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比知识更重要
【经典语录】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
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解读】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没有具体指懂得什么,它是泛指,包括学问、技艺等。“兴趣是最好的导师”,说的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智慧悟语】
要做好一件事情,首先要有对此事的认知,否则就无从下手。但单纯的认知并不能激发人们的主动精神。因此,孔子提出应在“知”的基础上加入“好”,也就是充分调动自身的积极性。这样不仅完成的效果会大不一样,而且可以在过程中有所收益。当然,这种收益不一定是物质利益。所以,孔子更进一步指出,做事的最高境界是把它本身当成一种乐趣。也就是说,在“乐”的这个境界里,任何有选择的活动并不是为了得到什么利益,而是这种活动就是人生命的一部分。
对于全身心投入学习的人,再多的困难都无法阻止他的热情。因为他们把自己的兴趣和快乐都投入到学习之中,把自己的身心都放在一种快乐的境界中。
对于某件事来说,求知者不如爱好者,爱好者不如乐之者。因为“乐之者”是做人做事的最高境界,快乐的心态让人充满智慧,使人直接走向成功。
“知、好、乐”三种境界潜藏着深刻的心理学意义。特别是“乐”的境界是很难用文字来描述的,有一些道家“神秘哲学”的味道。但孔子的本意却是说,真正的乐学之人,其精神力量会自然而然地辐射到他周围的人,从不想主动去给他人说些什么,更不想从中获得什么。
知之者的欲望是不自然而不必要的,好之者的欲望是自然而不必要的,乐之者的欲望是自然而必要的。
所谓知之者就是迷信知识的人。这些人,表面上看去好像很相信知识,其实他们并没有什么知识。人类最大的知识就是不迷信知识。所谓好之者就是对某类事物感兴趣的人,如商人对金钱等,这种兴趣是出白天性或后天环境的影响。但它注定不会得到完全满足,因为对象太大了。虽然可以轻易击中,但他永远也不可能得到全部。只有乐之者的欲望才能得到满足,因为它是自然而必要的。快乐使人与世界合二为一。这种欲望符合自然之道,使人与事物达成和谐,所以能顺心如意。
一个人之所以有时做不好事情,就是因为他还没有真正地成为“乐之者”。如果你真正地乐于做某件事,你就会做成你要做的事,因为事情本身也会成就你。只有真心喜欢一件事情,我们才会成功。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显然是把“乐之者”作为了做人的最高境界。因为只有乐于做人的人才会成功。
要问世界上究竟有多少种快乐,恐怕没有人能说得清楚。一个人之所以活着,就是为了不受他人所累,为了让自己身心愉悦。当然,小快乐和大快乐还是有差别的。所谓的小快乐是指眼前的快乐,而所谓的大快乐则是指精神的快乐。为了得到快乐,我们要把心灵开放出去,接收进来,用心聆听先哲的启迪。
P5-7
中华文明星光灿烂、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古圣先贤仰观宇宙、俯察自然和社会的产物,是无数圣贤聪明才智的结晶,是中华文明持续五千年之根,是炎黄子孙世代延续的精神源泉。
文明是通过各种方式呈现出来的。最能全面而突出重点呈现中华文明的就是国学。因为国学的宗旨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包括五术六艺诸子百家。其中,五术包括山(仙)、医、卜、命、相,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诸子百家包括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名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等。
国学源远流长,千年沉淀而成,恢弘壮阔,蔚为大观。国学是中华人文知识之大成、中华文明的承载者和推动者,是中华儿女数千年的智慧源泉。我们青少年是国家未来的主人,是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后备军,无论是从开启自身智慧角度,还是从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增强道德修养角度,抑或从增强民族自信心、向世界推荐中华文化角度,都需要学习国学——在学习国学过程中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学习国学过程中吸取智慧。
然而,由于国学著作以文言文写作而成,文繁意深,微言大义,青少年朋友难以读懂,往往浅尝辄止,难以深入阅读,至于从国学典籍中吸取智慧更是难上加难。此外,古人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社会观念、所处时代背景以及社会环境,与现在又大有不同,这又造成青少年在阅读国学著作时容易产生理解障碍。
为了帮助广大青少年朋友消除阅读障碍,轻松快乐地学习国学,有效地从国学中吸取智慧,我们组织广大专家学者编撰了这套读国学长智慧丛书。挑选国学中最能启迪人智慧的经典名著进行翻译、解读,并以专家的视野进行智慧点拨,让广大青少年朋友一读就懂,一读就能启迪智慧。
读国学长智慧丛书包括《周易智慧》、《论语智慧》、《孔子家语智慧》、《道德经智慧》、《墨子智慧》、《孟子智慧》、《荀子智慧》、《庄子智慧》、《鬼谷子智慧》、《韩非子智慧》、《孙子兵法智慧》、《三十六计智慧》、《吕氏春秋智慧》、《智囊智慧》、《菜根谭智慧》、《近思录智慧》、《传习录智慧》、《颜氏家训智慧》和《孝经·二十四孝智慧》。
《周易》是“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涵盖万有,纲纪群伦,广大精微,包罗万象,其影响遍及中国哲学、宗教、医学、天文、算术、文学、音乐、艺术、军事和武术。《周易智慧》是我们学习国学智慧的源头活水。
《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是儒家经典著作。儒家思想影响中国最为深入。《论语智慧》的含金量不言而喻。《孔子家语》是孔子的“起居实录”,与《论语》相媲美。从儒家思想吸取智慧,《孔子家语智慧》是绝不容忽略的。
《道德经》又名《老子》,记录老子的学说,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道德经》有着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观点,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无论是从做人修身角度,还是从做事处世角度,《道德经》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源泉。
墨子是“劳动人民的哲学家”。《墨子》中“兼爱”、“非攻”、“尚贤”、“尚同”等观点都是站在劳动人民的角度提出的。劳动人民是历史的推动者。《墨子智慧》自然是不容小觑的。
孟子是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号称“亚圣”;苟子继承孔子的“外王学”,又从知识论的立场上批判地总结和吸收诸子百家的理论主张,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明于天人之分”的自然观、“化性起伪”的道德观、“礼仪之治”的社会历史观;庄子是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者,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因此,要进一步吸取儒家智慧,必须读《孟子智慧》和《苟子智慧》;要进一步吸取道家智慧,必须读《庄子智慧》。
《鬼谷子》是侧重于权谋策略及言谈辩论技巧的书。《韩非子》呈现了韩非的唯物主义与功利主义思想,积极倡导君主专制主义理论,为专制君主提供了富国强兵的霸道思想。不难看出,《鬼谷子》和《韩非子》非常实用,都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孙子兵法》被誉为“兵学圣典”。《三十六计》是有心人博集群书编撰而成的兵家通俗读物。《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所挑选的精华千百年来就应用于各领域,为人民所喜爱和接受。
《吕氏春秋》尊崇道家、肯定老子顺应客观的思想但舍弃了其中消极的成分,同时融合儒家、墨家、法家、兵家众家长处,形成了包括政治、经济、哲学、道德、军事各方面的理论体系。它是“包容并蓄”诸子百家“客观公正”的著作。《吕氏春秋智慧》对广大青少年世界观的形成具有不可忽略的作用。
《近思录》、《传习录》、《智囊》和《菜根谭》都是中国古代优秀读书人结合自己心得和领悟,在某一方面进行的智慧总结——或者是为学智慧的总结,或者是修身智慧的总结,或者是处世智慧的总结。从国学中吸取智慧,《近思录智慧》、《传习录智慧》、《智囊智慧》和《菜根谭智慧》都是精中选优之作。
《颜氏家训》是南北朝时北齐人颜之推记述个人经历、思想、学识以告诫子孙的著作,是吸取古人治家智慧和家教智慧的首推之选。
相比世界其他文明,中华文明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孝文化。《孝经》和《二十四孝》是中华文明传承孝文化中的“一雅一俗”,相映成辉。传承中华传统孝文化,《孝经·二十四孝智慧》将会提供最美味的精神食粮。
诚然,国学博大精深、蔚为壮观,以上所选著作仅仅是沧海一粟,但却是“国学经典中的经典”。广大青少年朋友通过阅读本套丛书,能准确地了解国学的精髓、把握传统文化的精粹,最有效地吸取智慧、启迪才智,提高国学文化素养和自身修养,达到开阔眼界和增长智慧的目的。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只要广大青少年朋友勤于学习国学,乐于学习国学,从国学中吸取智慧、增长见识和修为,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将会变成生活中最愉悦而有意义的事。
编者
2015年3月6日
《论语智慧/读国学长智慧》由桑艳军主编。
《论语》是记载著名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论语》善于通过神情语态描写展示人物形象,将孔子的仪态举止描写得栩栩如生,将孔子的个性气质刻画得传神逼真,甚至连孔门弟子的形象都刻画得令人难忘。现存《论语》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444章,记录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
炎黄子孙的“圣经”,穿越时空的智慧源泉,影响人类发展的精神食粮。
《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是儒家经典著作。儒家思想影响中国最为深入。《论语智慧》的含金量不言而喻。从儒家思想吸取智慧,这本由桑艳军主编的《论语智慧/读国学长智慧》是绝不容忽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