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启正和雷蔚真编著的《中国公共外交发展报告(2015)》是第一部针对我国公共外交事业发展现状做出全面梳理和总结的专业报告,由中国人民大学公共外交研究院协同国内七家相关科研机构共同完成。原国务委员戴秉国先生担任总顾问,中国公共外交的首倡者之一、原国务院新闻办主任赵启正担任主编。
该报告从政府、民间机构、企业界、媒体界、理论界、城市、不同国家等多个主体角度,对我国当前公共外交的实践和理念进行了深入分析和阐释。报告认为,21世纪以来,公共外交在中国经历了从理念到实践的本质变化。从理念而言,公其外交的定义逐渐从模糊走向清晰,并进入媒体和政府的主流话语圈;从实践而言,公共外交从边缘走向舞台中央,自觉的公共外交行动在中国国际关系、贸易、文化等领域广泛开展。在中国全面走出去的国家大战略中,公共外交必将发挥更大的实际作用。
赵启正和雷蔚真编著的《中国公共外交发展报告》首先从国家领导人、军事领域和第一夫人等几个方面,对近年来中国政府主导的公共外交实践做了详尽的总结。其中,以国家领导人全方位、多层次重点推进,建立全球伙伴关系网络的公共外交战略布局为例,对首脑公共外交的多维效应等重大话题展开了充分探讨。
第二个部分对中国城市外交作为公共外交的一部分进行了总结,尤其是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等沿海大城市,包括上海、温州、扬州、海南、南京等。各个城市的公共外交活动形式各异、种类繁多,通过详尽的材料分析发现:中国各大城市开展公共外交的内在驱动力是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的建设与发展。
第三部分着重分析了中国企业的公共外交特征和趋势:既点出了中国企业公共外交意识薄弱的问题,也展示了中国企业法律维权意识和促进文化融合意识正逐步提高的成绩。
第四部分考察了国际传播在中国公共外交事业中的进步。这一部分展示了几个原创性调查报告,对中国驻外记者参与公共外交活动、中国在金砖国家的公共外交效果、中国公共外交在北欧地区效果等做了调查和评估。这些报告可以帮助读者以小见大地了解中国公共外交的真实状况。
从民间交流角度关注中国公共外交的第五部分,重点考察了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华人华侨组织、孔子学院等对外文化交流的不同机构,也分析了个人精英、网络新媒体这些较新的公共外交形态。
本报告在最后两个部分中,梳理了近几年全球公共外交理论创新,也按照国别整理了中国公共外交的重大事件和特征。
整个报告从宏观层面展示了我国公共外交事业的现状、成绩与问题。
I 总报告
1 中国公共外交事业的兴起
一 公共外交成为中国国家战略
二 公共外交理念已在中国深入普及
三 公共外交实践已在中国广泛开展
四 中国公共外交事业面临的挑战
Ⅱ 政府部门公共外交
2 国家领导人公共外交
3 讲好中国故事——外交部门的公共外交
4 中国军事公共外交的实践创新与发展方向
5 对日国际舆论战
6 第一夫人公共外交
Ⅲ 地方政府与城市公共外交
7 中国城市公共外交的概念、特征与路径
打造“全球城市”:上海城市公共外交的品牌战略
永不落幕的青奥会:南京青年公共外交的实践与思考
扬州:以运河文化扎实推进城市外交
侨务外交与温州公共外交实践
“三个基地一个示范区”:海南公共外交的实践探索
公共外交与企业的海外发展
13 中国企业公共外交的特点与趋势
14 海外并购中的文化冲突
15 中国“走出去”企业规则困境的法律应对
16 在压力中前行:中国企业海外发展的舆论应对
Ⅴ 国际传播与公共外交
17 中国驻外记者参与公共外交活动调查报告
18 中国在金砖国家的公共外交效果2013年调查报告
19 中国公共外交北欧地区效果评估报告
20 中国高铁:公共外交的“新名片”
21 新媒体时代中国媒体外交活动的实践研究
Ⅵ 公共外交与民间交流
22 国家意志主导下的民间外交——以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为例
23 华侨华人——公共外交的独特资源
24 个人影响力与公共外交——2014年中国精英阶层海外影响力观察
25 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孔子学院十周年发展介绍
Ⅶ 公共外交的理论争鸣
26 2013~2014年国际学术界对公共外交的
理论探索
27 2013~2014年国际学术界对中国公共外交的
研究观察
28 2013~2014年全球公共外交的制度创新
Ⅷ 国际视野下的公共外交
29 2014年中国对美公共外交综述
30 2014年中国对英公共外交综述
31 2014年中国对法公共外交综述
32 2014年中国对俄公共外交综述
33 2014年中国对日公共外交综述
34 2014年中国对韩公共外交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