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论语智慧/读国学长智慧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孔子家语智慧丛书》编委会编
出版社 中原农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快乐比知识更重要

【经典语录】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

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解读】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没有具体指懂得什么,它是泛指,包括学问、技艺等。“兴趣是最好的导师”,说的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智慧悟语】

要做好一件事情,首先要有对此事的认知,否则就无从下手。但单纯的认知并不能激发人们的主动精神。因此,孔子提出应在“知”的基础上加入“好”,也就是充分调动自身的积极性。这样不仅完成的效果会大不一样,而且可以在过程中有所收益。当然,这种收益不一定是物质利益。所以,孔子更进一步指出,做事的最高境界是把它本身当成一种乐趣。也就是说,在“乐”的这个境界里,任何有选择的活动并不是为了得到什么利益,而是这种活动就是人生命的一部分。

对于全身心投入学习的人,再多的困难都无法阻止他的热情。因为他们把自己的兴趣和快乐都投入到学习之中,把自己的身心都放在一种快乐的境界中。

对于某件事来说,求知者不如爱好者,爱好者不如乐之者。因为“乐之者”是做人做事的最高境界,快乐的心态让人充满智慧,使人直接走向成功。

“知、好、乐”三种境界潜藏着深刻的心理学意义。特别是“乐”的境界是很难用文字来描述的,有一些道家“神秘哲学”的味道。但孔子的本意却是说,真正的乐学之人,其精神力量会自然而然地辐射到他周围的人,从不想主动去给他人说些什么,更不想从中获得什么。

知之者的欲望是不自然而不必要的,好之者的欲望是自然而不必要的,乐之者的欲望是自然而必要的。

所谓知之者就是迷信知识的人。这些人,表面上看去好像很相信知识,其实他们并没有什么知识。人类最大的知识就是不迷信知识。所谓好之者就是对某类事物感兴趣的人,如商人对金钱等,这种兴趣是出白天性或后天环境的影响。但它注定不会得到完全满足,因为对象太大了。虽然可以轻易击中,但他永远也不可能得到全部。只有乐之者的欲望才能得到满足,因为它是自然而必要的。快乐使人与世界合二为一。这种欲望符合自然之道,使人与事物达成和谐,所以能顺心如意。

一个人之所以有时做不好事情,就是因为他还没有真正地成为“乐之者”。如果你真正地乐于做某件事,你就会做成你要做的事,因为事情本身也会成就你。只有真心喜欢一件事情,我们才会成功。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显然是把“乐之者”作为了做人的最高境界。因为只有乐于做人的人才会成功。

要问世界上究竟有多少种快乐,恐怕没有人能说得清楚。一个人之所以活着,就是为了不受他人所累,为了让自己身心愉悦。当然,小快乐和大快乐还是有差别的。所谓的小快乐是指眼前的快乐,而所谓的大快乐则是指精神的快乐。为了得到快乐,我们要把心灵开放出去,接收进来,用心聆听先哲的启迪。

P5-7

目录

中国人的“圣经”

第一章 学人之长,补己之短

 好学深思方可得道

 快乐比知识更重要

 不放过任何学习机会

 学问不是做给别人看的

 要学会读无字书

 坦诚承认自己无知

 三人行必有我师

 学以致用最可贵

 牢记艺多不压身

第二章 先学做人,后学做事

 正人先正己

 嫉妒损人不利己

 人格完善方才完美

 做人要坚守大节

 人人皆可为尧舜

 与有德人做邻居

 正直是处世之本

 珍视人格才能高尚

 做人真诚才能赢得信赖

 操守是做人的底线

 常存仁爱之心

 做人就要有人样

 做人是做事的基础

第三章 乐以忘忧,舒心自在

 和谐是快乐之源

 宽恕待人是一种境界

 人生不可患得患失

 不为不如意的事哭天抹泪

 常亮希望之灯

 知死才会乐生

 犯而不校是难得的胸怀

 做人时刻要有一颗宽容心

 要看淡人生荣辱得失

 忍耐是人生的宝贵财富

第四章 大智若愚,能而不露

 给予也是一种快乐

 设身处地为他人想一想

 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

 最大的愚蠢是自作聪明

 对待小人用对待小人的方法

 自达方可能达人

 做事不必苛求回报

 一份谦逊数份受益

 求人不如求己

 中庸是道德的最高境界

 做人不可骄纵狂妄

 不偏不狂方可中庸

第五章 知己知彼,择善而从

 环境影响人的品行

 有比较才有鉴别

 结交朋友需谨慎

 不深交志向不同的人

 别人不了解也不怨恨

 交好友是人生快事

第六章 多言取厌,轻言取侮

 时刻牢记言多必失

 不懂的事最好别乱说

 能言善辩未必是好事

 好口才能避祸

 慎言是说话的最高境界

 话到嘴边留三分

 把握好说话的最佳时机

 说话要有的放矢

 道听途说不道德

第七章 有条有理,智勇双全

 向心中的榜样看齐

 知其不可而为之

 成功要诀是仁智勇

 见义勇为才是大勇

 欲速则不达

 会选择才能实现最大价值

 不当做的事坚决不做

 有勇有谋才能成就大事

 做事一定要有条理

第八章 把握时机,蓄势待发

 勤俭是长久之道

 用正当手段达到目的

 不能被利益驱动

 树立正确的财富观

 克制欲望就会变得刚强

 追求富贵要合于道义

第九章 融入社会,抓住机遇

 乐观地对待眼前的事

 认准自己的角色定位

 表现自己要抓住机遇

 广听良言是个好习惯

 了解自己更要了解别人

 选择一个最好的去处

 让忠诚造就威望

 善用“和”处理关系

 融入社会有良方

 建立良好人际关系

 切勿迁怒于人

 抢功推过是自断人脉

 改变态度才能解决问题

第十章 时常反思,有错就改

 君子不忧不惧

 有错不改是大错

 人贵有自知之明

 凡事不要斤斤计较

 时常反省自己

 积极改正错误

第十一章 招贤纳士,知人善用

 激励下属要讲技巧

 做事要把握分寸

 看人要客观全面

 严于律己方可服众

 无为而治是大治

 律己足以服人

 做好好先生违背道德

 为政要取信于人

 以德化人润物无声

 要识人更要知人善用

 贤才最为难得

 识人有三个要素

 不器方能成大器

 勤政爱民方能上下一心

第十二章 勤奋刻苦,持之以恒

 看准了的事就去做

 永远不要轻言放弃

 不要被暂时的失利击垮

 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

 成功在于坚持

 危难时刻不退缩

 养成勤奋的好习惯

 坚定自己的信仰

序言

中华文明星光灿烂、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古圣先贤仰观宇宙、俯察自然和社会的产物,是无数圣贤聪明才智的结晶,是中华文明持续五千年之根,是炎黄子孙世代延续的精神源泉。

文明是通过各种方式呈现出来的。最能全面而突出重点呈现中华文明的就是国学。因为国学的宗旨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包括五术六艺诸子百家。其中,五术包括山(仙)、医、卜、命、相,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诸子百家包括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名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等。

国学源远流长,千年沉淀而成,恢弘壮阔,蔚为大观。国学是中华人文知识之大成、中华文明的承载者和推动者,是中华儿女数千年的智慧源泉。我们青少年是国家未来的主人,是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后备军,无论是从开启自身智慧角度,还是从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增强道德修养角度,抑或从增强民族自信心、向世界推荐中华文化角度,都需要学习国学——在学习国学过程中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学习国学过程中吸取智慧。

然而,由于国学著作以文言文写作而成,文繁意深,微言大义,青少年朋友难以读懂,往往浅尝辄止,难以深入阅读,至于从国学典籍中吸取智慧更是难上加难。此外,古人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社会观念、所处时代背景以及社会环境,与现在又大有不同,这又造成青少年在阅读国学著作时容易产生理解障碍。

为了帮助广大青少年朋友消除阅读障碍,轻松快乐地学习国学,有效地从国学中吸取智慧,我们组织广大专家学者编撰了这套读国学长智慧丛书。挑选国学中最能启迪人智慧的经典名著进行翻译、解读,并以专家的视野进行智慧点拨,让广大青少年朋友一读就懂,一读就能启迪智慧。

读国学长智慧丛书包括《周易智慧》、《论语智慧》、《孔子家语智慧》、《道德经智慧》、《墨子智慧》、《孟子智慧》、《荀子智慧》、《庄子智慧》、《鬼谷子智慧》、《韩非子智慧》、《孙子兵法智慧》、《三十六计智慧》、《吕氏春秋智慧》、《智囊智慧》、《菜根谭智慧》、《近思录智慧》、《传习录智慧》、《颜氏家训智慧》和《孝经·二十四孝智慧》。

《周易》是“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涵盖万有,纲纪群伦,广大精微,包罗万象,其影响遍及中国哲学、宗教、医学、天文、算术、文学、音乐、艺术、军事和武术。《周易智慧》是我们学习国学智慧的源头活水。

《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是儒家经典著作。儒家思想影响中国最为深入。《论语智慧》的含金量不言而喻。《孔子家语》是孔子的“起居实录”,与《论语》相媲美。从儒家思想吸取智慧,《孔子家语智慧》是绝不容忽略的。

《道德经》又名《老子》,记录老子的学说,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道德经》有着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观点,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无论是从做人修身角度,还是从做事处世角度,《道德经》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源泉。

墨子是“劳动人民的哲学家”。《墨子》中“兼爱”、“非攻”、“尚贤”、“尚同”等观点都是站在劳动人民的角度提出的。劳动人民是历史的推动者。《墨子智慧》自然是不容小觑的。

孟子是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号称“亚圣”;苟子继承孔子的“外王学”,又从知识论的立场上批判地总结和吸收诸子百家的理论主张,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明于天人之分”的自然观、“化性起伪”的道德观、“礼仪之治”的社会历史观;庄子是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者,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因此,要进一步吸取儒家智慧,必须读《孟子智慧》和《苟子智慧》;要进一步吸取道家智慧,必须读《庄子智慧》。

《鬼谷子》是侧重于权谋策略及言谈辩论技巧的书。《韩非子》呈现了韩非的唯物主义与功利主义思想,积极倡导君主专制主义理论,为专制君主提供了富国强兵的霸道思想。不难看出,《鬼谷子》和《韩非子》非常实用,都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孙子兵法》被誉为“兵学圣典”。《三十六计》是有心人博集群书编撰而成的兵家通俗读物。《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所挑选的精华千百年来就应用于各领域,为人民所喜爱和接受。

《吕氏春秋》尊崇道家、肯定老子顺应客观的思想但舍弃了其中消极的成分,同时融合儒家、墨家、法家、兵家众家长处,形成了包括政治、经济、哲学、道德、军事各方面的理论体系。它是“包容并蓄”诸子百家“客观公正”的著作。《吕氏春秋智慧》对广大青少年世界观的形成具有不可忽略的作用。

《近思录》、《传习录》、《智囊》和《菜根谭》都是中国古代优秀读书人结合自己心得和领悟,在某一方面进行的智慧总结——或者是为学智慧的总结,或者是修身智慧的总结,或者是处世智慧的总结。从国学中吸取智慧,《近思录智慧》、《传习录智慧》、《智囊智慧》和《菜根谭智慧》都是精中选优之作。

《颜氏家训》是南北朝时北齐人颜之推记述个人经历、思想、学识以告诫子孙的著作,是吸取古人治家智慧和家教智慧的首推之选。

相比世界其他文明,中华文明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孝文化。《孝经》和《二十四孝》是中华文明传承孝文化中的“一雅一俗”,相映成辉。传承中华传统孝文化,《孝经·二十四孝智慧》将会提供最美味的精神食粮。

诚然,国学博大精深、蔚为壮观,以上所选著作仅仅是沧海一粟,但却是“国学经典中的经典”。广大青少年朋友通过阅读本套丛书,能准确地了解国学的精髓、把握传统文化的精粹,最有效地吸取智慧、启迪才智,提高国学文化素养和自身修养,达到开阔眼界和增长智慧的目的。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只要广大青少年朋友勤于学习国学,乐于学习国学,从国学中吸取智慧、增长见识和修为,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将会变成生活中最愉悦而有意义的事。

编者

2015年3月6日

内容推荐

《论语智慧/读国学长智慧》由桑艳军主编。

《论语》是记载著名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论语》善于通过神情语态描写展示人物形象,将孔子的仪态举止描写得栩栩如生,将孔子的个性气质刻画得传神逼真,甚至连孔门弟子的形象都刻画得令人难忘。现存《论语》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444章,记录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

编辑推荐

炎黄子孙的“圣经”,穿越时空的智慧源泉,影响人类发展的精神食粮。

《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是儒家经典著作。儒家思想影响中国最为深入。《论语智慧》的含金量不言而喻。从儒家思想吸取智慧,这本由桑艳军主编的《论语智慧/读国学长智慧》是绝不容忽略的。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5 8:3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