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序二
第一章 教育政策·过程·案例研究
第一节 本土化教育政策研究的提出
一 恰逢其时:这是一 个教育政策大生产大繁荣的时代
二 扎根土壤:教育政策的环境基础与本土化教育政策研究
三 南橘北枳:西方公共政策学理论与话语引入的局限性
四 时代召唤:本土化教育政策研究日益受到各界重视
第二节 教育政策与教育政策过程
一 从静态表现形式来理解教育政策
二 教育政策过程及其研究的学理基础
三 从政策过程看我国教育政策的类型
第三节 教育政策过程的案例研究
一 本土化公共政策过程研究的自省
二 教育政策过程的案例研究方法与思路
三 教育政策过程案例研究的基本特点
四 教育政策过程案例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
五 政策经验与理论导向的关系
第二章 本土化教育政策过程研究现状评述
第一节 国内教育政策的基础性研究概况
一 教育政策的学科理论性研究
二 具体教育政策的综合性研究
第二节 教育政策过程研究的基本类型
一 理论导向的教育政策经验研究范式
二 运用某种理论对教育政策的解释性研究
三 教育政策的文本与话语分析路径
四 教育政策过程的案例研究
五 教育政策过程访谈回忆类的研究
六 我国教育政策过程研究现状简评
第三章 中国教育政策过程的脉络渊源
第一节 “源与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与公共教育政策
一 相关研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探索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
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与教育政策
第二节 党政关系变量与中国教育政策过程特点
一 理解我国公共政策过程中的“政府”
二 共产党组织在我国教育政策过程中的公权履行
第三节 中国教育政策过程中的价值取向特点
一 教育政策价值的多维取向与动态平衡
二 教育政策效力因教育政策价值功能而异
三 教育政策价值的冲突与政策的频繁波动
第四章 中国教育政策过程的路径特点
第一节 精英决策与群众路线相结合
一 教育决策精英角色地位的日益凸显
二 教育政策过程中的群众基础与参与
第二节 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互动
一 两种政策路径的利弊简析
二 综合型决策模式的理想选择
第三节 政策试点与示范并举
一 政策试点与示范的国情特色
二 政策试点与示范中的问题分析
第四节 政策传递、继承与仿效扩散
一 政策传递与继承类型分析
二 政策仿效与扩散现象概述
第五节 政策学习与本土化移植创新
一 教育政策的学习与借鉴
二 从舶来品到本土化创新
第五章 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政策多维关系
第一节 “政策间性”:生命型教育政策过程初探
一 主体间性的启示与移植
二 政策间性概念的自主阐释
三 政策间性教育运用的意义
第二节 教育问题政策办:教育政策的常规功能
一 教育政策配套:政策加强与支持
二 教育政策的应急与救火
第三节 政策问题政策办:教育政策的膨胀与低效
一 “政策问题政策办”现象识读
二 “政策问题政策办”的政策低效与膨胀分析
第四节 政策弹性空间:利益相关者博弈的温床
一 政策弹性空间概念的提出
二 政策弹性空间存在合理性解读
第五节 政策矛盾:教育政策间的冲突与挤兑
一 教育政策“打架”现象探析
二 教育政策矛盾的原因分析
第六节 政策调控与干预:教育政策的人为左右
一 人为调控与教育政策倾斜
二 教育的政策干预与调控
第六章 “中国式”教育政策过程的案例实证分析
第一节 政策制定:《教育规划纲要》与中国特色教育决策
一 《教育规划纲要》政策形成过程简要回顾
二 《教育规划纲要》的政策过程特点解读
三 《教育规划纲要》政策过程的行动意义
第二节 政策执行:农民工子女教育政策从中央到地方
一 国家在倡导:农民工子女教育政策的发展演变
二 地方在执行:浙江落实农民工子女教育的政策行动
三 同在蓝天下:绍兴“两个为主”政策的示范性执行
四 样板难示范:农民工子女教育好政策的尴尬
第三节 政策转型:“国家示范高职建设”的政策发展
一 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政策制定的合理解释
二 从示范性院校建设看外源性政策的合理借鉴
三 从“示范”到“骨干”:一 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第四节 政策变迁:独立学院办学政策的浙江经验
一 浙江独立学院政策的创新历程
二 从独立学院办学与发展看教育的浙江模式
第五节 政策扩散:“中国式教育券”的本土化演进
一 教育券在长兴的历史使命评鉴
二 长兴教育券政策的时代性变化与走向
余论 一件颇具启发性的事件
第六节 政策创生:蒙阴标准化寄宿制学校建设政策考察
一 蒙阴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政策的基本过程
二 蒙阴寄宿制学校办学的初步评估与政策建议
第七节 政策评估:“国家质量”工程的省级行动
一 浙江省“十一五”质量工程政策执行实况考察
二 “行动计划”政策执行的利益相关者调研
三 质量工程“行动计划”的政策改进
结语
附 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