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民主(一部关于美国的小说)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美国)亨利·布·亚当斯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莱特富特·李太太决定到华盛顿去过冬,而其原因则被许多人认为荒唐乖悖。她身体壮实,却偏说那里的气候有益于健康;她在纽约宾朋如云,却突然想念寥寥几个波托马克河畔。的熟人。仅仅在最亲密的知交面前,她才直言不讳,坦率地承认自己备受精神空虚、百无聊赖之苦。自从五年前丈夫去世之后,对于纽约的社交界,她已经胃口倒尽,趣味索然了。她对股票的价格漠不关心,对从事股票交易的人们毫无兴趣;她变得严肃了。这群乱七八糟的男男女女,单调乏味得与他们居住的褐色砖房一样,哪里值得一顾呢?她在心灰意懒中采取了一些应急措施。她阅读了一些德文的哲学原著,却越读越沮丧,因为如此精深的文化居然使人一无所获——一无所获!在与一位博览群书、持先验论观点的代理商谈论了一晚的赫伯特·斯宾塞之后,她也看不出把时间花在哲学上,是否会比早年同一位年轻风流的股票经纪人调情卖俏更加上算。其实,否定的证据是十分明显的。调情卖俏尚可以有所结果——事实上也真的导致了一桩婚姻;而哲学,除了有可能导致另一个同样乏味的晚上,实在毫无意义。因为那些先验论的哲学家们大多上了年纪,一般都有家室,白天忙于事务,一到晚上难免有点儿昏昏欲睡。然而,李太太尽量学以致用。她投身慈善事业,探访监狱,巡视医院,阅读贫民文学和犯罪作品,和那些作恶作孽的统计数纠缠在一起,以致心目中几乎看不到道德的影子。最后,她对这事感到十分厌恶,终于不能忍受了。看来,此路似乎也行不通。她断言自己已经失去责任感了,就她而论,纽约所有的贫民和罪犯,尽可以从今以后威风凛凛地起来造反,控制这块陆地上的每条铁路。她何必操这份心呢?这个城市关她什么事?在这个城市中,她找不到什么似乎需要拯救的东西。人多就有什么特别神圣的地方吗?一百万彼此相似的人,为什么就比一个人更有趣呢?对于这个拥有百万之众的巨大怪物,她能把什么思想灌注到它的心中,使之无愧于她的挚爱和敬重呢?宗教吗?成千上万的教会正在不遗余力地见缝插针,根本没有她创立新教、充当受神启示的先知的余地。雄心壮志?崇高的受人景仰的理想?追求任何高尚纯洁的目标的热情?她一听到这些词语就有气。难道她自己不正是被雄心壮志吞没的吗?而现在,她不正是因为找不到为之牺牲的目标而满心惆怅吗?

莱特富特·李太太如此痛恨纽约、费城、巴尔的摩和波士顿,痛恨一般意义上的美国生活和特殊含义上的一切生活,其原因究竟是雄心壮志一一真正的雄心壮志一一抑或仅仅是烦躁不安呢?她想要什么呢?不是社会地位,因为论出身她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体面的费城人。她父亲是著名的牧师,丈夫也同样无可指摘,是弗吉尼亚李氏宗族的一个支脉的后裔,这个支脉为了寻求财富而移居纽约,后来如愿以偿,或者说,找到了足以使这位年轻人在纽约安身立命的财产。

P1-P3

序言

1880年美国著名历史学家亨利·布鲁克斯·亚当斯的《民主——一部关于美国的小说》首次匿名在美国发表,立即轰动了美国及西方文坛和政界,不仅风靡于读者之中.还立即被列入世界名作之林。而作者亨利·亚当斯也理所当然地被公认为美国一位杰出的文学家。

亨利·亚当斯1838年2月16日生于波士顿一个显赫的官宦世家。曾祖父约翰·亚当斯(1735—1826)是继华盛顿之后的美国第二任总统;祖父约翰·昆西·亚当斯(1767—1848)曾任美国第六届总统;父亲查尔斯·弗朗西斯·亚当斯(1807—1886)则是美国的国会议员、职业外交家和有名的作家。

亨利·亚当斯于1854年至1858年间就读于坎布里奇“美国政治家的摇篮”——哈佛大学。1858年毕业后,远涉重洋,赴德国柏林大学深造,专攻法律。他回国后,除1860年至1861年间随父出使英国,任其秘书外,终身从事写作,并长期执教于哈佛大学,同时还主编当时极有影响的《北美评论》。

亨利·亚当斯从小受着良好的家庭教育,在周围气氛的熏陶下,博学多才,文采横溢.广有著述,从历史、传记到小说、散文,均有所涉。作为历史学家,他最著名的作品当推九卷本《杰弗逊和麦迪逊任内的美国史》,这部浩瀚巨著资料翔实,观点鲜明,文笔流畅,在国内外颇享盛誉,至今仍不失为研究当时历史的一本权威性论著。作为文学家,他的自传体小说《亨利·亚当斯的教育》和富有文学价值的大量信札,历来备受推崇;而这本政治讽刺小说《民主——一部关于美国的小说》更为他在美国文学史上赢得了特别的声誉。

亨利.亚当斯年轻时,对政治曾有自己的憧憬和抱负,由于他的民主主义理想与当时美国政坛的现实格格不入,于是绝意政治,潜心研究美国历史和从事创作。他在小说中借失意文入戈尔之口,发出过一段极其精彩的感叹:

这类政客的尸体污染了历史的海洋,他们死了,被人遗忘了,只有当历史学家把他们翻出来加以嘲弄时,才会被人记起。

他写作这部政治讽刺小说的动机一方面与他当时壮志难酬的怨愤心境有关,同时他也希冀借此对资产阶级政客们的污行秽迹进行审判和鞭笞。小说的创作年代和故事背景都是南北战争之后,美国发展史上极其重要的重建时期(1865—1887)。在这二十余年间,一方面由于南北统一、废除蓄奴制等一系列进步的社会因素促使了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垄断资本主义也随之开始萌芽;另一方面,连续执政的共和党和在野的民主党既明争暗斗,又狼狈为奸,共同醉心于攫取南北战争后的胜利成果,造成政治腐败,贪污成风,联邦政府的威望一落千丈。

1863年11月19日,亚伯拉罕·林肯总统在葛底斯堡发表的著名演说中,提出了“民有、民选、民享”这一响亮的政治口号.激动了人心,鼓舞了许多美国优秀儿女奔赴沙场。可是,战争一结束.这个口号也就被彻底阉割了,小说中大政客大党阀赛拉斯·P.拉特克利夫一语道出联邦政府的实质:

正确的理解,就是民有,民选,由参议员所

享受的政权。

这部小说撕碎了美国“民主政治”的外衣,令人叹服地暴露出它那虚伪骗人和强奸民意的实质。亚当斯出身最高层的官宦世家,这种特殊地位和身份使他得以收集和掌握非常入所能获得的第一手材料。加之他文笔既犀利泼辣,又诙谐风趣,所以,此书问世时,犹如一声振聋发聩的惊雷.吸引了无数读者,以至一时间英美两国的出版商不顾版权,竞相印刷发行。

《民主——一部关于美国的小说》讲的是.年轻貌美的纽约富孀莱特富特·李太太,在连遭丧夫失子之痛以后,百无聊赖中偕天生丽质的妹妹移居首都华盛顿,企图探索一下“民主政体”的奥秘,解开心头的美国政治之谜。

她一到华盛顿,慕艳羡富之辈——从国会议员、社会名流、文入学士到富商巨贾、外交使节,乃至谋官求职的失意政客——都闻风而来,她原来宁静的家,立即门庭若市,成了名副其实的“政治沙龙”。

这些应“民主”之运而生的各色人物,各怀目的,在这个“政治沙龙”中耍尽了他们的高超伎俩。他们借与李太太交游之机,有的结党营私,彼此笼络奉承;有的刺探政情,以便见风使舵;有的明争暗斗,互相扯皮揭短;更有的希冀一箭双雕,既图占有李太太,又借此飞黄腾达……在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一幕幕场景中,有些是通过鲜廉寡耻的自诩,有些是通过互揭阴私的对话,有些是通过李太太姐妹之间的私语,也有些是通过作者自己的旁白,把这些人物形象的典型特征勾勒得活灵活现,惟妙惟肖。这一张张精心勾勒出来的各不相同的脸谱和一个个跌宕起伏的情节,虽有时颇出读者的意料,但作者或紧或慢、有色有声地信笔写来,无不使我们叹服。

参议员赛拉斯·P.拉特克利夫是作者浓墨重彩、着意刻画的中心人物。小说中雅各布只是一个“在内阁和朋友们的帮助下才免于一天五十次地自取愚弄”的新任总统,是美国重建时期历届平庸无能的总统的化身;而拉特克利夫则是一切“用最肮脏的手段为最卑鄙的目的服务”、玩弄民主于股掌间的资产阶级政客的典型。他学无专长,知识贫乏,但长期混迹政界,独精权术,善耍阴谋。重建时期臭名昭著的官吏分赃制和贪污腐化之风,都在他身上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一个“按联邦法律应进州监狱的罪犯”,却偏偏成了举足轻重的党魁和赫赫有名的参议员。他公开宣称:“如果不能用德行达到目的,那就理所当然地凭借恶行。”他信奉这条原则,身体力行,曾经无视联邦选举法.随心所欲地操纵伊利诺斯州的选举;曾经为一己私利,迫使洲际邮轮公司的巨额行贿……甚至在上述这些罪行被揭露而遭到谴责时,他还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地称之为“对党,对国,对民的贡献”。在政坛上,他精心策划和施展种种计谋,软硬兼施,又骗又压,迫使心怀宿仇旧怨的政敌雅各布总统作茧自缚,恭请他出任财政部长,并敢怒不敢言地任由他变更组阁名单,让他排斥异己,安插亲信。

“许多自称为人民公仆的家伙,其实不是披着羊皮的狼,就是装成雄狮的蠢驴。”作者这一比喻,一石二鸟,分别击中了这两种不同类型政客的要害。在情场上,拉特克利夫貌似坦诚,温存体贴.在莱特富特·李太太面前表现得百般殷勤,俯首帖耳;为了博取她的同情和信任,还摆出一副忧国忧民、不惜赴汤蹈火的英雄气概.以图她作出婚姻上的承诺,借此进一步飞黄腾达,登上觊觎已久的总统宝座。不过,他最终还是失败了。莱特富特‘李太太在卡林顿律师的帮助下,通过大量的事实,终于看清了匍匐在她脚下的这个求婚者的丑恶用心和肮脏灵魂,从而也使她认识了由这类政客所导演和演出的“民主政治”闹剧的真相,心灰意冷地结束了她对美国民主政治之谜的探索。

当然,故事的结局未免是在现实主义的基调上,抹上了一层多少有点儿理想主义的色彩。其实,在那样的社会里,像拉特克利夫这类老谋深算、居心叵测的政治行家,总是左右逢源,青云直上,未必会遭到那么惨痛的惩罚;而莱特富特·李太太也未必能真正认清拉特克利夫的庐山真面目,并以此洞悉美国“民主政治”的真相。

《民主——一部关于美国的小说》在写作技巧上有许多足见功力、匠心独运的地方。最显著的特色就是谋篇布局,甚至遣词造句,都服从于揭露民主真相这一主题。具体地说,就是围绕这一中心,使用情场搏斗和政坛厮杀的经纬线编织故事的叙事技巧,从刻画人物形象着手,以人物的典型特性为线索,构思情节,设计画面,因而行文有条有理,裁剪恰到好处.人物毫不游离,始终保持着作品结构的紧凑、严谨和完整性。在刻画人物上,作者蓄意把浓墨重彩的渲染、素描式的勾勒和夹叙夹议的评述融成一体,让它们流水般地互相穿插。小说不仅人物形象有血有肉,生动逼真.而且在特定的环境和气氛的烘托下,主题思想也很突出,给人以一目了然、清澈见底的艺术效果。

在描绘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思想感情时,作者往往以幽默、诙谐甚至夸张的笔触,或冷讽热嘲,大事铺张;或含蓄讥诮,微言妙语,在字里行间展示人物的性格、素养、志趣和好恶,既让读者从中窥见到他们内心世界的波澜起伏,也令人难忘他们所代表的各类人物的典型特性。除上面提到的拉特克利夫外,小说中的众议员弗伦奇就是代表了那种夸夸其谈、自作多情、自命不凡的口头改革派;一时破口大骂、六亲不认,一时阿谀奉承、低三下四的戈尔,就反映了某些失意文人的特征;此外,如保加利亚驻华盛顿使节雅各比男爵的玩世不恭、花天酒地、醉生梦死.等等,都是特定条件下某种典型性格的真实写照。

此书在语言上的最精彩之处,是人物间的对话。它们洗练清新.一针见血,不拖泥带水,无论是三言两语还是长篇大论,全都各有妙趣,恰如其分地表达了各类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素养和其时其地的心情。还有那些不时插入的俏皮评论和生动比喻,有时言简意赅,发人深思;有时又惟妙惟肖,令人哑然失笑.使读者宛如身临其境,如睹其人,如闻其声。

当然,作为一名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资产阶级的历史学家和作家,亨利·亚当斯不可能没有其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并在他作品中打上相应的烙印。如前面提到的小说结局,明显地拖着一个作者自己的理想主义的尾巴。又如,作者对南北战争的评价似乎有点失之偏颇,尽管这明显与他对战后美国政局的现实不满有关,但无论如何,这是两回事,绝不能因战后政局的腐败,就不加分析地贬低(不论是有意还是无意)南北战争在美国历史上的伟大意义。这主要表现在对现实不满的知识分子卡林顿律师的描写上,对他未免倾注了太多的同情和美化。虽然他为人比较正直,对拉特克利夫之流的政客嫉恶如仇,但他留恋蓄奴制这点是应该受到非议的。而对莱特富特·李太太这个人物当然也过于理想化了。还应该指出的是.作者虽然大胆泼辣地揭露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虚伪性.也无情地鞭笞了那些借民主之名.行肥己之实的政界风云人物,但是,正因为出于一位目睹当时社会现状的严谨的历史学家和作家之手,这部小说才更显出其非同一般的批判价值和社会意义。

内容推荐

亨利·布·亚当斯所著的《民主(一部关于美国的小说)》讲述年轻貌美的纽约富孀李太太来到华盛顿,企图探索一下“民主政体”的奥秘,遭遇各式各样的政客,几乎被贪婪狡诈的参议院议员拉特克利夫骗倒。最后,她在朋友卡林顿律师的帮助下认清了拉特克利夫的真面目,也认识了所谓“民主政治”的真相,心灰意冷地结束了对美国民主奥秘的探索之旅。

编辑推荐

亨利·布·亚当斯所著的《民主(一部关于美国的小说)》撕碎了美国“民主政治”的外衣,令人叹服地暴露出它那虚伪骗人和强奸民意的实质。亚当斯出身最高层的官宦世家,这种特殊地位和身份使他得以收集和掌握非常入所能获得的第一手材料。加之他文笔既犀利泼辣,又诙谐风趣,所以,此书问世时,犹如一声振聋发聩的惊雷,吸引了无数读者,以至一时间英美两国的出版商不顾版权,竞相印刷发行。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11:3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