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以道,修道以仁;
以德修身,忠爱仁和;
平常之理,乃天命所当然;
中庸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
瑞雅所著的《儒家妙语话人生(纪念金版)》用古人先贤修身、处事的理论与方法,来面对今天的现实生活,我们的人生则会奋进而从容。提升生活品质,让我们浮躁的心得到宁静,使空虚的日子变得更充实。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儒家妙语话人生(纪念金版)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作者 | 瑞雅 |
出版社 | 厦门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修身以道,修道以仁; 以德修身,忠爱仁和; 平常之理,乃天命所当然; 中庸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 瑞雅所著的《儒家妙语话人生(纪念金版)》用古人先贤修身、处事的理论与方法,来面对今天的现实生活,我们的人生则会奋进而从容。提升生活品质,让我们浮躁的心得到宁静,使空虚的日子变得更充实。 内容推荐 瑞雅所著的《儒家妙语话人生(纪念金版)》一书,以“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为依据,阐述了儒家关于什么是人,如何做人,人应该怎样生活以及理想人格等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其睿智的人生的哲理,相信对每个人都具有很大的启迪作用。 目录 求知篇 以所有人为师,会变得更加强大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循序渐进是学习之道 人与人之间的最大区别,就在于怎样利用时间 勤劳刻苦,谨慎谦虚,会有好的结果 勤勤恳恳地学习,踏踏实实地做事 三心二意的人难有收获 学习和思考相结合,才会有所收获 读书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谦虚是成功之本,骄傲是失败之源 教和学都会使人有所长进 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 以所有人为师,才会变得更加强大 知识的获取离不开格物致知这一条途径 真理像金子一样闪闪发光 品德篇 品德是一个人的标签,彰显着人性的优劣 品德如果不注意滋养,最后也会荡然无存 一个人要有好的才能,更需要有好的品德 做人要有尊严,也要有骨气 要想当好伯乐,自己必须是品德高尚的人 感恩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智慧 与人方便就是于己方便 不去记恨曾经作恶于我们的人 看到别人的优点并加以赞扬 与其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 人生立世诚为本,巧言令色多有诈 贪是人生的大忌,不懂节制会惹出祸患来 修身篇 宠辱面前需不惊,去留之间需无意 一个人可以没有荣誉和鲜花,但不能没有自尊 淡泊名利,内心才会得到安宁 保持平常心,才是人生之道 觉人之诈不形于言,受人之侮不动于色 人需要的不是小聪明,而是大智慧 通过自省进行自我完善 文采和质朴兼备,然后才能成为君子 有美有善不足恃,有丑有恶不足惧 多批评自己,少责怪别人 不要卖弄才学,要知其可为而为 宠辱面前需不惊,去留之间需无意 坦荡让人活得潇洒 诚信篇 诚实是金,守信是银 诚信是做人立德的根基 敏于事而慎于言 一诺千金才是君子的作为 人前人后,做到表里如一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对于馈赠当受则受,当辞则辞 把“义”看重一点,把“利”看淡一点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敢于承认自己的无知,是明智之举 保持诚信,做堂堂正正的人 为人篇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知耻是做人的必要条件 正人必先正己 为人要公正,不要以偏概全 丢掉规矩就等于放纵自己 付出爱与得到爱都是一种幸福 专心于路,路就不会太难走 经历的任何苦难,都可能是成功的因素 先付出艰苦的努力然后才有所收获 适时放弃是一种智慧 逞匹夫之勇是一种愚蠢 要勇于承认自己的过失 处世篇 中庸之道,事时和谐 立身处世离不开一个“礼”字 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 只有尊敬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敬 做什么事都要有分寸,说什么话也要有分寸 做事要恰到好处 君子不失言 少说一句闲话,多做一件实事 锋芒毕露的小聪明会招来灾难 “忍”是一种人生的谋略 宁可得罪君子,不可得罪小人 借用他人的智慧帮助自己成长 谨慎地做事,才能让自己少一些后悔 工作篇 做对的事,并把它做对 工作没有贵贱之分 并不是做不到,而是不愿意做 小心谨慎不吃亏 任何事情本末倒置,都将得不偿失 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就行,不要越俎代庖 批评他人应该点到为止 宽容是领导者必备的品质之一 作为上司应该以身作则 领导者应该近君子远小人 在工作中要做到知人善任 处理事情的时候要做到对事不对人 团结才能产生最大的力量 交友篇 朋友易得,好朋友难得,而知己难求 交友贵在交心 一个人有什么样的朋友,就有什么样的品行 道德高尚的人朋友会很多 结交朋友不可图名图利 真正的朋友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与朋友交往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赠送礼物讲究的是心意 不要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伤害朋友 与不是君子的人打交道要适时变通 朋友间更应该明算账 只会耍嘴皮子的人站不住脚 情感篇 人有感情才会活得充盈 在家居住不要有坏情绪 佳偶并非天成,婚姻需要包容 不要因为诱惑而放弃夫妻间的真情 不要为一次爱情失败而苦恼 坦然地面对失恋的痛苦 忘掉过去才能重新开始 情绪低落时,要学会自我调节 教子篇 天下没有教不好的孩子 “孝”是人的天性 对父母尽孝是一种修养 赡养父母要满怀爱心 “孝”就是爱父母一辈子 珍惜自己,别让亲人为我们担心 亲人之间和睦相处,才能体会家庭的温暖 积极进取才是正确的人生态度 做人要有知难而进的精神 学会用简易的方式做正确的事 骄傲自满会埋下祸患 育人篇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 对不同的人要用不同的教育方法 人的本性是相近的,重点在于后天培养 舍奢就俭是一大美德 踏踏实实地去做,才能踏上成功之道 在安分守己的基础上有所追求 人人都可以成为栋梁之材 知错能改才不致犯更大的错误 考察一个人应该从大处着眼 做人做事要坚守自己的原则 了解别人比别人了解自己重要 选择适合自己的师长 想收获就必须先耕耘 切莫因贪小而失大 相互合作才能创造美好生活 少指责、多鼓励是最有效的教育方法 生活要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 成败篇 尽人事,听天命 成功不仅是创业,还有守业 认准目标,不要半途而废 不怨天尤人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要懂得察言观色,把握好说话的时机 以冷静的心态面对利益 掌握自己的情绪,才能掌握自己的未来 欲求保身,当先明哲 顾全大局,不逞一时英雄 遇到困难时,要把希望放在自己身上 急功近利会阻碍我们成功 充满私欲的人最容易患得患失 把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 专注于自己想要追求的目标 励志篇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君子自强不息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人生目标 坚持真理的勇气源于对事实的坚定信念 永远不要看轻自己 自以为是的人是不会有所成就的 为人处世要有像水一样的精神 人格是信用的基础,逆境能使人有所建树 以百折不挠的精神走向成功 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并尽力弥补 习性篇 习性决定行为,关乎命运 心态决定人的健康,养生需要好心态 学会调整负面情绪,注意生活的细节 苦恼是一种执着,自己才是心灵的上帝 对所做之事产生兴趣,才能做得更好 做事不要鲁莽,也不要过于瞻前顾后 常常自我反省之人,是有贤德之人 试读章节 孔文子是卫国大夫,姓孔,名圉,谥号“文”。古代君主、大臣、贵族死后都要依据其生平事迹给一个称号,这就叫“谥”,所给称号也就叫谥号。关于“文”的谥号,《逸周书·谥法解》列了道德博厚、勤学好问、慈惠爱民等多种品德。也就是说,凡是有这些品德之一的都可以谥为“文”。那么,孔文子到底是因为哪一方面的品德而被谥为“文”的呢?子贡由此而发出了疑问,孔子于是回答:“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对一般人来说,敏而好学似乎还比较容易做到一些,而不耻下问就非常之难了。因为,敏而好学不外乎是聪明而勤奋罢了。这方面的例子有很多。而不耻下问则是要向不如我们自己的人请教。这不仅仅是个好不好学的问题,而且还牵涉到自尊心、虚荣心在内的问题。 俄国学者、诗人罗蒙诺索夫徒步两千公里到莫斯科求学,因为不是贵族子弟而被拒之学校门外。后来他装成外城贵族的儿子混进学院学习。因为不懂拉丁文,老师让他坐在最后一排。班上的孩子大都是十三四岁。他们笑他:“二十来岁的大傻瓜来学拉丁文!”但罗蒙诺索夫对老师的冷淡、同学的讥笑佯作不知,只是专心听讲,虚心求教,学习拉丁文造句。后来,他以卓越的才能和优良的拉丁文水平被派往德国学习。他最终由一个打鱼的青年成为一位著名的科学家。 一个人的力量总是渺小的,所能知道的也很有限,总有比自己在某些方面强的人,总会有自己不懂的事,那就必须得问。请不要让虚荣心堵住了自己的嘴。堵住了自己的嘴,就是堵住了开启知识的大门。若你将别人说过的话当做是废话,那它就到此为止;而你当它是道理,它便会因你的虚心,而开启生机。在生活中有虚怀若谷的精神,是会受益终生的。 【感悟】 大多数人都是如此:如果自己能力弱,孤陋寡闻,求教于能力强者、见多识广者,那似乎没有什么;一旦反过来,以能力强求教于能力弱,以博求教于寡,便立即感到脸上不光彩,耻于开口了。成功者之所以有所成就,与他们有虚心求教、不耻下问的精神是分不开的。 【儒家经典】 《论语》 《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所记录整理的。到汉代时,有《鲁论语》、《齐论语》、《古文论语》三种《论语》版本流传。东汉末年,郑玄以《鲁论语》为底本,参考《齐论语》和《古文论语》编校成一个新的本子,并加以注释。郑玄的注本流传后,《齐论语》和《古文论语》便逐渐亡佚了。 《论语》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在表达上,《论语》语言精练而形象生动,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 循序渐进是学习之道 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 ——《孟子》 【释义】河水如果没有源头的水源源不断,不填满一路上的沟沟坎坎,是没有办法奔流入海的。学问也是如此,只有扎扎实实地学习,才能达到求真的目标。科,是指凹陷之处,以此来比喻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求学、治学的态度。 孟子重视循序渐进地学习知识。他继承了孔子“循循然善诱人”的思想,所谓“循循然”意味着孔子善于按照次序一步一步地进行引导。孟子认为,学习是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一方面应自强不息,不可松懈或间断,一方面也不应流于急躁。他说:“其进锐者,其退速。”前进太猛的人,后退也会快。他还把进学的次第比作流水,“不盈科不行”,流水遇到坎坷时,必须等水盈满后才能继续往前进行,“盈科而后进”,日夜不停地流到海里去。“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孟子的意思是,君子的有志于道,没有一定的成就,也就不能通达。不能取巧,不能急躁冒进,没有一个循序渐进的累进,不可能发展达到伟大的成就。 孟子认为,学习要不间断地努力,不能拔苗助长。他讲了一个“拔苗助长”的故事,来说明“事情不能违背其自然规律,人为地帮助它生长”这个道理。有个宋国人担心禾苗不长,而一一拔高,然后疲倦地回到家里。他对家里人说:“今天累坏了,我帮助禾苗生长了。”他儿子赶快跑去一看,禾苗都枯槁了。这种助长行为,不但无益,反而有害。孟子以禾苗的自然生长来譬喻人在受教育过程中的发展。他一方面主张尽力耕耘,反对放任自流;另一方面又反对拔苗助长,反对急躁冒进、急于求成。他要求在做事的过程中遵循客观规律,脚踏实地,循序渐进。 有这样一个关于循序渐进的故事。 一位计算机博士在美国找工作,他奔波多日却一无所获。万般无奈,他来到一家职业介绍所,没出示任何学位证件,以最低的学历做了登记。很快他被一家公司录用了,职位是程序输入员。不久,老板发现这个小伙子的能力非一般程序输入员可比。此时,他亮出了学士证书。老板给他换了相应的职位。又过了一段时间,老板发觉这位小伙子能提出许多有独特见解的建议,其本领远比一般大学生高明。此时,他亮出了硕士证书。老板立刻提拔了他。又过去了半年,老板发觉他能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所有技术难题。在老板再三盘问下,他才承认自己是计算机博士,因为工作难找,就把博士学位瞒了下来。第二天刚上班,他还没来得及出示博士证书,老板已宣布他就任公司副总裁。 学习或做事都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有笨鸟先飞,但是绝对没有不劳而获。 P2-P5 序言 儒学是一种关于人的学问,是讲做人的学问,或者说是关于人生的学问。《大学》上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人的道德修养提高了,社会也就安定了,天下也就太平了,所以根本的是修身。儒学关注的中心是提高人的素质和境界,它的核心内容就是讲如何做人的道理。 儒家思想主要是由历代儒士传承、研究、改进和推广的。那些儒学大师,往往代表了当时儒学所达到的最高水平。很多中国人,不管他是熟读儒家经典的人,还是不知《论语》为何物的人,都熟谙儒家思想。我们每做一件事,每想一个问题,往往都带着儒家文化的色彩。儒家思想早已融入中国人的灵魂中,融入中国人的血液中,融入中国人的一言一行中。它已经成了中国人先天文化基因的一部分。 儒学提出,要认识人和禽兽的区别。当然,人与禽兽也有相同之处。人也有物质生活方面的追求,所谓“食色,性也”,这一点是与禽兽相同的。只解决了吃饭、穿衣、住房等物质生活的问题,还没有真正摆脱禽兽的境界。人能够高于禽兽,在于人能组成社会。有社会,就有人伦关系;有人伦关系,就要有道德和政治种种规范。有道德,懂得怎样处理人伦关系,才能够摆脱禽兽的境界,堂堂正正地做一个人。人与禽兽的区别就在有“情”和“义”。正是从这样的认识出发,儒学强调要学会做人。而所谓做人,就是要提升自身修养,懂得正确对待人际关系。这是儒学思想一个基本的出发点。 中庸思想作为儒家的辩证思想方法和道德行为准则,在孔子的大力推崇下延续至今。一提到中庸,很多人的理解都是“平庸、折中、调和”,这是对儒家中庸思想的大大的曲解。中庸的确有“平庸、折中、调和”的含意,但这些绝不是中庸思想的全部,否则《中庸》就不可能被自孔子之后一代又一代的儒家奉为经典了。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在为《中庸》题解时说:“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庸,平常也。”“中庸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而平常之理,乃天命所当然,精微之极致也。”中庸思想所主张的是“中道”,反对的是“过”与“不及”这类极端状态。 儒学文化在中国历史上曾长期处于独尊地位,儒是人类智慧的伟大结晶,儒文化影响到每一个中国人的人生。儒家是两千多年前的思想,其中的永恒因素需要每一时代的人去重新发掘,重新诠释。儒家“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与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契合的。孔子所谓“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正是今日我们工作和学习的目标。怎样做人的问题,是儒家人生哲学的根本问题。 儒学不仅是对中华文化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人生哲学,其中也有颇多生活中的实用内容。儒家理想人格是儒家整个思想体系的重要内容,其睿智的人生哲理对当代人的人生观具有启迪作用。尽管儒家讲人性善,但并不认为人天生都是君子。它强调要进行教化,要自觉提升修养。所以,中国传统文化里关于修养的内容非常丰富。儒学是关于人生的学问,是一种讲人的学问。带着目标生活,是儒家奉献给世界的最好忠告。儒家的目标极具弹性,可大可小。大则济天下,提升人类生活品质;小则善其身,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随才具时运,进退俯仰,人生也因此具有独特的价值。 本书以“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为依据,阐述了儒家关于什么是人,如何做人,人应该怎样生活以及理想人格等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其睿智的人生哲理,相信对我们每个人都具有很大的启迪作用。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