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兰克林自传》实际上是本杰明·富兰克林写给儿子威廉·富兰克林的家书。这部由作者1771年动笔,1788年完成的自传,前后历时17年之久。富兰克林以拉家常的方式,把自己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娓娓道来,整部自传既无哗众取宠之状,也无盛气凌人之势,在通俗易懂的叙述中不仅有睿智和哲理的火花,鼓舞了几代美国人,也开创了美国传记文学这一新的文学体裁。阅读《富兰克林自传》,与一个伟大心灵对话,可以收获一份人生修养的智慧。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富兰克林自传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美)本杰明·富兰克林 |
出版社 | 中国画报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富兰克林自传》实际上是本杰明·富兰克林写给儿子威廉·富兰克林的家书。这部由作者1771年动笔,1788年完成的自传,前后历时17年之久。富兰克林以拉家常的方式,把自己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娓娓道来,整部自传既无哗众取宠之状,也无盛气凌人之势,在通俗易懂的叙述中不仅有睿智和哲理的火花,鼓舞了几代美国人,也开创了美国传记文学这一新的文学体裁。阅读《富兰克林自传》,与一个伟大心灵对话,可以收获一份人生修养的智慧。 内容推荐 本杰明·富兰克林是有史以来最杰出的美国人之一,美国独立战争的老战士和伟大领袖,资本主义精神的完美代表,被誉为人类道德与理性的最佳诠释者。 《富兰克林自传》是美国迄今为止最重要、读者最多的自传作品之一,无论从自传的角度还是从美国思想史的角度来看,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目录 第—部分 家族逸事 我家这一支脉 儿时的记忆 当学徒的日子 离家出走闯天下 初到费城 意外的赏识 我年轻的朋友们 州长的把戏 伦敦流浪记 再回费城 创办君托社和报纸 我们结婚了 第二部分 艾贝尔·詹姆士先生的来信 本杰明·沃恩先生的来信 创立图书馆 影响一生的伟大计划 道德的艺术 初涉政坛 可敬的怀特菲尔德牧师 加强国防 走近科学和教育 城市的医疗和卫生 关于“联邦政府”的设想 鞍前马后效力英军 奔赴前线 从事科学研究 出使伦敦 试读章节 家族逸事 亲爱的儿子: 你知道我一向喜欢收集我们家族史上的奇闻逸事。不知道你是否还记得,你我同在英格兰的时候,为了这一目的,我曾四处奔走,遍访家族中的亲属。目前我正好在乡间度假,想到你大概有一天也会突发奇想,对我的一些经历感兴趣,便打算静下心来为你写下这本自传。希望我能有一个星期的空暇不受打扰。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别的动机促使我写下这些文字。我出身贫寒,自小生活在贫困之中,经历了许多磨难,如今不但生活富足,还在这人世间积攒了一些名望。感谢上帝如此眷顾于我,让我立身于世间并收获成功。我想我的处世之道或许会对子孙后辈们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他们大概也会对此感兴趣。 回顾我这一生的幸运时刻,我不禁会想:如果人生可以从头开始,我会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生活再过一遍。唯一的要求就是,可以像作家再版作品时那样,有改正初版缺陷的机会就好了。这样,除了能改正错误之外,还可以挽回人生中的种种不幸。即使无法避免这些厄运,我仍然愿意将自己的生活再过一遍。当然,我们都无法重演人生,那么就只好靠回忆了,将其付诸笔端,永久地保存下来。 因此,我就像全天下老人都有的癖好那样,不厌其烦、唠里唠叨地将自己的往事诉说出来。不过,我的讲述将尽量不让人感到厌烦,以免后辈们出于尊敬而不得不听,一经写下来,听与不听,他们大可悉听尊便。 最后(我还是自己承认为好,因为即使否认,别人也不大会相信),写自传,也是为了满足我的虚荣心。说实话,我经常听到或在书上读到这样的开场白:“我可以毫不自夸地说……”刚说完,便是一串自吹自擂。大多数人都不喜欢别人自夸,却没有意识到自己正犯着同样的毛病。不过,我倒是对这种虚荣心持宽容态度,因为这样的虚荣对他本人和他人来讲都是有益处的。试想,在许多情况下,假如一个人是抱着对自己的人生十分满足的心态而感谢上帝的,那么即使里面掺杂一点儿虚荣心也不为过。 既然提到了上帝,那么我十分愿意谦恭地宣告,我一生的成就与幸运全都要归功于仁慈的上帝的旨意,他引导我找到了处世之道,并因此而使我获得成功。这种信念使我坚信,上帝的旨意将继续眷顾于我,或使我享福,或使我承受命运的逆境,就像所有人所经历的那样。因为未来的命运只有上帝才知道,只有主的权威能给我们带来福音,哪怕我们有一天身处灾难之中。 我的一位伯父,同样喜爱收集族中逸闻。有一次,他交给我一些记载着我们家族逸事的详细笔记,由此,我得知我们家族居住在北安普顿郡的爱克顿村,至少已有三百年的历史了,再早以前的历史,就不得而知了。(也许从采用“富兰克林”这个姓的时候起就居住在这个地方了。在此之前,“富兰克林”不是作为一个姓氏,而是作为一个人民阶层而存在的。当时王国境内都开始确立姓氏,他们便采用了“富兰克林”作为自己的家族姓氏。)我们的祖先拥有三十英亩的自由领地,世代靠打铁为生,这一行当一直传到了我伯父手中。家中的长子都是要继承打铁这个行业的,于是我伯父和我父亲都按照这个传统叫他们的长子学打铁。 我翻查了爱克顿的户籍册,但只找到了一五五五年以后祖上出生、嫁娶和丧葬的记录,更早以前的户籍册已经无法查询到了。根据户籍册的记载,我发现我是五代以来,这个家族中最小儿子的最小一个儿子。我的祖父托马斯生于一五九八年,一直住在爱克顿,直到年迈不能再从事生产,才离开爱克顿投奔儿子约翰去了。我父亲约翰是牛津郡班布雷村的染工,在那里当学徒,一直侍奉祖父至其逝去,并将其安葬在那里。一七五八年,我们看到了他的墓碑。 祖父的长子托马斯住在爱克顿村,后来把老宅连同土地都传给了独生女。她的丈夫是威灵堡一个叫费雪的人。夫妻俩后来又把继承来的这份产业卖给了伊斯德先生,他就是现在爱克顿庄园的主人。 P2-5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