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修行与念佛/学诚法师文集系列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作者 学诚法师
出版社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修行与念佛》是学诚法师文集系列的第六本。学诚法师告诉我们“修行就是断烦恼”,我们学佛、修行,乃至出家,其目的都是为了调伏我们的心。在一切境界中,都要去练习依法摄心、以心摄法。但同时,学诚法师也强调“修行不是做出来给人看的,而是发自内心深处,并落实在内心深处的。修行是修心,要生处能熟、熟处能生”。

本书如同一位传递佛教智慧的使者,希望能够帮助现代快节奏生活中奋斗的年轻人、渴望修身养性的中老年人,开启内在智慧和慈悲,重拾一份热切的时代责任感,过上吉祥、喜乐、幸福、圆满的人生。

内容推荐

《修行与念佛》为学诚法师文集系列的第六本,这一系列图书是学诚法师第一套系统权威的文集著作。内容主要是根据其发表在中国佛教协会会刊《法音》等杂志上的论文,以及在国内外多种宗教大会上的发言和电视节目中的谈话辑录而成。

世间人总是有这样那样的烦恼,扰乱内心,不能平静,学诚法师告诉我们“修行就是断烦恼”,我们学佛、修行,乃至出家,其目的都是为了调伏我们的心。在一切境界中,都要去练习依法摄心、以心摄法。但同时,学诚法师也强调“修行不是做出来给人看的,而是发自内心深处,并落实在内心深处的。修行是修心,要生处能熟、熟处能生”。

学诚法师在担任《法音》杂志主编期间,发表了很多佛法的教理教义的论文,且较为难得的是结合现世生活的诸多方面进行深入浅出的诠释,文集的内容积淀深厚,在佛教信众中有很大的影响。

目录

I 章前语

 生处能熟 熟处能生

 不变随缘 随缘不变

 依法摄心 以心摄法

II 章前语

 道不远人 法不离心

 心向内缘 辗转增上

III 章前语

 过堂用斋 善用其心

 爱惜常住物 如护眼中珠

IV 章前语

 生清净心 起决定解 修真实行

 念佛与皈依

V 章前语

 精进佛七开示(一)

 精进佛七开示(二)

 精进佛七开示(三)

试读章节

一、“不变”内涵须明记,发心宗旨正知见

当一颗植物的种子种下去的时候,它首先要落地生根,然后才能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发芽生长、开花结果。先有这个“不变”,才谈得上“随缘”,最后才能收获果实。学佛之人亦复如是,修行必须要坚持发心、宗旨、正知见这三个“不变”。

学佛的初发心是非常宝贵、真诚的。如《大般涅槃经·迦叶菩萨品》中说:“发心毕竟二不别,如是二心先心难,自未得度先度他,是故我礼初发心。”(卷第三十八)我们未来一切的功德、成就都是由初发心而来。《文殊师利问菩提经》中说:“诸菩萨有四心,能摄因、能摄果。何等为四?一者初发心,二者行道心,三者不退转心,四者一生补处心。初发心,为行道心作因缘;行道心,为不退转心作因缘;不退转心,为一生补处心作因缘……初发心如种谷田中,行道心如谷子增长,不退转心如华果始成,补处心如花果有用。”发心的功德不可思议,如《华严经·初发心功德品》中说:“一切众生诸惑业,三有相续无暂断,此诸边际尚可知,发心功德难思议。发心能离业烦恼,供养一切诸如来,业惑既离相续断,普于三世得解脱。”(八十卷《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十七)修行人的初发心往往比较清净、纯正、勇猛,但在漫长的修行过程中,很容易慢慢忘失初心、偏离初心,不能坚固、持久,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回归初心,保持一颗真诚的发心不变。

内心里要把修行的宗旨固守住。不能今天觉得佛法没有错,明天觉得还有更好的,三心二意,变来变去,那就麻烦了。世间一切有所成就的人都是认定了宗旨不变,才能获得成功,学佛、成佛更是如此。宗旨是修行最根本之处,就好像植物的根一样,如果根扎得深、扎得牢,就能“根深叶茂”,乃至果实累累;如果根基浅薄,风一吹就跑了,连生存下来都谈不上,更不用说得到果实了。修行,要不断地去观察、思维学佛的意义、成佛的宗旨,不断地熏习无限生命、暇满、无常、苦、三宝功德、业果这些最根本、最重要的概念,才不会迷惑,不会随着外境而动摇,内心才能安稳、有力,也只有这样的心才堪能成熟胜妙的菩提果实。如《华严经·初发心功德品》所说:“其心坚固难制沮,趣佛菩提无障碍,志求妙道除蒙惑,周行法界不告劳。”(八十卷《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十七)圣勇菩萨说:“得何能下种,度生死彼岸,妙菩提胜种,胜于如意珠,功德流诸人,谁令此无果?”(《菩提道次第广论》卷第二)

我们对佛法的基本知见绝对不能怀疑。一旦怀疑,就背离了佛法。虽然我们不可能马上建立起百分之百的信心,但至少不要去故意怀疑。《灵峰宗论》中说:“一切罪中,疑罪为最。一切功德,信为其首。信则不疑,不疑则直下承当。直下承当,则不自暴弃。不自暴弃,则不敢暴弃人。此常不轻所以通礼四众、速净六根者也。便恁么信去,譬如日出先照高山,何俟四十年淘汰方入佛慧哉!”(卷第二)佛法是佛陀经过多生多劫舍头目脑髓换来的,是历代祖师大德付出生命传承下来的,不能因为我们的业障深重、智慧浅薄,难以理解就否认它。在我们自己实证佛法的真实境界之前,要通过对佛菩萨、传承祖师的信心而趋入,依教奉行,步步深进,终有一天能够体会到佛法的真实不虚。就好比做科学实验,在自己亲手完成实验之前,其实是凭借对老师、教科书的信心而进行下去的,如果对老师讲的实验步骤和结果没有信心,根本不会去做实验,即使做到一半也会放弃,永远不可能得到最终的结果。所以,修行佛法,一定要坚持正确的知见不动摇。

总而言之,发心、宗旨、正知见是“不变”的三个内涵。发心要真诚,宗旨要坚固,知见要正确。正如蒲益大师在《灵峰宗论》中说:“学道一要真为生死,二要具足刚骨,三要开发见识。无真实为生死心,饶你有志气力量,只作世间豪杰,断不能为出世圣贤。无真实刚骨,饶你要出生死,决被情欲牵,熟境迷,利名移夺,魔患埋没去。无真正见识,饶你怖生死,勇猛直前,必被邪师恶友引诱,轻安少得萦惑,或堕光影门头,或坐知见窠臼,乃至或以味禅为功德,或以空寂为家乡,极胜亦流入二乘权曲境界,无由直趋菩提。”(卷第二)

P27-30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2 22:1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