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学的精华在散文,而散文的精华在董桥,这虽然出自董迷的夸张,却也不无道理。董桥是个多面手,在藏书、古玩、书法、绘画等领域,都有其独到的心得和建树,且阅历丰富,交游广泛。董桥出身书香世家,受旧学影响很深,他也庆幸自己沾溉了前朝余绪,一再自称“老派文人”或“文化遗民”。这些造就了董氏文章别致典雅,自成一家的独特风格,甫一问世,便风靡两岸三地,如今已拥有无数拥趸。
你不一定要读董桥,如果你不怀旧。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在《英华沉浮录(3)》里品读他对中国文化各个层面的剖析和探讨。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英华沉浮录(3)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董桥 |
出版社 | 海豚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香港文学的精华在散文,而散文的精华在董桥,这虽然出自董迷的夸张,却也不无道理。董桥是个多面手,在藏书、古玩、书法、绘画等领域,都有其独到的心得和建树,且阅历丰富,交游广泛。董桥出身书香世家,受旧学影响很深,他也庆幸自己沾溉了前朝余绪,一再自称“老派文人”或“文化遗民”。这些造就了董氏文章别致典雅,自成一家的独特风格,甫一问世,便风靡两岸三地,如今已拥有无数拥趸。 你不一定要读董桥,如果你不怀旧。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在《英华沉浮录(3)》里品读他对中国文化各个层面的剖析和探讨。 内容推荐 《英华沉浮录(3)》系董桥上世纪九十年代在香港《明报》的同名专栏文章结集,主要记述作者读中文英文的心得,包括阅读、文物、文化、语文、人物,等等。该书从各个层面对中国的文化,特别是转型时期香港的中文教育和书写表达进行了剖析和探讨,体现了一个资深文字工作者的高度文化自觉,对于我们保护和弘扬中华文化极具启示意义。 该书共分六卷。第三卷以谈古董、文物为主。 目录 方召麐求生拙之趣 书房阶前的花影 汇丰那张黄花梨圈椅 竹雕笔筒辩证法 布政司老家的深深庭院 萧美人蒸出来的文化 “江山如梦月如灯” 没有故事的字 泛起岁月的风采 脂砚斋里的刘旦宅 案头清供老葫芦 “佐我翰墨惟汝功” 琉璃厂里的小玲珑 好古谭荟 所罗门王的石榴园 旧时的月色 张秀那一手闺秀小楷 容颜不老的青山 从雍正的近视眼说起 两般彩笔,一样风情 张志鱼害死旧版《辞海》 回归石头记 玩古董,玩学问 “何可一日无此君!” “不必拘谨,坐下说话” 旧美术,新语言 假雪芹害苦了真专家 说秘戏图 无言是上策 文字减价战 女法官的忧虑 “我辈有主矣!” 甜蜜蜜叔叔 杜鹃花开在山坡上 Professionalism,Stupid 听听那古老的声音 “声音与愤怒” 在那小山坡的焦土上 遥想当年《京报》 不得教人养小叔子 落日余辉里的老听差 梁铭彦爱读武侠小说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 中国可以发问 话里的玄机 总书记与王丹谈心 拆掉李鸿章的旧宅 陈滋英看不厌兴旺发达 阅报三题 遗失了梁启超之后 英国大选杂念 假洋鬼子与小红卫兵 衙外琐语 阿尔巴尼亚青年的琴声 太平山顶有一块蟾蜍石 让年轻人犯一点错 “完全正确,大人!” 与司徒先生闲话偷闲 听那波利尼西亚的海韵 董、陈的六朝烟水气 过客达达的马蹄 向往张信刚的文化中国 非常文学的回归 回归十日谈 乱吞唐三藏的人参果 毁掉她花样的年华 “是对是错,吾爱吾国” 步周德熙文化之叹原韵 “读书比杀猪容易” “割禾青”的美丽景象 宁静的噪音 试读章节 方召麐求生拙之趣 张大千一九五六年到法国尼斯去看Picasso,两人一见投契,指手划脚大谈艺术。毕加索说:“我真不明白,你们中国有这么高深的艺术,为什么还有人要来欧洲学画呢?”他于是拿出自己用中国毛笔画的作品给张大千看,笔调竟酷似齐白石的草虫。张大千当即送了毕加索一枝牛耳毛笔,还有一套汉代石刻拓片和自己画的墨竹。毕氏则回赠了张大千一帧《牧神》。 日前,香港大学颁授荣誉文学博士学位给书画家方召麐。方召麐是张大千的学生,也崇拜西方画家马蒂斯和毕加索。港大的中英文赞辞对方氏生平艺事做了一番勾勒,颇能概括她的事业。依稀记得十数年前我编《明报月刊》期间,曾经推介方召麐的作品;有一天,她亲自带了画作的摄影底片来编辑部,匆匆一叙,但觉她的笔意带点李可染的拙趣。这也正是赞辞里所说的“古朴厚拙” (have a deceptive lack of sophistication)。中国画家素养越深画境越淡,总是要求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元代倪瓒之笔简意远,追摹的就是平淡天真。此种境界殊不易得,功力未到而故作生硬姿态,笔墨往往板滞不畅。“古朴厚拙”四字,画论上多作“古拙厚重”,其实正是“饶具生拙之趣”。赞辞里又说方召麐四处游历,画过不少异国景物,自己称这些作品“有现代感洋溢中国情怀” (modern in touch and Chinese in feel)。这句中文错失了英文的对仗语法,有点可惜;再说,前头既说“现代”,后头的“中国”当指传统的文化中国,不如修补为“笔触现代而情系故国”。赞辞写译都甚努力,文字火候也不弱,只是第二段既说抗战军兴,方氏回国后颠沛流离,无法创作;第四段却说丈夫方心诰始终支持她,即使在战乱时期也让她去跟随陆辛农、赵少昂习画;前后扞格,确是漏洞。 (1996年3月20日) 书房阶前的花影 我十几岁跟父执亦梅先生读国文、学诗词。先生话不多,经常躺在书房阶前花影中的安乐椅上看书,顺便改改我的习作;偶然要我陪他整理古籍文玩,看他写字。有一天,他给了我一本商务印书馆王云五主编的小书,要我暇时翻翻。那本书收了《石泉书屋藏器目》等五种著录,都是收藏家登记斋中庋藏器物的名目,我一个晚上就读完了,好些字都不认识。后来先生又给了我一本《博物要览》,也是商务的丛书集成,谷应泰撰。这本书好看多了,描写各种珠玉犀象、可珍可玩的雅品,每一条都短短三两行:“紫檀乃诸谿峒所出,性坚,新者色红,旧者色紫,有蟹爪文。新者以水浸之,可染物;真者揩壁上色即紫,故有紫檀色。”先生说,这是让我学会用简洁的笔墨去形容眼前景物,以此为基础,写文章就不致累赘了。我似懂非懂,只顾读了又读,下笔总嫌不够简洁,反倒是目染日久,至今痴爱竹木玉石雕成的文玩,花掉太多心力财力! 文字以经世致用之学为根基,当然要比一味空疏虚无可取。诗词古文打底是成长的养分,更是人生文化生活品味情趣之所自;但真正足以构成实学的,毕竟不是清风明月。文章求简洁,其实也是训练思路清楚、说理明白、状物准确的法门。张伯驹先生是大词家,倚声之作自是落落有致;他又是大收藏家,偶尔写一些书画文玩考据小品,果然也是《博物要览》似的白描笔法。 《脂砚斋所藏薛素素脂砚》一文直笔直书:“珊瑚红漆盒,制作精致。清乾隆尺宽一寸九分,高二寸二分。盒底小楷书款‘万历癸酉姑苏吴万有造’。盒上盖内刻细暗花纹薛素素像,凭栏立帷前,笔极纤雅……”英文也有这一路写法,是图录说明的文体,以简为贵;中文大学文物馆印的那部讲历代端砚艺术的《紫石凝英》处处可见:“Stone of Laokeng, in colour of bluish grey tinged with purple. With a lotus leaf serving as the ink-pool, this inkstone is exquisitely carved, skillfully rendering the leaf veins, the stems and a lotus pod”。每读到这样的文字,我都会怀念亦梅先生书房阶前的花影。 (1996年4月11日) P1-6 序言 二○一○年八月,海豚出版社精心策划的“海豚书馆”与读者见面,之后我们陆续推出了“海豚文存”“祝勇作品”“独立文丛”等丛书,在业界得到广泛赞誉,受到了读者的欢迎。 目前,“海豚书馆”已有六十一种,其他丛书也在陆续面世。每套丛书,我们都邀请名家担任策划人和主编,力求荟萃海内外名家优秀作品,展示近现代人文经典著作,以精装的形式呈现给广大读者。 为了满足不同读者的要求,我社从上述丛书中精心挑选了广受读者欢迎的几种图书,重新设计封面,以平装形式出版,价格更加贴近大众的读者。这就是我们推出的“海豚简装”。简装本面世以来,以典雅的设计,精致的内容,亲民的价格颇受读者喜爱,现推出董桥《英华沉浮录》,以飨读者。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