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乔木传编写组编著的《胡乔木传(上下)》是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文化战线的卓越领导人胡乔木同志的生平传记。记录了胡乔木同志自1912年出生到1992年去世期间的事迹,特别是对他成为一名共产党人后的革命活动及作为党的思想理论文化战线领导人后的业绩做了客观详实的记述。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胡乔木传(上下)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胡乔木传编写组 |
出版社 | 当代中国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胡乔木传编写组编著的《胡乔木传(上下)》是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文化战线的卓越领导人胡乔木同志的生平传记。记录了胡乔木同志自1912年出生到1992年去世期间的事迹,特别是对他成为一名共产党人后的革命活动及作为党的思想理论文化战线领导人后的业绩做了客观详实的记述。 内容推荐 胡乔木是中共党史和新中国国史上的一位起过独特作用的重要人物。他曾长期担任毛泽东的秘书,“文化大革命”后,又协助邓小平做了许多重要工作,享有“中共中央第一支笔”的美誉。胡乔木传编写组编著的《胡乔木传(上下)》按照胡乔木的生平经历,分为六个单元:一、青少年时代;二、从延安到北京;三、五六十年代;四、“文革”中;五、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六、十二大以后到逝世。较为客观、详实地记述了胡乔木的一生经历和贡献。 目录 第一章 少年时代 家世与童年 扬州中学六年 倾心社会主义 第二章 人党前后 在清华加入共青团 创办民众夜校 主编《工农兵小报》 再被列入侦缉黑名单 来自“左”倾领导的打击 避难盐城加入共产党 主编《海霞》 脱险 第三章 从杭州翻上海 转入浙江大学外文系 在浙大的诗文和革命活动 浙大学潮中的闯将 逃离杭州到上海 担任文总党团书记 江苏省临委的成立及其后的工作 与鲁迅相呼应 暂避培明女中 离开教职后的写作与活动 第四章 到延安 从上海到延安 主持安吴青训班的教学工作 担任中央青委宣传部长 主编《中国青年》 参加延安的文化活动 第五章 到毛泽东身边工作 担任毛泽东秘书 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和整理、宣传毛泽东的讲话 参加总学委的工作 主编《中等国文》课本 参与起草《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第六章 重庆谈判的前前后后 跟随毛泽东赴重庆 留在重庆贯彻延安文艺座谈会精神 返回延安以后 第七章 转战陕北的日日夜夜 转战陕北之前 奉命回到毛泽东身边 跟随毛泽东转战 第八章 在西柏坡 从杨家沟到西柏坡 担任新华社总编辑和中宣部副部长 列席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由西柏坡进北平 第九章 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伴随炮声的檄文与捷报 参与筹备新政协 参与起草共同纲领 出席新政协 参加开国大典 第十章 领导新闻工作 召开全国报纸经理会议 召开全国新闻工作会议 毛泽东以胡乔木名义撰写驳斥艾奇逊的谈话 把《人民日报》办成名副其实的党中央机关报 第十一章 紧张繁重的宣传理论工作 参与编辑《毛泽东选集》 用笔参加抗美援朝战争 胃切除手术之后 撰写、发表《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 超负荷的工作 第十二章 关注语言文字工作 从起草《文电指示》到组织编写、发表《语法修辞讲话》 倡导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试验 指导文字改革和现代汉语规范化工作 第十三章 参与起草宪法和重要文件 参与起草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参与起草总路线宣传提纲等重要文件 第十四章 指导《人民日报》改版 改版的缘由与准备 作改版动员报告 对改进人民日报编辑工作的具体指导意见 修改改版报告和撰写改版社论 改版取得成功 第十五章 八大前后 参与起草八大文件 出席八大会议并参与起草八大政治报告的决议 作八大基本精神报告 第十六章 参与国际领域的斗争 参加中央关于苏共二十大问题的讨论和处理 参加中共代表团赴苏调解波匈事件 参加起草《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 参加1957年莫斯科会议前后的工作 撰写和修改揭露美国侵略的社论 撰写社论《美国赶快悬崖勒马》 撰写论文《西藏的革命和尼赫鲁的哲学》 1960年莫斯科会议前后的紧张工作 第十七章 在曲折的探索中 按毛泽东意见改进双百方针的宣传贯彻 从整风运动到反右派斗争 在大跃进“热潮”中 参与纠正“左”的错误 在庐山会议上 带队进行湖南调查 参与调整农村人民公社政策 第十八章 在长期休养中 疗养中的工作 谈《中国文学史》的编写 杭州感事 词十六首的创作 “诗词二十六首”的创作 指导对白求恩的宣传 第十九章 在“文革”风暴中 山雨欲来 毛泽东的叮嘱和安排 邪火烧身 “一月风暴”前后被揪斗 第二十章 “冷藏” 毛泽东未能谋面的造访 背靠背的专案审查 向毛泽东求助 在软禁中 一次没有完成的“探险” 第二十一章 邓小平领导整顿的得力助手 出席围庆招待会 主持国务院政治研究室 编辑《毛泽东选集》第五卷 推动文艺调整 不一样的评《水浒》 代管学部 主持修改《工业二十条》和科学院《汇报提纲》 组织撰写《论总纲》 第二十二章 再次挨整与复出 转信引起大变故 在巨大的压力下 粉碎“四人帮”后的委屈 邓小平的评价 第二十三章 再次复出之后 主持新版《鲁迅全集》注释 再次充当邓小平的助手 主持三个世界划分理论文章 的写作 审改推倒“两个估计”的文章 第二十四章 中国社会科学院首任院长 搭建院所两级领导班子 适时转移工作重点 让社科院做党和国家的得力助手 主持编纂《中国大百科全书》和倡议编辑《当代中国》丛书 告别社会科学院 第二十五章 在思想解放运动中 两个重大经济理论问题的拨乱反正 协助邓小平起草四篇重要讲话 一个重要报告:《科学态度和革命文风》 一篇重要发言:《按照经济规律办事》 一个重要举措:调《于无声处》剧组晋京演出 阐述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重大意义 第二十六章 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协助邓小平起草主题报告 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三次发言 修改关于加快农业发展的决定草案 起草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重新进入中央委员会 第二十七章 理论工作务虚会前后 理论务虚会的由来 对几个重大理论问题的重新探讨 错误思潮的泛滥和理论务虚会上出现的一些偏差 协助邓小平起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重要讲话 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而奋斗 第二十八章 第二个历史决议的起草 负责起草国庆三十周年大会讲话 接受历史决议的起草任务和初步设想 为写好历史决议呕心沥血 四千人大讨论和十八条修改设想 历史决议的起草与几个重大现实问题的解决 对历史决议的反复修改 参加政治局扩大会议的讨论 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历史决议 第二十九章 担任中央书记处书记之后 参加修改宪法 为中央起草文件 心忧天下 第三十章 积极参与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从批判《苦恋》到思想战线问题座谈会 批评党性和人民性问题上的错误观点 批评王若望宣扬资产阶级自由化的言行 对周扬纪念马克思逝世100周年学术报告的批评 协助邓小平起草在十二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 关于异化和精神污染问题的发言 反对精神污染的经过 发表《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 对反对精神污染的不同评价 第三十一章 十二大前后 参与主持党章 修改 负责起草十二大报告 当选中央政治局委员 对十二大精神的宣传 指导修改共青团中央的工作报告 第三十二章 注重思想政治教育 组织学习和宣传《邓小平文选》 用抗日战争史教育干部群众 推动高等院校政治理论课教育的改革 指导职工读书活动和干部理论教育 重视在大学生和先进青年中吸收党员 第三十三章 诸多领域的贡献 为党的文献编辑工作倾注心血 指导党史研究 对文字改革和文学艺术工作的意见 诗歌创作的新丰收 第三十四章 十二届二中全会后的文件起草工作 起草《思想工作决定》 参与起草《经济体制改革决定》 起草邓小平在国庆三十五周年庆祝典礼上的讲话 第三十五章 十二届六中全会前后 休养期间的调研 在十二届六中全会上的长篇发言 在处理1986年冬学生闹事的过程中 协助进行思想文化战线上的整顿与建设 第三十六章 赴美国讲学 应邀访美的经过 为赴美讲学作准备 在加州理工学院的学术讲演和学术交流 在密歇根大学的学术讲演和学术交流 在华盛顿和纽约的活动 第三十七章 “八九”风波前后 推进中美学术交流和开展“补充外交” 为邓小平做的最后一件事 同美国记者的谈话 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编研工作提上日程 关于加强党史工作的意见 对社会主义的新认识 第三十八章 最后的岁月 撰写《回忆毛泽东》 总结中国共产党怎样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为《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修改定稿并写《题记》 编辑《胡乔木文集》 病榻上的绝唱 修订再版《人比月光更美丽》 与世长辞 胡乔木生平大事年表(1912—1992) 后记 试读章节 郭任远是1933年4月从复旦大学调来的。他是有名的心理学家,主张后天的教育与环境造就人。同时,他又是国民党cc系,忠实推行国民党的党化教育,所以管理特别严格。郭任远一到浙大,就推行他的“隔离政策”:把大一新生同老生隔离,对新生实行军事管理。胡乔木和他的同学们也直接感受到郭任远那法西斯统治的严酷:先是禁办墙报《沙泉》,接着赶走教授孙大雨,后来竞毫无根据地当面指责胡乔木散发秘密传单。郭任远威胁胡乔木说:“我是自由主义者,不在乎这些,但特务要抓你,我劝你还是赶快离开学校。” 胡乔木和同学们对郭任远早已怨愤满腔了。一件偶发的小事,两名行将毕业的大四学生在为教师开辟的网球场上打球,竟然被郭任远张榜开除,在浙大校园里激起了一股巨大的风潮。 学生们紧急召开学生自治会全体会员大会发动抗议行动。胡乔木在会上发言,赢得阵阵掌声。大会通过了“吁请校长收回开除成命”的决议。会上增选胡乔木和王作民两名学生自治委员会委员,以应付这“非常”事态。 郭任远态度十分强硬,坚拒“收回成命”。学生们乃决定举行总罢课,成立了一个罢课委员会,还组织了一个“浙大驱郭委员会”。大家推举胡乔木为这两个组织的委员。胡乔木成为这一场罢课、驱郭学潮中冲锋陷阵的闯将。 这时,杭州的《东南日报》发表消息:郭任远向教育部递交辞呈,辞去浙大校长职务。胡乔木建议召开一个“热烈欢送郭任远”大会。王作民还到商店去定制了一个送郭滚蛋的银盾。好几个同学在“欢送大会”上讲话。胡乔木的讲话特别精彩。他用反话讽刺郭任远,说:我们的郭校长啊,真是关心我们学生啊!支持我们出版墙报,支持我们开展体育活动,对我们的爱护真是无微不至啊!如今他即将离开浙大,我们是多么恋恋不舍啊!胡乔木的讲话不断引起哄堂大笑,大家报以热烈的鼓掌。会后,学生们一起涌到郭任远寓所去送银盾,要他下台。 胡乔木、王作民他们还缺乏斗争经验,他们不知道辞职是郭任远玩弄的政治把戏。任学生们怎么翻腾,他不动声色。接着而来的是浙大教职员的“务恳大部竭力挽留”和教育部暨部长对郭任远的“连电慰留”。教育部长王世杰的电报还说“该校学生违反校纪如此,实堪痛惜!盼兄勿再言辞,继续负责整顿”。教育部同郭任远沆瀣一气,“辞职”的把戏继续演下去:“再辞职——再慰留”,然后是“三辞——三留”。拖着拖着,学生就要大考、放寒假了。这时,王世杰面谕郭任远:“即日回校视事。”郭即致电王称:“任远遵于支日返杭,准歌日到校视事。”1934年11月5日(星期一)举行纪念周时,郭出席训话。同时贴出布告:“本校长遵于即日起,正式到校办公。”12月1日,蒋介石写亲笔信,给郭撑腰,令郭“凡不敬长上不守纪律者必须严加取缔,勿稍姑息”①。 郭任远重掌学校大权,遵照蒋介石的旨意加紧统制。首先采取的一个措施是,把驱郭运动的中坚胡乔木、王作民开除出校。不过,他没有采取公开布告的方式,而是狡猾地采用个别通知的办法。放寒假前,胡乔木、王作民都接到校长办公室的一纸通知:“着该生毋庸来校注册。” 逃离杭州到上海 在发除名通知的时候,浙大教务长,政治学、经济学两门课程的教授费巩。’找胡乔木谈过一次话。他对胡乔木说:郭校长决定叫你退学,我是不赞成的,但校长已经作了这样的决定。现在我给你开一张浙大的肄业证书,这样你可以转到别的学校去读书。 胡乔木不想离开杭州,经过组织秘密读书会等活动,他在这里已经有了_T作基础。这年寒假,他住在昆山的大四同学李震同家中。寒假中,胡乔木带着浙大的肄业证书到上海考了杭州的之江大学,被录取了。1935年春节过后新学期将开始时,胡乔木回到杭州。他在预先约定的那天晚上到之江大学去找华寿俊,才知自己已被浙江省特务机关列入侦捕的黑名单。华寿俊催胡乔木快走,把他迳直送上了回上海的夜车。④ 1935年12月,胡乔木还秘密到杭州,指导浙大学生驱赶郭任远的斗争。这次罢课斗争组织比较严密,持续了三十多天。国民政府行政院被迫决定免去郭任远浙江大学校长职务。驱郭斗争终于取得最后胜利。对此,随后担任浙大校长的著名气象天文学家竺可桢在日记中写道:“郭之失败,乃党部之失败。” P26-27 后记 1994年5月,中央领导同志批准成立《胡乔木传》编写组,主要任务是:“编辑出版各种专题文集,同时在此基础上对胡乔木的生平进行研究。写出有思想历史深度的《胡乔木传》。”并指出:“这些工作实际上是从一个侧面系统地总结党的思想理论、宣传文化工作的历史经验,对于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长远的意义。”中央领导同志要求:“所有专题文集和传记文稿完成后,仍请邓力群、胡绳同志和了解乔木同志的有关老同志审阅定稿。” 1994年8月,由邓力群同志任组长的《胡乔木传》编写组正式成立。编写组在完成胡乔木同志生前编定的三卷本《胡乔木文集》出版任务后,陆续编辑出版了专题文集1 1种,包括:《胡乔木回忆毛泽东》及其增订本,“乔木文丛”6种(胡乔木谈中共党史、谈新闻出版、谈语言文字、谈文学艺术、书信集、诗词集),《胡乔木集》《邓小平的二十四次谈话》《胡乔木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和经过两次增订的《我所知道的胡乔木》。与此同时,编写组成员们对胡乔木生平进行研究,就若干重要问题,陆续撰写了一些论文和文章。 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由程中原、朱元石、王玉祥三人执笔,于2006年写成《胡乔木传》初稿。按照胡乔木的生平经历,《胡乔木传》分为六个单元:一、青少年时代。二、从延安到北京。三、五六十年代。四、“文革”中。五、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六、十二大以后到逝世。第一、四单元由程中原执笔,第三、五、六单元由朱元石执笔,第二单元由王玉祥执笔。初稿经传记组内黎虹、卢之超、李今中和执笔者一起通读、讨论、修改;又征求逢先知、龚育之、有林、卫建林、蒋振云等同志的意见并由执笔者进行修改;再由程中原同责任编辑张永(当代中国出版社)、张伟珍(人民出版社)通读、讨论并请执笔者修改。此后,邓力群同志责成编写组副组长程中原对经过上述三轮修改的书稿进行统改。逐章报送邓力群同志审读提出修改意见。这一轮统改工作自2007年l0月起,至201 0年7月,历时将近三年。自2010年7月起,程中原按照邓力群同志的意见进行第二轮统改。每改完一个单元,即送张永、张伟珍进行编辑加工,同时把统改情况向邓力群同志汇报,听取指示,不断改进。经过三个月如此往复工作,终于完成。邓力群同志于2010年9月1 9日写出《(胡乔木传>审读意见》。2011年1月,印出清样稿呈报中央审定。 中共中央宣传部即将书稿分送中央办公厅、中央政策研究室、中央党校、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新闻出版总署等八单位,征求意见和建议。与此同时,编写组成员听取了逢先知、金冲及、宋木文、有林等了解胡乔木的同志的意见,听取了胡乔木同志子女胡木英、胡石英和亲属胡贻志、张汝谋等同志的意见。 为保证《胡乔木传》的质量,邓力群同志邀请金冲及同志担任编写组副组长,负责指导修改工作并定稿。编写组程中原、黎虹、卢之超、朱佳木、胡木英、朱元石同志按照八单位审读意见和修改建议,进行了认真修改,再交金冲及同志逐章逐节审改。这样的修改进行了三轮,至2012年11月完成。 中宣部将《胡乔木传》20l2年12月送审本再次分送中央八个单位审读,得到这些单位的肯定。20l3年4月中旬至6月中旬,编写组几位同志又对这些单位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逐条研究,认真处理,从内容、结构到文字,又作了不少修改。对全书所有引文、注释的出处,由李今中同志负责,同当代中国研究所刘仓、曹守亮两位副研究员,一一进行了核校。在此基础上,程中原同志对全书的修改进行汇总整合,经朱佳木同志审阅,由金冲及同志定稿。2013年9月,中央领导同志批示履行出版手续。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委托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审读,于2014年7月批准出版。 《胡乔木传》的编写,从准备到完成,历时二十余年,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关心和指导,得到中办、中宣部的领导,得到中央档案馆和相关部门档案馆的大力支持,承蒙中央不少部委、很多老同志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我们表示由衷的感谢!书中照片、手迹、书影是由胡木英主持,黎虹、李今中和当代中国研究所李建斌参与选配的。对书中存在的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胡乔木传》编写组 20l4年7月16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