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美军大兵面纱的最新、最真实的记录。记述成长和梦想,是每个年轻人都应该看的一本书!
飞行电熨斗的《穿越火线(我在美国当大兵)》真实性超越《我在美国当特种兵》,文笔及可读性胜过《我在美国航母》当大兵。
罕见的以一种直透纸背的笔力,将军事、战场描写、军营生活,和当下大家喜闻乐见的青春励志类故事,同时体现在一本书里,可谓最难能可贵!也最适合当下中国男儿阅读!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穿越火线(我在美国当大兵)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飞行电熨斗 |
出版社 |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揭开美军大兵面纱的最新、最真实的记录。记述成长和梦想,是每个年轻人都应该看的一本书! 飞行电熨斗的《穿越火线(我在美国当大兵)》真实性超越《我在美国当特种兵》,文笔及可读性胜过《我在美国航母》当大兵。 罕见的以一种直透纸背的笔力,将军事、战场描写、军营生活,和当下大家喜闻乐见的青春励志类故事,同时体现在一本书里,可谓最难能可贵!也最适合当下中国男儿阅读! 内容推荐 飞行电熨斗的《穿越火线(我在美国当大兵)》中的亲历者是一个普通的80后中国小伙儿,在美国留学时因为机缘巧合,加入了美国陆军特殊兵种“金融管理专员”。从军生涯,他经历了人生中许许多多的第一次:第一次摸枪、第一次坐军用飞机、第一次来到战火纷飞的世界、第一次身处战斗一线、第一次遭遇路边炸弹、第一次见到几麻袋的美元……构筑了一段多彩绚丽的人生。参军前,他在纽约过盘子、发过传单、在跳槽市场练过摊、在全世界最大的迪士尼乐园中打过工……都是他“美国留学梦”实现必不可少的部分。19岁到28岁这8年多,是他热血激荡的青春,也是一个青年从迷茫、不知道做什么,到能够主宰自己未来的蜕变历程。 目录 美国·入伍参军 免费的“全球旅行” 稀里糊涂报了名 当兵也要考试 吓死人的教官 乱七八糟的头几天 走人,换地方! 正式开练 Killzone 最要人命的科目 毒气室 不幸事件 终于开始打枪了 压力陡增 摸底测验 凯 旋 德国·驻外美军的军旅生活 选填志愿 登陆德意志 驻德美军的现状 我们是“美军旅行团” 关于上战场的心理阴影 临行前的团聚 阿富汗·亲历火线的一年 出征的日子 最特别的生日礼物 一座基地一座城 中国制造占领美军基地 无处不在的生意 集装箱之城 阿富汗人怎么看塔利班 万美金 自己的房子自己盖 卖钻石的“金毛狮王” 基地外的“小土匪” 美国人也走后门 永不能触碰的雷区 大黄狗和小女孩儿 派驻前沿阵地 人生第一次 PTSD(创伤后压力心理障碍症) 偶遇路边炸弹 遍访西亚美军基地 再见,塔利班 纽约·王牌师之生活纪实 美军的战后保障机制 第山地师 美国部队就是这么自由 打猎也算业余生活 美国大兵前传——纽约·不辜负青春 纽约,我来了 学校,自己找 万国同学会 找工作?不容易! 终生难忘的一家人 跳蚤市场的意外 第一份正式兼职 挫折依然在新年蔓延 来自同胞的“种族歧视” 迂腐的日本小姑娘 迪士尼的全球实习生招募计划 我要当救生员 要人命的鲨鱼池 乐在其中迷失自我 后记:人生抉择 试读章节 美国·入伍参军 1.免费的“全球旅行” 来到美国的第二个年头,在结束了一次又一次失败的打工经历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在反思,并且时不时问自己:来美国究竟是为了什么?如果仅仅是为了享乐,那我更愿意待在国内,天天仨饱俩倒,熟悉的城市、熟悉的人、合口的饭菜。完全没有必要跑到一个陌生的国度,吃着口味单一的垃圾食品,学习使用陌生的语言,和各色皮肤的人种抢工作,更不会忍受来自同胞的歧视。 我之所以跑到纽约来遭这份“洋罪”,是因为这里传说有更广阔的空间、更多的机遇,以及更优厚的待遇。但是这些统统都要建立在努力奋斗的基础上,只有当你奋力爬上了一个更高的位置,空间才得以更广阔,而机遇才会看得到你。 之后的一年多,我开始逐渐变得老实,变得想要去专心做好一件事情,变得像老爸那样,有些沉默寡言。每天除了上课,就按时按点去彼得那里辅导小学生,很少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我开始慢慢变得和其他华人一样,把自己困在了一个小圈子里。 但当时的我并没有意识到,我以为这就是努力。 2008年5月,我以全优的成绩在纽约皇后社区学院毕业了,并且在三个月后顺利拿到了皇后大学的本科录取通知书。但直到这时候,我还是没搞明白,我的空间和机遇在哪里;或者换个说法,我对自己将来要做什么、想做什么、能做什么,还没有一点儿头绪。 由于出国较晚,我在国内的同学此时都已有了工作,甚至结婚生子,只有我,这个他们口中“混在纽约的上层人士”,还在不知疲倦地上着学,在一个老爸朋友开办的小学生补习班里打着份可有可无的工,拿着那点可有可无的“零花钱”。 这年暑假,我第一次回国。 在餐桌上,当同学们谈到目前市场和工作的不景气,或是偶尔问到我时,我却发现自己根本无从回答。国内的工作我一天也没干过,在纽约,我也根本不算是一个正经的上班族,可以说对工作、市场、行业大环境一无所知。大家得知我还在上学,纷纷夸我有福气,殊不知我早就想跳出现在的生活节奏,去做一些至少自己觉得有意义、有盼头的事情。 至于大学,美国和中国的毕业生我认为没什么区别,一样地高开低走,毕业时牛气冲天、舍我其谁,一旦真正步入社会,窘态毕露,这才开始重新认识自己。我庆幸自己比别人早一点儿看到这些,而不幸的是,我是其中一个,比别人好不了多少。 但改变的机会还是很快就来到了。11月底的纽约已经颇为寒冷,走在曼哈顿街头,依然能时不时看到身穿短袖不美国要命的白人孩子。我从彼得的补习班出来,正要钻进地铁站,却被路旁一间电器行里慷慨激昂的音乐声所吸引。 回头看去,我才发现橱窗的电视机里正播放着美军征兵广告。说实话,当时的画面和文字内容我几乎没有记住,但最后一句却深深烙在了心里——是时候做出你人生的改变了!加入美国军队,免费的全球旅行等待着你! 我承认,我只记住了“改变”和“免费全球旅行”这两个词,但这两个词却恰恰是我想要的。改变自己单调模式化的生活,走出这个可怕的小圈子。 我总有一种感觉,在陌生的国度和环境中,由于受活动空间和人脉限制而形成的这种束缚,远比国内一个人宅在家里还要可怕。宅在家里,你至少知道楼下哪家的面好吃、谁的小卖部里都是真烟;如果走出去,你也不会有不自在的感觉。可这些在国外一律行不通。让我想朋友,首先想到的都是些华人;让我出去吃饭,每到一家店每吃一口,我都会拿来和在国内时自己吃到过的做比较。那种纠结、彷徨、迷茫,像无边的黑暗一样时刻笼罩在头顶,经久不散。 其实这么一大段,总结起来就一句话:如果继续憋在小圈子里,永远都不可能真正融入美国社会,那是一种从骨子里透出来的格格不入。作为黄种人,我可以不属于这里,但却不能不融入进去。这就像是一列队伍,站在队伍外面你不可能知道该往哪里走,只有置身其中,才能找到方向。 当然,那个几分钟的征兵广告让我感兴趣的只是两个词语,而我也不可能傻到立刻决定就要去当兵,中国人讲究三思而后行、谋定而后动。不过对急于改变现状的我来说,两个词所产生的吸引力就像在平静的湖面投下石子,要起波澜了。 要当兵,哪个国家的兵最危险?恐怕是个地球人都知道,毫无疑问是美国,因为这个国家的历史几乎就是一部对外战争史。建国两百多年,先后参加过两百多次对外军事行动。可以说,对外战争是这个国家的生存方式,它可以为经济而战、为美元而战、为石油而战,甚至有时候发动战争仅仅是为了刷新一下存在感。 所以,要报名参加一支这样的军队,我自问目前还没这个勇气。 大家都知道,2008年,经济危机伊始,许多美国人都找不到工作,对我这个黄皮肤拿绿卡的中国人来说,只会难上加难。虽然彼得的补习班生意很好,但我说过,那仅仅是“零花钱”,距离真正可以养活自己,还有很大的差距。 但是当兵这件事的确有那么点吸引我,晚上回到家里又上网查了查,发现美国的征兵和中国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对于美国人来说,当兵就是选择一个职业,它和在麦当劳打工一样,几乎不具备任何其他因素。经济景气的时候,各行各业都需要人才,美国人也不傻,他们也不愿意去当兵;可一旦到了经济危机,当兵就成了唯一热门的职业。因为这里有着较高的薪水、完善的福利待遇,而且几乎不用担心会被突然裁掉。 事实证明,想法总是刚开始冒个头,然后随着时机和条件的加入而一点点丰满起来。当我一口气看完了在美国当兵的权利和义务之后,其吸引力一下子就涨上去不少。因为我发现这个“兵”,似乎和我想象中的“兵”不太一样。 第二天,我就把这个念头告诉了同在补习班打工的日本小姑娘花子。小姑娘听后瞪大了眼睛,说道:“天哪!你疯了?你不知道美国现在正同伊拉克和阿富汗打仗吗?搞不好会没命的!” 果然,中国人和日本人对待“参军”的看法是很相似的。 收到了一个反对,我并没有气馁,毕竟现在只是随口一说,如果我能在寒假之前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我当然不会选择去当美国兵。 P2-5 后记 后记:人生抉择 2013-1—17P9:02纽约州德拉姆堡 还有39天,我四年军旅生涯就要结束了。这四年里去了十几个国家执行了无数次任务,认识了好多的人,从穆斯林大叔到意大利鞋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让我重新对欧洲、西亚、中东有了新的认识,我证明了我可以活在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而我最想定居的地方依然是家乡那座城……晚安,各位。 记得以前在电视上总能看到每逢老兵退伍时,一个个抱在一起哭得稀里哗啦。但是在美国,这种情况十分少见。因为美军对每一位士兵都给予了充分的自由,我们可以像上班一样朝九晚五,也可以过段时间就申请“跳槽”。所以我当兵四年来,几乎没有始终待在一起的战友,关系最好的要数驻扎德国和阿富汗期间的财务小分队那十几个人,但我们总共在一起的时间也没有两年。 既然不是每时每刻都在一起,离别时自然也没那么伤感。更何况美国人的那种浪漫冒险情怀多会对这种分别嗤之以鼻,对他们来说,如果大家明天想在东海岸的纽约见面,我就敢今晚从西海岸的洛杉矶开车横穿整个国家赶去赴约,根本不算个事儿! 所以,眼看很快就要离开军队,众人心中的兴奋劲儿远远大于伤感。因为终于可以不用每天在零下十几度的清晨出去跑操,终于不用听长官例行公事的训话,终十能够脱去军装回到繁华世界了。 听起来有些夸张,但这的确是许多即将退伍军人的心声。可以理解,四年前,许多十九二十岁的孩子们刚刚步出校门,就告别家人朋友,告别自己熟悉的城市,跟随着星条旗南征北战,甚至有的人再回来时仅剩一具冰冷的躯壳。 或者再说得简单直白些,没有人愿意去扛起枪、踏入硝烟弥漫的战场,我们这些新移民是用自己的命换来了一纸公民身份。 当然,也并不是说就没人愿意当兵。美国的军队文化早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阶层,特别是一些王牌部队,如101空降师、海军陆战队也曾是许多孩子童年时期的梦想。现如今在淘宝网站上键入“美军”并搜索,从夹克衬衣到手套头盔,数万件商品任你挑选。美国就是用这样的一种方式,把军队文化根植在民族文化之中,并且扩散到了全世界,不得不让人叹服。 好吧,有点扯远了。话题还回到选择上,究竟是去工作还是继续上学,我着实为难了好一阵。国税局提供的工作一般都在偏远小镇,直接被我PASS了。联邦银行倒是个很诱人的选项,离家也近。但我总有些不甘心,我来美国可是为了挣大钱的(原谅我,每个来美国的人心里都这么想),这么早就过上安稳的生活,恐怕以后想再去拼就难了。 其实美国和中国一样,职场上也得靠学历说话。虽然一些专业要求不强的工作高中生和大学生都可以做,但一般公司都有明确的薪资制度,同样的工作,大学毕业的人来做,月薪2000美元,高中毕业的可能就只有1800。只有到后期工作成效出来了,高中生才有可能超过大学生的待遇。至于硕士生,倒和本科生差别不大,有的博士生同样也会遭遇“没单位肯要”的境况,这点和国內真是惊人相似。 直到这个时候我才发现,美国的中高端人才市场和国内如出一辙,但凡是个中高级职称都得考证,越挣钱的证也就越难考,像律师、医生、财务类等热门职称,其对专业能力的要求比国内有过之而无不及,许多美国人也是一连报考数年都无法通过。 所以,既然退伍后国家给拨发36个月的助学款,那我就没有不用的道理。甭管怎么说,把这些钱花掉,把该学的都学了,那才是实实在在的好处。虽然错过了联邦银行有些可惜,但我相信如果将来三年用心学的话,那七八千的月薪只不过是时间问题。趁着年轻,趁着还有这股子劲儿,去拼拼没什么不好,至少以后什么时候说起来都不会有遗憾。 放弃了联邦银行这件事情我至今都没有告诉父母,因为在他们这代人看来,有一份安稳且固定的工作是人生的不二选择。可我现在身处美国,当初花了大价钱、费心劳神地跑到这里可不是仅仅为了一份吃喝不愁的工作。 每一个来到美国的人,在踏上这片土地之初,都幻想着能用自己未来10年的时间,挣够可以花上一辈子的钱,等年纪再大一些的时候就荣归故里、安享晚年。但98%的人却在到了美国20甚至30年后还在打工养家糊口,为一日三餐而劳神。 美国梦,这个被国人喊了快30年的口号,却甚少有人知其真正含义。美国梦所代表的是一种精神,一种人们认定只要拥有勤奋、努力、勇气、创意,经过不懈奋斗便能获得更好生活的决心。诚然,美国有着较少的人口,世界第一经济体、超级大国,机会相对国內要多一些。但长期潜在的种族歧视、语言和文化障碍,华人往往要付出相较国内多出数倍的努力才能成功。美国挣钱中国花,永远只存在于我们美好的幻想之中。当你真的有一天混到了可以有闲钱回国花的时候,我想美国那边的产业已经让你不能放手了。 美国梦始终都存在,它不是突然冒出来的,将来也不会突然消失。它存在于每一个对未来有梦想、有憧憬的人心中,激励着我们不断努力,不断完善自己,不断挑战。身为数百万美国华裔中的一员,我只是刚刚在美国站稳脚跟,却已经花掉了近十年的光阴。明知道前路凶险,但我还是义无反顾地选择继续深造,因为我不想再浪费下一个十年。 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成功的,在每个人心中都有不一样的标准。有的人穷其一生建立起金钱帝国,晚年时身边却没有一个至亲之人,眼看着自己的一生财富被他人瓜分殆尽,这样的成功又有什么意义呢? 未来会是什么样子,对我来说已经不那么重要了。但我唯一确定的是,我的未来不应该是提前在剧本上写好的,然后一字不差地照着过完一生,人类肯不断奋斗的唯一动力就在于未来的不可预知。 十年前,那时的我一门心思考雅思、考托福,就想能够迈出国门,到外面多走走多看看,环游世界是我最大的梦想。 八年前,我刚刚来到纽约,只想学有所成,将来在这个世界第一的大都市混出名堂。 四年前,我开始认识到生活的不易,报名参军,为了多挣钱,并且能够留在美国。 今天,我回头看了看自己的十年,几乎环游了半个世界,拿到了美国公民。今天,如果我点头,也许就能以一个高级银行职员的“铁饭碗”身份悠闲度过下半生。 看起来,似乎之前所有的愿望都实现了,可以满足了。但是,我还不到30岁,我的人生还有大把的时间,难道要就此打住? 当然不能!就像那位华裔军官老杨说的,人生是阶段性的,我完成了十年前给自己定下的目标,现在,我要有新的奋斗目标了。虽然有时候会感到疲惫,有时候会让人失去斗志,但人生不正如此吗?挫折也好,失败也罢,都在成功路上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也只有感受过挫折和失败,人们才会更加渴望成功,才会在成功的那一刻得到前所未有的满足,尽情挥洒喜悦。 我要为我的下一个十年开始努力了。 朋友们,你呢?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