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竞先生曾被国人誉为“西北拓荒者”,是民国以来“谈西北问题第一人”,是民国时期的一位传奇人物。其创作的《西北考察日记》记载了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的人口、教育、风俗、宗教、部落情况;以及蒙、新、宁等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情况等内容,内容涉及200年来西北地区道路交通、城乡风光、民情习俗、气候物产、以至政治变迁、经济和文化教育的发展等情况与面貌。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西北考察日记/西北史地丛书 |
分类 |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
作者 | 林竞 |
出版社 |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林竞先生曾被国人誉为“西北拓荒者”,是民国以来“谈西北问题第一人”,是民国时期的一位传奇人物。其创作的《西北考察日记》记载了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的人口、教育、风俗、宗教、部落情况;以及蒙、新、宁等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情况等内容,内容涉及200年来西北地区道路交通、城乡风光、民情习俗、气候物产、以至政治变迁、经济和文化教育的发展等情况与面貌。 内容推荐 《西北考察日记》是“民国时期西北拓荒第一人”林竞所著的《西北丛编》的再版,再版时以《西北考察日记》为名。该书是林竞考察祖国大西北的日记。内容涉及当时西北各地的居民村落、山川河流、土地人口、交通运输、商业贸易、自然植被、政治军事、文化教育、民族宗教、民俗风情、农田水利、历史沿革、人口变迁、土特产品、名胜古迹、名人轶事以及天灾人祸等,内容十分丰富,是我们了解那个时代西北状况的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这部日记现在亦是西部地区经济建设、民族风情、旅游开发的史料借鉴,而且还是历史考证的第一手资料,珍贵而详实。 目录 自序 上编 丰镇——绥远 民国七年十一月十三日 绥远 十二月一日——三日 绥远——包头 十二月四日——十一日 包头——五原(隆兴长) 十二月十二日——十七日 五原——石嘴子 十二月十八日——二十七日 石嘴子——宁夏 十二月二十八日——民国八年一月六日 宁夏——兰州 一月七日——二十一日 兰州 一月二十二日——二月十七日 兰州——凉州 二月十八日——二十六日 凉州——甘州 二月二十七日——三月六日 甘州——肃州 三月七日——十九日 肃州——安西 三月二十日——二十八日 安西——哈密 三月二十九日——四月十四日 哈密——奇台 四月十五日——三十日 奇台——迪化 五月一日——二十二日 下编 民国八年六月七日 新疆省古城——三马厂 八日 三马厂——东成渠 九日 东成渠——红柳井 十日 红柳井——芨芨湖 十一日 芨芨湖——黑山头 十二日 黑山头——红沙泉 十三日 红沙泉——红柳峡 十四日 红柳峡——锅底山 十五日 锅底山——专金 十六日 专金——下白墩子 十七日 下白墩子——五户 十八日 五户——镇西县城 十九日 镇西县——大有庄 二十日 大有庄——三塘湖 廿一日 三塘湖——湖尾 廿二日 湖尾——木炭窑子 廿三日 木炭窑子——老爷庙 廿四日 老爷庙——鄂博尔井 廿五日 鄂博尔井——巴彦鄂博 廿六日 巴彦鄂博——札木善丹 廿七日 札木善丹——哈拉迭令 廿九日 哈拉迭令——锡拉胡尔素 三十日 锡拉胡尔素——老龙鄂博 七月一日 老龙鄂博——甲会 二日 甲会——贝那 三日 贝那——夹拉孟 四日 夹拉孟——甲尔罕莫多 六日 甲尔罕莫多——小驼类 七日 小驼类——大驼类 八日 大驼类——索红图 九日 索红图——黑沙图 十日 黑沙图——巴彦康保尔 十二日 巴彦康保尔——噶燥 十三日 噶燥——苏机 十四日 苏机——哈喇牛敦 十五日 哈喇牛敦——小鄂博 十六日 小鄂博——噶札乌苏 十七日 噶札乌苏——雪海 十八日 雪海——甲儿罕笼头 十九日 甲儿罕笼头——闪单 二十日 闪单——丁该忽洞 廿一日 丁该忽洞——哈达兔 廿二日 哈达兔——嘛咪库伦儿 廿三日 住嘛咪库伦儿 廿四日 住嘛咪库伦儿 廿五日 嘛咪库伦儿——哈沙图 廿六日 哈沙图——锡伯吉尔盂 廿七日 锡伯吉尔孟——底伯尔湖 廿八日 底伯尔湖——札拉孟 廿九日 札拉孟——松多尔 三十日 松多尔——章毛可保尔 卅一日 章毛可保尔——依克布拉 八月一日 依克布拉——纳林布敦 二日 纳林布敦——太布拉 三日 太布拉——贝耶和硕 四日 贝耶和硕——老瓮鄂博 五日 老瓮鄂博——锡拉哈达 六日 锡拉哈达——固尔班乌苏 七日 固尔班乌苏——噶燥 八日 噶燥——甲儿罕笼头 九日 甲儿罕笼头——苏机 十日 苏机——混混布拉克 十一日 闻前途有变兵住一日 十二日 混混布拉克——白令庙 十三日 白令庙——锡拉毛利招 十四日 锡拉毛利招——可可依力更 十五日 可可依力更——绥远省归化 试读章节 绥远人民,蒙、汉杂居。汉人多来自燕、晋、秦、陇,勿论矣。蒙古则有土默特与各盟、旗之分。 1.土默特 绥远之有土默特,自蒙古可汗俺答始。在明宣德初,绥远一带,曾筑玉林、云川等城,设兵戍守,后为蒙古所据。嘉靖问俺答筑城于丰州滩,采木架屋为居,谓之板升,是为西土默特。明嘉靖十九年,俺答分道入寇,南至山西大同,东至喀拉沁,西至鄂尔多斯。嗣因其孙巴罕鼐济奔明,朝廷优遇之,俺答遂称兵奉贡。隆庆五年封为顺义王,名其城日归化。清初太宗亲征察哈尔,驻跸归化城,土默特部落悉降。未几,俺答六世孙俄木布叛,清执之以还。其后编为二旗,置左、右翼都统,并驻归化城中。民国以来,改绥远将军为都统,土默特左、右翼都统遂废。设土默特总管一员,以司其事。今其族散居各县,半耕半牧,熟操汉语,除妇女服饰稍有分别外,其余悉与汉人同化矣。 2.乌兰察布盟 是盟牧地在河套东北,地势跨据阴山,环抱河套,北接瀚海,杂以草原,可耕可牧。其盟地在乌兰察布山,当绥远旧城南百廿里。所属四部,分为六旗: (1)四子部落部。在绥区之东北隅,牧地纵横均二百余里。元太祖弟哈布图哈萨尔十五世孙诺延泰有子四分牧于此,后遂以所部称。所属一旗,俗称四子王旗,天聪间相继归清。顺治六年,赐牧于是。 (2)茂明安部。在萨拉齐县之北境,牧地横百里,纵百九十里。元太祖弟哈布图哈萨尔十四世孙锡拉奇塔特号土谢图汗,有子三,游牧于黑龙江省西北呼伦贝尔一带之地。其长子多尔济号布彦图汗,子车根嗣,号所部日茂明安。天聪七年,车根率其族携户千余来归,子僧格于康熙七年受札萨克,世袭罔替,所属一旗。 (3)乌喇特部。在河套之北。为唐中、西受降城地,亦即安北都护府地。牧地横二百十五里,纵三百里。旗北二百里麦垛山产精铁。元太祖弟哈布图哈萨尔十五世孙布尔海,游牧呼伦贝尔,号所部日乌喇特。后分所部为三,天聪七年,率属来归。顺治五年叙从征功,各授札萨克。所属三旗:日前旗,俗称西公旗;日后旗,俗称东公旗;日中旗,俗称中公旗。 (4)喀尔喀右翼部。当四子部落之西,茂明安之北。牧地横百二十里,纵百三十里。元太祖第十六世孙格埒森札札赉尔之四世孙本塔尔,世为喀尔喀中路台吉,顺治十年,本塔尔携户千余来归,赐牧塔尔浑河,谓喀尔喀右翼。所属一旗,俗称达尔罕旗。 3.伊克昭盟 是盟牧地在河套内,三面界河,最宜农垦。其鄂尔多斯一部,为七旗所居。元太祖十七世孙即达延汗第三子之长子衮弼理克图墨尔根,号车臣可汗,嘉靖中击破火筛居之,是为鄂尔多斯,服属于察哈尔。今鄂尔多斯七札萨克皆其裔。清太宗天聪九年,灭察哈尔。顺治以后,皆封札萨克,结为伊克昭盟。伊克昭,译即大庙。其庙在右翼后旗营盘之东北,今谓之王霭招。其旁有瓦屋三楹,供奉成吉思汗遗骸。七旗者,日右翼后旗,俗称杭锦旗;左翼中旗,日郡王旗;左翼后旗,日达拉特旗;右翼中旗,日鄂托克旗;左翼前旗,日准噶尔;右翼前末旗,日札萨克旗。 归绥地属高原,平均距海面三千余Ⅱ尺。其西南鄂尔多斯,正北乌兰察布盟,皆具有广大沙漠。是以空气干燥,寒暑均烈。夏季七月问,华氏表最高达九十度以上。冬季最低,至零度。八、九月为温和时期。四月解冻。十月以后骤寒。夏秋之际,变动甚速,一日之间,常具四时之气候。故俗有“早穿棉皮午穿纱,怀抱火炉吃西瓜”之谚。 归绥阴山山脉,自河套之北而东趋,经乌喇特旗,至包头凡五百余里,而抵归绥县城北。又经茂明安、喀尔喀、四子部落、三旗及察哈尔牧场界,连峰东徂,直抵辽东。其在包头、归绥之间,统称日大青山,又名大斤山、秦山。大青山自城以东,支条盘蟠,或蜿蜒于朔州者,遂为三晋诸山之祖。其在归绥城附近者,则所在异名。其间以白道岭(俗称吴公坝,在归绥县北三十里)、乌兰察布山(在归绥县东北二十五里,一名红螺谷,盛产松柏)、黑勒库谷(在归绥县西七十里黑牛沟)、虎头山(在奎屯沟)、西笔架山(在归绥县西北二十里)、鹏鹅山(在归绥县西北,上有娘娘庙,有蒙古女子修炼真身在内)、天门山(在归绥县东北)等为最著名。 绥远地居四塞,物产丰饶。东连张家口,以通内地。南接杀虎口,以达山西;西跨河套、宁夏、甘肃,直抵新疆之伊犁。北经乌兰察布盟至库伦及恰克图,以通西伯利亚。诚西北总汇之区,实业之大舞场也。徒以交通不便,各种事业,虽粗具雏形,然而人材、经济,两感困难,故规模不能扩充,根基难得稳固。兹特分类述之: (1)商业。长城以北,内蒙以南,商业荟萃之地凡三:张家口、归化、包头是也。土人称张家口日东口,称归化日西口。西口居张家口、包头之间,向为货物转运之中枢。据民国八年度塞北关报告,输出羊皮九十余万张,牛马皮次之,羊毛九百八十余万斤,驼毛二百余万斤,甘草六百余万斤,马四万三千余头,牛二万六千余头。输入土布二百余万匹,砖茶四万余箱,其余洋广杂货输入之数,约六百万元。民国九年,以皮毛输出停滞,银根奇紧,商家周转不灵,颇多亏闭,惟多半属于洋商。以皮毛之业,素操于洋商之手,洋商挟资来绥,设立洋行,势力雄厚,隐然有操纵市价及垄断贸易之权,故此次损失亦较大也。洋行之著者,计有八家:日隆昌、益昌、德裕隆、平和、仁记、仁义永、天聚公、永丰等。P13-15 序言 “西北史地丛书”第二辑出版说明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内忧外患不断。未雨绸缪,从政府到民间,都把西北看作未来抗击外辱的大后方,“开发西北”的呼声日渐高涨,有志之士纷纷利用各自的资源,前往西北进行多学科的考察。据统计,在此期间,约有一百多位来自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留下了百余部考察西北的著作。这些著作涉及政治、经济、民族、宗教、矿产资源、风土人情等多个方面,这些考察成果,为开发西北提供了宝贵的知识储备。 当前,西部大开发正如火如荼地展开,近百年前中华民族先贤们留下的智力遗产有了发光发热的阵地。为此,我社组织有关专家,精心遴选了部分价值较高的作品,加以整理,以横排简体形式予以出版,希望为西部大开发贡献绵薄之力。 本丛书依据我社所选的原著版本进行整理、编辑,对原版中明显错讹处(文字、标点、印刷问题),径予改正,不再出注;对原版中只有句读、没有标点的,则按当代标点符号使用规范予以标点。 由于时代的原因,原作品中不可避免地夹杂有较多对西北少数民族的不尊重词汇和评价。本社在整理过程中,对其中少量无关宏旨的内容做了删除,并用“……”替代;对于如“回乱”、“回匪”、“回逆”等词汇,做了修改,酌情改为“回事”、“回变”、“回患”、“回兵”等。虽对“缠回”、“缠头回”、“缠民”、“回子”等不便修改的历史称谓,予以保留,请读者朋友们在阅读使用时留意鉴别。疏漏之处,还请读者不吝指正。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2015年12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