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李嘉诚家族传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金泽灿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李嘉诚一直是商界的一个传奇。这位商界“超人”似乎集中了所有创业者身上的挫折坎坷和奋斗精神。成功后的李嘉诚将其奋斗的一生仅仅浓缩为一句话:“早年的人生是个人努力多一些,中年以后则是运气多一些。”

金泽灿的《李嘉诚家族传》以翔实客观的笔调,详细叙述了李嘉诚及其后代成长历程中的事例以及商海奋斗的实战经历,向读者全面展示了香港李氏财富帝国的商业传奇。

内容推荐

李嘉诚,亚洲首富、商业巨头,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具神话色彩的财富巨人。他从一个出身贫寒,仅有初中学历的普通人,一跃成为令世人瞩目的商业帝国的掌门人。那么,李嘉诚是怎样从底层一步步走向辉煌之巅的呢?如今他巨资人欧,资本腾挪,背后又隐含着什么商业秘密?他的家族有着怎样的情感纠葛与冷暖人生?他以什么样的教子智慧将两个儿子培养成为“小超人”?1987年的他在选定接班人及分配财产时是怎样打算的?他对下一辈有何希冀?他又能否使李氏家族基业长青?金泽灿的《李嘉诚家族传》资料翔实、权威,是了解李嘉诚家族的最佳读本。

目录

第一章 家学渊博一心向学志气高

 诗礼传家

 聪颖好学

第二章 逃难香港乱世少年当自强

 辗转抵港

 寄身舅家

 苦学语言

 辍学养家

第三章 自谋生路眼光高远图发展

 奔波求职

 茶楼历练

 钟表学徒

 推销实践

 果断转行

第四章 独立创业塑胶之花遍地开

 “长江”破浪

 以诚解困

 米兰“学艺”

 王者初成

第五章 花开两枝产业过渡做“地主”

 扩大产能

 挂帅救业

 进军地产

第六章 青梅竹马有情人终成眷属

 亲上加亲

 夫唱妇随

第七章 胆识过人驰骋股市入地产

 人弃我取

 上市融资

 股地双赢

第八章 地铁中标舍得让利进中区

 知己知彼

 一举夺标

 联手汇丰

第九章 吞并英资,以小搏大收和黄

 助船登陆

 蛇吞大象

 重振和黄

第十章 任人唯贤广纳人才念旧情

 厚待员工

 提拔新人

 启用洋人

 善用“外脑”

第十一章 迂回作战收购港灯名声振

 以退为进

 欲擒故纵

第十二章 心系桑梓情倾教育谱华章 

 造福桑梓

 筹建汕大

第十三章 上孝下严以身作则树家风

 尽心奉母

 垂范教子

第十四章 儒商风范不搞狙击保清誉

 屋村计划

 见好即收

第十五章 一诺千金股海沉浮显智通

 低进高出

 出资托市

 买壳上市

第十六章 立足国内进军海外路更宽

 留港拒迁

 跨国投资

第十七章 香江儒彦攻守兼备守家业

 小龙出道

 喜结良缘

 绑架事件

第十八章 自主创业数码英雄显神威

 一战成名

 自立门户

 香港“硅谷”

 父子聚餐

 绯闻缠身

第十九章 转战内地眼光高远天地宽

 炒楼积怨

 连中两元

 布局内地

第二十章 进军G知难而进占先机

 变“兔”为“橙”

 卖“橙”行动

 G夺牌

 充实运营

第二十一章 知己难得商战撞出忘年恋

 一拍即合

 大局为重

 TOM出世

第二十二章 互利双赢推动中药国际化

 联姻“医药”

 构建板块

 攻欧美关

第二十三章 多元发展战略投资重布局

 生命科技

 入主华娱

 投资港口

 玩具平台

第二十四章 独善其身危机创富写神话

 逆市而动

 多元经营

 现金为王

第二十五章 兼济天下热心公益不为名

 捐助残联

 走访西部

 成立基金

 处世低调

第二十六章 龙马精神雏凤清于老凤声

 收购英电

 三思而行

 父业子承

 富贵存心

试读章节

第三章 自谋生路眼光高远图发展

在香港这个国际商业汇集之地,青年李嘉诚读完了自己的社会大学:街头求职是入学考试,茶馆跑堂是预科班,表店学徒是选修课,入户推销是必修专业,跳槽改行是跨越年级,由出色业绩换来的升职就是他取得的毕业证书。

1.奔波求职

俗话说:“香港少寒冬,却有冷死麻雀冻死翁。”1943年冬,正是香港少有的寒冬。北国的风,翻越南岭,掠过珠江平原,直扑香港。日军统治时期,市景本就十分萧条,加上寒霜降至,街上行人愈加稀少。

在这缺衣少食、人人自危的日子,李嘉诚和他的母亲庄碧琴为了谋份工作不得不奔走在寒风中。他们沿街挨家挨铺地寻找工作,但许多公司都在大量裁员,一个没有工作经验的半大孩子,要想找份工作何其艰难。他们足足走了一整天,却未能如愿。

天黑了,母子俩又累又饿。步履蹒跚地回到家,李嘉诚躺在床上不愿动弹,母亲则把路上捡来的菜叶洗净,生火做粥。

这时,庄静庵带来一小袋米,问了问他们的起居饮食,板凳没坐热就告辞了。他自然明白姐姐、外甥外出找工作之事,但他并没提及此事。或许庄静庵有他自己的想法,从生意上考虑得多一点,又或许他是在故意考验外甥的意志与骨气。当然,李嘉诚也没企求舅舅伸出援助之手。

第二天早晨,李嘉诚坚持一个人出门,他不忍母亲跟着他一瘸一拐、艰难地跑街找工作。然而,劳累了一天的李嘉诚依然是失望而归。

眼看生活日益艰辛,庄碧琴心急如焚,她掏出一张字条交给李嘉诚,说:“你去找潮州的亲戚和同乡,潮州人总是帮助潮州人的。”字条上面写着一些潮州亲友的人名、地址。李云经在世的时候,与他们有过往来,算是有一点交情。这是庄碧琴一夜辗转反侧、迫不得已想出的办法,希望能给儿子一点帮助。

李嘉诚接过字条仔细看了看,他最熟悉的应该是在上环的黄叔。黄叔是李嘉诚的伯父李云章的学生,在潮州的时候,黄叔住在城北门,和李家的老宅仅仅相隔两条街巷。如果能在黄叔的杂货店当一个打杂的小伙计,就能暂时解决家里的温饱问题。李嘉诚心中燃起了一线希望。

然而,当他来到上环街道时,整条街上看不到一家开门的店铺。他透过一家家店铺的门缝朝里望去,里面大多空荡荡的,没有一点货物。他走到黄记杂货店门口,只见里面一片狼藉,除了倒塌的货架和一堆破烂垃圾外,看不到一个人影。黄叔究竟出了什么事?他们一家人都去了哪里?自从父亲过世之后,他还没有见到过黄叔及其家人,难道他们一家人都搬走了?还是被日军抓走了?一种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他极力不去想那不幸的可能,并安慰自己说:“黄叔一定是觉得日军当道,生意难以维持,才关了店铺,搬到别的地方去了。”

离开上环后,李嘉诚又按照字条上所写的人名和地址继续寻找。这些潮州亲友大多是经营小商铺、店面,分散在香港不同的商业区。李嘉诚按照距离远近,一家家地上门问询。然而,其中一部分人和黄叔一样,店铺荒置,人也不知道去了何处;还有一部分人倒还在原处居住,但已关了商铺店面,自己的生活也是勉强维持,根本没有能力帮助他人;剩余一小部分还在开业的也生意惨淡,随时都可能关门大吉。

希望一个接一个地破灭了。李嘉诚不知道回家怎样面对母亲和弟弟妹妹,他不得不搜肠刮肚地思索,究竟还能去哪里找工作呢?突然,他脑海中冒出了一个天真的想法,商业不景气,各处店铺、商家都关门歇业,但银行不同啊!银行就是做钱的生意的,应该不会没有钱!倒不如去那里找份工作,哪怕只是当一个负责端茶倒水、扫地跑腿的小工也行。年少的李嘉诚哪里明白,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通货膨胀,经济萧条,香港商业整体停滞不前。银行也是依靠商业运作的,自然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根本没有什么业务往来,又怎么会再招人呢?这样一来,他最后一丝希望也破灭了。

当李嘉诚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推开家门看到母亲的一刹那,他几乎无法掩饰满脸的失意与忧愁,恨不得痛哭一场。不料庄碧琴却露出许久不见的笑容,微笑着对他说:“你舅舅来过,让你明天去他的公司里上班呢!”

李嘉诚愣住了,泪水在眼眶里打着转转。这两天,他遭受了太多的辛苦和委屈,别人的白眼和冷语深深打击了他。尽管如此,他仍觉得好事来得太快了。

庄碧琴高兴地说:“进了舅舅的公司,天天跟钟表打交道,这是一门好技术,日后准能发达。阿诚,你可要好好干,听舅舅的话。”“我不进舅舅的公司,我要自己找工作。”李嘉诚想起先父的遗言,不想受他人太多的荫庇和恩惠,哪怕是亲戚。他毅然说出了这句话。

……

P16-18

序言

李嘉诚一直是商界的一个传奇。这位商界“超人”似乎集中了所有创业者身上的挫折坎坷和奋斗精神。在李氏家族辉煌的背后掩藏着无数辛酸、感人的故事。成功后的李嘉诚将其奋斗的一生仅仅浓缩为一句话:“早年的人生是个人努力多一些,中年以后则是运气多一些。”他的表述极为平淡,当我们仔细观察他的人生奋斗历程,却可以从中领悟出时势与英雄的互动。

李嘉诚年幼时,他的家乡偏安一隅,比较封闭落后。在上海、广州等大城市正经受工业革命的洗礼之际,他还在乡间学堂背诵“之乎者也”。他的父亲是个典型的教书先生,不像其他潮汕人那样擅长外出经商。如果按照这个轨迹发展下去,李嘉诚很有可能会子承父业,默默无闻地度过一生。

然而,由于日寇侵华,一场巨大的战争灾难降临到中国人民头上,幼小的李嘉诚不幸沦为难民,一下子被命运抛到了香港。很快,父亲被生活的重担压垮了,李嘉诚被迫中断学业,独立谋生。他走街求职,备尝艰辛,好不容易才在一家茶馆找到工作,做跑堂伙计。看似简单的第一步,已经显示出了他特有的性格:谢绝舅父让他进钟表店工作的安排,即使自己找到的工怍收入微薄,也宁愿自己奔波,以求在香港立足。为此,他一边做工,一边苦学英语。

在进一步增长社会阅历之后,李嘉诚又主动要求进入舅父的钟表店,并很快在各项技能上超越同事。但就在生活和工作都慢慢步入正轨的时候,他再次选择了离开。这一次,他主动把自己抛到商战第一线,干起了极具挑战性的五金推销工作。

自从开始推销工作后,李嘉诚创意连连,思维独到,他给自己定下高远的目标,并付出超常的努力,先后成为了两家企业的骨干员工,工作业绩令同事们望尘莫及,职位也不断上升。这时,他又有了跳槽的想法,但不是奔向更加优厚的工资待遇,而是奔向更大更广的施展空间,奔向当时的朝阳行业。

总是在坎坷的路上行走,总是让命运穿过激流。年轻时的李嘉诚,每到有可能享受安稳生活的时候,总是让自己从零开始。接下来,他开始自己独立创业了。

李嘉诚用手中少得可怜的一点资金,加上借贷,创办了长江塑胶厂。这一期间,他亲力亲为,艰难支撑,甚至为了弄到关键技术而到国外的工厂里去打工学艺。他不仅仅把眼光盯在钱与物上,还用苦学得来的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靠诚恳待人、办事公正积累的信誉和人脉来谋求发展。

兴办实业是李嘉诚始终坚持的商业理念,但在香港这个以商贸、金融业为主流的国际化大都市,他也学会了顺势而为,不失时机地涉足房地产业,投资船运码头、电灯等行业,并竭尽全力促成公司上市。在金融和股票市场,他如鱼得水,眼光独到,以小鱼吃大鱼、以退为进、人弃我取、低进高出等手法,实现了资本的快速扩张;随后又向在港外资企业发起挑战,上演了一幕幕鲸吞式并购重组的大剧。

在充满巨大风险的竞争中,李嘉诚坚持“现金为王”,踏实经营实业,限制企业负债率,从来不在地产和股市上过度投机,作风极为稳健。由于对国家政策和经济大势判断正确,同时对香港前途信心十足,他在几次大的人心波动中敢于逆市而上,不仅使公司平安渡过走资风波和金融风暴,而且使自己从地产大亨变为股市大腕,又从行业至尊成为进军现代高科技的急先锋。

李嘉诚家族如今在香港的企业规模,意味着很多人不仅住在他修建的公寓里,用着他旗下电力公司的供电,还喝着他生产的瓶装水,并且在他主导着香港零售市场的连锁超市里购买东西……在香港,李氏家族的印记无处不在。在国外,李氏家族早在20世纪60年代便已投资加拿大,业务范围涉及酒店、地产、石油及证券等,其中以赫斯基石油最为瞩目。在欧洲,李氏家族曾以买“橙”卖“橙”创造了企业并购神话。如今,以李嘉诚长子李泽钜为先锋,长江基建、电能实业和李嘉诚基金会联手击败了由澳大利亚麦格理、阿布扎比投资局和加拿大养老金组成的财团,斥资58亿英镑(约700亿港元)从法国电力公司手中买下了英国电网业务。不到一年。长江基建再次出手,花费24.1亿英镑(290亿港元)收购英国水务公司。又过了10个月,长江基建高调出击,以6.45亿英镑(77亿港元)收购英国配气网络Wales&West Utilities。通过这些大手笔的投资收购,不难看出李氏财富帝国后继有人。

李嘉诚长子李泽钜人如其名,稳重踏实,在长江实业工作已经超过21年,圈里人对他的常用评价是“很守规矩”。所以,循规蹈矩的李泽钜与香港各界相处的都比较融洽,并在商界具有一定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次子李泽楷则锋芒外露,个性十足,不太注重传统,似乎不是很在乎方方面面的关系。一向特立独行的他也创造了属于目己的一片天地。

在世人心目中,李嘉诚是一个凝聚和代表奋斗、领先、财富的卓越商人和企业家。他灵活应变,参透了商道玄机;他长袖善舞,建立了通达人脉;他运筹帷幄,做到了长远制胜;他知入善任,把人才变成资本;他自强不息,靠坚韧造就成功;他苦心孤诣,培养自己的后代成为新一代儒商;他以德服人,打造了人格的金字品牌……更引入瞩目的是,他用毕生心血实现财富帝国的美好梦想后,又在83岁高龄完成了家族企业的传承过渡,在三分财产中彰显出其大智慧。

《李嘉诚家族传》以翔实客观的笔调,详细叙述了李嘉诚及其后代成长历程中的事例以及商海奋斗的实战经历,向读者全面展示了香港李氏财富帝国的商业传奇。在近70年的商业实践中,李嘉诚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而且身体力行地创立了一套具有丰富内涵的人生哲学和经商理念。他和他的后代走过的每一步,都是在商海中用心探索、大胆实践的结果,值得有志于在商场上大展宏图的人细细品味、学习领悟。

后记

本书在出版的过程中,得到了李华伟、林中华、李华军、范高峰、林学华、张慧丹、林春姣、李雄杰、刘艳、李小美、林华亮、陈聪、曹阳、李伟、曹驰、庞欢、刘艳、张丽荣、李本国、林晓桂、李泽民、龚四国、周新发、林红姣、林望姣、李少雄、陈志、张鹏、李天吴、刘洋洋、沈文彬、向丽、杨城、曹茜、刘宇、杨卫国、孔志明、叶超华、金泽灿、罗斌、赵志远、汪建明、翟晓斐、林承谟、曹雪、林运兰、曹建强、陈娟、许伟、曹琨等不少同仁的支持和帮助,在此特表示深切的谢意!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18:1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