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是一个才智卓越的民族,人们在广阔的神州大地和历史舞台上,在政治、经济、科技、文艺、军事、法制、人事等诸多领域,运用他们的智慧,知人之所未知,发人之所未发,在改造社会、改造自然中,不仅有闪光的智谋才略,还有领先世界的科学发现和发明创造,这些都记载在历代典籍中,成为我们民族的精神财富,而且不断赋予新的生命力,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喻岳衡编著的《中华智慧故事》特将典籍中所记历代名人的智慧典故收集成书,为扩大读者面,方便阅读,特略去原文,改为语体,略有增删,或根据史籍所记,重新编写。后附简评,以求抛砖引玉,便于览者能对前人智慧熟知、借鉴,以前人之智慧提高自己,有益于中华文化的传承。
喻岳衡编著的《中华智慧故事》从历代正史等典籍中摘编出体现古人智慧的经典故事约200则,按决策篇、政事篇、军事篇、科技篇、艺文篇、讼狱篇、人际篇、辞令篇、人才篇、童智篇等分类编排,除依原文简要叙述故事外,加以简要述评,让读者从古人的智慧中吸取智慧,以为当今为人处事之借鉴。目标人群为中学生及中等文化的普通读者。
韩信论项羽虽强易弱
汉王刘邦拜韩信为大将,韩信在拜将仪式完了以后,坐在台上。汉王说:“萧丞相多次夸奖推荐将军,将军有什么样的计策教我呢?”韩信辞让不敢,接着就问汉王道:“现在您想向东发展争夺天下,对手不就是项王吗?”汉王说:“是的。”韩信说:“大王自己估量在勇敢强悍仁慈等方面比项王如何?”汉王沉默了很久,说:“不如他。”韩信拜了两拜,赞佩地说:“就是我韩信也认为大王不如他,但我曾为他办过事,让我来说说他的为人。项王一声怒吼,会让千把人吓得瘫痪不能举步,但他不能信任委用有才能的将领,这不过是普通血气刚强的人一时的冲动而已。项王待人恭敬慈爱,说话谦和,人有疾病,他流着眼泪把食物分给他们,但当别人有功劳应当封给爵位时,他把刻好的大印放在手中摩弄得棱角都没了,还拿着不肯授予别人,这是所谓妇道人家的慈悲心肠。项王目前虽为天下霸主,诸侯都臣服他,但他放弃关中这样的形胜之地,而在家乡楚地的彭城(今江苏徐州市)建都;违背了义帝‘先人关者王之’的约定,而把他所亲近喜爱的人封为王,诸侯都忿忿不平。诸侯见项王把义帝从彭城迁到江南(今湖南郴州市),也都回去把自己的国君逐走,在好的地域自立为王。项王军队所经过的城邑,都被弄得残破人亡,天下人多怨恨,百姓不愿亲附他,只是在武力胁迫下勉强顺从而已。名虽为霸主,实际已失去天下人的心,所以说这种貌似强大容易变得弱小。现在大王如能反其道而行之,一改项王的做法:任用天下那些英武勇敢的人,有什么敌人不能诛灭!把天下城镇封给那些有功之臣,还会有什么人不服从!以正义的军队跟从那些思东归故土的士兵,有什么敌人不能被打散。况且秦地的三个王(指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过去都是秦国将领,带着秦国子弟打仗好几年了,被杀和逃亡的不计其数,又欺骗他们的部下投降项羽,结果秦军走到新安(在今河南省渑池县东),项王用欺骗手段把秦军二十余万人活埋,唯独章邯、司马欣、董翳几个人走脱了,秦国父兄恨这三个人,深入骨髓。现在项羽以威力强迫秦国人,将这三人封在秦地为王,秦国的百姓不拥护他们。当初大王西入武关,对百姓没有丝毫伤害,废除秦朝的苛刻刑法,和秦国百姓约定,法令只有三条(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秦国百姓没有不希望大王在秦国为王的。众诸侯约定,大王应当在关中为王,关中百姓全都知道这件事,可大王失掉应有的爵位,被安置到汉中做汉王,秦国百姓没有不怨恨项王的,现在只要大王起兵向东,发布一道文告,三秦王的属地就可以收复了。”于是汉王大为高兴,自认为得到韩信太迟,决定听从韩信的计策,安排诸将进击预定的目标。
简评
韩信拜将后和刘邦的这篇对话,有点像后来诸葛亮初见刘备时的《隆中对》,不过韩信着重谈了项羽、刘邦个人品质、才略的不同,因而得出刘胜项败的结论,这更像后来郭嘉对曹操、袁绍二人的优劣对比,因而得出曹操必胜的结论。历史已经证明了他们品评论断的正确。刘邦、曹操比之项羽、袁绍,长处很多,其中关键之处是刘邦、曹操不惜重赏以收罗人才,因而真正的人才愿意投奔他们,为他们尽力,而项羽、袁绍则任人唯亲,对人才只做表面功夫,吝惜重赏,人才得不到重用,纷纷离他们而去。同时刘邦、曹操都注意争取民心,主要是依靠正确的政策,而项羽、袁绍则只是故作姿态,表现一副慈悲心肠。其实韩信最高明之处是看到了项羽不能成事的致命弱点,故转而辅佐刘邦。P5-7
有这样一个故事。
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有个弟弟叫做约翰·贝多芬,经商发了大财,在纽约买了地皮,于是将自己名片上的抬头改成“约翰.贝多芬,土地所有者”,并将名片寄给了哥哥。贝多芬收到之后,在名片的后面写了一行字:
“路德维希.贝多芬,智慧所有者”,并将名片寄回给弟弟。
人类认识改造世界,解决生产生活中各种纷繁复杂的问题,都离不开智慧,而人的智慧又来源人类在生产和社会实践中的经验总结,没有人类特别是杰出人物智慧的传承,就没有今天人类的智慧和文明。
中华民族是一个才智卓越的民族,人们在广阔的神州大地和历史舞台上,在政治、经济、科技、文艺、军事、法制、人事等诸多领域,运用他们的智慧,知人之所未知,发人之所未发,在改造社会、改造自然中,不仅有闪光的智谋才略,还有领先世界的科学发现和发明创造,这些都记载在历代典籍中,成为我们民族的精神财富,而且不断赋予新的生命力,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方面。本书特将典籍中所记历代名人的智慧典故收集成书,为扩大读者面,方便阅读,特略去原文,改为语体,略有增删,或根据史籍所记,重新编写。后附简评,以求抛砖引玉,便于览者能对前人智慧熟知、借鉴,以前人之智慧提高自己,有益于中华文化的传承。
人们提到智慧,往往着重甚至限于军事领域。诚然,在千军_万马生死决斗的战场上,主将的智慧谋略往往决定战争的胜负成败。本书《军事篇》中的孙膑减灶败庞涓、孙策用计败刘勋等,无不说明主将的智谋才略和指挥才能,对战役成败起着关键作用。但除军事外,我们更多地看到前人在决策、政事、经济、科技、文艺、讼狱、人际、辞令、人才等方面显示出来的智慧。以决策为例,本书《决策篇》中所录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是赵国走向强盛的关键性一步。至于《政事篇》中的子产不毁乡校,召公要厉王让百姓说话,范仲淹救荒兴利;《经济篇》中的管仲平衡粮价,范蠡治产致富,刘晏理财富国利民;《科技篇》中的李冰治都江堰,张衡造候风地动仪,毕异创活字版;《讼狱篇》中的寒朗不屈明冤,高浟察盗,桑怿智捕群盗;《人际篇》中的宋弘婉言拒婚,唐代宗善处婿女纠纷,无一不表现了当事者的智慧。这些智者无疑都是人才,人才不可多得,而识才更需智慧。《人才篇》中的子产知人善任,田婴赏识齐貌辨,萧何荐拔韩信,陶澍、林则徐识左宗棠,识人者本身就是人才,能识人于微时就是智慧。
名人的智慧还体现在文艺、辞令等诸多领域。如本书《文艺篇》所收范晔撰《后汉书》既有继承又有创新,周兴嗣一夜编成《千字文》,王勃作《滕王阁序》,就都表现了非凡的智慧。《后汉书》在体例和内容上多有突破和创新,其书新增党锢、宦者、文苑、独行、方术、逸民、列女诸传,抑势利,进处士。宰相不多述,而特表逸民;公卿不见采,而特尊独行,是对史书多为帝王将相家谱的突破。《千字文》的作者周兴嗣用一千个字,基本不重复,四字一句,每句成文,前后连贯,加上押韵,被说成是千古奇书,表现了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至于王勃作《滕王阁序》,熔对偶、声韵、典故、辞藻于一炉,游目八方,思接万里,乃文中极品,非等闲可及。本书还收有《辞令》、《智童》等篇。晏子使楚、优孟衣冠等故事,久为人所知;曹冲称象,陶葆贤九岁留遗集,超人的早慧为世所惊叹,都足以启人心智,赏心悦目。
我们强调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少数杰出人物也是群众中的一员,他们只是在某一方面有着高于常人的秉赋,虚心学习,善于吸取他人的智慧,才有着不同寻常的智慧和成就。
本书所录,均来自正史及其他典籍与可靠资料,稗官野史,小说家言,一概不取。书中的简评乃作者一得之见,不一定准确和恰当,聊供参考,不当之处,诚恳盼望指正。
喻岳衡
二〇一三年九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