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卫民、张洪松、王禄生、苏镜祥编著的《中国基层司法财政变迁实证研究(1949-2008)》选择了四川省的基层法院作为实证样本,收集了这个县法院从1949年到2009年的财政资料,这些材料由财务数据、财政文件构成,并对相关人员做了一系列深度个案访谈。本书回答了法院的经费从何处而来(中央财政、省级财政还是地方财政?)以及经费都被支出到哪个领域中(人员经费、公用经费还是业务经费?)等诸多人们关心的问题。由此,可以把握中国法院,尤其是地方基层法院的财政状况和财政制度的特点,包括形成这些特点的宏观、中观与微观的背景和原因,尤其关注这些因素是否会影响到司法的公正与独立。
晚近十余年间,法院经费保障,尤其是诉讼费领域开始受到了学界关注,并已产生了若干有意义的学术作品。然而,法院经费“收”与“支”是一套完整的司法财政体系。经费保障/法院收入固然重要,但法院支出结构在建国后的变迁同样不容忽视。实际上,司法经费保障机制的改革,以及司法支出中人员、公用和基建经费结构的变迁,都包含着大量有待挖掘的学术信息。
左卫民、张洪松、王禄生、苏镜祥编著的《中国基层司法财政变迁实证研究(1949-2008)》以“法院财政”为主题,对法院“收”与“支”进行了全面的实证研究。课题组不仅关注法院经费保障制度变迁所凸显的法院在国家宏观权力架构中的角色调整,同样关注新中国成立后法院支出结构流变所暗含的法院参与社会纠纷治理模式的嬗变。故而,本书将向读者呈现一种与既往研究不太类似,但却又鲜活可及的法院财政面相。
第一章 导论:中国基层司法财政
一、问题的提出
二、文献综述
三、方法与材料
四、研究的基本思路
第二章 短缺时期的司法财政(1949—1978)
一、收入:低水平的财政全额保障
二、支出:以人员经费为重心
第三章 创收时期的司法财政(1979—1998)
一、收入:财政与社会分担保障
二、支出:基础设施大跃进与人员经费的福利化
第四章 公共财政时期的司法财政(1999—2008)
一、收入:财政保障体制的回归
二、支出:装备建设的持续投入
第五章 财政压力对司法行为的影响
一、制度环境
二、财政压力下基层法院的开源策略
三、财政压力下基层法院的节流策略
四、基层法院策略的影响
第六章 基层司法财政模式变迁(1949—2008)
一、基层司法财政收入模式变迁
二、经费保障体制变迁成因分析
三、基层司法财政支出模式变迁
四、基层司法财政支出模式变迁的成因分析
五、问题的诊断
六、省级统管法院经费改革的原则与方案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