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说掌故论世情(来新夏随笔自选集)(精)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来新夏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说掌故论世情(来新夏随笔自选集)(精)》为纪念来新夏先生诞辰90周年而编写,由来先生历年旧作及近年新作700余篇随笔中精选出来,收录了一些文史掌故,说清道明了很多为人所熟知,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故事。该书以随笔散文的形式,全面回顾来新夏先生的学术道路、心灵轨迹以及读书方法和各种人文典故、历史知识,既有经济价值也有社会价值。

内容推荐

来新夏(1923—2014),浙江萧山人,字弢盫。1946年毕业于北平辅仁大学历史学系,主要从事历史学、目录学和方志学等研究,被誉为“纵横三掌”。著有《清人笔记叙录》、《近三百年人物年谱知见录》、《古典目录学》、《北洋军阀史》、《中国图书事业史》、《中国地方志》等。“纵横三学”的来新夏先生“衰年变法”,晚年成为一位名副其实的随笔大家。《说掌故论世情(来新夏随笔自选集)(精)》为纪念来新夏先生诞辰90周年而编写,由来先生历年旧作及近年新作700余篇随笔中精选出来。全面回顾来新夏先生的学术道路、心灵轨迹以及读书方法和各种人文典故、历史知识。

目录

总序 文心史记——略谈来新夏先生随笔

掌故

故宫与逊帝

清代的书吏政治

天津设卫筑城600年——《天津建卫六百周年》丛书总序

唐书法家小录

说题画诗

话说“幼学”

漫话“杂字”

蔡伦“造”纸一说

说“三正”

京华杂钞

豆腐文化三说

卢沟还是芦沟

“三甲”与“三鼎甲”

说年号

邮票的说古道今

润笔与稿费

番薯的引进

腊八粥

重吃“折箩”

烹调最说天津好

元旦书红

清末三帝的年号

溥仪的衣食

烟草与火柴

民国趣联

“北洋”与“北洋军阀”

虚岁、实岁辨

手写纸书

版本琐谈

话说笔记

名镇小站

“宁园”八十年

历史的沉重——悼旅顺

澳门巡游

论世

摘掉“迂”的帽子

卖身小考

爱子病

“老喜丧”

下海、玩票与卖馅饼

咀嚼语言

闲话“名人”

编辑苦乐

享受寂寞

感情的死灰复燃

卖弄与现眼

漫议“势利眼”

官称的缩略

署名三叹

儒商与商儒

饶了孩子吧

葡萄是甜的

杂糅与杂处

且去填词

书生论

我好想考博哟

“文人相轻”与“文人相亲”

中毒记

称谓催人老

不要再嚼甘蔗渣

难得人生老更忙

试读章节

故宫是明清两代政治中心的象征,旧称紫禁城。辛亥革命前的几百年,它是维系亿万生民的精神支柱。改朝换代后,亦以宫禁谁主浮沉而定。辛亥革命后,虽然清王朝倾覆,但“逊帝”仍留在内廷,继续翻云覆雨地不断卷起政治旋风,也引起多少遗老遗少们的眷恋和遐思,直至1924年溥仪被逐离开,故宫开始了为民众所有的新纪元!

北京是辽、金、元、明、清五朝京都,但如今的故宫规模,则营造修缮于明、清。

明永乐四年(1406)明成祖下诏在北平筹建宫殿。永乐十八年(1420)完成主要建筑,其主要蓝图仿临濠(明中都凤阳)明宫规模。占地72万平方米,围墙高10米,周围护城河宽50米。故宫南北长960米,东西宽760米,呈长方形,中间有长达近2华里的中轴线,若干殿堂、楼阁、亭台等都循此组成。前门是端门,正门是午门,北门名神武门,东称东华门,西称西华门。紫禁城由外朝与内廷组成。外朝在太和门内,在一片开阔的广场后面,在中轴线上前后排列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左右有文华殿与武英殿;内廷有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直通御花园,在这三宫左右各有三宫,彼此格局相同,即俗称的三宫六院。这一大型宫殿群是封建王朝至尊无上的权力标识。

1911年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爆发,次年清室“逊位”,紫禁城的外朝部分为民国政府所有,而内廷部分仍由清朝的末代皇帝溥仪等一套人马居住,过着一种无发号施令职能、但仍能称孤道寡的封建小朝廷生活。民谚所说“关门当皇上”,是对这一现状再好不过的一种刻画。

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的末代皇帝,结局无不悲惨。远的不说,就说宋、元、明三朝。北宋的徽、钦二帝,成为金的俘虏,受尽凌辱。南宋帝昺被元军追杀,大臣陆秀夫负之蹈海而死。元顺帝被明军追杀,逃亡于大漠。明崇祯帝自缢景山,下场更惨。唯独清末帝溥仪以童稚之年,未经任何灾难,和平交接,逊位于民国,不仅仍然能安居故宫内廷,而且还受到种种优待,不能不说是历代末帝中的幸运儿。

自1911年武昌起义成功后,清廷已经处于风雨飘摇、危在旦夕的困境之中。袁世凯软硬两手并用,拨弄其间,于1912年1月17日议定了《清室优待条件》,清廷亲贵尚谋讨价还价。1月25日,由袁世凯授意段祺瑞等前线将领通电迫使清廷接受条件退位,这份《清室优待条件》包括清帝辞位之后优待皇帝(八款)和皇室以及满蒙各族等三部分内容,其中主要条款有:

——大清皇帝辞位之后,尊号仍存不废,中华民国以待各外国君主之礼相待。

——大清皇帝辞位之后,岁用四百万两,俟改铸新币后,改为四百万元。此款由中华民国拨用。

——大清皇帝辞位之后,暂居宫禁,日后移居颐和园。侍卫人等照常留用。  ——以前宫内所用各项执事人员,可照常留用。

——大清皇帝辞位之后,其原有之私产由中华民国特别保护。

——原有之禁卫军,归中华民国陆军部编制,额数俸饷仍如其旧。

这些条款可谓旷古未有,优渥之至。那么为什么一个新建政权对前朝末帝会有如此优待的条款呢,我认为原因有二:

一、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武昌起义后,各地纷纷响应,宣布独立,但各地封建根基并未彻底清除,地方上旧疆吏摇身一变,成为新权贵,虽穿新鞋,仍走老路,中央则自袁世凯、徐世昌、段祺瑞诸人以下,多为清室旧臣,心理上怕人以封建礼制相责,所以多采宽容态度。

二、袁世凯在得到民国大总统的重位之后,深植于脑海中的封建帝王思想不仅没有清除,反而在更大权欲的驱使下萌生新的贪求,所以把逊帝安排在内廷,给以优厚待遇,一方面企图以封建体制的微型标本影响民众心理,另一方面让溥仪替他看摊,准备日后他实行帝制时顺利使用。P3-5

序言

来新夏先生生于书香门第,青年时期的求学阶段是在抗战的特殊时期度过的。他经历过硝烟弥漫的时代,遭遇过“文革”特殊生活的考验,可以说历尽坎坷磨砺,但内心深处蕴藏的老庄精神使其虚怀若谷,使得其对人生有着超然而独特的理解。他的文章,或认真求实、或诙谐幽默。有的针砭时弊,入木三分,抨击社会一些不良现象,令人观之,不禁惊出一身冷汗;有的对生活的某个细节片段,刻画得细致入微,衣食住行,皆成文章,不禁拍案叫绝;有些学术性很强的文章又不乏严谨务实,条分缕析,层次鲜明,丝丝入扣,足以作为研究人员可资利用的翔实资料。

来先生的随笔不论是阐明学术、讲史论事,还是议论抒情,都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那就是结构的严整缜密,语言的朴素清新,情感的真挚深沉。

一、来先生的随笔类型

一般的随笔作品,可分为抒情和叙事两种,但学者出身的来新夏所作的散文包罗万象,大致可分为:知识性随笔、抒情性随笔、叙事性随笔。

(一)知识性随笔

来先生创作了大量的知识性随笔,这些文章,虽以随笔的形式行文,但内容涵盖了文、史、哲等诸多方面大量的专业知识,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来先生的学识博大精深,所涉及的领域十分广博,在他的诸多随笔中,有一些详细地介绍了一些人们很感兴趣却不甚了解的掌故,如《故宫与逊帝》介绍了清帝退位后的隐秘生活,通篇下来,并不像一些历史教科书中那样文字生涩,而是通过一系列详细而精彩的语言,介绍了鲜为人知的真实历史。《邮票的说古道今》从一个集邮爱好者的角度,详细地介绍了大量的关于邮票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再如他的《番薯的引进》中给人们常吃的一种食品——烤红薯,可很少有人知道是如何引进的,就会找到答案。他总是能够从这些细微之处入手,让人们了解到自己身边很常见或很熟悉的事物鲜为人知的另一面,足以看出来新夏先生是一位热爱生活,懂得享受生活的老人。

(二)抒情性随笔

来先生的很多文章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大都很有趣味性,潜藏着一种精深的幽默,他的幽默是一种典型的具有浓郁东方气息的幽默,体现的是其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生在江南,成长在北方,使来新夏具备了南方人的细腻与北方人的豪迈,丰富的人生阅历也使他的胸襟愈发博大,使之在面对一些挫折的时候更加乐观豁达。由于其独有的、天生的、不可学得来的睿智、敏锐,加之对人生有着独到的领悟,使很多文章或字句往往能让人在轻松愉快中有所感悟,让人读来或如参佛语,仿佛醍醐灌顶,正如他自己所说的“视坎坷为人生必经之途,视一时辉煌为过眼云烟,视未被启用为淡泊明志,视生老病死为人人难逃之自然规律,视欢乐为一时之兴至,视离合为宴席之聚散,视家无余财为君子固穷,视家人父子若友朋相聚,视挨整受压为心无愧怍……”,以他自己所阐述的“人生幸福达为先”的这种豁达的人生态度处世,使来新夏能够宠辱不惊,举重若轻。

(三)叙事性随笔

来先生一部分的随笔是以叙事为主的。或通过叙述一件事,或把一些相关的事情串联起来,通过一系列的事情,阐明一些道理让读者有所感悟。

就如《中毒记》中,来先生叙述了自己在一次开会时在所下榻的宾馆中,经历的食物中毒的窘迫遭遇。本来发生过的一系列事情,既痛苦又尴尬,但来先生能够把这些遭遇用诙谐幽默的语言展现出来,令人看了不禁捧腹。来先生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于此可见一斑。

《一个中学生的忏悔》回忆了自己在年少无知时经常以恶作剧捉弄自己老师的种种情景,深感愧疚,使很多读者找到共鸣,也让更多的人对尘封的往事追加忏悔。

二、来先生的随笔特点

(一)结构合理

出身学者的来新夏先生行文十分严谨,虽然传统意义的随笔创作要求并不严格,但来新夏先生为了能够使读者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文章,而且不拘泥于学术文章的死板,总是能够环环相扣,条分缕析,十分严谨。他的随笔作品能放能收,放收有序,使作品紧凑集中,切合主题。即便是作品的部分与整体之间,以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安排得十分自然,衔接得十分巧妙。

从来先生为很多年轻作家的作品所写书评和序中可以看出,一旦着手,便要一丝不苟,极为认真地探求作者的创作背景,揣摩作者的写作方法,认真去阅读著作的每个章节,每一篇,甚至每一句。也就是通过这样,来先生真正体味到了书中的精髓,给书籍作了很好地诠释,很注重对书内容整体的把握,使读者对那些作品能够得到更加深一步地了解。能够得到来新夏先生作序的书,自然增色不少。来先生点评过的文章、书籍,也展现出了更多的阅读亮点。

(二)情感真挚

来先生的随笔中蕴含着大量的情感,爱憎分明,大气磅礴。

来先生对书有着特殊的感情,他爱书、读书、著书、藏书,我们可以从他的随笔中体会到他对书的那份挚爱。有得到一部好书的欣喜若狂、有沉浸在字里行间的沉醉忘我、有对自己钟爱典籍的认真批注,当然也有痛失爱书的悲伤和无奈。从《我的线装书》《旧书摊》中都能够明显地感觉到来新夏先生得到心仪的书之后的喜悦之情。而在《藏书的聚散》等几篇随笔中,都有类似的描述,来先生自己心爱的书,在那个特殊时期当着自己的面被付之一炬时,那种道不出来的感觉,对于一个如此爱书的人来说,实是一大劫难,读之不禁令人产生义愤与同情。来先生对藏书也颇有研究,很多文章中涉猎了关于藏书文化的介绍,自己本身也喜好藏书,几次“聚散”,使来先生对藏书也有了特别的情感。来先生爱书,但并不是盲目的爱,当看到各出版社大量出版一些成本高昂,读者颇少的书籍时,来先生自然看不过去,《何必如此拥挤》等文章,道出了对这种现象的不满。

来先生的刚正秉性与认真态度也是值得称道的,目光敏锐,一丝不苟,他有一些随笔很有意思,就是专门找一些常见却经常出现的语言文字错误使用的现象,仅《灯下挑眼》两篇(正、续),就挑出了一些媒体犯的错误,体现了一位学者广博而扎实的基础知识,以及兢兢业业的求知态度。有时候来先生的语言也会特别犀利,《爱子病》就是这样一篇文章,当看到一些家长对子女过于溺爱时,气愤之情,虽顾及情面,不愿当面道破,也要汇诸笔上,及时抨击。《老喜丧》《饶了孩子吧》则对一些社会不良现象作了批判。美德要颂扬,弊病也要指出,来新夏先生数十年如一日,笔耕不辍,让更多的人能够激浊扬清,时时警觉。

(三)语言丰富

来先生随笔对语言的运用十分丰富。纵观来先生的随笔,就会发现他的语言风格不同。

1.广征博引,文字精深

这一类的文章往往是学术性较强的。如《清末三帝的年号》一篇小文,介绍了关于清末三帝年号的种种,短短千余字的文章,引用得当,语言精深,足以看出来先生的专业功底以及驾驭语言的超强实力。

2.通俗易懂,诙谐幽默

这一类文章很多,语言朴实无华,可以符合各个知识层面的读者的阅读水平,通俗易懂,雅俗共赏。如《葡萄是甜的》一文,围绕一首耳熟能详的儿歌,阐明自己的观点,于细微处着眼,展现了大家风范。

3.诗化语言,清新隽永

文学世家的出身,与环境、经历的影响,使来先生的作品具有强烈的诗人情怀,虽然是随笔类作品,但辞藻间不乏诗一般的关感。如《书山路忆》,连名字都很有诗的古朴韵味,语言更是极富美感,如“回顾往事,萦绕于怀的是要检视自己的学术道路。在那悠悠岁月中,是谁伴随着我前进在这条既艰苦又充满乐趣的道路上?又是谁在茫茫书山中指引我摸索前进?那是庋藏丰富的图书馆和以向人浇灌知识为志趣的图书馆员们”。

综上所述,来先生的随笔包罗万象,古今中外,无所不容,大到政治外交,小到市井百态,从大洋彼岸到街头巷尾,从金戈铁马到叫卖吆喝,大小篇章涉及了各行各业,能让各种身份、诸多职业的人从中找到共鸣,能够真正做到雅俗共赏。来先生渊博的学识,转化成信手拈来的文字,毫无雕琢之处,不失优美,实是当代随笔中不可多得的佳品。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6: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