时曾经同我们班上两位最要好的男同学商量,准备一块去甘肃。可是,一个偶然的机遇,却改变了那两位同学的分配去向。

一天下午,我们三人一块去离学校不远的武汉市洪山公园游玩,算是对我们曾经在那里度过了六年人生中最宝贵时光的武汉市这座花园般的历史名城的最后一次告别。当我们刚刚来到公园中离施洋烈士的大理石雕像不远处的一条林荫大道旁边的水泥长凳上坐下时,突然,两名佩戴着红卫兵袖章的女知识青年连忙向我们走来,并递给了我们两份小报。其中一名女知青连忙自我介绍说:“我们都是刚回城的支边青年。我是刚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回来的,她是刚从甘肃省农建师回来的。我们要求武汉市革委会重新恢复我们的武汉城市户口,并安排我们的工作。”

原来,她俩都是要求回城的支边青年。当时武汉市正在刮起一股支边青年要求回城之风,这两份小报就是这些支边青年自己编写并印刷出版的,实际上是向社会散发的传单,希望得到社会各界的同情和支持。

我见她俩都是刚从大西北返回武汉市的,便对她俩说:“既然你俩都是刚从大西北回来的,能不能请你俩向我们介绍一下大西北、特别是甘肃的情况?”

她俩见我们有意打听大西北的情况,总算找到了知音,于是便绘声绘色地向我们介绍了她们在大西北的种种不幸遭遇,其情景令人毛骨悚然。

那位刚从甘肃农建师回来的女知青连忙对我们说:“甘肃那地方可真不是人待的地方。不仅风沙大,而且干燥得要命,用水也很不方便。我们在那里待了将近两年,不仅从来没有洗过澡,也很少洗过脸。因为洗脸用的水要到很远的地方才能取来,而且是浑浊得要命的泥巴水。我们做饭时必须先将这些浑水放到脸盆里等上大半天,将泥巴沉到盆底以后,再将上面比较清洁的水拿来做饭。由于水的碱性太大,我们刚去时喝这样的水都不适应,大家都感到肚子痛,吃药也不管用。但也没有办法,每天都得喝这样的水,不喝就得把你渴死。由于长期不洗澡,有时候连脸都洗不成,我们浑身上下,包括头发都长了虱子。由于空气太干燥,刚到那里时,我们的嘴唇都裂了口,还经常出血,脸上也都布满了裂纹。还有,我们住的都是地窝子,周围又没有厕所.解羊只得到很沅的野抑早去锯.晚卜击己桌可不方便。有一天半夜,我和另一名女知青一块到外面解手时,突然发现很远的地方有一对蓝色的光点,好像是有人在向我们打手电。后来我们才知道,原来那是狼的眼睛,因为当地狼特别多。当时吓得我们俩跑回来了……”

“你说的这些是不是真话?”另一位同学连忙插话说。

“我要是骗你们我不是人。”她用一口地道的武汉方言向我们发誓说。

“那你们当初为什么要跑到甘肃去呢?”我连忙发问说。

“唉,学校动员我们去支边,我当时已经十七岁了,为了减轻爸爸妈妈的负担,只好跟着班里的其他几位同学一块去了甘肃,谁知道到了那么一个死地方!”

她俩的一席谈话在我们的脑海中曾布下了重重的乌云。那两位同学因此改变了去甘肃的念头,选择了其他省份。而我,不知道是出于什么原因,仍然死心塌地地选择了甘肃。

在那个革命热情十分高涨的年代里,同学们填写毕业分配志愿时都有一个固定的程式:第一志愿是“服从组织分配”;第二志愿才是你真想去的地方。而我却打破了这一程式,第一志愿就是“甘肃”,第二志愿才是‘‘服从组织分配”。由于这一特殊举动,我自然如愿以偿,被分配到了甘肃,先在解放军农场劳动锻炼了一年零三个月。P2-4

序言

这是一部真实地记录我从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到刚刚退休这三十多年间所经历的一段既充满挑战、也曾有过某些良好机遇的人生旅程的作品。但我在此必须郑重声明的是,本书并非通常意义上的自传或回忆录,姑且称之为一部“自传体小说”。尽管我在文学创作上完全是个“门外汉”,从来没有写过小说之类的文学作品,也不知道如何去写小说。

在人生的旅程中,既充满着机遇,也充满着挑战。从广义来说,所谓机遇,就是指人们所面临的可能出现的各种各样的新情况或新事物;而所谓挑战,则是指人们在前进的道路上所遇到的各种各样的困难或阻力。由于新事物是层出不穷的,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或阻力也是此伏彼起、此消彼长的.所以,从这重意义来说,人生旅途中的机遇和挑战是无时不有,人的一生实际上就是在机遇和挑战之中度过的。

虽然机遇和挑战无时不有,但它们的性质或类型又存在着很大的区别。先拿机遇来说,既有好的机遇,也有坏的机遇;既有对人的命运和前途能够产生重大影响的关键性的机遇,也有对人的命运和前途影响不大或无关紧要的机遇。又拿挑战来说,既有难以应对但又不得不认真应对的严峻挑战,也有比较容易应对或可以暂时避免的一般挑战。我们通常所说的‘‘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实际上是指把握那些对人的命运和前途能够产生重大影响的好的机遇,应对那些生活中的严峻挑战,而不是指一般的机遇和挑战。

“把握机遇,应对挑战”,这是我们人类对待生活所特有的一种本能,也是一个人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做到这一点。对T.k.多数人来说,在多数情况下,很多良好的机遇往往与他们擦肩而过,在严峻的挑战面前往往束手无策。一个人能不能有效地把握机遇、应对挑战,看来首先取决于他的能力和水平,也就是取决于他自身的素质。人们通常把日常生活中把握机遇、应对挑战的过程形象地比喻为“玩游戏”,只有那些懂得并善于运用“游戏规则”的人才有可能在游戏中取胜。

我的曾外祖父是清朝末年的一位翰林,他晚年时曾写过一本书,其中一辛的题目叫《玩中玩赋》。他也认为人生在世就好比玩一场游戏,其中有的人会玩,有的人不会玩;有的人是游戏场上的赢家或高手,而有的人则是游戏场上的败将或低能儿。他特别提到,“尧、舜、禹、汤、文、武、伊、周、孔、孟”,乃“天下之善玩者”也。

当然,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天下之善玩者”远不只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这几位先贤。就拿我们中华民族来说,在五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几乎每一个时代都涌现出了一批对我们民族的历史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的杰出人物。这些杰出人物实际上都是“天下之善玩者”。而且,除了那些对历史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的思想家、政治家及哲学家之外,各行各业、三教九流实际上都有一批“天下之善玩者”。特别是在今天商品经济的海洋中,曾经涌现出了一大批深谙并善于运用“游戏规则”的商海中的精英,他们曾以最低的生产成本获得了最大的经济回报,他们理所当然地也应被列入到“天下之吾玩者”的行列。

回顾自己参加工作三十多年来的人生历程,如果单纯从功名利禄的角度来考量,我深深地感到我是一个最不懂得“游戏规则’’的游戏场上的低能儿。虽然历尽坎坷,付出过常人难以付出的比较高昂的代价,但由于某些决策上的失误,不善于把握机遇、应对挑战,所以到头来功败垂成,和那些以最低的生产成本获得最大经济回报的商海中的精英们相比较,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当然,在这三十多年的人生历程中,在个别阶段及个别环节上,我也曾取得过一些聊以自慰的可喜成果,上帝也曾向我伸出过一定的橄榄枝。同时,我认为人世间的得与失也是相对而言或相辅相成的:在某些方面看来虽然有所失,但在另一些方面看来则是有所得;从某个角度来说,当时的行动完全是一种愚蠢的举动;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当时的某些行动也许是属于明智之举。所以,我今天也就想对这三十多年来所走过的道路,所遇到过的机遇和挑战,在机遇和挑战面前所采取的措施或所抱的态度,进行一番认真地回顾和总结。希望通过这种回顾和总结,能使读者对我这三十多年的人生历程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并和我一块去品尝这三十多年的人生滋味。

一个人在游戏场上的成功与失败,除了主观因素之外,当然也与他所处的时代及客观环境有密切的关系。

尽管我本人是一个非常平凡的人,但我所经历的这个时代却是一个极不平凡的时代。在这不到半个世纪的短暂岁月中,我们的国家曾经发生过很多史无前例的社会变革及新鲜事物:如千百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及数十万大学毕业生被分配到工厂、农村和解放军农场劳动锻炼以接受工农兵的再教育,我国经济管理体制开始从传统的计划管理向市场调控的方向转化.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大腾飞以及由此而引发的人才大迁徙等等。特别是在新千年到来的前夕,又提出了“西部大开发”的宏伟战略。实践已经证明,随着这一战略的深入贯彻实施,我国西部地区已经发生并正在发生着从未有过的翻天覆地的可喜变化,西部地区的广大群众已经迎来了有史以来最美好的春天。

从我个人的生活经历来说,虽然大体上和与我同时代的普通中国人一样,既没有经历过特殊的血与火的考验,也没有遇到过生活中的惊涛骇浪或见过特别大的世面,基本上一直处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从事着最平凡的工作。但任何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也都有他的某些特殊的生活经历。正是每一个人的这种特殊的生活经历,才构成了我们这个社会的多样性与复杂性。我的情况自然也不例外。

由于我是一个水利工作者,自从参加工作以来,曾先后在省级机关及基层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工作过,并两次被借调到水利部工作过一段时间,从而使我对从基层到中央国家机关的情况都有一定的接触和了解。

从地域来说,虽然我出生在湖南并长在湖南,但我的大部分时间则是在甘肃这片土地上度过的。我在甘肃生活及工作的二十多年间,由于工作性质所决定,差不多走遍了甘肃的山山水水或每一寸土地,既到过条件较好的平川地带,也到过条件最差的干旱山区,并同那里的父老乡亲们结下了深厚的友情。

1992年,邓小平“南巡谈话”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在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和驱动下,我毅然告别了曾经生活和工作了二十多年的第二故乡——甘肃,加入了“孔雀东南飞”的行列,来到了全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和经济最发达的广东省,在那里工作并生活了将近五年时间。在此期间内,我既亲身体验到了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一些催人奋进的情景,也领略到了东南沿海地区独特的自然风光及风土人情。

1997年,由于一个偶然的机遇,我又从广东重新调回甘肃工作,并亲眼-看见了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火热场面和西部人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毛主席在《实践论》中曾经指出:“无论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即生活于(实践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是没有法子解决的。,’他还指出:“中国人有一句老话:‘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句话对于人们的实践是真理,对于认识论也是真理。”从这三十多年的人生历程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毛主席的这些教导是千真万确的真理。人世间的很多事物,如果不身临其境,完全靠道听途说或外界的宣传报道是无法得到深入了解的。我所到过的这些地方,所经历过的这些社会环境,对我来说,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正是从这些社会环境中,使我对中国社会、对人生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所以,我在这部“自传体小说”中,除了对我所参与过的一些社会活动,所从事过的主要工作进行认真地回顾和总结之外,也想对我所经历过的社会环境向读者作一简要介绍或客观描述。以使读者能和我一道去感受这些地方所发生的深刻变化,领略各地的风土人情。

唐代名相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X-:“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我作为一名水利工作者,决定了我所致力的水利事业必将源远流长。根据本书责任编辑的提示,故特将此书取名叫《流远——我的水利人生》。

2015年5月干兰州

后记

在我即将完成这部“自传体小说”写作的时候,我突然想起了两件往事,并由此引发出了一串联想。

第一件往事:两年前,中央电视台在第一频道(即综合频道)的黄金时段曾经播放了一部根据苏联著名作家尼·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二十集电视连续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当时在社会上曾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一时间,保尔·柯察金,这位曾经影响过几代苏联人和中国人的高大而完美的人物形象,似乎又回到了我们的中间。我们这一代人,实际上就是伴随着保尔·柯察金的名字而成长起来的。在我的同龄人当中,曾有不少人阅读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不朽的著作。我虽然以前没有读过这部著作,但保尔·柯察金的名字以及他的传奇经历早就听老师和其他的人向我讲述过。特别是有一件往事,至今仍留在我的脑海之中。大概是小学六年级的时候,语文课老师在测验我们的听写能力时曾选取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一段话叫我们听写:“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每一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他临终的时候,就可以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贡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全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迄今为止,我仍然能将这一段至理名言全部背诵下来。

在我观看这部电视连续剧之前,我曾不自觉地经常将我的生活经历同我周围很多人的生活经历进行比较,并深深地感到自己的命运太差,付出的太多,而得到的太少。自从观看了这部电视连续剧之后,我又不自觉地将自己的生活经历同保尔·柯察金的生活经历进行了比较。这时,我才深深地感觉到,我这一辈子已经知足了。我和保尔·柯察金相比较,付出的远没有保尔‘柯察金那么多,而从社会上得到的东西却远比保尔·柯察金得到的东西要多。我认为一个人不管他的机遇怎样:是顺利,还是坎坷?是处在社会的上层,还是处在社会的下层?但只要他能够做到“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就算没有白白地来到这个世界上。不过,根据我的亲身体验,一个人要想活得更加踏实,除了“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之外,还应该再补充一条,就是“不因有意逃避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而受到良心的谴责”。所谓“应尽的社会责任”,从小的方面来说,主要是指对父母的赡养和对子女的哺育责任;从大的方面来说,则是指对自己的祖国和民族所应承担的责任。

第二件往事:1970年,当我刚从解放军农场劳动锻炼再分配到甘肃省水利厅水利管理局工作时,有一天,曾和与我一道分来的两位同学一块去兰州市最繁华的街道——张掖路——游览及观光。我们当时曾走进了兰州市最有名的书店——张掖路新华书店,想看看里面有没有适合我们阅读的书籍。我突然从书架上发现了一本刚刚出版的新书——《进化论与伦理学》。这本书的原作者是十九世纪英国著名的生物学家兼哲学家赫胥黎。后经我国著名的思想家严复(1854一1921)首次翻译成中文(当时的书名叫《天演论》)。该书主要是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号召人们起来救亡图存,“与天争胜”,在中国思想界曾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文化大革命”那个特殊的年代里,新华书店除了摆放着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等伟人的著作之外,几乎找不出一本其他思想家的著作。我当时曾抱着一种好奇心连忙将这本书买了回来,并进行了仔细地阅读。但后来由于工作环境几经变迁,这本小册子已不幸被丢失掉了。而由于时间的流逝,我现在已记不清书中的具体内容了。我只记得书的大概内容是,一个人在生命的旅途中,应该自强不息、勇往直前。作者曾引用了英国著名的“桂冠诗人”丁尼生的一首诗作为该书的结尾。这首诗当时对我的鼓舞和鞭策作用很大,并成了我生活中的“座右铭”而一直铭记在自己的脑海之中。所以,我今天也想当一回“文抄公”,仿照赫胥黎的手法,将丁尼生的这首诗作为本书的结尾:

要意志坚强,

要勤奋,要探索,要发现,并且永不屈服。

也许漩涡将把我们冲刷下去,

也许我们将到达幸福的岛屿。

……但在到达终点之前,

还有一些事情,

一些高尚的工作尚待完成。

2001年12月完成初稿

2013年元月最后一次修改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12: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