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小毛驴与我(1956年)(精)/诺贝尔文学奖大系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西班牙)胡安·拉蒙·希梅内斯
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与《小王子》《夏洛的网》齐名的感动心灵读本!

一部感动了无数人的诺贝尔奖文学奖经典作品!

继《圣经》、《堂·吉诃德》之后,西班牙语世界最受欢迎的作品!

被译成英、法、德、意、荷等多种文字,选入所有西班牙语国家中小学课本!

《小毛驴与我(1956年)(精)》是西班牙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胡安·拉蒙·希梅内斯写下的关于自己与心爱的小毛驴普儿唇齿相依的散文集。

内容推荐

《小毛驴与我(1956年)(精)》是西班牙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胡安·拉蒙·希梅内斯写下的关于自己与心爱的小毛驴普儿唇齿相依的散文集。全书共100多个短篇,每篇文章短小、简洁,干净典雅的文字,充满诗意的忧郁,散发出淡淡的哀愁,以孩子天真的口吻道出现实的不完美,字里行间洋溢着爱和温情。在作者眼中,小毛驴充满灵性,高贵、善良。作者对它的情感有热望,有憧憬,有担忧,有苦涩,有甜蜜,把自己与一头小毛驴的一生情谊写得令人动容。

目录

颁奖辞 

致答辞 

小毛驴与我 

一 柏拉特罗 

二 白蝴蝶 

三 黄昏的游戏 

四 日食 

五 峭寒 

六 幼儿院 

七 疯子 

八 犹大 

九 奉献祷告 

十 墓地 

十一 刺 

十二 燕子 

十三 马厩 

十四 阉马 

十五 路对面的房子 

十六 傻小孩 

十七 鬼怪 

十八 橙红的风景 

十九 鹦鹉 

二十 归来 

二十一 屋顶的阳台 

二十二 当·荷西,乡村教士 

二十三 春天 

二十四 储水池 

二十五 癞狗 

二十六 四月村景 

二十七 金丝雀逃了 

二十八 鬼魅 

二十九 自由 

三十 所爱的 

三十一 三个老妇 

三十二 小板车 

三十三 面包 

三十四 拉·戈伦拿上一株松 

三十五 达邦 

三十六 小孩与水 

三十七 友谊 

三十八 摇篮曲 

三十九 肺病者 

四十 朝圣罗西奥 

四十一 隆沙尔 

四十二 幻灯片老头 

四十三 路边花 

四十四 “爵爷” 

四十五 井 

四十六 踢 

四十七 驴子学 

四十八 基督圣体 

四十九 骑 

五十 夜幕将垂 

五十一 橡皮印 

五十二 母狗 

五十三 我们三个 

五十四 麻雀 

五十五 夏 

五十六 星期日 

五十七 蟋蟀之歌 

五十八 斗牛 

五十九 风暴 

六十 葡萄收获 

六十一 夜曲 

六十二 沙列滔 

六十三 午睡 

六十四 烟火 

六十五 月亮 

六十六 欢乐 

六十七 雁群走过 

六十八 小女孩 

六十九 牧羊人 

七十 金丝雀死了 

七十一 山 

七十二 十月的下午 

七十三 遗忘了的葡萄 

七十四 秋天 

七十五 阿尔米朗特 

七十六 鱼鳞 

七十七 皮尼图 

七十八 河 

七十九 石榴 

八十 城堡 

八十一 旧斗牛场 

八十二 回声 

八十三 惊怕 

八十四 古泉 

八十五 松果仁 

八十六 十一月的园诗 

八十七 白雌马 

八十八 铁锅小夜曲 

八十九  吉卜赛人 

九十 火焰 

九十一 老驴子 

九十二 康复 

九十三 黎明 

九十四 堤岸街 

九十五 圣诞节 

九十六 冬天 

九十七 纯净的夜 

九十八 荷兰芹花冠 

九十九 三王 

一百 酒 

一〇一 嘉年华会 

一〇二 沙贩的驴群 

一〇三 死 

一〇四 忆旧 

一〇五 锯木架 

一〇六 哀伤 

一〇七 致莫格尔天上的柏拉特罗 

希梅内斯及其作品 

希梅内斯获奖经过 

希梅内斯作品年表 

试读章节

一 柏拉特罗

柏拉特罗娇小可爱,全身软绵绵的,摸上去像棉花一样,一点也感觉不到骨头。不过它那两颗宝石一样的眼睛却出奇的硬,仿佛两只黑色的水晶甲虫。

我放开它的时候,它便奔到开满水红、天蓝、金黄色小花的草原上撒欢,用鼻子与花儿玩耍。我轻轻唤一声:“柏拉特罗!”它便高兴地奔向我,仿佛还在笑,一副欢快的样子。

我喂它什么,它就吃什么。甜橘子、琥珀色麝香葡萄和滴有水晶蜜的无花果是它的最爱。

它像孩子一样温顺乖巧,但又如石头一般强壮结实。

星期天我骑着它从城边小巷穿过时,那些衣着整洁、正在散步的乡下人都注视着它。

“这是钢打的啊!”

它就是钢打的,而且还加了水银呢!

二 白蝴蝶

夜幕降临,世界仿佛蒙上了一层紫色的薄纱。教堂的塔尖上仍有淡紫色的光线缠绕。前去的路被阴影、花草香、歌声、倦意和思念包围着。这时,一个戴着便帽、拿着剑杖的黝黑男人,从放着煤袋的小破屋里走出来。柏拉特罗看到那张不时被燃着的雪茄映红的丑脸时,吓得跳起来。

“装的是什么?”

“看……白蝴蝶。”

男人想用剑杖捅小篮子,我没制止,直接把篮子打开,他什么也没看到。梦的素材原本就自由通过关卡,无须缴费。

三 黄昏的游戏

黄昏时分,柏拉特罗和我踏进了村子。我们穿过小巷紫色的阴影,一直走到干涸的小河边,冻得发抖。穷人家的孩子在做游戏,他们一个用袋子套住头,一个假装自己是瞎子,还有一个扮成跛子,假扮乞丐的样子吓唬对方。

不久,他们又扮成了别的样子,孩子总是变化无常。现在只要他们穿着衣服鞋子,吃着妈妈做的饭,即使别人并不认识自己的母亲,他们也觉得自己和王子一样了不起。

“我爸爸有个银表。”

“我爸爸有匹马。”

“我爸爸有支枪。”

表天亮就会起来,枪杀不死饥饿,马走向贫穷。

后来孩子们围成一个圈。有个小女孩在黑夜里像公主一样唱起歌来:

“我是奥里伯爵的小寡妇……”

软的声音如泉水般清澈明净。好啊!唱歌吧!做梦吧!孩子们!用不了多久,青春就来了。那个时候,春天将假扮冬天的模样吓唬你们,就像你们刚刚假扮乞丐一样。

“我们走吧,柏拉特罗。”  四 日食

我们无意中把双手插进口袋,额头迎来阴凉的阴影,如同走进茂密的松树林。鸡窝里的母鸡接连歇下了。四周暗淡的田野,犹如祭坛上紫色的帷帐。远处只有泛白的海水和几颗闪烁的星星。屋顶上的白色变幻莫测。我们在上面尽情笑着、闹着,无拘无束。人们在日食中显得越来越小,越来越暗。

我们用尽办法看太阳:有歌剧望远镜,有打猎望远镜,有酒瓶,甚至有烟熏镜。上层露台、牲口栏的台阶、阁楼的天窗、庭院的窗格子以及那些蓝色的、橙红色的窗玻璃边都是看太阳的人。

刚才,太阳用余光把万物变成两倍、三倍、百倍那么宏伟壮观。现在,它消失了,连作为过渡的夕阳都没有了,整个世界只剩下孤单乏味。仿佛阳光把金变成了银,然后换成铜。而此时的镇子就像一枚旧了的铜币,毫无价值。顷刻间,街道、广场、钟楼,还有山上的小路,都变得渺小而凄凉!

柏拉特罗在厩栏里,似乎也变得渺小了、模糊了、陌生了,好像成了另外一匹驴子……

五 峭寒

皎洁的月光伴我们前行,月亮又大又圆!透过草地,隐隐约约看见树丛中的黑山羊。我们走过时,有人悄悄躲了起来……篱笆旁边有棵大杏树,树梢上白色的花蕾与月光呼应着,仿佛轻盈的白云,为小路挡住了三月里星星放出的寒光……橘子的清香……潮湿、幽静……女巫的山谷……

“柏拉特罗,好……冷啊!”

柏拉特罗不知是自己的原因还是感觉到了我的恐惧,竟然飞快地跑进小溪,把月光踩成了碎片。溪水犹如晶莹的玫瑰环绕着它,好像要拖住它轻快的脚步……

柏拉特罗缩紧屁股跳上斜坡,好像谁在后面追它似的。离村子近了,它便觉得温暖许多。P3-7

序言

颁奖辞 瑞典学院院士 雅尔玛·古尔伯格

本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是希梅内斯先生,他是一位将其漫长一生奉献给诗歌和美的诗人。同时他也是一位老园艺师,他花费了半个多世纪的时间用来培育这一种新玫瑰,这种新的神秘的象征着圣母玛利亚的白玫瑰完全可以用他的名字来命名。

《远方的花园》(1904)是本世纪初他创作的重要作品之一。1881年,希梅内斯出生于安达卢西亚平原的南部,这个地方距离瑞典旅客所熟知的从赫雷斯到塞维利亚的线路非常遥远。他的诗作并不是那种具有强烈芳香、甘醇醉人的美酒,他的作品不是一座变为大教堂的宏伟的清真寺。但是他的作品会让你不由得联想到一座高高的花园,它的周围是白漆漆成的一圈围墙。这个花园看来是十分稀有的风景,令过往的游客神往。人们常常想要带着相机进去一窥究竟,然而当真正进门后,才发现这里除了各种果树、萦绕四周的清新空气和鸟儿的啼声、映衬蓝天的池中碧水之外,也并没有什么奇景。在一个用阿拉伯文化土壤奠基的繁茂的花园里,更加不可能会出现把清真寺的小尖塔改建为象牙塔的现象;徘徊的游客最终发现园子里的那种宁谧并不是真实的,这种与世隔绝也是一种短暂的表象。然而,他们一定会发现,那里的玫瑰花散发出来的光芒能够让人愉悦,从那里散发出来的美的冲击甚至比观看戏剧和其他的感官愉悦更令人快乐。就当游客们屏住呼吸,认真欣赏这个花园时,园艺师却像是一位严肃的灵魂导师一样,猛然出现在你面前。原因在于来访的游客在进入花园以前,没有看到门口的标牌:进门前,首先要在泉水边上漱口、刷牙、洗手、脱鞋……这些规定和一般信徒进清真寺的要求是一模一样的。

希梅内斯第一次出版诗集那年,恰好是西班历史上考验良知的一年。1898年12月10日,西班牙与美国在巴黎签定条约,在这一条约中西班牙把古巴、波多黎各和菲律宾割让给了美国。同时,令西班牙曾经称霸全球的海军也名誉扫地,那支用来签署条约的笔在一夜之间就把整个西班牙殖民帝国的残余给一笔勾销了。这件事举国震惊,当时马德里的一批作家,挥起手中的笔,用文人特有的方式在西班牙的领土上征战讨伐。他们当中如马查多兄弟①、巴列·因克兰和乌纳穆诺最终都实现了自己的目标。他们自称是现代派,整日围绕在他们的领袖——当时客居在西班牙的尼加拉瓜诗人鲁文·达里奥的周围。在20世纪初,就是这位达里奥为希梅内斯出版第一本诗集《紫色的灵魂》(该书的名字缺乏威猛勇武)出过力。

希梅内斯并不是那种勇于在光辉灿烂的舞台上大胆创新的人,他的歌声常常是从朦胧幽暗的地方传出来,吟唱月光与忧愁,和舒曼还有肖邦作品当中忧郁的曲调相共鸣,羞涩而又低沉。他因海涅而流泪,同时也因海涅对西班牙人的鼓励而流泪,他称赞那位被目光短浅的崇拜者誉为“金发的北欧国王”的精致诗人贝格尔,更学习魏尔伦用低沉的腔调吟诵他的《悲哀的咏叹调》(1903)。渐渐地,等他站稳脚跟后,他就从法国象征主义的高雅、迷人当中逃离出来,但那和谐悦耳和亲切的特点则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音乐与绘画——我们发现,在塞维利亚,这个年轻人在还是学生的时候,也有过当画家的念头。就像我们说到他的同龄人毕加索的作品分为蓝色时期和玫瑰色时期一样,文学史家也常常提醒我们注意他的作品可以分为好多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他所有的诗作都分为黄色和绿色阶段——他的学生费德里科·加西亚·洛尔迦就是在绿色阶段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后面是白色阶段,明艳亮丽的白色风格作品被认为是他生平第二个具有决定性的诗作风格。幸运的是,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内心的明亮和丰富多彩。除此以外,他的长篇作品大都是洒脱飘逸的,而且阴暗忧郁的情调不见了。这些诗作只表达诗意和爱,谈与诗和爱有关的一些风光和大海。它们拒绝任何外在的矫揉造作,用拘谨和耐心去表达作品的朴素和完美。诗作里头的朴实无华就是诗人的直率。

希梅内斯第二阶段的诗风充分展现在他的《一个新婚诗人的日记》(1917)里。就在这一年,这位新婚的诗人第一次访美,在他的日记里满是写大海的诗,表达着自己对大海的无限情感。1918年出版的《永恒》和1919年出版的《宝石与天空》成功地开启了他多年来追求自我和世界认同的新阶段,他的诗和思想都希望是“为事物找到正确的名字”。慢慢的,他的诗变得简洁、率真而且透明。这实际上已经成了神秘诗人希梅内斯的代表性名言警句了。

因为一门心思想要超越原有的成就,希梅内斯对自己早年的很多作品都做了严厉的批判,并且进行了大幅度的修改,他把自己稍稍满意的诗编成一册有相当篇幅的诗集。1923年,在《美》和《诗歌》两卷诗集出版以后,他为了尝试新的体裁,便放弃把作品出版成书的想法,转而把没有题名和署名的诗印在传单和报纸上散发。1936年,西班牙内战爆发,他原先将作品结集成21卷的出版计划也泡汤了。《底层的动物》(1949)是他在流亡时期的最后一部作品,若是大致地读一下,还是可以看出其有进步的迹象。而在文学史上提到他这个时期的作品时,常常是用“希梅内斯晚期的风格”来表述的,但是如果现在就要严格评判它的优劣,也许有点为时过早了。

现在,他满怀悲伤地侨居于旧殖民地波多黎各,我们非常遗憾,今天没有机缘看到这位和格雷科给他所画的肖像完全一样的诗人——在格雷科的画笔下他面颊消瘦,眼窝深陷。不过我们能够在《小毛驴与我》(1914)这本有意思的书中看到他一副比较轻松的自画像。画像里的他留着基督徒式的胡子,骑着一头小毛驴,身旁还有一些吉普赛的小孩冲着他大叫道:“疯子!疯子!疯子!”事实上,诗人和疯子经常是无法区分的,但是他的疯狂表现在他的智慧上。很多在西班牙近代文学史上赫赫有名的大诗人,比如拉斐尔·阿尔伯蒂、豪尔赫·纪廉、萨林纳斯还有费德里科·加西亚·洛尔迦等都是他的学生。以米斯特拉尔为代表人物的拉丁美洲诗人群体也同样如此。现在,让我引用一位瑞典记者在得知希梅内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的感言吧:“希梅内斯是一位天才诗人,他有如同阳光照耀一般的朴素自然,但是他好像并不知道自己的天赋才情,就像我们无法感觉到他超脱凡尘的心境,直到有一天我们发现了他,我们看到了他,才开始仔细聆听、仔细阅读,就好像在旅途中不经意间看到了一朵花,我们会禁不住感叹这个奇迹。”

从历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情况来看,西班牙文学仍然是一座只能远望的花园,我们常常没有对园内的景物多加留意。今年的文学奖获奖者就是著名的“1898年的一代”当中硕果仅存的一位伟大诗人。他们这一代诗人曾经经历过大西洋两岸的西班牙属系国家的分合,这也更加显示出他是一位经得起考验的文学大师。瑞典学院在表彰希梅内斯先生之时,也对他所处的那个光辉灿烂的西班牙文学时代表示最崇高的敬意。

书评(媒体评论)

那位伟大的散文诗作家——拉蒙·希梅內斯,那本叫人一读首篇就会哭的书——《小毛驴与我》。

——三毛

因他的西班牙抒情诗,为高尚的情操和艺术的纯真提供了一个最佳典范而获奖。

——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辞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3:5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