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内心的疗愈》是作者恰克·斯佩扎诺一系列疗愈痛苦的书籍之一。本书从知见心理学的角度引领读者疗愈内心的伤痛,兼顾可操作性,发人深省,而且文字生动幽默,可供读者好好检视并反省自己的人生,是一本大众心理读物,曾影响众多读者。
这是一本可以从中获得慰藉、支持的书,虽然只是借由原理原则简单地架构出来,却可以一再练习,深化理解,并让自己的思维臻至无痛的境地。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来自内心的疗愈 |
分类 | 人文社科-心理-变态/病态心理学 |
作者 | (美)恰克·斯佩扎诺 |
出版社 | 中国青年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来自内心的疗愈》是作者恰克·斯佩扎诺一系列疗愈痛苦的书籍之一。本书从知见心理学的角度引领读者疗愈内心的伤痛,兼顾可操作性,发人深省,而且文字生动幽默,可供读者好好检视并反省自己的人生,是一本大众心理读物,曾影响众多读者。 这是一本可以从中获得慰藉、支持的书,虽然只是借由原理原则简单地架构出来,却可以一再练习,深化理解,并让自己的思维臻至无痛的境地。 内容推荐 恰克·斯佩扎诺所著的《来自内心的疗愈》虽然围绕着痛苦这个主题,但刻意撰写成疗愈兼研读的形式,因而可以轻而易举地运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基于这个原因,某些原理原则会不时重复,更有练习需要你跟随。所以,无论你正陷在哪一种痛苦中,愿你成功经历这一切,能够轻松且灵巧地学会自己人生的所有功课。 目录 1. 痛苦即是抗拒 2. 接受 3. 透过你的天赋礼物疗愈痛苦 4. 问灵感 5. 问题在于观念 6. 意愿是疗愈的关键 7. 有意愿,就有答案 8. 良马 9. 所有痛苦都来自过去 10. 所有痛苦都是自我攻击 11. 你对自己的看法 12. 所有痛苦都是自我惩罚 13. 因家庭罪疚而自我惩罚 14. 误用身体 15. 对慢性病的长期抗拒 16. 来自上天的帮助 17. 我只受天律的管辖 18. 没有人需要受苦 19. 重新连结 20. 所有痛苦都来自执着 21. 投射、愤怒、攻击 22. 让“顿悟”进入 23. 再度疗愈 24. 心灵最开放的时刻 25. 痛苦是积习难改 26. 我要的是问题还是答案? 27. 没有过往,没有痛苦 28. 痛苦是权威冲突 29. 疗愈背痛 30. 付出疗愈痛苦 31. 爱自己 32. 要爱自己 33. 衰老的痛苦 34. 爱受伤的那个部分 35. 从人生梦境中醒来 36. 投射的含义 37. 疗愈不完整的部分 38. 没有罪疚,没有痛苦 39. 再也不要痛苦 40. 以全新的眼光看待你自己 41. 生与死的转折点 42. 痛苦是一种防卫 43. 顺流受阻,就产生痛苦 44. 寻根 45. 呼求无痛人生 46. 彻底接受 47. 悲惨隐藏了什么 48. 运用过程卡 49. 攻击自己 50. 看清楚 51. 痛苦的层次 52. 痛苦的目的 53. 结合 54. 冥想静心法 55. 痛苦的冲突 56. 百毒不侵 57. 老天的礼物 58. 痛苦是权威冲突 59. 痛苦无益 60. 信念创造世界 61. 你被自己的小我绑架了 62. 脱离苦海 63. 事情的重点 64. 痛苦难免 65. 但愿世界远离 66. 痛苦是害怕承担责任 57. 痛苦是终极的权威冲突 68. 痛苦是层次混淆 69. 将痛苦个人化 70. 你的关注力 71. 奴役身体 72. 你何以沦落至此 73. 祝福痛苦消失 74. 从痛苦中释放 75. 问题的答案 76. 在神性内歇息 77. 允诺 78. 不要害怕 79. 切断连结 80. 信心 81. 信心(2) 82. 你的天使 83. 成为那个因 84. 因痛苦而生的妄念 85. 痛苦是幻相 86. 痛苦皆因没有信仰 87. 只有你的念头 88. 神性考验 89. 无害 90. 痛苦这一课 91. 解放未来 92. 多年下来 93. 恐惧的自欺面 94. 痛苦是妄见 95. 残酷的偶像 96. 内心的答案 97. 痛苦是沉迷 98. 痛苦与神 99. 痛苦的替代方案 100. 痛苦是一种错误见证 后记 试读章节 接受 接受能疗愈造成痛苦或使痛苦恶化的那份抗拒。当你接受了,它就能够让你在流动中向前移动,因为一旦接受了,自然就放下了。 最近,在一次一对一的教练个案中,我为一位迷人的30多岁的夏威夷女子做了咨询,她已经许多年没有亲密关系了。我请她描述此生最大的痛苦。她描述了一则许久以前的恋情,至今她仍旧深爱着对方。故事充满戏剧张力,这是一段三角恋爱,直到最后男方离开,留下怀孕且身无分文的她。后来,她没有把孩子生下来,却在心里念着男方,从来不曾完全面对自己失落的各个方面。结果,她前进的力道一直不足,无法迎接另一份关系。在她谈及过往时,一直埋藏在独立外表下的所有旧伤痛和需求无度,全都浮上了台面。 我请她想象旧情人就在房间里,两人间隔着她在情绪上觉得适当的距离。然后我运用这套接受原则,帮助她放下并向前迈进。在这个练习中,每往前一步,我的直觉都可以感受这名女子的感觉,体会她在抗拒什么,这份情绪痛苦的根源何在。然后我要求她接受,她所抗拒的一切正是造成她有伤痛感和拒绝感的原因。当她愿意一一接受而非抗拒,她的痛苦就减轻了。我问她,能否接受她仍旧痛苦的事实。当她回答“可以”,我请她向前跨一步,这一步不仅是在房间里的一步,而且是迈出了人生中的一步。接下来,我问她,能否接受自己受伤的感觉,她说:“可以。”然后向前跨出另外一步。我问她,能否接受失去了那个婴儿。“可以”,她说,“现在,我终于能够来到这个点”。我问她,心情是否好些,她答道:“是的,好多了!” 然后我问她,能否接受即使不能拥有旧男友却仍旧爱他的事实,她答道:“可以。”然后向前跨出另外一步。接受的每一步都使她卸下了痛苦的负担,这负担她扛了许久,却一直假装根本不存在。我问她,能否接受她封闭自己,不接受新关系,以及为了掩饰痛苦所做的补偿。 她说:“可以,我可以看到这点并接受它。” 我接下来问她,能否接受事实上是她让自己陷入这样的困境。 “可以。”她说,然后向前跨一步。 她最大的恐瞑是担心自己永远孤单一人。当然,她的恐惧带来了她最怕的事,而她也真的从许多年前那次分手后一直孤单一人。然后我问她,能否接受永远孤单一人。 她说:“可以。” 她的接受使她不再抗拒。矛盾的是,唯有到了这个时候,她才会在情感上开始向前移动,再度重新敞开心扉,迎接伴侣关系。那天上午我要求她接受的许多事情,有些对她而言是挑战,因为这样的情绪模式不仅可以回溯到她的男友,还可以回溯到她的幼年时代。然而,因为有人支持她,加上她自己的决心和房间内存在的恩典,她的动力十足,愿意再度向前迈进。 我问她,能否接受那次分手后所有的心碎和痛苦。 “可以。”她说,同时再度向前跨出一步。我问她能否接受她这一生已浪费且拒绝放手的许多时光。 “可以。”她回答,然后向前跨出另外一步。然后我问她,是否准备好打开心胸,迎接崭新的爱。她很热切地回答“是的”,然后向前跨出一步,同时在想象中拥抱并放下她的旧爱。透过她的接受,她终于能够感受到自己与“她的旧爱”是平等的,并放下对方。她终于感觉到自己来到了人生的全新阶段。 接受提供了一个不费力的移动方式,解决了她的沮丧、紧抓不放、深陷困境、解离和隐藏的痛苦。 现在该是检视你人生的时候,看看有没有令你心碎或挫败的受伤事件或感受。不仅要接受这个事件,还要接受环绕这个事件的每一件事。用这样的方式,你终于能将自己从痛苦中释放出来,让自己的人生再度向前进。 你其实可以自己一个人做这个练习。找个自觉受伤或受挫的领域。有事情必须接受是好征兆。想象自家屋内某个为你代表全新层次的地方。现在,看自己离那个地方有多远,站过去。跨出每一步前,明确地问自己,针对你所选择的问题,你到底在抗拒什么。当你每接受一件事,就可以向前跨_步。请记得,如果不接受哪一步,就表示选择继续陷在原地。这会为你制造出沮丧和一种心碎/挫败/报复的模式。当然:你会试图用解离和操控来掩饰这点,而且结果绝对不好看。接受并不表示你必须喜欢某样东西,不过它真正的意义在于,你愿意让事情呈现如是样貌,不抗拒它。接受带来平安,接受使你向前迈进。 P3-5 序言 有些书,你自己想写;有些书,召唤你把它们写出来;还有些书,命令你把它们写出来。就最后这一类书而言,无论你的意愿如何,都不得不被迫去写。本书属于最后这一类。大约五年前,我被引导着、推动着、催促着往内心走,要撰写本书。最后,我被告知要振作起来并被下达开拔令,身为优秀战士,我顺从了。 我很认真地看待自己受召唤而写出的那些书籍;它们是我用心良苦、耗费心神与时间的作品。我相信,诗人威廉·默温(20世纪的美国著名诗人,生于1927年)把诗描述成逝去的做爱时光,指的就是这个。如何运用时间对我日益重要,尤其年岁增长,更是如此。一旦我潜心投入,任何书都可以吸引我。不过到目前为止,除了本书主题显然非常重要外,我并不知道为什么本书希望被撰写出来。为什么其实不是我真正需要知道的,不过我很好奇。这是我的希望(就像这个领域的任何作者都会这样希望),希望本书的出版真的能有助于释放痛苦,无论是身体或情绪上的痛苦,还是其他。因此我献出本书,帮助世界从受苦的枷锁中得以释放。 要利用心或灵将自己从痛苦中释放出来,我们必须先接受责任,放弃罪疚,学会宽恕和放下,并发现每一个隐藏在阴暗和痛苦情境下的天赋礼物。 我自己与痛苦的关系始于小男孩时代。记得孩提时候,我从楼梯上往下摔,呈坐姿落在了最后两级阶梯上。我一向喜欢跨越楼梯间的最顶端,从一个房间跨到下一个房间,这片尚未完工的阁楼各房之间激起了我各式各样的幻想。当时我悬空跨出的那一步比平时更大、更长,然后突然间,我痛苦地坐在最底部的阶梯上。原本以为会受伤不轻,结果仅仅是屁股被痛痛地重击了一下,接着整个人往上弹,不过我还是被救护车送进医院,以防万一。 对我来说,比自身疼痛更不幸的是家人所受的苦。我曾经从潜存的记忆中揪出自己18个月大时摔出车外的细节。当时,我父母亲刚结束自我有记忆以来的第一次大吵,爸爸为了缓和气氛,带着姐姐和我开车出门。我们吓坏了,争着要坐靠近爸爸的车子前座,因此,爸爸把我们赶到后座,以便安全驾驶。因为被放在后座,我很不开心,蓄意破坏“别倚靠车门”这项乘车规则。车子开出车道时,驾驶座后方的车门(也就是我靠着的那扇车门)豁然打开,我被摔出车外,弹了几下,滚进了我家车道旁的沟渠内。我自己爬起来,走几步来到沟渠上方,边跑向父亲边喊道:“爹地,爹地,我没事。” 我父亲刹了车,跳下车。我看见他愁眉不展,因为他以为他转出车道的那一刻,我滚到了车子底下。我再也没有见过比这更惊愕、悲痛和恐惧的表情。 小时候,还有好几次亲眼看见爸妈吵架,他们两人、哥哥、姐姐和我都沉浸在那份莫大的痛苦里。我知道爸妈彼此相爱,然而,光是相爱还是不够。就是那时候,我发誓,我要竭尽所能让人们脱离痛苦。 当然,有许多方法可以做到这点,不过我走的是从心理学开始的疗愈之路。我与治疗师和灵媒一起研究,深入探究心灵,并更进一步研究玄学和灵性。20世纪70年代末,我参加了医学博士布勒·乔伊(W. Brugh Joy)和医学博士保罗·布伦南(Paul Brennan)的演讲,谈到“全人健康”。1979年,当时我和好友凯蒂共事,她罹患了据称是不治之症的癌症。我们俩一起参加了一次工作坊,期间,她那英式橄榄球般大小的肿瘤萎缩成垒球般大小。肿瘤仍旧包覆着一条大动脉,而且因为这样,无法动手术,不过她已经成功踏上完全缓解之途。 那段时间,凯蒂把她大儿子的故事告诉我。她大儿子在一场摩托车意外事故中,脸部朝下在公路上被拖行了30多米,部分前额和一侧眼窝因此碎裂。这一只眼睛因为骨碎严重受损,加上瞳孔上翻凹陷至眼窝里,眼睛变为乳白色。这只是他承受的莫大伤害的一部分而已。我朋友请来她找得到的所有支持,来自某三州交界区的和来自墨西哥的治疗师开始涌入这家医院,连续三天不断进行半小时一节的彻夜祈祷。期间,凯蒂一次也没有离开儿子的病房。当医生试图告诉她,儿子的一只眼瞎了,还可能脑部受损等,她都拒绝聆听。那次疗愈祈祷后,医生检查她儿子的眼睛和前额,眼睛里的骨头碎片已经融解了,骨头愈合了,视力恢复了,没有脑部受损的迹象。医生宣称那是奇迹。 与凯蒂合作为她的癌症做咨询,实际上,这是我第一次咨询重大伤病。1982年,我在塔伯全人健康中心担任教职,教授两门课:“重大伤病的心理动力”和“疗愈关系”,谈的是关系对健康的重大影响。这些课程既讲究体验,也提供充足的信息。修课的学生多数专业从事治疗工作,他们有机会在问题出现以前,先处理潜在的课题。 另一次极端痛苦的经验出现在我23岁,当时因为第一位认真交往的女友引发了我心中的忌妒、占有欲和心碎。我那时才刚从神学院毕业两年多,女友比我大四岁,曾经有过几段关系,人非常独立,当时的我无可救药地依赖她,她的独立因为跟别人上了床而告终。这对我是毁灭性的伤害,同时粉碎了我对婚姻和未来生活的梦想。这件事足以把我从极度依赖转变成独立,不再那么重视亲密关系或我的伴侣。 这些年来,在我处理自己的心碎和他人心碎的过程中,我看懂了因为一层层不同的课题,才导致我第一次恋情以心碎收场。我尤其认识到旧有模式不断回放、当初这些模式是如何建立以及保留这些模式的目的何在。我几乎跟大家一样,把这一切抛给下意识心灵,因为我们宁可当受害者并隐藏各式受害的动力,也不愿意成为觉知而有力量的人。 接着发生的是我的濒死经验,当时我即将前往圣地亚哥攻读博士课程,临行前一夜,踢了场美式足球。踢美式足球,我最爱的就是阻挡弃踢。我飞快地掠过防守截锋,扑到弃踢员前方的半卫身上。由于我是唯一一个过线的我方球员,因此对方另一名半卫扑过来,准备拦阻我。我自然而然地绷紧腹部,好承受身子下方这名半卫的撞击。但是,当我在无防备的情况下,由于受到半空飞来、撞上头盔侧边的另一次撞击,我的腹部松开了,结结实实地承受了来自下方的撞击。当时我还在设法阻挡弃踢,因此整个人凌空飞起,然后一手手肘着地,骨头被撞裂了。我从没受过那么严重的伤,气全没了,无法呼吸,落地那一侧的手肘痛得非常厉害。我头晕目眩,失去了方向感,后来发现,因为一侧太阳穴受到撞击,有脑震荡现象。当时我知道,如果我在地上多躺几秒钟,他们就会替我把救护车叫来,所以我用双手和双膝把自己撑起来,对自己说:“起来,你这娘儿们,起来打球。” 我勉强站起来,半跛半跳地离开球场。当夜稍晚,我走过了传说中出现在濒死经验中的那条通道。大约四年半后,在一次工作坊中,我通过直觉了解了到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几天后,在接下来五天的密集工作坊中,曾被我强压下去的生理痛苦一股脑地冲出来。在我的情绪痛苦一阵阵爆发时,工作坊中的每一个人都非常支持我。终于,三个小时过后,他们把我交给几位工作人员,继续工作坊的活动。最后,我总共哭了整整五个小时。 抵抗这样的痛苦要耗费许多能量,许多能量会因此阻塞在痛苦里面。事后,我感受到全新的开阔和更新。最后,我感激这次的释放,以及它为我的人生注入的全新顺流。从前压抑痛楚的美式足球策略对我不见得真的有利。这些年来,我做了不少的蠢事,例如,有一个球季带着断掉的拇指打球,拖到终于不得不照X光,或者强忍脚筋断裂的疼痛,直到练球结束时才离场。事后,痛到实在难以忍受,不得不把我送到医院照X光并打上石膏。说起踢美式足球,我会忍住疼痛,完全专注在球赛本身,意识到的痛楚实在不多。当然,等心思不在球赛上时,我就不得不注意到疼痛。 该是拥有平安,以其代替痛苦的时候了。虽然在生活和体能训练中,压抑痛苦或许有所帮助,但除此之外,肯定没有好处。我总是被自己的痛苦和受苦搞得局促不安。这或许是因为多次当父母亲吵架,而我不得不路过邻居屋前,也可能只是我偏爱外表故作强势,不过我总是试图隐藏自己的痛苦,直到痛苦逼着我感受它。回顾自己的人生,对我来说,情绪痛苦总是比身体痛苦更难以承受。我还有更多身体和情绪之苦可以告诉大家,但以我的案例而言,痛苦不过是一再重复同样的事。当我回顾一生,方才明白这些痛苦何其愚蠢,又是多么的没有必要。 撰写本书的时候,我希望能够着眼于可以用来面对所有身体或情绪痛苦的基本原理。当写作进行到一定程度时,我发现内容已经超出了一本书的厚度,而且我写的竟然不只是一本书,而是一系列疗愈痛苦的书籍。本书是这一系列书籍的第一本。此外,本书刻意撰写成疗愈兼研读的形式,基于这个原因,某些原理、原则不时重复。如此,一些比较灵性且深奥的心灵原则才能以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时间供读者好好检视并加以反省。 本书的重点虽然围绕着痛苦这个主题,却可以很容易地被运用在疾病上,因为心理和灵性的原则相同。 所以,无论读者陷在哪一种痛苦中,愿你成功经历这一切,祝你能轻松且灵巧地学会自己人生的所有功课。 恰克·斯佩扎诺 2009年,夏威夷 后记 虽然玄学家、量子物理学家,或研究超个人心理学的相关人士都知道,这世界是梦、是幻、是空幻境界“摩耶”(maya),然而一旦有人受苦,世界却显得再真实不过。所以,人需要帮助,而且当人生病或痛苦时,只要能帮得上忙的似乎都成了天赐之物。本书的目的不过是要成为这么一个安慰读者的良伴,不仅提供慰藉,更提供一个持续的庇护。虽然本书是简单的原理原则架构出来的,却可以一再地练习,深化自己的理解,并让自己的思维臻至促进疗愈和无痛的境界。 读完本书时,你可以从1~100中挑出一个号码,或单纯翻开书,根据你当时的需要,找到与你相应的一课。 愿你的内心拥有平安、大鸿运。祝你方方面面永远健康、快乐。 恰克·斯佩扎诺 2009年2月 夏威夷卡哈卢乌 书评(媒体评论) 作为爱人、朋友与亲人的恰克与兰西夫妇,为我们展示了亲密关系可以深抵的极致,他们运用高层心灵向彼此敞开,结合成纯粹的光与爱,不仅支持彼此,更支持所有在自我内在和亲密关系中受苦的灵魂。 依循这本书的带领,疗愈内在伤痛,你将重归由内而外的健康。 ——心灵海创办人 游明裕(Robert)& 王婷莹(Mavis)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