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古代传世名剧故事(玉簪记清忠谱风筝误)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刘炎平//解艾玲
出版社 天津教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中国古代传世名剧故事(玉簪记清忠谱风筝误)》由刘炎平和解艾玲编著,其中的《玉簪记》是一部描写书生与道姑之间的爱情喜剧。

这个故事南宋时期在民间便有流传。元代以后,被编为小说《张于湖传》和杂剧《张于湖误宿女贞观》,但是它们的立意都不高,只把男女主人公的结合作为一件文人才女的风流韵事来铺陈描写。高濂以小说和杂剧为基础,突出描绘尼姑陈妙常追求“份中恩爱,月下姻缘”的越轨行动,蕴涵着争取个性解放的新意,体现了冲破封建礼教和宗教清规戒律这双重精神枷锁的思想,使剧本的主题得到升华,从而获得极大的成功。

内容推荐

《中国古代传世名剧故事(玉簪记清忠谱风筝误)》由刘炎平和解艾玲编著,主要内容:其实潘必正的“病”从何而来,妙常早就猜出个十之八九。自从入观以来,她言谨行微,苦守清观,无奈尘缘未尽,俗念难泯。见到潘必正,更是对景添悉,强制不定。

她觉得自己仿佛风掀黄叶,云遮残月,满肚皮的话儿无处诉说。打叠床铺时她想到自己孤身一人,无人关心自己是热是冷,躺在枕儿上才梦见彩蝶儿飞舞,又被窗外的钟声惊醒了。云堂松舍,清灯长夜,拥着被儿卧看明月,听着窗外雁声长鸣,她无论如何也难得入睡。

《中国古代传世名剧故事(玉簪记清忠谱风筝误)》适合文学爱好者阅读。

目录

玉簪记

 附评:道观玉簪孕情记

清忠谱

 附评:正气浩然清忠谱

风筝误

 附评:一波三折风筝误

试读章节

宋钦宗靖康年间(1126年),金兵大举南侵。已故开封府丞陈某之女陈娇莲随母逃难,不幸被金兵冲散。

她正在旷野之中哀哀啼哭,被一位张姓妇人发现,上前问道:“女娘从何来?为何在此啼哭?”

陈娇莲回答:“奴家是宦家之女,因遭兵火,子母分散。奴家自幼不出闺门,哪知途路,前后无投,想在此处寻个自尽。”

“啊,原来是逃难与家人失散的!”张氏分外同情道,“女娘,妾身欲留你在家安置,因有儿夫内外不便。今见女娘如此苦楚,况且干戈未息,也难前进,不如且到我村中女贞观暂住一时。那女贞观中皆是女姑出家,不知女娘意下如何?”

陈娇莲向张氏拜谢道:“若得如此,就是重生父母,再养爹娘,感激不尽!不知那女贞观在何处?”

张氏回答:“不远,就在前面,转过小桥流水,那绿杨低掩朱门处便是。”

陈娇莲又问:“敢问大娘高姓排行,仙居何处?”

张氏答:“人皆唤我张氏二娘,你也唤我张二娘便了。我家住在女贞观附近。”

俩人来到女贞观,张二娘向观主引见陈娇莲道:“她是宦家女子,因遭兵火,子母拆散,迷失路途。妾身偶然相见,特地引来投师。”

陈娇莲道:“奴家愿拜为弟子。”

老观主上下打量了陈娇莲几遍,才缓缓开了口:“做我弟子倒不打紧,只是一件:空门苦守,滋味难熬。你可消受得了么?”

陈娇莲扑通一声跪在地上道:“师父在上,奴家情愿皈依。奴家身边还有金钗一双,鸾坠一对,奉上老师,聊作薪水之费。”

老观主板着脸不动声色地回答:“女娘说哪里话!只要你谨守五戒三皈便是了,老尼不稀罕你的什么琛缡金翠。须知这都是千里有缘才相会。”

“如此说来,观主是有意收小姐做徒弟了。”张二娘在一旁插嘴道,“既然如此,观主请上座,待她参拜。”

“不,先拜了三宝,再来拜我。”老观主依旧板着脸回答。

待陈娇莲拜完三宝,又来到她面前参拜时,她才眯缝着一对凤目道:“我且问你:家住哪里?姓甚名谁?”

陈娇莲低首回答:“奴家姓陈,小字娇莲,潭州人氏。年方一十六岁,未曾适人。”

“唔。”老观主威严地点了点头,“既然如此,我替你取个法名,叫做妙常。你可跪下,先拜了佛,皈依了法,再皈依了僧。”

“遵命。”陈娇莲说着,依次拜过佛、法、僧。

然后,走到张二娘面前道:“张二娘在上,奴家从此愿拜为姐妹。”

老观主见她仪容修洁,举止端庄,面带悲戚,双目垂泪,知她仍在思念失散的母亲,遂放缓容色,柔声吩咐:“妙常,皈依了佛门,便要断尽尘缘,剪净尘根,从此不可再留恋旧日繁华了。”

陈娇莲点头应了声是,泪水忍不住顺着两腮直淌下来。

从此,她的名字便改为妙常。

那妙常初到观中,就因姿容出众,才思敏捷而引人注目。

一次,朝廷命官张于湖赴任建康途中路过女贞观借宿,无意中见到妙常,疑为仙人,惊问观主:“此是何人?敢问她高姓法名,青春多少?”

老观主回答:“是我愚徒,姓陈,法名妙常,年纪尚幼。”  张于湖又问:“她敢与师父同房而居?”

老观主道:“非也。她是金茎露,玉井莲,禅居别院。”

张于湖正想细问究竟,老观主推说要为他整备晚斋,抽身而去。

张于湖无奈,只好向一位老香公打听。老香公告诉他:“那小道姑名唤陈妙常,年方一十六岁。她父在日,官拜开封府丞。靖康兵乱,母子逃难分离,以此投庵出家。她住在西首尽头,白云堂下便是。”

当夜,风清月朗,万里无云,众尼同坐松影之下听老观主讲法华经。

讲完之后,老观主回房打坐,众尼缠住妙常道:“久闻陈姑弹得好琴,求听一曲如何?女童取琴过来!”妙常吃缠不过,只得试理琴弦,弹了一曲《彩云度》。

张于湖此时恰好在庭院之中步月闲吟,听得琴声清婉,俨若白鹤冲霄,青鸾逸驾,不觉循声前去,暗暗叹道:“呀,原来松棚之下,陈姑操琴。可爱可爱!”

不想刚听得片刻,那妙常忽然对众尼说道:“不对!为何琴弦急绝,敢是有人偷听?”

众尼道:“此等时辰,哪得有人到这里来!”

妙常摇头道:“非也!空门虽是隔红尘,怕花阴深处有人藏。”

这一说,众人没了兴致,遂以夜深为由告退。

张于湖眼见得妙常收起瑶琴,站起身来,袅袅婷婷,起回房去,忍不住又一次失声叹道:“美哉乐也!天下有此绝色,岂不是仙人掌上飞来,玉真宫中谪下?可惜投入空门,无缘厮惹。如何是好?”

他沉思良久,乃吩咐家人王安,取过文房四宝来,乘月在粉墙上题诗一首,指望妙常明日经过,能够看见。诗云:

一曲霓裳香雾薄,

夜深偷向月中看。

分明人坐天香窟,

何事空门虚合欢。

P004-008

序言

本套丛书从浩如瀚海的中国古典戏剧作品中精心挑选出三十部传世名作,将其改写成通俗易读的戏剧故事,呈现在读者面前。

由于这些传世名作本身具有情节集中、高潮迭起、人物形象活灵活现、剧情内容生动感人的特点,而改编后的每篇戏剧故事,又都经过精心剪裁,布局合理,结构严谨,脉络清晰,叙事流畅,文字清新,语言活泼,在充满时代气息的同时又保留了原剧作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思想内容和语言精华,因此通而不俗,深而不奥,雅俗共赏,老少成宜。这就既为有一般阅读能力而古文基础不足的读者,提供了分享这些前人创造的艺术精品的机会,又引导他们从中领略到这些传世名作原有的意蕴和韵味,从而加深对祖国传统文化精华的了解和热爱。

因全书篇幅较大,为方便读者,我们将其分为十二册出版。这是本书第十册,包括《玉簪记》《清忠谱》《风筝误》等三篇传世名作。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16:5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