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一个经济学家眼中的别样世界
分类 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
作者 程实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盛世何来微言?

盛世五味,微言品评,从大处着眼,从小处聊起。

这年头,不起个有味道的专栏名字,都不好意思出来写东西,特别是给年轻朋友们写专栏,更要与时俱进一些。舌尖上的好专栏,卖相和口味一个都不能少,不仅要朗朗上口,更需回味悠长。本文就和读者一起来品品:盛世何来微言?

其味之一为苦,微言也是“危言”。盛世危言,前一半是幸运,后一半是不幸,但都是事实。放眼长期,发达国家战后的黄金增长、新兴市场随后的高调起飞、中国改革开放的经济神话融合在一起,共同成就了盛世繁荣;但聚焦短期,当下世界又处在次贷危机、债务危机和经济危机轮番肆虐的风险关口,前途所向尚未可知。希腊退出欧元区和中国经济“硬着陆”就像达摩克利斯之剑,让经济世界充满危险。微言也是危言,言险只为识险和避险。

其味之二为辣,微言浓缩“远见”。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属于经济学家和意见领袖的经济世界,远见卓识就像Iphone一样烂大街。尴尬的是,经济学是一门在烦恼中成长的社会科学,经济学家的争议更是多于共识,特别是对股市的认识和对预测的把握,经济学家的表现甚至远不如章鱼保罗;而意见领袖们的经济观点,本身就诞生于以另类标榜个性、以猎奇吸引眼球的水泥森林。微言浓缩“远见”,只想浓缩掉学术死结和舆论虚荣,给路人留下理论和现实碰撞后的微小火花。

其味之三为咸,微言凝成“理念”。

盛世杂味,微言品评。舌尖上的经济故事,我写,你品。

愤青的经济代价

做任何有个性的事情,都是要付出代价的,愤世嫉俗更是如此。

“年轻的时候,我总是渴望成为任何一个别人,除了我自己”,这是我最喜欢的电影《玛丽和马克斯》(MaryandMax)中的一段经典台词,也是回忆青葱岁月时最好的旁白。在耳边还没有白发的那些日子里,我总是处于一种矛盾之中:每每相信自己是不平凡的,但内心又总有一个声音在絮叨着我的平凡。而这种矛盾的外在表现却非常统一,为了证明和展示自己的不平凡,也为了对抗不愿面对的平凡,我总是渴望表达不平凡的见解和观点。

诚实地说,年轻时候的我是一个愤青。其实,对此我丝毫没有羞愧,反而非常怀念那时的叛逆、自由和天马行空。但现在的我也更加明白,带着无知的无畏和无虑的轻率去看世界、去做选择,并不是个性的展现,更像是盲目的探险。事实上,现在的80后、90后比我这样的70后更有冒险精神,这也是我无比欣赏、羡慕的一点。但年轻朋友们可能没意识到,愤青是有代价的,特别是经济代价。  举个例子,对于危机后的经济世界而言,希腊大选无疑是最值得关注的事件之一,整个金融市场都在等待着希腊人民的选择,这个选择决定着欧元区的命运、债务危机的走向、政策当局的反应和全球经济的表现。和身边的年轻人交流,我发现很多人都带着看热闹的心态期盼着希腊的退出、欧元的崩溃。这种猎奇心态就像期盼欧洲杯上荷兰出局、罗本出丑一样。

是的,年轻朋友们总是期待着对传统的颠覆,因为颠覆会带来激情和快感。但如果就此认为每一个颠覆都于己无关,那就大错特错了。如果希腊退出欧元区,中国年轻朋友的生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简单猜想一下,工作可能会变得难找,因为中国经济会也会在金融危机中继续减速;奖金可能会越来越少,因为我们所处的世界将越来越缺少企业成长的机遇;出国游学的成本可能会越来越高,因为美元会普遍性地非典型升值;买房也许会越来越难,因为再趋宽松的政策环境可能会成为房市东山再起的温床。

所以说,愤青式地认为希腊退出是个好事,就像认为中国应该清空美国国债一样,不是个性的彰显,而是无知的表现。

那么,如何理性地看待身边的经济世界?我的建议是:尊重时间的沉淀,从历史中寻找规律;领悟周期的力量,相信任何经济变量都有涨有跌;感受均衡的魅力,过滤掉短期异动的干扰;体味观察的快乐,带着简单、平凡的心境,用经济学的视角去闲心品位经济世界的风云变幻。P5-8

后记

这本书是计划中“共鸣三部曲”的第二本,第一本是2013年出版的《盗梦空间与亚当·斯密:电影与经济的思想共鸣》,这本的主题是世俗和经济的思想共鸣,下一本很快也会和读者见面,主题是音乐和经济的思想共鸣。实际上,2012年我就已经开始着手准备这后两本书。这过去的三年多里,我一直在写三个系列的专栏文章,分别是“盛世微言”、“乐思经济”和“实话世经”,“实话世经”是偏专业性的分析文章,“乐思经济”顾名思义就是写音乐和经济的,而“盛世微言”就结集成了本书。

截至2015年5月31日,“盛世微言”已经写了200多篇,再加上2012年之前我写过的很多同类风格文章,本书初稿整理出来,接近50万字。然后,在和编辑商量之后,删减到25万字,再删到20万字。不敢说留下的都是精华,但如此大刀阔斧地修改,只是想把一些没有时效性同时又比较有趣的文章展现给读者。

说起“盛世微言”这个专栏,我一开始也没有想过要去写一箩筐这类“非正统”的经济文章,直到2012年的一天,《广州日报》的吴红林编辑找到我,想让我给《羊城地铁报》写一个专栏。说实话,我当时觉得有些勉为其难,因为作为一个常年从事专业经济研究的数据控,我写作的目标读者一直都是专业人士。我从来没给大众生活类的都市报写过专栏,也不知道面对非专业读者时该聊些什么经济话题。

虽然没经验,但我的直觉告诉我,这是一件有趣的事情。于是,我就接下了这个活。这个专栏每周一篇,面向坐地铁的年轻人,写了一年多,效果比我想象中的好。我发现,年轻人都是热爱生活的,而经济,就和足球、娱乐一样,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只要不端着写,经济和经济学也会有很多非专业的粉丝。

更重要的是,当我接触到越来越多的非专业读者,我突然意识到,经济世界是有专业壁垒的,专业能力和专业信息的不对称是广泛存在的。而这,某种意义上,构成了专业人士的“霸权力量”,并由此带来了一系列不理性、不恰当、不公平的经济结果。说大一点,经济世界里的专业不对称,是金融风险甚至金融危机的温床。而减小并最终消灭这种专业不对称,就具备了“学术的正义”,这一发现,让我更加相信,“盛世微言”等共鸣三部曲的写作,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有趣又有意义,我自然要坚持写下去。后来,《羊城地铁报》上的专栏因故暂停后,我又把“盛世微言”专栏写到了其他报刊上,这一写,就是三年。而且,我相信这本书的出版也不会是“盛世微言”系列的终结。所以,这里,我要感谢长期支持我的专栏编辑,他们是《广州日报》的吴红林,《上海证券报》的沈飞吴,《第一财经日报》的黄宾,《东方早报·上海经济评论》的郑景昕。我还要感谢把“盛世微言”汇聚成书的朋友,他们是蓝狮子的宣佳丽、薛露和浙江大学出版社的徐婵。  虽然旨在有趣,但我时刻不敢有半丝不严谨。实际上,所有的共鸣和感悟都源于长期基础性研究的日积月累。所以,我要感谢我的老师姜波克教授,十年前的学术教诲让我受用终身;我要感谢我工作单位的领导和同事,你们促成了我在研究道路上的不断进步;我要感谢我的学术小伙伴们,和专业的人一起讨论永远是种幸运。

当然,作为一本世俗与经济共鸣的书,这本书的灵魂植根于平凡的生活之中。我要感谢我的朋友,特别是Lorii、ZT、CC、Horus和Selective Memory的成员们,与你们相处的每一天我都能感受到快乐。我更要感谢我的家人,父母、岳父母、姐夫、姐姐和两个外甥女的全心支持,始终是我在研究之路上艰难前行的最大动力。感谢我的妻子,感谢你的一路陪伴。

最后,我想把这本书献给我的幼子程龙骧,希望将来你长大的时候,读到这本书,会由衷感叹:“原来我老爸也是这么酷啊。”

程实

2015年5月31日于北京

目录

自序

第一章 写经济可不可以不端着

第二章 经济学格调=严谨的胡思乱想

第三章 娱乐无罪,经济有理

第四章 我的经济学,真不是体育老师教的

第五章 过节谈经济就该来点文艺范

第六章 小人物眼里的大中国

第七章 世界这么大,你该多看看

后记

序言

世界这么大,我就想静静

坦率地说,写这样一本有点另类的经济书,我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目的,也不是想凑什么“戏说经济学”的热闹,更无意去迎合任何读者的口味。虽然我一直认为,用简单的语言普及经济学常识,于民于国,都是有益的,但我写这些经济学发散思维的小文章,最根本的原因,还是自己喜欢。

用经济学思维去看、去品、去思考每一件生活中的琐事,对我而言,既是一种悠然自生的本能,又是一个妙趣横生的过程。“不做无聊之事,何遣有涯之生?”陈寅恪老先生的话,就最好地诠释了这种学术旨趣之所在。用严谨的思维方式去思考一些貌似不严肃的事儿,往往能得到一些非常意外却格外有意义的结果,这种精神之旅,只要经历过,就会欲罢不能。经常会有一些关注我的朋友问,你哪来那么多精力,又看电影,又听音乐,又玩游戏,同时还写了1600多篇经济文章?对此我实在无法作答,因为,就我而言,它们经常是同时发生的;而且,它们之间的思想共鸣,是如此奇妙,发现并记录的过程就已让我乐此不疲。

发现,是一种永远新鲜的体验。所以,当有人在辞职时留下一句“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网络就沸腾了。人心,就像关在笼子里的小鸟,只要看到一丝蓝天,就会按捺不住飞翔的欲望。但,绝大多数人,都必须直面现实。于是,旅行,便成为很多人的渴望,哪怕短暂远离熟悉的城市,去一个陌生的角落,无论风景如何,总会获得发现的惊喜,让人享受自由的逃离。

当然,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格任性,都能随时随地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大多数的时候,大多数的我们,都被圈在重复平淡的生活里,焦虑、烦躁、麻木。昂着头,盯着一些看似励志的理想;闭上眼,却看不到半点梦想的光芒。于是,我们都被锁上了心窗,身体和心,没有一个真正“在路上”。发现,变成一种陌生的感受,消失在繁华到足够单调的物质世界里。

生命是多彩的,我们都有一颗“驿动的心”,都无法忍受没有发现的漫长。无法忍受,也只能忍受。我们不是乔布斯或马斯克,所以我们只能做着一份忙碌而机械的工作,身心疲惫却感受不到全情投入的满足,总有一种激情累到无处安放;我们不是阿甘或劳拉,所以我们只能过着复杂却重复的生活,被盘剥之后紧跟着被娱乐,喧闹之外,仅剩空虚。

为什么我们的精神世界如此荒芜?只是因为我们在物质世界入戏太深。人戏太深,就不会有发现,没有发现,就不会感受到生命的绮丽。所以,无论做着怎样的工作、过着怎样的生活,只有跳出戏外,我们才能感受到“重新发现”的无尽乐趣。

那么,如何跳出戏外,如何在我们正在经历的生活中置身事外?就我的体验而言,实际上很简单。如果把生命看作一个“RPG(角色扮演)”游戏,那么,我们完全可以开启一种“第三者模式”,用旁观的视角和超脱的心态来重新观察和重新思考,往往不经意间,这种智慧游戏和精神之旅就会给我们带来意料之外的发现,感受到生活另一种“庐山真面目”的美艳。

发现平凡之中的精彩,感受生命内里的智慧,这才是我写共鸣三部曲的真正旨趣。经济学在我心里打开了一扇窗,透过它,我看到的世界如此绚丽多彩而又逻辑井然,以至于我迫不及待地想把这些发现记录下来,生怕它们一不小心就被遗失在快进着的生活里。

是啊,生活很快,思考很慢,所以,世界这么大,我就想静静。你要问我静静是谁,我会说,静静就是那个思考着的自己。现实很热闹,我们有世界杯,有《中国好声音》,有《生活大爆炸》,有百变的苹果,有苏东坡的美词,有比小说还曲折的乌克兰危机,有比大海还深不可测的中国股市。只有在思考中发现,这些擦肩而过的热闹才会变成亲身经历的精彩,才能在我们平凡的生命中留下永不消失的痕迹。我思故我在,思考,是我们活过、感受过、绽放过的唯一印记。

这本书,就是我想和你一起分享的思考印记。作为共鸣三部曲的中间一本(前一本是《(盗梦空间)与亚当·斯密:电影与经济的思想共鸣》,后一本将是关于音乐与经济的思想共鸣),这本书记录了世俗与经济的思想共鸣,它也许不是你看到书名后想象到的样子,但希望你能从这里,发现不一样的经济世界,发现思考的无尽乐趣。

世界这么大,你会想静静。

内容推荐

程实编著的《一个经济学家眼中的别样世界》以“不端着”的姿态为大众解读平凡生活中的琐事、被津津乐道的社会热点和变幻莫测的经济世界。它希望实现的不是传递更多的信息和观点,而是启发读者用经济学的思维去观察和理解这个世界,并最终把思考力和参与权还给经济高墙外的大众。

编辑推荐

严肃的经济世界与普罗大众之间好似永远隔了一堵墙。在《一个经济学家眼中的别样世界》中,作者程实意在推翻这堵墙,用其严谨的经济学思维为大众解读平凡生活中的一些琐事、被人们津津乐道的社会热点以及风云变幻的经济世界。透过他独特的视角,你会体会到一个充满美妙逻辑的别样世界。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22:5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