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生命
对年华的流逝,总感觉如自由落体加速运动,越来越快了!幼时觉得一年似乎很长很长,懵懵懂懂的,只知道焦急地盼望一年尽快地结束,以求在新年开始的时候满足一点儿卑微的欲望,比如吃上一片猪肉,穿上一双新鞋之类。从来没有为时间的流逝而感到惋惜,因为从来没有意识到时间过去了就永远不再回来,而且总以为自己的时间是永远不会完结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觉得时间的可贵,并似乎看到它在不停地加快步伐,以催促人生的衰老。这不,一年又过去了,而且是永远永远地过去了!
好在我们又迎来了新的一年。
然而,这些年来,身体已经大不如前。头痛,这是痼疾,已记不清它的历史;肝病则是新症,据医家说是营养不良、劳累过度所致。虽说肝病是“病中之王”,往往危及生命,但并不足可怕,因为它暂时还不会贻误工作,况且医家还给我开出了“祖传秘方”:加强营养、注意休息。最可恶的是这头痛,看上去人好好的,却成天昏痛麻木,脑袋像灌满了铅似的,虽不会立即致命,却不让人安身,更无法有效工作。有时讲完几节课下来,舌面像长了疮,喉咙像着了火,头痛、恶心、气急、乏力……一齐袭来,难以招架,真是心力交瘁,无可奈何了!有时躺在床上,明显地感到思想的源流日趋枯竭,智慧的火花正在熄灭,我深深怀疑,我是否已经成为占人所訾骂的“尸位素餐”或如今人所诅咒的“吃干饭”的人了?我真恨不得请人揭开这天灵盖,看看里边究竟藏着什么鬼!
近年终日伏案,制作《汉语大字典》资料卡片。头痛甚烈,夜不能寐,仍得坚持值守。那卡片上的每一个字,几乎是经受了许多痛苦之后,慢慢挤榨出来的,就像是在挤榨一滴一滴的脑汁和心血。这令人诅咒的病痛,像一块巨大的顽石横挡在我人生的道路上,我的智慧和才能也便因此而窒息——这也便是我过早地从自己生命的顶点跌落下来的标志。有一天,我终于昏倒在医院挂号室旁。所幸周围熟人甚多,医生救治及时,并未酿成大事。但内心明白:吾病不在腠理膏肓,而在乎心也。病我者,非病也,人也;医我者,非药也,心也。
你知道,我是在一个“以外行自居”的潮流推动下抛头露面的,理所当然地应在当前“以内行为荣”的潮流冲击下“隐退”。然而,我是衷心拥护当前的潮流,并希望尽力追赶上去的。我已为大字典奔走呼号了几个年头,而为之耗费的精力和心血,则远不止几年生命所能给予我的活力和心智,我“超支”了!我需要“节约”一点儿生命,为了今后的日子。
为此,我近日写了一份辞呈,尚未誊正,先请你过目。辞呈全文是:
古人有云:“虽有贤君,不爱无功之臣;虽有慈父,不爱无益之子。是故不胜其任而处其位,非此位之人也;不胜其爵而处其禄,非此禄之主也。”某仰承错爱,忝列于兹,已有年矣!自与事以来,虽未尝不尽心竭力,以期报效万一;然某生性钝愚,才疏学浅,更兼心劳日拙,故终不可胜任,无以图报,深为内疚,奈何!又古人云:“陈力就列,不能者止。”斯言隽永。某白度不能者有三:一日为政不能识大局,二日治学不能有专攻,三日养身不能全肤发。有此三不能者,实非此位之人,亦非此禄之主也。以某之所不能程某之所位,赫然不相称者,不言自明矣。欣然止退,情理之中也。故某恳切呈辞,万望另择德智体兼优者统摄其事,而任某力所能及者,以去某尸位素餐之嫌。倘如是,则于事有所裨益,于人无可非议,于己亦可心安理得矣。幸甚!
这段言辞可能有些陈腐,但其中心意毫无做作。倘是虚情假意,我是不会拿给你看的。你有何高见,请以明示。主要还不是请你字斟句酌悉心修饰,而是想让你为我分担一丝淡淡的哀愁与凄苦,并为我“节约”一息生命而施以援手。这对你来说虽不公平,但我想你一定会乐意为之的。P11-12
集结在本书中的文字,数十年问,从我笔下走来,比肩接踵,延绵不断,使我这一方“自我”园地,呈现一片“原生态”的自然景象。它们一直陪伴我在这园地里信马由缰,自娱自乐。无论是日朗风清还是凄风苦雨,也无论是通畅顺达还是艰难曲折,始终对我不离不弃,与我相伴相依。虽说它们既先天不足、又后天失调,自是命该速朽,但它们时时刻刻支撑着我,眷顾着我,滋润着我,伴随我一同度过我漫漫的人生岁月,留下我淡淡的人生记忆,成为我生活的平台,心灵的港湾。正因为如此,我一直对它们深怀“敝帚自珍”之情,心存十分由衷感谢之意!
倘若有人不经意间踏进了我这方本属一己之私的“自我”园地,或偶尔涉猎、浅尝辄止,或质疑是非、一探究竟,亦或用以覆瓿之余又借以消闲,竟然翻阅到了这最后的几行文字……凡此种种,都是在与这些文字由相逢而相识,于是便都做了本书的“读者”。读者的不期而至,无论其时间长短,也无论其情态抑扬,都令我既欣喜莫名,更惶恐不安——担心谬误百出,贻害贤哲。但最重要的是,作品大都因读者而产生,更因读者而存在,读者即是作品的再创造者。正因为如此,我更应对读者表示诚挚而真切的感谢!感谢你们的参与,感谢你们的批评!
向新阳
身在武大这所百年学府,对其历史积淀与学术传承,其名家荟萃的百年文脉,我辈后学常不免怀有复杂情感——既慨然自豪,亦愧然怅惘。过往的世事沧桑、红尘变幻,如今纷至沓来的代际更迭和应接不暇的信息轰炸,共同构成某种无情的历史雾霭,某种冷酷的遗忘力量,以至本校史上享誉遐迩的鸿儒巨擘,在后辈那里均已背影依稀,渐行渐远。自叹出生太晚却又肩负“继武日新”之责的后学诸君,对珞珈文脉在前辈学者之处究竟如何薪火相传,唯有越来越遥远的想象和抽象的认识。然而,向新阳师这部名为《雪泥鸿爪》的文集,却为后辈学子理解珞珈文脉提供了新的启示:走近一位在珞珈山下求学、执教一生的长者,走近其心路历程、精神轨迹、灵魂世界,乃是走近珞珈历史记忆的幽邃之处,去触探珞珈文脉肌理的路径之一。
文集由随笔、游记和诗词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岁月拾零随笔选”是向师数十年散文作品的集结,包括回忆录、抒情随笔、时事杂评、尺牍应答等诸多形式,随叙述笔触娓娓展开漫长人生。第二部分“人在旅途游记选”则记录作者卸下繁重教务之后云游四海,徜徉于田园山川之自然风物或置身异域他乡之文化景观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第三部分“闲情偶寄诗词选”是旧体诗词之荟萃,是向师以平素所爱之特殊文体来凝聚人生智慧、抒写生命感怀之体现。这些以不同形式撰写而成的作品,题材多样,包罗万象,有对时代变迁、命运起伏中生命历程、心灵轨迹的细腻描摹,有对家国世界、教育文化的深切反思,有对民族历史、政治局势的率直品评,有对故乡亲友、母校师生的真挚回忆,有对人生真谛的执着探求和对信仰的深入解读,以及对友爱亲情的诚挚抒写等。
其中给人印象尤深的,是那些再现往昔岁月、历史掌故的温暖亲切的回忆。涌现于笔端的,是曲折蜿蜒的家乡小路,是晨问跳动的灶头炉火,也是“来,来,来,来上学;去,去,去,去游戏”的小学母校那份神奇的力量。在《往事重温》中,向师忆起那段清汤寡水的旧事,肩上犹有当时同学慷慨解衣,以及与一众挑石建瓴的余温。在《芳草萋萋》中,于后辈心中高山仰止却身影朦胧的“五老八中”等历史名家,有了栩栩如生、点睛传神的鲜活呈现。刘永济先生脸庞清癯,李建章先生常日告诫,刘博平先生慨然赐墨,胡国瑞先生浅笑戏谑。“五老八中”灵秀了一座珞珈山,本来显得抽象、遥远、朦胧的珞珈文脉及前辈学者的精神气质,于此纤毫毕现。这些体现先贤大家言传身教之风貌,体现其育人之执着、治学之虔诚、温暖关爱之恳切的逸闻趣事和历史掌故,是管窥珞珈精神传承之真义的有利视角。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时光的河流,而两次踏进时光河流的也不再是同一位拾贝者。在跨越数十载历史沧桑巨变、人世阴晴月缺的“岁月拾零”中,同样身处校园,作为在校青年学子、杏坛主讲教授和荣休归隐的逍遥游者,目光中透出的显然是不一样的凝视世界的眼神。日月不淹,世事难料,其问既有不公的苛待,亦有温暖的关怀。走过人生与家国的飘摇,多了几分无怨无悔的冲淡。岁寒岁火洗练,沉下了一颗温故之心。
世易时移,新世纪气象万千,而向师字里行间古风犹存,檄作慷慨针砭时弊,师者仁心念育人苦辛,行文足见师道长者之姿仪,以及击节长叹文人之性情。于是,虽有时光无情雕蚀万物、改变一切,却于峥嵘岁月中沉淀出不变的情怀,既关切,又超然,超乎一己物欲得失,关乎天下兴衰冷暖。
无论“岁月拾零”诸篇中对于勤勉耕耘的杏坛岁月之深沉回首,还是“人在旅途”中对于纵情山川的惬意人生之精彩回放,抑或“闲情偶寄”中徜徉诗境之洒脱抒写,均掩藏不住某种执着的价值坚守,某种深切的人文关怀,某种暖人的温馨情愫。这种坚守、关怀和情愫,在那些看似飘然于山水之侧、星海之间的逍遥游记之中,亦不例外。
“人在旅途”诸篇,饶有趣味地抒写四海五洲之见闻体验。《初识美东》《欧洲掠影》《缱绻流连奥兰多》,咀嚼饼干榨菜于异国怀想祖国滋味,别有一番触动在文中;《四川漫游》《凤凰涅槃》《东南览胜》则流露出在自家土地上毫无疏离与焦虑的怡然之心。世人旅行,常以拍照留影、到此一游为念;文人则以读书万卷、行路万里为愿。人或脚步太短,或目力有限,能兼及笔力、脚力,不可不谓幸甚至焉。而向师云游,携着一生饱学,带着蕴藉的智慧、积淀深厚的诗性感悟以及跨文化比较的审美眼光,遍览中外山川,亦不忘“指点江山”,用心灵去体悟、用文化去润泽眼前美景。行至水穷、坐看云起,却仍在进行严肃的文化思考,在建构回忆与审视当下之时保有一份内在的清醒与自律。于是我们看到,游记中的向师,虽走出珞珈,云游四海,却从未远离珞珈。其理由不难体悟:尽管足迹遍及天涯,却时刻携带着珞珈山下陶冶熔铸而成的、挥之不去、内化为灵魂的人文精神,在感受和洞察着珞珈之外广袤的宇宙时空。
向师趣解自封的“三无斋主人”雅号,日取意有三:一为孔子“无声之乐,无体之礼,无服之丧”,二为庄子“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三为一己“无权、无势、无钱”之谦。窃以为益之以“治己无怠,治学无涯,治言无悔”,或亦不无妥帖。文中曾引孟子文意之辨:“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意,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向师原指读书之要,而不论览世览文,用此皆宜。饶舌多时,个中真义,不一而足,尚需读者诸君亲自展卷,各获馨香。
是为序。
向新阳著的《雪泥鸿爪(精)》包括随笔、游记、诗词,三者各自独立而又融为一体。随笔为长篇短制或三言两语,是作者整整半个世纪生活轨迹和心路历程的真实记录;游记记载了作者近年游历国内名胜、欧洲诸国、美国四境、加拿大各地及加勒比海的见闻感悟,是足迹与心迹的自然结合;诗词则以古典形式,抒情写景,是对前二者的艺术扩展和适当补充。全书配以实景照片若干,更令文图相得益彰。
向新阳著的《雪泥鸿爪(精)》由随笔、游记和诗词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岁月拾零随笔选”是向师数十年散文作品的集结,包括回忆录、抒情随笔、时事杂评、尺牍应答等诸多形式,随叙述笔触娓娓展开漫长人生。第二部分“人在旅途游记选”则记录作者卸下繁重教务之后云游四海,徜徉于田园山川之自然风物或置身异域他乡之文化景观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第三部分“闲情偶寄诗词选”是旧体诗词之荟萃,是向师以平素所爱之特殊文体来凝聚人生智慧、抒写生命感怀之体现。这些以不同形式撰写而成的作品,题材多样,包罗万象,有对时代变迁、命运起伏中生命历程、心灵轨迹的细腻描摹,有对家国世界、教育文化的深切反思,有对民族历史、政治局势的率直品评,有对故乡亲友、母校师生的真挚回忆,有对人生真谛的执着探求和对信仰的深入解读,以及对友爱亲情的诚挚抒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