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肃霜生前任七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云南省剧协主席、省京剧院院长。原名关大毛,祖籍湖北江陵,生于武汉。为满族正黄旗驻防旗人的后代。是京剧鼓师关永斋的女儿。代表剧目有《大英杰烈》、《铁弓缘》、《战洪州》、《辛安驿》、《白门楼》等传统戏,以及《黛诺》、《佤山雾》等少数民族现代题材剧目。郭劲、郭思九所著的《京剧大师(关肃霜)/云南百位历史名人传记丛书》共分为七个章节,讲述了关肃霜精彩的艺术人生,她一生技术上精湛,具有卓越的艺术成就,是后人学习的榜样,其精神与事迹在云南大地广为流传,比较符合本丛书“高原情怀,大山品质”的精神标准。
郭劲、郭思九所著的《京剧大师(关肃霜)/云南百位历史名人传记丛书》评介关肃霜如何从艺术的“启蒙”逐渐成长为我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并创立了独具特色的“关派艺术”的艺术道路、艺术经验和艺术成就。关肃霜从小学艺,4岁拜南派京剧名旦戴绮霞为师,20岁时来到云南,扎根边疆40多年。较全面地继承和发展工尿剧表演艺术。关肃霜由学南派京剧起步;新中国成立后又潜心学习北派京剧;扎根云南后,又广泛吸收云南多民族文化营养,形成独特的表演风格和艺术个性。通过长期的艺术实践,创立并形成了被人民群众誉之为一关派一的流派艺术。1992年3月6日,关肃霜飞向了西方极乐世界:她的生命是短暂的,但她的艺术生命是长久的。一关派艺术一仍将在云岭高原的滇池湖畔继续延伸。
启蒙于汉口民众乐园
我国著名满族京剧表演艺术家关肃霜,湖北荆州人。
每当人们向关肃霜问起她的身世时,她总是爽朗地一笑,带几分自豪的口吻说:“咱老祖宗可是正儿八经的满洲正黄旗人。祖传,在清朝道光年间一次移民活动中,从东北黑土地上迁移到荆州的满族移民。”并很风趣地逗乐道:“这招牌够硬帮了吧。”
荆州,古称江陵。是声名显赫的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三国时期,蜀主刘备与吴主孙权围绕着荆州,曾经上演过一幕幕惊心动魄、美丽迷人的历史故事。“一借荆州永不还”、“大意失荆州”,已经成为我国家喻户晓的千古佳话。至今还在中国戏剧舞台上不断上演的《讨荆州》,一名《柴桑关》,又名《三气周瑜》;刘备的《守荆州》《回荆州》,又名《美人计》等众多剧目,久演不衰。
荆州也是清军入主中原时,由一支正黄旗驻防的“旗人”落籍的一部分后代,逐渐变成了当地的世居百姓。
按照清朝八旗划分,正黄旗属于正统的贵族阶层。关肃霜的祖先虽说是正黄旗人,但却是这一阶层中靠卖艺为生的一户普普通通的穷苦人家。关家也跟当地其他穷苦旗人一样,曾经在荆州这块祖籍地上,领略过生存发展的艰辛与痛苦,历史演变过程中的灾难与不幸。
关肃霜祖父是在当地县衙门口看大堂的守鼓人,只要有人来县衙门前告状喊冤,他抡起鼓槌击鼓,遂即进衙门通报。祖母名叫唐焕英,是一个勤俭持家、精明能干的普通满族妇女。
父亲关永斋,外号“关狗子”。原系梆子戏演员,在一次饰演司马懿的演出中突然倒了嗓,不能再唱戏了。为了讨生活,他怀着一腔惋惜之情去改学打鼓,后成为当地著名的鼓师。关永斋有个结义兄弟,名叫梁一鸣,是当时戏班里的名角,人们就将关梁二人誉为“梁戏关鼓”。
母亲名叫石宝香,个子不高,长相也一般,是个非常勤劳贤惠的家庭主妇。关家的一切家务,她都一肩担下。这就为丈夫关永斋解除了后顾之忧,专心在外挣钱养家。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民国初期,在中国的一些地方,掀起了一阵“反动排满”风潮,荆州也成了祸及之地。居住在这里的一些满族人家,为了躲避“杀鞑子”的灾难,有的则连夜逃离荆州。
关肃霜的爷爷、奶奶和父亲关永斋也和其他满族人家一样,拖着全家老小悄悄地逃离荆州,受尽颠沛流离之苦,最后流落到汉口。先落脚在汉口新市场桃园坊,后来搬迁到了新市场大舞台旁边一座两层楼的狭小房间内,总算安了家。
安家落户之后,接下来的事就是成家立业。
关肃霜的父亲关永斋,此时已经到了男大当婚的年龄。关永斋的母亲唐焕英,心里早就揣着想抱孙子的念想。于是,她就四处张罗着要为儿子物色一个中意的媳妇。经过左挑右选,最终相中了贤德孝顺的石宝香。关永斋也是个出了名的大孝子,既然母亲看中了石姑娘,那就尊母命与石宝香完婚。
石宝香果然没有辜负唐老太太的一片诚心,婚后一年,她就为关家生下一个儿子,只可惜天不佑人,孩子才出生就夭折了。(P2-P4)
总序
丛书编委会
历史长河浩浩荡荡!中华文明自滥觞至汇聚千流,涵纳万水,奔腾迭起,云蒸霞蔚,延五千年之长史,至今生机勃然,是迄今世界上唯一保持完整且衍传有序、光耀于人类的伟大文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是具有非凡创造力的民族,我们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兴国之魂,强国之魂。
云南,是祖国西南神奇、美丽、富饶的宝地,是中华文明中极具特质和创造潜力的丰美之乡。云南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瑰宝。长期以来,云南大地上,各民族和睦与共,相濡相生,共同创造了色彩瑰丽、形态多元、底蕴厚重、影响深远的历史文化,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精神遗产。人,是历史的镜子,是历史最生动的环节,人民是历史的主人和创造主体。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一个个不同时期的代表人物产生过一些不同的影响。“云南百位历史名人传记丛书”就是这样一丛历史的记录,一百位历史名人,虽未必尽能概全,各位历史人物的代表性也不尽相同,但都是“追梦人”,是振兴民族伟大理想的传薪人、探索者和实践家。
在这些代表人物中,无论是拓土开疆的将帅勇者,还是蹈海酬志的大国使节;无论是志于传播文明的鸿儒巨擘、先哲贤士,还是为民族独立解放而高歌猛进、慷慨捐躯的群雄英杰,都贯注了这一重要精神。正是以他们为代表的云南各族人民创造并抒写了可歌可泣的英雄史章,熔铸了坚韧不拔、奋为人先、包容博大、敢于担当的精神品质,才使云南在中华文明的长史中闪耀着特有的光辉。尤在近代中国,在辛亥护国风云中,在反对外辱保卫祖国边疆维护民族尊严、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中,云南站在历史前台,以中华群雄的不屈身影演出了一幕幕豪迈悲壮的历史大戏,也更涌现了一批足以彪炳史册、光照后人的杰出人物。这一切,给予中国历史进程深远的影响。
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谱写富民强滇中国梦的云南篇章,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重要条件,这就需要接续这一光荣而伟大的精神传统,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超越。云南正处于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需要大力挖掘历史文化资源,聚合更强大的精神动力,为推动我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凝心聚力。为此,我们组织省内外专家学者编写出版了“云南百位历史名人传记丛书”。这对加强我省各族人民,尤其是青年一代对历史的了解、认同,爱国爱乡爱民并甘于奉献,对提升优秀精神品质,形成团结奋斗的共同的思想基础,坚定推进富民强滇的信心和决心,显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切实的助力。
一百位历史人物,所处历史时期并不相同,其历史作用也有差异,甚至就个人的全面历史评断方面也难以等量趋同。但我们以为这些留存史迹的人物,所以传扬至今,为后世崇奉,均有他们共同的历史向度和价值取向,我们学习这些历史人物,至少应当着重于以下几个大的方面,即:“守大德、重大义、集大成、有大度、达大观”。
守大德,即恪守道德规范。“德者,本也。”(《礼记·大学》)“大德”既是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中国文化中最核心的价值理念及标准。古语“行德则兴,背德则崩”,不仅是资政经验,也是个人修习完善的根基。所谓“厚德载物”,直观的理解,就是如果德行浅薄,是不能兴物成事,更不能造就伟大功业的。云南历史文化名人,大多以德立身,大节不移,并对此恪守坚定,一以贯之;始终保持正确信念和理想,并为之奋斗到底。这是我们首先要学习尊崇的。
重大义,即以国家民族利益的需要为个人行为取舍的标准。有大义,才有大爱。这些先贤无不爱云南爱乡土,以兴业乡梓、造福一方为己任。尤在国家民族命运攸关、生死存亡的关头,这些令人崇敬的先辈,大义擎天,逢难不避,敢于担当,责无旁贷,勇往直前,不惧牺牲。一个心存天下大公的人总会在不经意的一瞬决定大义的选择,这是社会进步的希望所在,更何况实现中华复兴的伟大梦想,还有很多异常艰危的事业在等待我们去克难攻坚。所以,举凡大义、为民为国、全身而进的精神是我们应当效法崇尚的。
集大成,“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这些历史人物留下的足迹,予人深刻启迪。他们无论是出将人相,还是布衣一袭,均勤学不辍,求索不止,在追求真理和知识的道路上刻苦务实,义无反顾,永无终期,故能成大器,胜大任,不辱使命。今天,世界进入知识信息时代,软硬实力决定一个国家能否赢得发展机遇,乃至自立于强国之列的地位。其紧迫性不亚于先辈梦想中国富强的百年期许。但今天所谓“集大成”,是更高更大更具有生存挑战性和发展战略性的,是集世界之“大成”,集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制度建设、社会发展等一切领域“总成”,玉成中国梦的空前伟大的事业。所以,先人刻苦自律、博学精进的学习精神我们应当秉持继承。
有大度,即要有开放包容的胸怀。云南历史文化名人的一个共通品质,也是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即使身处僻远,总能破除狭隘与陋见,以宏大度量,兼容并包,接纳先进,吸收优异,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聚合一切可以聚合的资源,总成一股创造历史的宏大动力,来完成伟大的事业。哪怕是割股舍己,也在所不惜。今天,云南要实现跨越式发展,保持开放包容的胸怀尤其重要。所以,先辈“天下云南”的大度我们应当弘扬光大。 达大观,即要眼观天下,达察全局,与时俱进,审时知变,敢为人先。推动云南社会历史进步的代表人物,无不目光远大,胸怀全局,对世界潮流、时代嬗变,都能审视洞悉,并欣然顺应规律,故能在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做出正确选择,成就改天换地的一番伟业。古语有“小智自私”、“达人大观”,是将为个人谋私的小智谋与担当天下兴亡的大智慧尖锐对比而言的。否则,“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个为民为国而应用心智的人,必然有达观天下的心怀,也由此激发潜能、超迈寻常,而使人生境界也更加美好而宏丽。遍观世界文明史,许多影响人类进步的伟大创新,正是以此为动力和起点的。今天,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家的日益强大,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开拓了无限广阔的道路,也为个人实现自身价值创造着更加富实的前景。所以,先辈们达观天下的精神我们应当引为楷模。
我们对志向高远、仰观天下、俯察民情、甘为路石、慨当以慷、求真务实的历史名人,心存景仰,并愿与千千万万的读者,尤其是青年朋友一道学习弘扬。
组织编撰“云南百位历史名人传记丛书”是一项重要的文化工程,编撰出版人员都做出了艰苦的努力,但由于众手修书,书稿层次不一,成书体例难以做到完全一致,对存在的不足敬请读者批评指正,我们将虚心接受,并在修订再版时一并吸纳修改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