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回望(中国文化现代转型时期的文学演进)》主要是作者肖向明和杨林夕近20年来对20世纪文化与文学转型阶段性思考的结晶。所选文章曾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文艺报》、《中山大学学报》、《学术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其中,《新华文摘》摘要、《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全文曾被转载多篇次。
肖向明,杨林夕著作的《世纪回望(中国文化现代转型时期的文学演进)》集中体现作者对中国文化现代转型时期文学的演变和演进。重点突出对中国现代文化与文学思潮探究的整体观照、现代作家与作品解读的经典魅力以及对香港学者散文透视的别样风景。如此,在面到点上对这一时期文学作出较为深刻的文化考察,凸显纷繁复杂时代文化与文学转型、互动时的历史留影与意义。
第一编理论考察:现代文化与文学思潮检视
“启蒙”语境里的“审美”艰难
——论梁启超与中国近代文学变革的价值取向
言论报国 文统未绝
——读《近现代报刊“文人论政”传统研究》及其思考
自由主义与“五四”文学的流变
日暮乡关何处是
——论家族文化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影响
在历史的叙述中静观现实主义
——温儒敏《新文学现实主义的流变》及其他
文学概论课程的教材重写与教学创新
论全球化语境下中国当代文学的民族性追求
民俗·启蒙·审美
——论民间信仰与中国现代文学的艺术取向
“含魅”的现代虚构与想象
——鬼文化与中国当代文学的艺术呈现
穿越沉重的肉身
——略论现代“鬼戏”之源流
第二编经典诱惑:作家与作品读解
论郁达夫文艺观对传统诗学的认同及转化
正本清源:郭沫若之文化“结算”
——吴定宇《抉择与扬弃——郭沫若与中外文化》之价值
“自悟”、“自道”、“自证”的心灵诗学
——伍世昭《郭沫若早期心灵诗学》之阐发
论徐志摩散文的艺术品格
突围与突围之后
——论觉新、汪文宣的文化“血缘”关系
启蒙时代的民俗审美
——重读《呼兰河传》
在个性追求中走向规范
——试论吴组缃小说人物形象塑造的成就与局限
书生回眸:“鬼文学”的现代新编
——以曹禺、徐讦为例
情归革命
——重读《白毛女》兼论“革命时代的爱情”书写
艳异风景中的奇情
——论张爱玲小说的民间信仰书写
时尚与真知的两难
——路翎《洼地上的“战役”》再解读
改革者永不言败
——读长篇历史小说《张居正》有感
舞席歌场。时有击碎唾壶之意
——论姜夔词所蕴含的爱国情感
第三编别样观景:香港学者散文透析
中华文化背景下的香港作家
富于解读“意味”和欣赏“魅力”的一个文学亮点
——论当代香港学者散文
文学自由与市场规范的双向选择
——论香港学者散文的创作机制
日常生活的诗意追求
——香港中大学者散文的情感分析
人文家国的深度关怀
——香港沙田派学者散文的情感解读
真知与风尚的双重追求
——香港学者散文艺术阐释
不同的艺术呈现一致的文化追寻
——余光中、董桥散文比较
探寻文脉与把握个性的结晶
——王剑丛《香港文学史》之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