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了加速中国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的顺利接轨,帮助中国金融界相关人士更好、更快地了解西方金融学的最新动态,寻求建立并完善中国金融体系的新思路,促进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金融体系的建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翻译了包括《投资学基础(第3版)》在内的众多国外金融著作。
《投资学基础(第3版)》是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戈登·J·亚历山大、威廉·F·夏普、杰弗里·V·贝利等所著的一部投资学的理论书籍,详细介绍了投资学的概念和基本理论,是一本供有一定金融理念基础的读者学习的书籍。
《投资学基础(第3版)》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戈登·J·亚历山大、威廉·F·夏普、杰弗里·V·贝利等所著的一本经典的投资学入门教材。本书在内容上尽量避免繁琐的数理知识与公式推导,但并没有忽视现代投资理论与实践的纷繁性和多样性。本书在保持结构完整、内容浅显易懂的前提下,详细介绍了各种金融工具以及这些工具在实际中的应用,突出了国际化内容。
此外,本书还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补充了大量的“专栏”帮助学生对各种投资问题能够有更加感性的认识。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经济管理投资、会计、金融等专业本科教材,也可作为证券市场从业人员的参考用书。
第2章买卖有价证券
有价证券的销售涉及很多人,尽管两个投资者可以直接交易,但是,通常情况下有赖于经纪人、交易商和市场提供的服务。经纪人(broker)充当投资者的代理人,并通过佣金获得补偿。很多个人投资者都是与大证券公司的经纪人打交道,这些证券公司通过专用线路与总部相连,并通过总部与主要市场相连。在这些证券公司里直接负责与个人投资者打交道的人,被称为营业员(account executives)或注册代表(registered representatives)。像共同基金、养老基金这样的机构投资者也和大的零售经纪商打交道,但是,它们一般是通过专门的部门做交易的。机构投资者也有通过小经纪商做交易的,这些小经纪商只有一两间办公室,专门做机构交易。
另外两种经纪商是地方经纪商(regional brokerage firms)和贴现经纪人(discount brokers)。前者办理的交易集中在某一地理范围之内,即所交易的股票在国内的那个地区有一批特别的追随者,这可能是因为证券发行人分布在那一地区。贴现经纪人以低成本提供较少的服务,它们提供的服务少于像美林(Merrill Lynch)和所罗门美邦国际(Salomon Smith Barney)这种全方位服务经纪商(full service brokerage firms)。选择贴现经纪人能给那些只想完成交易而不需建议的投资者省下不少佣金。最近,一种特殊的贴现经纪人兴起了,它们通过电脑接受和执行电子订单,它们收取的费用比普通的贴现经纪人要低。(本章后面的“专栏”对贴现经纪人进行了特别讨论。)
营业员的报酬一般由客户支付的佣金决定,佣金数量直接取决于投资者的交易量和交易次数,这为营业员提供了建议投资者频繁改变持仓的诱惑,而且,由于不同种类投资的佣金率是不同的,所以也存在建议投资者向佣金率最高的投资转移的诱惑,从长期来看,鼓励过度周转交易的营业员最终常常会失去客户,甚至受到起诉,但在短期内这种行为对他们是有利的。
去经纪商那里开户是件很简单的事:只要亲自去或打电话给当地的营业部,那里会为你指派一名营业员,他会帮你填一些表,之后其他的事情就通过信函或电话或者互联网完成了。就像处理银行账户那样,所有交易都将进入你的账户,例如,你可以存款、用账户中的钱买证券、把证券销售收入加入账户。经纪人存在的目的就是使证券交易尽可能地简单,投资者所要做的只是向经纪人提供具体的交易指令(order specification)。
在讨论交易指令的具体内容的时候,我们假设是普通股的交易指令,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必须写明下列内容:
1.公司名称;
2.是买入还是卖出; 3.买卖数量;
4.交易指令的有效时间;
5.交易指令的种类。
最后三点下面将详细说明。
2.1 买卖数量
在买卖普通股的时候,投资者可以提交整数、零数或整零混合的交易指令。整数(round lot)交易指令是指交易指令所指的买卖数量为100股,或100股的倍数;零数(odd lot)交易指令的数量在1股~99股之间;100股以上,但又不是100股倍数的交易指令可被视为整零混合交易指令,因此,一份259股的交易指令就可被视为两个整数和59股零数的交易。
2.2 时间限制
投资者必须注明交易指令的时限,即经纪人应在什么时间范围内执行交易指令。对于当日交易指令(day orders),经纪人将在交易指令填写当天执行,若营业日终了还未成交,交易指令自动作废,如果交易指令未注明时限,经纪人将按当日交易指令处理。周和月交易指令在填写时所处的日历周和月的周末和月末到期。
开口交易指令(open orders),亦即撤销前有效交易指令(good-till-canceled(GTC)orders),在成交或被投资者撤销以前都有效,但在交易指令成交之前经纪人会定期向投资者确认交易指令。与GTC相反的是立即执行否则撤销交易指令(fill-or-kill(FOK)orders),这种交易指令在经纪人不能马上执行的情况下随即作废。
自主交易指令(discretionary orders)允许经纪人决定交易指令的内容,经纪人可以有完全的自主权,决定交易指令的全部条款,也可以有有限的自主权,仅决定价格和时限。
2.3 交易指令的种类
投资者发出几种不同的交易指令。与止损交易指令和止损限价交易指令相比,市价交易指令和限价交易指令更常见。还有一些极少使用的特殊形式的交易指令,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联系各自的经纪人询问。
2.3.1 市价交易指令
到目前为止,市价交易指令(market orders)是最常见的一种交易指令,这种交易指令要求经纪人马上买卖规定数量的股份。在这种情况下,经纪人的义务是在收到交易指令后,尽最大努力获得最佳的价格,即尽可能低的买价或尽可能高的卖价。因此,下达市场交易指令的投资者能相当肯定交易指令会成交,但却无法肯定交易指令的内容,然而,通常事先都能获得可能成交价的好消息。毋庸置疑,市价交易指令都是当日交易指令。
2.3.2 限价交易指令
第二种订单是限价交易指令(limit orders),这种交易指令要求经纪人在投资者限定的价格内交易,如果是买入指令,经纪人就只能以低于或等于限价的价格执行交易指令。如果是卖出指令,经纪人就要以高于或等于限价的价格执行交易指令。因此,在限价买入指令中,投资者为购买股票的价格设定了上限;在限价卖出指令中,投资者为出售股份设定了下限。与市价交易指令相反,采用限价交易指令的投资者不能确定交易指令能否执行,因此,要对这两种交易指令进行权衡:是以不确定的价格马上执行,还是要限定价格但不确定能否执行。
例如,假设ABC公司的普通股当前售价为25美元,投资者如果下一份按每股30美元的价格出售100股ABC股票的当日限价交易指令,就不太可能成交,因为这一价格比25美元的市价高出很多,只有当天的价格变得相当有利(在这个例子中,如果价格至少上升5美元),限价交易指令才可能成交。
2.3.3 止损交易指令
除了以上指令外,还有另外两种交易指令:止损交易指令和止损限价交易指令。投资者要为止损交易指令设定一个止损价格(stop price),如果是卖出交易指令,止损价格要低于下交易指令时的市价;如果是买入交易指令,止损价格必须高于下交易指令时的市价。如果以后其他人的交易价格达到或超过止损价格,这一止损交易指令就变成了市价交易指令,因此,止损交易指令可以被视为有条件的市价交易指令。
继续引用ABC公司的例子,一份价格为20美元的止损卖出交易指令,只有在其他人的交易价格达到20美元或更低的时候才会被执行,如果价格没有跌到20美元,止损卖出指令就不会被执行。相反,一份价格为30美元的止损买人指令在交易价格等于或高于30美元的时候才会被执行。如果价格没有跌到20美元,止损卖出指令就不会被执行;如果价格没有涨到30美元,止损买入指令就不会被执行。
止损交易指令的一种可能用途是锁定账面利润。例如,假设投资者在两年前以每股10美元的价格购买了ABC公司的股票,当前市场价格为25美元的时候,每股账面利润为15美元,以20美元的价格下一份止损卖出指令的话,投资者就能大致确定在价格下跌到20美元的时候获得10美元的利润(20-10-10),如果股价上涨,投资者的止损卖出指令就被搁置,投资者的账面利润将随之增加,所以,止损卖出指令为投资者提供了一定水平的利润保护。(p021-023)
写一本教科书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要完成一本涵盖投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的书就更加困难。如果不加限制,这些内容一个作者可以写上好几册还写不完。那么,作者应该怎样以最好的方式着手探讨投资领域中的众多主题呢?我们选择以建立一套基本体系为基础来拓展本书内容。
我们诚挚地认为,一位治学严谨的投资学专业的学生更应该具有全面的知识体系,既掌握理论知识,又懂得实践操作。诚然,只想了解投资操作的一些皮毛知识的人可以凑合着就只学一点点理论知识,然后学习一些基本惯例和个人金融应用。但是,这种方法不能使学生体会到专业投资者每天碰到的许多细致的、重要的问题。
我们以为投资学初学者提供基本的现代投资思想为指导来编排本书。我们打算在本书中对投资学各个方面的问题给予深入透彻的讨论,但是同时,我们坚持以下三个原则:
1.保持资料实际有用和紧扣主题;
2.保证内容浅显易懂;
3.各章相互独立、自成体系,以便教师使用。
首先,本书讲述了对投资者有用的金融工具的基础知识以及这些工具在市场中实际运作的具体形式。我们避免讨论与主题不相关的问题。其次,我们希望该书能被那些对投资学并不熟悉的学生理解。因此,我们尽量使用清楚、简明的语言,尽量减少数学符号的使用,并以丰富翔实的例子辅以说明。最后,虽然我们自认为教材的编写是具有逻辑性的,但是在教学中有些教师也许想改变讲授顺序或者完全跳过某些章节。因此,在编排时各章相互独立,以便教师使用。
本书是第三版。任何教材的作者都能够体会到工作总是在不断完善。在每次新版出版之后,我们都能收到来自教师、读者以及评论家的许多有益的建议,这些建议使本书能得到不断完善。为了使本书实用、易懂和更具灵活性,我们对第三版做了充分的改动。尤其是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三版不同于第二版:
1.最新资料的增加。提供最新的材料以使学生熟悉投资学的最新进展,修改了一些图表,并且增加了对近期重要的学术研究的讨论。
2.实务操作的修改。更新或者替换了一些对实务操作的阐述,这些阐述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理解理论是怎样应用于实际生活的。
3.重点的调整。主要集中讨论最重要的概念,减少对过时的、不太重要的概念的描述。
4.增加了统计学知识。要更好地理解投资学,具备牢固的统计学基础非常重要。因此,本书在第7章的最后增加了一节关于统计学知识的复习内容。
5.扩展完善了有效市场的内容。有效市场的概念在现代投资理念中至关重要。我们对这方面内容的阐述不同于其他教材,我们没有用大段篇幅反复强调这部分内容,而是在第4章对其做了简明扼要的概括,之后再在相关章节进行了回顾和阐述。
6.增加了国际化的内容。投资国际化的快速发展要求学生尽快熟悉相关领域的知识。第26章直接讨论了该部分内容。并且在全书中扩展了对国际证券及证券市场研究和数据的讨论。
许多人问,这本书与我们写的《投资学》究竟有什么区别?毕竟,《投资学》已经是第6版了,是发行最成功的金融教科书之一,那么为什么还要发行另一本相关题材的教材呢?这两本书都涵盖了投资学的主要领域和理论知识,同时也避免了对不必要的细节的阐述。但是,《投资学》主要是为已经有了较深经济学、统计学功底和会计学知识的学生编写的。我们认为绝大多数的初学者需要一本理论和技术相对少一些的教科书。因此,本书中我们减少了《投资学》中相当多的数理知识部分,同时并没有忽视现代投资理论与实践的纷繁性和多样性。再者,本书在编排上与《投资学》不大相同,尤其是如前面所说,本书各章节相互独立,而《投资学》各章节则互相融合、不可分割。
“专栏”部分也是本书的一大亮点。这部分内容使学生不仅能粗略了解各种技术的实际使用,而且也使学生对各种各样的投资问题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例如,第2章的“专栏”对各种经纪人进行了比较,在香港科技大学执教了6年之久的安·舍曼(Ann Shennan)先生在第13章写了一篇关于世界最大的经济实体——中国的企业筹资的专题,第14章介绍了注册金融分析师的有关情况,等等。我们认为,“专栏”既为学生提供了有趣的阅读材料,又提供了活跃课堂讨论气氛的有关材料。
戈登·J·亚历山大
威廉·F·夏普
杰弗里·V·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