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罗马的观念给西方世界带来了一些显而易见的神话,其中的每一个都回味无尽。这里面有关于共和时期的那些严峻认真、正直诚信的将军与执政官的形象,有一心为自己的国家服务的伟大征服者们。也有类似加图(Cato)这样的人,在治理西班牙行省之后,卖掉自己的马匹,以便国家不必为把马匹运回意大利而破费;有辛辛纳图斯(Cincinnatus)这样的人,在元老院再次招他担任最高统帅的时候,他正在田地里躬亲力作。这样的人值得美国的一座大城市以他的名字命名。而由英国约翰·博德曼、奥斯温·穆瑞和贾斯珀·格里芬所合编、郭小凌等翻译的《牛津古罗马史(精)/牛津世界史丛书》一书便讲述了这一阶段的牛津古罗马历史。
由英国约翰·博德曼、奥斯温·穆瑞和贾斯珀·格里芬所合编、郭小凌等翻译的《牛津古罗马史(精)/牛津世界史丛书》讲述罗马兴起的故事,从作为发源地的围绕佛鲁姆(theForum)的几个村落说起,到拥有统一的地中海世界及大量周边地区为止。在其鼎盛时期,罗马帝国的疆域从英格兰的诺森伯兰郡延展到阿尔及利亚,从葡萄牙至叙利亚,从莱茵河至尼罗河,囊括今天30个主权国家的全部或部分领土。早在1870年意大利再次实现统一之前,亦即在耶稣降生之前,罗马就已是统一大国了。对逝去的统一的记忆,始终萦绕在欧洲人的脑际。
比较拉丁姆与康帕尼亚间的差异之后,再比较一下皮克努姆(Picenum)与阿普里亚(Apulia)是颇具启发性的。意大利语族群的分布从北部的翁布里亚人延伸到南部的布鲁蒂亚人,但皮克努姆与阿普里亚两地的居民与这些民族鲜有共同点。而且因为与希腊世界保持着联系,两个地区都有了一定的发展。这里所说希腊影响的来源,在皮克努姆是过往的希腊商人,在阿普里亚则是希腊城市塔伦图姆。皮克努姆在物质层面上一直很落后,多数人不知文字,亦少有城市化。阿普里亚尽管出现了一些本地城市,但在公元前4世纪至前3世纪之间,整个阿普里亚地区似乎处于南方希腊城市的文化与政治潮流之外。
与民族差异同样存在的,是经济与社会结构方面的重大差异。希腊殖民地当然是完全成熟的“城邦”(poleis),而且埃特鲁里亚人的维伊(Veii)与卡普亚,还有拉丁人的罗马与普雷内斯太一类城市,在很多方面也跟希腊城邦类似。但意大利中部大部分地区直至西塞罗时代尚无城市。这些地方的基本格局是分散的村庄与农庄,而且这些居民点往往位于一座山顶堡垒的保护范围之内,这样一旦发生战争居民便可以前往避难。但堡垒绝非用来长住的,事实上它们也不承担任何城市才有的政治与宗教职能。皮埃特拉邦丹泰遗址为我们提供了当地定居格局的清晰范例,这里有萨莫奈人最大的圣所,该圣所也兼做会场,整个建筑位于开阔的山坡上,山顶上是一座堡垒,圣所与堡垒中皆未发现人类定居的痕迹。
但不能因为这里没有城市就推测这里没有定居农业。希腊城邦理所当然会从本地居民的自由农民阶层中招募军队,实际上罗马也这么做。早期意大利其他共同体的状况想必也同样如此。因为在罗马征服意大利的过程中所发生的众多战役都是罗马重装步兵与对方重装步兵的较量,而存在重装步兵则表明存在自由农民。埃特鲁里亚的状况也必定如此,不过我们所掌握的史料只谈到埃特鲁里亚人中的农奴阶层。对此的一种解释是:埃特鲁里亚人的社会类似于斯巴达,统治者不是贵族,而是由类似于希洛人(helots)的农奴所供养的重装步兵阶层。萨莫尼乌姆(Samnium)的状况肯定也一样,尽管相关史料给人的印象是萨莫奈居民为牧羊人。实际上,一个人如果不仅仅是浏览地图,而是去意大利实地旅游,他会一次又一次走过一片片丰饶的土地。这类土地地势很高,适于耕作,而且确实从远古时代起就有人耕种。并不是说这里就没有牧羊人。意大利的气候主要由两季构成,即干燥的夏季和寒冷潮湿的冬季;而且意大利的地理面貌为河流与沿海平原以及高山。这些气候与地理因素决定了当地的牧羊业具有跟地中海其他地区相同的特征。这种畜牧方式包括夏末至春季在低地牧场,往往是在谷物收割后的农场上放养;而炎热季节的放养地则是依靠融雪提供水源的高山草地。此种畜牧模式被称为迁徙式畜牧,可能仅意味着在单个山谷的山坡上上下移动畜群;也可能意味着长距离的移动,比如政治条件许可时,冬季在阿普里亚的牧场,夏季则前往亚平宁山脉中央的牧场。(P18-19)
前言
贾斯珀·格里芬(Jaspcr Griffin)
本书讲述罗马兴起的故事,从作为发源地的围绕佛鲁姆(the Forum)的几个村落说起,到拥有统一的地中海世界及大量周边地区为止。在其鼎盛时期,罗马帝国的疆域从英格兰的诺森伯兰郡延展到阿尔及利亚,从葡萄牙至叙利亚,从莱茵河至尼罗河,囊括今天30个主权国家的全部或部分领土。早在1870年意大利再次实现统一之前,亦即在耶稣降生之前,罗马就已是统一大国了。对逝去的统一的记忆,始终萦绕在欧洲人的脑际。
有关罗马的观念给西方世界带来了一些显而易见的神话,其中的每一个都回味无尽。这里面有关于共和时期的那些严峻认真、正直诚信的将军与执政官的形象,有一心为自己的国家服务的伟大征服者们。也有类似加图(Cato)这样的人,在治理西班牙行省之后,卖掉自己的马匹,以便国家不必为把马匹运回意大利而破费;有辛辛纳图斯(Cincinnatus)这样的人,在元老院再次招他担任最高统帅的时候,他正在田地里躬亲力作。这样的人值得美国的一座大城市①(指纽约州的辛辛那提市。——译注)以他的名字命名。这些人的妻子是类似于格拉古兄弟(Gracchi)①(罗马共和末期的两位杰出政治家与改革家。——译注)的母亲科奈莉亚(Cornelia)那样的妇女。在一位访客炫耀自己的珠宝时,科奈莉亚把自己的幼儿叫到身边,说“这就是我的珠宝”。还有阿丽娅·派塔(Arria Paeta)那样的妇女。当皇帝命她的丈夫自杀时,阿丽娅·派塔表现出视死如归的自杀方式:她用刀刺向自己时说“看着,一点都不疼”。②(阿丽娅·派塔的丈夫因参与谋反而被赐死,当他对自杀有所犹豫时,他的妻子夺过他手中的匕首,做了上述演示。——译注)
在晚后的文学作品中,例如在高乃依(Corneille)③(法国近代剧作家。——译注)的悲剧中,在莎士比亚笔下的布鲁图身上,我们发现了这些人物。在《格列佛游记》第3部中,斯威夫特(Swift)④(英国著名小说《格列佛游记》的作者。——译注)把他笔下的英雄送到巫人岛,格列佛期望已逝去的名士复活,⑤(在《格列佛游记》中,巫人岛上的官员可以使死人暂时复活。——译注)他告诉我们:“我一见到布鲁图,⑥(罗马共和末期(公元前]世纪)刺杀独裁官恺撤的主谋之一。——译注)就感觉到一种深深的仰慕。我从他面容的每个地方都可以轻而易举地发现至善的美德,无可畏惧与坚定不移的思想,对国家最真诚的爱情,对人类的一片慈悲之怀。”他继续说:“我想让罗马元老院出现在我面前的一间大厅当中,⑦(在《格列佛游记》第3部中,此情此景出现在格列佛见布鲁图之前。本书作者在这里的表述易造成读者错觉,仿佛元老院的出现一事发生在见布鲁图之后。——译注)让正在争吵的现代议会出现在另一间大厅中。前者似乎是英雄与半人半神的大会,后者则似乎是小商小贩、扒手、拦路强盗和恶霸的集会。”在美术作品中,我们看到这些伟大的罗马人在大卫(David)⑧(法国近代著名画家,常以古希腊与罗马的題材作画。——译注)的画作中得到表现,譬如以路基乌斯·布鲁图(Lucius Brutus)①(罗马共和国的奠基人,公元前509年的第一任执政官。——译注)大义灭亲、处决背叛共和国的儿子为题材的画作,还有以霍拉提乌斯(Horatius)杀死自己国家的敌人(尽管此人是他未来的妹夫)的画作。
共和国随着时间推移被帝国所取代。一方面,早期皇帝们的浮华个性与罗马帝国的富足创造出一幅难以磨灭的奢侈残暴的画面,表现在福楼拜(Flaubert)、戈蒂埃(Gautier)和维克托·雨果(Victor Hugo)②(均为法国作家。——译注)的作品中,也在《庞贝城的末日》③(近代英国作家爱德华·布尔沃·利顿的小说,曾经风靡一时。——译注)以及好莱坞的大片《斯巴达库斯》《宾虚》中得到体现。还有与此相映成趣的形象:笔直伸向远方的罗马道路遍布欧洲地表,罗马军团无与伦比的效率,把几代人的和平带给世界的帝国,而在此之前和平远比黄金还要稀有。吉卜林(Kipling)④(吉卜林(1865-1936),英国作家,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1907)。——译注)的诗歌与小说赋予这种思想以有力的体现:一架忘我与忠诚的军事行政机器,捍卫着罗马文明免遭境外蛮族的侵害。
当然,在世界史上一直存在着其他伟大的文明。例如,古代中国就是一个帝国,持续存在的时间长于罗马,产生出伟大的艺术与文学。但是古罗马与古希腊对于西方具有特殊的意义,因为我们自身的文化从它们那里直接脱胎而来。关于欧洲社会是一种异乎寻常的较早的文化继承者的记忆从来就没有消失过,即使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我们在诸如中世纪的《罗马人的行止》(Gesta Romanorum,老故事汇编,讲述一些明显张冠李戴的基督教道德)之类著述中看到的,依然与真实的历史风马牛不相及,以致在一个故事中我们发现皇帝克劳狄乌斯(Claudius)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哲学家苏格拉底,而苏格拉底某天在森林……于此),①(拉丁词fasces意指古罗马执政官的护卫身上背的一束笞棍,用来惩罚违法的公民。是罗马行政官员权力的象征。——译注)并为罗马重新建立了一个帝国。莎士比亚(Shakespeare)在他的罗马题材的悲剧中揭示了权力的窘困局面,较之他的英国史剧本要更为深刻。吉卜林在他的一些最出色的诗歌与故事中,把罗马帝国当作大英帝国统治的范本。在现实政治领域可以看到类似的思想。对沃伦·黑斯廷斯(Warren Hastings)因在印度实行虐待与敲诈行为所进行的审判,所有参与者都感到堪比古罗马政府对诸如威莱斯(Verres,西塞罗公开指控他)②(罗马共和末期的西西里总督,在任上大肆贪污劫掠当地居民,受到严厉指控。——译注)之流的公开审判。“总督”(proconsul)一词很自然地被用于英国殖民地总督的称谓。
新宪制的设定者们通常要参照罗马的模式,因此法国、爱尔兰、意大利和美国都有参议院(Senates)。激进政治派别也可在罗马找到样板。法国革命者就采用了诸如格拉古(Gracchus)的名字,自称是诛杀暴君者布鲁图(Brutus)与罗马共和国的继承人。德国有一次革命运动为自己起名为奴隶起义者斯巴达克斯的运动。英国一份左翼杂志仍自称为“特里布”(Tribune,保民官)。当然,罗马天主教也在不同层面上重新确认了帝国的宣称。
古典世界对艺术的影响表现为三个方面:主题、形式与精神。希腊神话与基督教主题一样,是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另一宏大主题。奥维德(Ovid)的神话成为提香(Titian)、科勒乔(Correggio)、鲁本斯(Rubens)、普珊(Poussin)的描绘对象。曼特格纳(Mantegna)、皮拉内西(Piranesi)和大卫创作出古罗马的视觉形象。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通过悉心模仿真正的古代雕塑样本来创作自己的作品,从而开启了自己的雕塑家生涯。古代文学流派也生生不息。牧歌与史诗、挽歌与讽刺文学在每一种欧洲语言中均富有活力。创作出最初的歌剧的意大利音乐家和赞助人一直试图复兴古典世界的音乐剧。在希腊悲剧被人们所理解之前,因马洛(Marlowe)与莎士比亚而兴盛的悲剧,在形式上受到塞内卡的文辞华丽的情节剧的影响。另一种艺术形式是凯旋门,多利安式、爱奥尼亚式和科林斯式柱头,带有大理石仙女像与河流之神形象的喷水池,经过装饰的骨灰瓮,所有这一切迅速传布到各个城市。精神思想则更为流行。大卫画笔下的被害于浴室中的马拉,令人想起罗马的那些泰然自若的自杀。拉斐尔(Raphael)和弥尔顿(Milton)与古典研究密不可分。但丁(Dante)声称维吉尔是他的老师,他们两人在风格上的巨大差异清晰地表明这一声称乃是重要的事实。①(意指学生并未一味仿效老师。——译注)
英语本身与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支中的它的远亲明显不同,因为英语中有大量词汇来自拉丁文,较少量词汇来自古希腊文。其中有一些直接出自这两者,有一些则是借助法语或意大利语而成为英文词。人们有时会谈到,像“psychiatry”(精神病学)或“prelapsarian”(亚当、夏娃堕落前的时期)这样的词汇似乎始终是莫测高深的大词。确实,有关抽象思想的词汇、科学文化的词汇尤其如此。但是下列25个词样可能会提醒读者有许多小词或基础性的词也具有同样的来源:act、art、beauty、colour、crime、fact、fate、fork、hour、human、idea、justice、language、law、matter、music、nature、number、place、reason、school、sense、sex、space、time。
每代人都以不同的方式处理古典古代,从中汲取不同的教训,发现不尽相同的有趣事物。希望本书有助于当代读者理解古典世界的某些具有经久不变的意义与魅力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