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和钱理群一起阅读鲁迅(中华聚珍讲堂)(精)
分类
作者 钱理群
出版社 中华书局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北京大学知名教授、博士生导师钱理群,80年代以来最具影响力的人文学者之一,他爱大学讲堂,更爱和青年人交流思想,宣布“告别青年”后的第一本著作——《和钱理群一起阅读鲁迅》。

值得一辈子读的鲁迅——

在《野草》中体验空前绝后的精神历险,在鲁迅杂文中读懂中国大众的灵魂,在网络阅读的时代,以经典抵御平庸。

内容推荐

鲁迅的才华最光辉、最辉煌的表现是在《野草》,可惜《野草》只有一部。

不是所有人都喜欢鲁迅杂文,但当你想寻找另一种思路,有突破自己的内在欲求,就能从鲁迅杂文里得到启示和力量。

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不仅是学术大家,更是多年关怀青年成长的社会活动家。《和钱理群一起阅读鲁迅》是他近两年与青年一起读《野草》、鲁迅杂文的讲稿,也是他决定“告别学术界”“告别青年”后的第一本著作。在这本书中,不仅有他多年阅读鲁迅的心得,更可见其对当今社会的观察和对当代青年的期望。

目录

出版说明

上编 共读鲁迅《野草》

 一 鲁迅的精神历险和语言历险

——鲁迅写作《野草》的思想背景和心理背景

 二 《野草》:以生命创作,以生命阅读

——《野草》在鲁迅生命中的位置

 三 黑暗的孤独

——细读《影的告别》和《希望》

 四 鲁迅的精神梦境

——细读《墓碣文》《颓败线的颤动》和《题辞》

 五 鲁迅哲学中的绝望和反抗

——从纵横两个维度解读生存困境和鲁迅哲学

 六 新的绝望与新的出路

 七 关于鲁迅的问答

 附录 推荐阅读——《野草》

题辞*

秋夜*

影的告别*

求乞者

我的失恋*

复仇*

复仇(其二)

希望*

风筝*

好的故事

过客*

死火

狗的驳诘

失掉的好地狱

墓碣文*

颓败线的颤动*

立论

死后*

这样的战士*

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

腊叶

淡淡的血痕中

一觉

《野草》英文译本序*

下编 共读鲁迅杂文

 一 鲁迅杂文类型化写作所具有的超越性

 二 鲁迅的杂文思维

 三 鲁迅杂文表达的特点

 附录 推荐阅读——杂文二十篇

论“他妈的!”*

智识即罪恶

论辩的魂灵*

牺牲谟

夏三虫

小杂感*

宣传与做戏

由中国女人的脚,推定中国人之非中庸,又由此推定孔夫子有胃病*

捣鬼心传*

文学上的折扣

现代史*

推背图*

《杀错了人》异议*

夜颂*

推*

晨凉漫记*

爬和撞*

“滑稽”例解*

安贫乐道法

半夏小集

后记

试读章节

一 鲁迅的精神历险和语言历险——鲁迅写作《野草》的思想背景和心理背景

对目前阅读状态的两个忧虑

今天来跟大家一起读鲁迅,是为了表示对“同道读书会”开展“经典阅读”活动的支持。在今天这样一个网络时代,强调经典的阅读有很大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我对现在的阅读状态有两个忧虑:一个忧虑是大家不读书,另一个忧虑是即使读书也只是网络阅读。网络阅读有它的优越性,我称之为“短平快”,在信息爆炸的当下时代,可以用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最轻松的方式取得尽可能多的信息,这当然有很大意义。但网络阅读有两个问题:一是缺乏深度,会导致人的精神的平庸化;二是由于网络阅读是群体性的,缺乏个体性或个人性的阅读,容易被潮流和时髦所裹挟,这就需要经典阅读。经典阅读的最大特点就是它是一种深度阅读,而且是很个人化、个性化的阅读。今天我来讲《野草》,就是想通过对《野草》的阅读,来帮助大家理解经典阅读的特点、意义和价值。

我的介绍分三部分:一是谈谈《野草》写作的相关背景,二是文本的细读,三是要讲讲我自己对于《野草》中的“鲁迅哲学”的一些理解和发挥。我首先讲第一部分,介绍一下鲁迅写作《野草》的背景。我们讲背景一般都是指政治背景和社会背景,其实还有很重要的思想背景和心理背景。今天我着重讲讲鲁迅写《野草》的思想背景和心理背景。

鲁迅的两次沉默期

鲁迅的研究者注意到鲁迅《野草》的第一篇文章写在1924年9月,最后一篇写在1927年。也就是说《野草》的写作时间主要集中在1924、1925和1926年这几年。研究者们又注意到在开始写作《野草》之前的1923年,鲁迅沉默了一年,那一年他写的东西很少,这就是鲁迅的第二个沉默期。鲁迅的一生有两次沉默期:第一次是晚清民初时期1908--1918年之间的十年。这十年是鲁迅思想最苦闷的时期,因为他正经历着中国社会和中国传统文化走到了尽头的阶段,如何有一个新的开始,他感到极大的困惑。在这十年的沉默里,鲁迅做了两件事:一是沉人民间,一是沉入古代,把生命沉潜到中国传统与民间社会的深处,寻找新出路。然后就有了五四运动时期的爆发,这既是思想的爆发,也是文学的爆发。第二次大概发生在1921年前后,这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期《新青年》发生分化的时期,正如鲁迅所说:“《新青年》的团体散掉了,有的高升,有的退隐,有的前进,我又经验了一回同一战阵中的伙伴还是会这么变化,并且落得一个‘作家’的头衔,依然在沙漠中走来走去。”这是一次对启蒙主义的大绝望。

鲁迅的精神历险:把启蒙的外部危机转化为自己生命的内部危机

但鲁迅的特点是,他没有把自己所面临的知识分子的生存困境简单归结于外部生态环境的恶化。相反地,他把所有外界的问题都转化为自我生命的问题,他把启蒙的外部危机转化为自身的内部危机。如果说第一次沉默期是鲁迅沉人民间、沉入占代的十年,那么在第二次沉默期,他则把困惑或绝望沉人到自己生命的最深处,进行自我拷问。因此,整部《野草》就是一次鲁迅自我生命的追问过程,这里有希望与绝望的纠缠,光明与黑暗之间的徘徊,生和死的抉择,直抵死亡的追问,向死而后生。他的自我生命也因此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广度和力度,最后一切都转化为文学的新创造。此后,鲁迅最后十年以杂文写作为主体的文学创作,是他的生命和文学创作的第二个高峰。我们可以看到,鲁迅的《野草》就是以文学的形式,表达堪称现代中国最深刻的生命体验,承担着中国社会在转型时期的全部艰难与痛苦,这是一个方面。

P3-5

序言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也是在中国读者中影响最大的现代作家。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一般读者对鲁迅的认识多局限于他的小说和散文,而对“更明显地接近鲁迅,远比传记、小说所表达出来的鲁迅更接近真实”(竹内好语)的散文诗《野草》,和作为“鲁迅创作的主体”(钱理群语)的杂文,则较为陌生。因此,将钱理群教授对《野草》和鲁迅杂文的解读贡献给广大读者,我们以为是有意义的。

钱理群教授是北京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同时长年致力于中学语文教育和学术普及工作,在学术界和大众读者中都得到了广泛认可。本书是钱教授将近年在读书会和演讲会上的两篇讲稿整理而成的,是他长年阅读鲁迅的心得,也表达了他对当下社会和年轻人的观察与期望。

编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1)根据演讲内容整理排序,分为上编《共读鲁迅(野草)》和下编《共读鲁迅杂文》,对讲稿中明显的口误或笔误径改;(2)因为讲稿中涉及鲁迅作品较多,为便于读者理解,我们将《野草》全文和《(野草)英文译本序》附在上编之后,又请作者从鲁迅杂文中精选出二十篇附在下编之后,凡演讲中所涉篇目用“*”注明,并在目录中标出页码,以便读者查阅;(3)为了让读者对鲁迅及其时代获得一般印象,我们将鲁迅照片及书影做成插页,放在书前,供读者展阅。另外,本书主要面向一般读者,所以书中引用《鲁迅全集》等文献不再做脚注标明出处,希望读者可以抱着放松的心情聆听钱理群老师的精彩演讲。

中华书局编辑部

2015年4月

后记

本书收入的两篇文章,都是我应读书会的青年朋友之约,和他们一起共读鲁迅作品的讲稿。这些年,全国各地都出现了青年人自发组织的读书会,参与者有在校大学生和研究生,更有已经工作,仍渴望学习的各行各业的年轻人。他们多少具有理想主义的情怀,不满足现状,想要寻求新的更为深广的精神资源,就组织起来,一起读书,思考,在形成某种共识以后,就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尝试新的生活方式,同时为社会服务。用我的说法,就是“好人联合起来做好事”,“想大问题,做小事情”,进行“静悄悄的存在变革”。我在一篇文章里,说到青年们正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在成长着”。我们成年人要做的,不是一味指责他们(其实我们也根本没有这样的权利),而是努力理解他们,尽可能地帮助他们,如有可能,就和他们一起做好事。这也是我晚年的选择:我婉言拒绝了许多学术界的会议、活动的约请,却愿意参加读书会这类的青年人组织的活动。我所能做的,也不过就是和年轻人讲讲我知道的事情,一起读书,讨论。这样的机会其实也不多,因此,我和青年朋友都很珍惜,每次交谈多在四五个小时以上,年轻人不知疲倦,我也不知老之已至。

在交谈中,青年朋友总要问:该读什么书?我总是强调要读经典,特别是具有原创性,对每个民族文化具有源泉性意义的思想家、文学家的作品。原创性比较好懂,源泉性指的是为自己民族提供源源不断的思想资源、精神支持的思想家和文学家。莎士比亚之于英国,歌德之于德国,托尔斯泰之于俄国,泰戈尔之于印度,都是如此。这样的人不多,却是家喻户晓,每一个有教养的人,不论从事什么职业,都要读他们的书,而且读一辈子。年轻朋友又问:在中国文化、文学中,这样的原创性、源泉性思想家、文学家有哪些?这个问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我只能谈自己的看法,就是主张至少要读五部书:《论语》《庄子》——这是中国文化的源头;唐诗选读——这是中国文化的高峰;《红楼梦》——这是中国文化的“百科全书”;鲁迅作品选读——这是中国现代文化的开创。如果再扩大一点,还应该有《楚辞》《史记》,陶渊明、苏东坡的诗等等。这都是中国文化的基本、基础,如果每一个受到现代教育的中国国民都有这几本书作精神的底子,中国文化的精髓就真正深入中国民心了。当然,如果要更深入地进入,就应该读更多的书,而且不同的人也应该有不同的个性化的选择。这里说的仅是基本阅读。这五大本书里,我能讲的,就是鲁迅。正像我再三强调的那样,鲁迅的意义在于他是中国文化的异样存在,它使得中国文化更加丰富,也提供了新的突破的可能性。这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是十分重要的。我之所以不知疲倦地讲鲁迅,并非个人偏爱,实在是把它作为民族文化精神建设和年轻一代的精神成长的大事来做的。

承蒙上海中华书局的厚爱,将我的这些不成熟的讲稿印成当下盛行的“小书”。我之乐于出版,用意有三:一是希望有更多的知识界,思想、文化、教育界的朋友关注、支持青年读书会及类似组织的活动;二是期待能够对鲁迅的意义与价值,有一个新的讨论与认识;三是但愿有更多的青年朋友和我一起来“阅读鲁迅”。

钱理群

2014年10月]8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2:1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