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积(一种知止的人生态度)》的作者培莲净乐,由入世而出世,历经生死、看破红尘,因而对生活、对人生有大智慧、大洞见。她在本书中倡导一种全新的理念——不积。不积是一种生活方式、人生态度,是在生活所需之外,不贪求、不占有。不积,是恰到好处的生活,是极简主义的要义,也是断舍离的根本。
别人买多了、吃多了、说多了,我们很容易脱口而出“你够了!”可为什么对自己我们很难说“够了”?我们一再被告知,只有积得够多才能过得更好,可在积了够多的房子、车子、票子之后,我们为什么还在“更多”的路上疲于奔命?
生活有太多的困惑,答案就在:不积。
所谓不积,就是生活必需之外不贪求、不占有多余的一切,过恰到好处的生活。不积,是极简主义的要义,更是断舍离的根本。
培莲净乐编著的《不积(一种知止的人生态度)》是一本全面阐述不积生活的人生哲思小书,会让你生活得更简洁、更自在、更有品位。
我们一生积了什么——积的内容
积的内容几乎涉及生活的各个层面,它可新可旧、可大可小,可以大到积房子、积车子、积宝石,也可以小到积糖纸、积树叶、积种子。
有一个人积手表,买了很多,各种样式、各种品牌。一见到手表,他就买,不管多么昂贵。为了买手表,他甚至宁愿委屈自己其他方面的生活需求。他专门定做了一个玻璃柜子,用来摆放他的手表,然而,平时却不会多看它们一眼。他买手表,不是为了掌握时间,因为他几乎不曾戴过它们,也不是出于对手表的执迷与爱恋,他出于怎样的一种情感呢?那多少是有些奇怪的,他只是想占有更多的手表。
有人积手表,也有人积包、积花瓶、积古琴。积包的,并不是为了装东西;积花瓶的,并不是为了插花;积古琴的,并不是为了弹奏。只是因为一种强烈的占有的欲望,或者仅仅是出于一种任性。
有一个人喜欢积书,他把积书当作爱好,称作收藏,称自己为藏书家。他用大部分的时间去逛书店,用大部分的钱去买书,他几乎把家变成了一个图书馆。如果我们以为他是一个热爱读书的人,显然,我们并不了解他,他几乎很少翻阅它们,更多时候,只是把书买回来,搁置在他的书架上。他喜欢那个满屋子都是书的感觉,书不只成了他的装饰品,还成了他的安慰剂。
有一个人喜欢茶壶,她的橱柜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茶壶。-她把它们进行了分类,绿茶用一个茶壶,红茶用一个,白茶用一个,黑茶用一个,黄茶用一个,花茶用一个。然而,仍然有很多的茶壶派不上用场。于是,她再度进行了分类,龙井一个茶壶,铁观音一个,毛尖一个,肉桂一个,碧螺春一个……为了将每一个茶壶都照顾到,几乎每天,她都会喝很多茶,不同种类的茶。她的年纪逐渐大了,记性逐渐衰退,很难清楚地记得哪一种茶使用哪一个壶。这困扰了她,她常常会为此而纠结很久。很多时候,她会为自己用错了茶壶而自责、懊恼。即便如此,她还在不断地增加着茶壶的数量。
这让我想起小的时候,我曾积了很多的糖纸。我把它们一张一张地抹平,夹在书里,压在枕头底下,然后找一个箱子放进去,小心翼翼地保护着它们。当它们缺少了、丢失了,或者损坏了,我会非常难过,会很痛苦。当有人未经我的同意拿走了哪怕一枚,我都会哭闹,要求对方偿还赔付。我不知道为什么要积那些糖纸,它们要么大红,要么大绿,要么非常花哨、俗气,完全不符合我的审美,我甚至不知道积它们有什么价值,也不知道积它们的意义在哪里。然而,就那么莫名其妙地积着。
我们积了很多东西,可能是昂贵的,可能是时髦的,也可能是稀有的,甚至可能是让人匪夷所思的。我们积它们,不是为了物尽其用,它们的存在,仅仅是我们的一个莫名的心结。 我们积累财富、知识、人脉、经验,以及其他种种。可以说,从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就开始了种种的积。积并非只是有形的,很多时候,积更是无形的。比如有些人会积劳,有些人会积食,有些人会积怨。
不管是有形的积,还是无形的积,当它成了积习,成了积弊,那么,我们就成了积的奴隶。
我们为什么会成为积的奴隶?因为我们不了解积的本质。
P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