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由李扬著的《沈从文的家国(精)》对沈从文1937年以后的思想变化与心灵历程进行了解读,以期向读者展现一个更加丰满的沈从文形象。
抗日战争爆发后,沈从文的思想发生了重大变化:从对纯粹文学的追求转向了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作家对湘西、苗族的关心,渐渐让位于对国家兴亡的忧虑。沈从文创作风格的变化,不但与时代密切相关,也与作家的职业、身份的变迁有着内在关联。20世纪三四十年代,沈从文先后成为教材的编者、重要报纸副刊的编辑和大学教师,这些职业引导着作家的思考,在扩大作家的理论视野的同时,也使沈从文不断反思着当局的教育政策和文学理念。抗日战争结束以后,他不但继续坚守着文学的纯洁性,同时致力于反对党争、内战。正是这种在文学、政治方面的双重歧异,使作家在新中国成立前后陷入了空前的精神危机。尽管沈从文在新中国成立后转向物质文化史的研究,但他并没有放弃文学写作。本书系统梳理了作家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历程,分析了作家创作的基本价值取向。1971年前后,沈从文的思想再度发生转向,其内心深处的自由知识分子气质被再度激活,并将这种立场持续至其生命的终点。在佚文钩沉的基础上,本书对沈从文与郭沫若、萧乾、丁玲、范曾的关系做了新的探究,厘清了沈从文生平中的一些重要史实。
这本由李扬著的《沈从文的家国(精)》为艺术人文系列。本书作者长期从事沈从文方面的研究,取得了相当的成绩,发表专著及文章数篇。本书试图在史料挖掘和佚文钩沉的基础上,查证各种文献资料,系统梳理既有研究成果,力图对沈从文1937年以后的思想变化与心灵历程进行深入解读,以期向读者展现一个更加丰满的沈从文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