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了飞机,打的往市中心去。一路上,李茗沁举起相机不停地拍。城市的郊外,一大片空旷草地,绿树花卉镶嵌其中,像上帝制作的巨大盆景。很快到达斯德哥尔摩老城区,只见老街的建筑,层层叠叠参差不齐,在暮色苍茫中尽显陈旧气息,斑驳的外墙上或爬着青藤,或长出一丛青草,晚霞笼罩,更显肃穆。下车散步,李茗沁时不时地把同行的克拉克娜、林老板当作模特,老建筑做背景,姿态优雅的克拉克娜显得特别抢眼。林老板提醒他把克拉克娜侍候好,多给她留影。
边拍照边散步聊天,他们走在高低不平的小街上,经过瑞典皇家科学院,那幢沿河而立的高耸建筑就是诺贝尔文学奖颁发之处,伫立河边,自然地聊起了文学。林老板重提刚在飞机上闲聊的话题:文学与文物的关系。克拉克娜说,我爱读文学书,文学本身的魅力不说了,学文学对文物鉴定有帮助,文物的审美通过线条、造型、色彩来体现,十分具象,文学则很抽象,是对抽象美的想象,如果长久训练,对文物的审美与鉴定非常有益。李茗沁说,没错,请继续说。克拉克娜则说,我也想听听你的见解,你喜欢哪些欧洲作家?李茗沁竖起手指数着,时而英语时而中文地说起,从第一个获得诺奖的法国普吕多姆聊到近年获奖的南非作家库切,并对几部欧洲文学名著作了细节、心理描写分析。克拉克娜上前挽住他手臂,故意斜过脸,瞪大眼睛夸了他几句。李茗沁有些眩晕,性感的克拉克娜靠他这么近,脸庞散发出暖暖的芳香。林老板上前挽住李茗沁另一条手臂,也斜过脸说,你不知道啊,老师既是鉴定家,又是大才子,我第一次遇见他,就崇拜得一塌糊涂。李茗沁笑了,说我最崇拜的是克拉克娜小姐,精通各类中国古董,还能说中文。克拉克娜哈哈笑道,相互吹捧,不过,我说的是心里话。说完,她抱了抱李茗沁。李茗沁也回抱了她一下。
好美!深褐色建筑背景,太阳黄外套特别抢眼,还有金色鬈发,色调超和谐。李茗沁手持相机忍不住赞叹。克拉克娜很放松地摆着姿势,面带微笑。李茗沁把相机递上让她看效果。克拉克娜问,真觉得美?
再往前走,一座古堡出现在眼前,这古堡与两边的建筑连成一体,与在巴塞罗那见到的格局相似。往前几十米,还有一座哥特式教堂。李茗沁举起相机问道,这古堡是为了防范北方维京入的攻击?克拉克娜摇头道,这儿已经是维京人的地盘了,维京人经常南下骚扰抢劫,抢夺财产回来,为防范南方人前来报复,就建了城堡。李茗沁说,这个城堡的底部是用泥土筑成,我在巴塞罗那、荷兰见到的城堡都是石头根基。克拉克娜看了他一眼说,没想到,李先生对城堡也有研究。李茗沁说,研究不敢,来欧洲前,查了一点儿资料。克拉克娜说,泥土的年代较早,11世纪之后,以石头代替泥土和木材来建城堡,建在土堤上面的木质箭塔改由大块的石头建造,这种防御工事被称为空壳要塞,后来发展为箭塔或要塞。李茗沁说,克拉克娜小姐才是专家!想必你们祖上也有城堡吧?克拉克娜说,没错,是有一座。李茗沁暗喜,这一句自然的提问,就套出她祖上的信息。他等待克拉克娜继续说下去,但她停了下来。
李茗沁说,在我们东方人看来,城堡是欧洲历史的一个符号,和遍布欧洲的华丽教堂不一样,很多古堡并不华丽,却很神秘,似乎总有一些故事发生,海盗攻城,富人防守,还有复仇、凶杀,或者浪漫、悲伤的爱情故事,这些都以城堡为背景。克拉克娜说,这类古堡最初为了防御外来侵略,让人产生复仇、凶杀联想的,往往是哥特式古堡,你们看,前面就是哥特式教堂,进去看看,结构与哥特式古堡相似。
他俩跟随克拉克娜步入。克拉克娜解释道,哥特式古堡,里面结构没这么复杂,通常只是高低错落的小窗口,不是为了观赏景色,而是搁上枪,打击来犯敌人,电影里见过吧?黑洞洞小窗口,伸出许多条枪,“突突突”不停地开火,就是这个用途。而这类哥特式教堂建筑,能让人产生一种升腾向上的感觉,这种升腾感,易让人心生崇敬,有利于宗教活动,所以哥特式被教堂建筑广泛采用。你们看,教堂没有横梁,这是哥特式的特点,骨架主面中间是一个又高又大的窗子,内部骨架结构赤裸着,显得高大明亮。哥特式城堡也有精美之处,有的室内装饰很漂亮,主要是两种,玻璃镶嵌窗和雕塑,在阳光照射下会产生光怪陆离的感觉。这时,阳光正透过镶嵌窗,彩色的光线落在克拉克娜的侧脸上,产生出一种瑰丽的奇异之美。林老板叫道,好美好美,快,李老师拍照。
拍完了照,李茗沁稍做暗示,希望她继续讲述祖上留下的城堡,但克拉克娜轻描淡写地说了几句,又住口了。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