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宋词是一杯清酒(8欧阳修词传)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杜馨
出版社 时事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欧阳修是一代儒宗、文坛领袖和千古伯乐。孩童时,他经历丧父至痛,也尝尽清贫之苦。少年时,他磨炼出生花妙笔,也怀揣向善之心。青年时,他面对仕途起落,也聆听灵魂杂音。老年时,他重拾纯净初心,也笑对世事坎坷。终其一生,他在宦海沉沉浮浮,却在文坛冉冉升起。杜馨编著的这本《宋词是一杯清酒(8欧阳修词传)》从童年、少年、青年、入仕、升迁、从文、为政、晚年8个方面入手,描述了他跌宕起伏的一生。

内容推荐

欧阳修是宋朝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一生是充满波折的一生,也是耐人寻味的一生。杜馨编著的《宋词是一杯清酒(8欧阳修词传)》是一本纪实与文艺相结合的传记,以时间为轴,描述了欧阳修童年时代的坎坷、青年时代的艰辛、中年时代的跌宕以及老年时代的辗转。在书中,你可以阅读到欧阳修的许多经典作品,从中充分感受到他的出众才华,以及刚正不阿、一心为民的形象。

目录

第一章 童年·寒门才子初长成

 第一节 惊起沙禽掠岸飞

 第二节 晴日催花暖欲然

 第三节 行云却在行舟下

 第四节 平山栏槛倚晴空

第二章 少年·赏花品茗心清雅

 第一节 重倚朱门听马嘶

 第二节 水上何人吹玉笛

 第三节 莫待无花空折枝

 第四节 隐隐笙歌处处随

 第五节 但令新花日愈好

 第六节 芦花千里霜月白

第三章 青年·事业爱情皆明朗

 第一节 俯仰流年二十春

 第二节 柳丝如剪花如染

 第三节 细似轻丝渺似波

 第四节 疑是湖中别有天

 第五节 谁知闲凭栏杆处

第四章 入仕·气盛奈何路坎坷

 第一节 野岸无人舟自横

 第二节 无风水面琉璃滑

 第三节 水面风来酒面醒

 第四节 画船撑入花深处

第五章 升迁·历经辗转终达成

 第一节 泪珠滴破胭脂脸

 第二节 直到城头总是花

 第三节 楼高莫近危栏倚

 第四节 扁舟远送潇湘客

 第五节 人在舟中便是仙

第六章 从文·愿与墨香长相伴

 第一节 千花百卉争明媚

 第二节 离愁渐远渐无穷

 第三节 平芜尽处是春山

 第四节 蓦然旧事上心来

 第五节 水阔风高飏管弦

第七章 为政·民间疾苦视己责

 第一节 稳泛平波任醉眠

 第二节 隔帘风雨闭门时

 第三节 须著人间比梦间

 第四节 深浅花枝相并时

 第五节 无言敛皱眉山翠

第八章 晚年·辛劳一生终得闲

 第一节 不眠特地重相忆

 第二节 犹似当年醉里声

 第三节 鬓华虽改心无改

 第四节 笙歌散尽游人去

 第五节 去年绿鬓今年白

后记

试读章节

推开历史的大门,向前,再向前,我们看到了一座院子。院子不大,外面是灰色的墙,里面有大小几间屋子,上面覆盖着绿色的瓦片。院子里种着几棵树,风起时,树冠轻轻晃动,给院子添了几许生机。

这里是绵州(今四川省绵阳市)边一座贫穷的小县城,院子的主人是这里的推官——欧阳观。时值北宋景德四年(1007年)。此时,欧阳观正焦急地站在一间房屋的门外,双手紧握在一起,双唇紧闭,眼睛一直注视着屋子的门口,仿佛想要一眼看穿屋内的情形。随他一起站在屋外的几名仆人也都面露焦急之色,所有人都深知,今天对于欧阳家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

屋内,是欧阳观的妻子郑氏,以及即将出生的孩子。屋门紧闭,却挡不住屋内的呻吟声和叫喊声。那声音不断地传到院子里,传进欧阳观的耳中,刺激着他的心。有几次,欧阳观都忍不住想要冲入屋内。为了让自己冷静下来,他只得在门口来回地踱步。

此时的欧阳观已经五十六岁,虽然他与郑氏曾有过一个孩子,可惜那孩子命薄,不满周岁便夭折了,这对他们二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如今,郑氏再度有孕,欧阳观的心中又燃起了希望,他一边祈祷着母子平安,一边暗暗希望妻子能够为欧阳家添一名男丁。

突然,屋内响起婴儿响亮的啼哭声,欧阳观精神一振,急忙推门而入。一个小小的男婴正挥舞着手臂闭眼大哭,旁边产床上疲惫不堪的妻子向他露出了虚弱的笑容,他终于松了一口气。后来,他给这个孩子起名为欧阳修,表字永叔,希望这个孩子长大后能修身养性、福寿绵长。

家中有了小孩子,气氛便热闹了许多。孩子的哭声、笑声和叫声都让欧阳观和郑氏的心中感到无比充实。小孩子的成长总是惊人的快,转眼之间,欧阳修已学会了说话和走路。当他用稚嫩的声音呼喊着,晃晃悠悠地向父母走去,然后扑到他们怀中时,欧阳观和郑氏感到了满心的幸福。

欧阳修四岁那年,欧阳观被任命为泰州判官,于是他带着全家迁往了泰州。欧阳观为人严谨、处事严格,为了避免造成冤假错案,他对每个案件都仔细推敲。一个深夜,郑氏见他对着案卷叹气,便抱着欧阳修走到他身边,轻声询问他是否遇到了烦心事。欧阳观说,他研究了这个案件的所有细节,也没发现任何漏洞,看来这名死刑犯确实没有生还的机会了。

当时的欧阳修还很小,自然听不懂父亲话中的意思,也看不懂父亲眼中的遗憾。然而,欧阳观的这种心性却遗传给了他,所以他当官之后,也一如他的父亲——爱民如子,谨慎为人。

然而,到达泰州不久后,欧阳观便染上了重病,不治身亡。郑氏一手抱着仅仅三个月的女儿,一手牵着刚刚四岁的儿子,心中无限悲痛和愁苦。欧阳观一生清廉,家中既没有什么积蓄,也没有土地房产。如今,他撒手人寰,家中没了经济来源,郑氏要如何带大这两个幼小的孩子呢?

在当时,身为妇人,只能做奶娘、厨娘之类下人的工作,且不说郑氏出身没落望族,做不了粗活,关键是两个孩子都太小,若是她出门干活,孩子们又要怎么办?思前想后,郑氏决定带着两个孩子投靠他们在湖北的叔叔欧阳晔。

欧阳晔非常疼爱两个孩子,非常想尽其所能照顾好兄长的一双儿女和遗孀,无奈他只是一名小小的地方官,没有太多俸禄,所以常常心有余而力不足。郑氏明白欧阳晔的难处,她对小叔的收留非常感激,于是主动分担起家务,一家人倒也过得很和睦。

P3-5

序言

世间最美的事物莫过于诗、酒与月光。诗酒趁年华,无论是以诗吟酒还是酒助诗兴,都不失为人间乐事。不过千年之前,却有位白衣秀士轻声微叹,一语道破玄机:“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孩童时,他经历丧父至痛,也尝尽清贫之苦。少年时,他磨炼出生花妙笔,也怀揣向善之心。青年时,他面对仕途起落,也聆听灵魂杂音。老年时,他重拾纯净初心,也笑对世事坎坷。终其一生,他在宦海沉沉浮浮,却在文坛冉冉升起。

彼时风气,文人们往往习惯于将文章写得生僻难懂,他却独独相反。为文,他主张自然;为政,他主张宽简;为人生,他主张轻松慵懒。

他是北宋文坛的领袖,是宋代散文的奠基人。在他的笔下,无论是描绘风光、追忆友人还是针砭时弊、反思历史,都可以深入浅出,文风平实而直指人心。他一生共有五百余篇散文,各体兼备,无论是政论文、史论文还是记事文、抒情文和笔记文等,都写得出神入化。苏轼评其文时说:“论大道似韩愈,论事似陆贽,纪事似司马迁,诗赋似李白。”

词文之巅峰,落在北宋。而北宋有五人的光辉,都是被同一人所拾起,他就是欧阳修。身为一代文宗,他不仅自己留下传世名作,还为中国文学史留下了几颗明珠——王安石、曾巩以及名满天下的“三苏”。

他是最珍贵的“千古伯乐”,他是平易文风的开拓者,他是抵抗庸俗的“抗体”,他是最清醒的醉翁。“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在千年之前,这是欧阳修的生活,也是他的信仰。千年之后,我们牢牢记得他“君子之修身也,内正其身,外正其容”的警旬,并依旧在他引领、开创的宋代文风之中,陶醉徜徉。

后记

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闰七月二十三日,一代文坛大师欧阳修长眠于地下,谥号文忠。他的死,令无数人为之惋惜。

王安石评价其曰:“如公器质之深厚,知识之高远,而辅学术之精微,故充于文章,见于议论,豪健俊伟,怪巧瑰琦。其积于中者,浩如江河之停蓄;其发于外者,烂如曰月之光辉。”

苏轼评价其曰:“论大道似韩愈,论事似陆贽,纪事似司马迁,诗赋似李白。”

欧阳修其人虽然离开了这个世界,可是他却为后人留下了太多太多。他的生平,耐人寻味;他的著作,引人研究。

后人们评价欧阳修时,称他为“奠基了宋代文化盛世基础之人”,此言一点也不夸张。欧阳修将词的抒情功能发挥到了极致,也将词在审美领域开拓出了一片新天地。他将自己的性格充分体现在诗词作品之中,让后人每每读到他的作品,都能在恍惚之间看到他当年的模样。同时,他那种对人生乐观、洒脱的态度,也激励了许多人,令他们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

欧阳修所开创的文风,在他死后得以延续,许多读书人纷纷效仿,并将其发扬光大,使宋朝的文坛形成一派新气象。抛开注重文学性的作品,欧阳修所编的《集古录》、《新五代史》等书集也在历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欧阳修生前喜于推举贤才、提携贤士,一生之中帮助了许多贫寒学子,令他们有机会将自己最闪亮的一面展现在世人面前。这些人也如欧阳修一样,淡泊名利,无欲则刚,却同样在之后的历史舞台上展示了出色的表演,影响了一代又一代。

今世之人研究欧阳修时,都会怀着一颗崇敬之心,一边仔细重温他的生平,一边细致研究他的作品。他给后人留下的,绝不仅仅是冰冷的、没有生气的文字,而是无法用语言尽述的、无形的财富。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0: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