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玩耍精神(会玩的孩子真的有出息)
分类
作者 (美)彼得·格雷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玩耍精神:会玩的孩子真的有出息》的理念超级棒!玩耍精神是当下互联网时代育儿第一理念,为此马云说:玩的孩子、能玩的孩子、想玩的孩子,一般都很有出息。搜狐的张朝阳也说:“未来的世界是互联网的世界,如果现在不让孩子熟悉互联网,等于剥夺了孩子在未来世界中公民的资格,让他们未来的发展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

远离成人,与其他孩子玩耍,孩子们才能学会自己做决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冲动,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与他人交涉差异,结交朋友。玩耍是孩子们学会掌控自己生活、学习独立生活的前提和手段。这就是“玩耍精神”的精髓!

全美知名心理学家彼得·格雷告诉你:孩子应该玩什么?怎么玩?如何玩出本事?

内容推荐

为什么许多看起来很聪明的人却毫无作为?

为什么世界上到处都是怀才不遇的年轻人?

为什么许多从小调皮捣蛋的孩子却能大展宏图?

玩耍精神是如何决定孩子一生的?

……

彼得·格雷编著的《玩耍精神:会玩的孩子真的有出息》以详实的数据和大量的例证,旁征博引,信手拈来,让家长朋友和老师们意识到玩耍精神是当下孩子们最欠缺的,对玩耍精神的拓展和培养,其实也就是对孩子的想象力、学习力和创造力的培养,不会玩耍的孩子没有未来,玩耍对孩子来说,其实是最好的学习方式。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千万不要剥夺儿童的自由玩耍时间

 半个世纪的下滑:孩子们自由玩耍的地位持续下滑

 心理失调的青年人比例上升

 儿童自由的减少以及心理失调的增多

第二章 采猎文明给我们的启示:玩耍精神

 自治、分享和平等

 充满信任的养育

 专业技能和知识

 社交技巧和价值观

 自我控制

第三章 学校教育的缺陷:缺少快乐

 农业是如何改变了我们的养育目标的

 封建制度和工业的进一步影响

 早期的宗教学校:灌输宗教信仰以及训练顺从

 学校是如何为国家服务的

 日益强大的权力和学校的标准化

第四章 强制性教育的七宗罪

 罪行一:没有合理的理由和法定程序就剥夺自由

 罪行二:阻碍了儿童个人责任感和自我指导的发展

 罪行三:削弱了儿童的内在学习动力(把学习变成工作)

 罪行四:以助长羞辱、自恃、作弊及愤世嫉俗的方式评价学生

 罪行五:阻碍协作力的发展,助长恃强凌弱的风气

 罪行六:抑制批判性思维

 罪行七:减少技能和知识的多样化

第五章 玩的教育是最棒的教育

 一所真正民主的学校

 一所为教育而设的学校

 毕业生的成功应该如何解释

 萨德伯里山谷学校与采猎部落的相似之处

 萨德伯里山谷学校毕业生的成功案例

第六章 人类天生具有自我教育的本能

 可教育的动物

 好奇心:探索及理解的动力

 爱玩的天性:实践与创造的动力

 人类的社交性,以及分享信息和观念的本能动力

 学校是怎样阻碍儿童的教育本能的

第七章 玩的心态学习效果最好

 玩的心态会促进学习及创造力的发挥

 “玩”究竟是什么

 玩的力量在于它的无关紧要

第八章 玩在社交及情绪发展中的作用

 从非正式体育运动中得到的启示

 从社交游戏中得到的启示

 纳粹集中营中的儿童玩耍

 “危险”游戏的价值

 自由玩耍时间的减少导致年轻人同理心的减弱以及自恋的加剧

 电子游戏并非人们想象的那么坏

第九章 混龄:儿童自我教育能力的关键

 混龄对于年幼儿童的价值

 混龄对于年长儿童的价值

第十章 做一个充满信任的家长:将玩与自由还给孩子

 养育孩子的三种方式

 信任型养育方式衰退的原因

 如何成为一个更加充满信任的家长

 展望未来

致谢

试读章节

儿童自由的减少以及心理失调的增多

正如任何一位优秀科学家会告诉你的那样,相关性并不能证明因果性。年轻人的焦虑、抑郁、无助感和其他各种各样失调的增多与玩耍时间减少两方面的观察数据本身并不能证明后者导致了前者。不过,有一种逻辑性非常强的情形可以说明这样的因果关系。

自由玩耍是教会儿童认识到他们并非无助的自然之法。在玩耍之中,远离成人的时候,儿童可以真正掌控局面,并练习维护它。在自由玩耍之中,儿童学会自己做决定,解决自己的问题,制定并遵从规则,与他人平等相处,而不是顺从或反叛别人。在精力充沛的户外玩耍中,儿童谨慎地给自己“注入”适量的恐惧——当他们在操场设施上摇晃、滑行或扭转,在单杠或树或滑板扶手上攀爬时——他们不仅学着如何控制自己的身体,同时还有恐惧。在社交型游戏中,儿童学着如何与他人协商,如何取悦他人,以及如何调节和克服因冲突而生的愤怒。自由玩耍还是帮助儿童发现自己喜欢什么的自然之法。在玩耍中,儿童尝试许多活动,发现自己的天赋和喜好何在。这些东西无法通过言语来教导,只能在自由玩耍提供的亲身体验中学会。玩耍中占主导地位的情感就是兴趣与喜悦。

相反的,在学校中,儿童无法自己做决定,他们的任务就是按别人说的做。在学校,孩子们只学习那些对分数有用的东西。甚至在学校之外,孩子们把越来越多的时间花在被设置好的东西上面,他们被成人指导、保护、迎合、分类、评判、批评、表扬和奖励。在一系列针对美国东北部富裕城郊社区的研究调查之中,心理学家桑尼亚·路德和她的同事们发现,那些在父母重压之下穿梭于学校和各个课外活动之间的孩子最容易感到焦虑或抑郁。每一次,我们通过增加孩子们在学校或其他成人指导的活动中的时间,减少他们自由玩耍的机会时,就更进一步减少了他们学着掌控自己生活、了解自己不是环境及更强大的他人的受害者的机会。

几年前,针对公立学校6~12年级里快乐和不快乐的学生,心理专家米哈利·希克斯米哈伊和杰瑞米·航特做过一项研究。来自全国12个不同社区33所不同学校超过800名受测者,在整一周内佩戴专门的手表,这些手表可以在早晨7点30分到夜间10点30分之间的任意时间发送信号。不管什么时候,信号一消失,受测者就要填一份问卷,说明他们在什么地方,在做什么,以及当时他们感到快乐或者不快乐。结果显示,孩子的快乐程度最低的时候,就是在学校的时候,而最高的时候,则是在校外和朋友玩耍或交谈的时候。与父母共处的时间处在快乐和不快乐的中间位置。中等程度的快乐在周末会上升,但接着在星期日下午到晚上之间随着下一个学习周的到来,就会骤然跌落。为什么我们以前会得出结论,说教育学生最好的方法就是强迫他们待在一个让他们感到无聊、不快乐和焦虑的环境之中呢?

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极其糟糕极其具有讽刺意味的问题。我们以教育的名义,日渐剥夺儿童用来以自己的方式教育自己的时间和自由。同样,我们以安全的名义剥夺了他们的自由,只有在这种自由之下,他们才能获得平和镇静地面对生活中的危险和挑战所必需的理解、勇气和自信。一年又一年,我们面对的危机越来越严重。我们已经认识不到养育孩子的自然方式。不仅在美国,乃至所有发达国家,我们已经看不到儿童的能力。我们创造了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里面,儿童必须压抑自己为自身教育负责的本能,相反,他们必须毫无思维能力地追随成人指给他们的道路。我们创造了一个世界,的确把许多年轻人逼疯,让许多人无法获得成人责任感所必需的自信和技能。

尽管如此,今天,我们从专家和政客那里听到的责难和呼吁则是为了达到更具限制性的学校教育,而不是限制性更少。他们想要更多的标准化测试,更多的家庭作业,更多监督,学习日时间更长,学年时间更长,孩子们为了家庭度假耽误一两天上学需要经过更多人审批。这些东西是两大主要党派的政客们、各级政府部门都能达成一致的。多一些学校教育和多一些考试比少一些要好。

明智之士们是站起来反对这一趋势的时候了。儿童不需要更多的学校教育。他们需要少一些学校教育,多一些自由。他们还需要足够自由的环境以便玩耍和探索,他们需要能够自由地获得工具、创意和人手(包括玩伴),帮助他们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前行。

这本书并不是发牢骚,而是关于希望和改进的道路。这本书是为那些具有内在决控力的人、那些想做些什么让世界变得更好的人而写,而不是为那些甩手不管,还说“事情就是这样,我们只能接受它”这种风凉话的人而写。正如我在接下来的章节中会提到的,自然选择让人类儿童天生具有强大的本能来教育自身,剥夺他们应用那些本能的必要条件是非常愚蠢的。

P20-22

序言

“去死吧!”

这句话狠狠地击中了我。以前也有人这么对我说过,但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认真。有时候是因为我傻乎乎地不同意某个显而易见的实情,有时候是因为我说的某些蠢话,同事或朋友对我说过这句话。但那些情况下的“去死吧”仅仅是为了打破紧张的局面,或者是为了结束没有结果的争论。这一次却是非常严肃的。这一次我感到,或许,我真的应该去死。我感受到的并不是死后的地狱之火,我不相信这些,而是当你知道你让某个你爱的人,某个需要你、依赖你的人失望的时候,那种这辈子都会折磨着你的如火焚身的痛苦。

这句话是出自我9岁的儿子斯科特之口。那时,我们在公立小学的校长办公室里。这句话不仅是对我一个人说的,也是对着所有聚在一起反对他的七个高大、聪明的成人说的——校长、斯科特的两位老师、学校的指导顾问、为学校工作的儿童心理学家、他的母亲(我已故的妻子),还有我。我们在那里结成“统一战线”,为了确切无疑地告诉斯科特,他必须去上学,必须完成老师要求他做的事情。我们严厉地说完自己的“台词”,接着斯科特直直地看着我们,说出了以上令我震惊不已的话。

我立即哭了起来。在那一刻,我知道我必须站在斯科特这边,而不是反对他。我透过泪水看到我的妻子也在哭泣。透过她的眼泪,我明白她此刻所想的所感受到的跟我一模一样。我们都知道接下来我们不得不去做斯科特早就想让我们做的事情——不只是让他离开学校,还离开一切类似那所学校的东西。对他来说,学校就是监狱,而他并没有做过什么需要被囚禁的事情。

那次在校长办公室的会面彻底结束了我多年来被叫去学校开会的日子。那时,我的妻子和我总被叫去听老师们控诉儿子最近的坏行为。尤为烦恼的是学校的员工,因为那不是老师们意料之中活泼男孩的普通的调皮捣蛋,而更像是有预谋的反抗。他会有计划、故意地做出与老师的指导相反的行为。当老师命令学生用某种特殊的方法解答计算问题,他会想出另外一种方法来解答;当学到标点符号和大写字母时,他会像诗人一样,随处乱用大写和标点符号,完全取决于他想用还是不想用;当某项任务看起来对他没有意义,他就会直接说出来并拒绝完成。有时候——越来越频繁——他会不经允许就离开教室,如果不被强行禁止的话,他就会走回家。

最后,我们找到了一所适合斯科特的学校。一所你想象不到的不像学校的学校。稍后我将向你们介绍它及其引发的全球性教育活动。但这本书的主旨并不是关于这所特殊的学校,而是人类的教育本能。

儿童来到这个世界上,迫切地想要学习,并且在遗传基因上就具备了杰出的学习能力。他们简直是小小的学习机器。在生命的最初四年内,他们无需任何指导就能吸收不计其数的信息和技能。他们学会走路、奔跑、跳跃和攀爬。他们学会理解和使用当地的语言,并运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去表达自己的意愿,去争论、逗乐、干扰,去结交朋友,去问问题。他们获得难以置信的有关身边物质世界和社交世界的知识。所有这一切都由他们与生俱来的本能和动力、爱玩的天性和好奇心所驱使。当他们长到五六岁,大自然也不会清除他们学习的巨大动力和能力。而我们却会用强制性学校教育破坏它们。学校教会孩子们的最重要最持久的观点就是,学习是一种任务,可能的话要尽量避免。

我儿子在校长办公室说的那句话,改变了我的职业生涯和个人生活的方向。我是(当时也是)一个生物心理学教授,一个对哺乳动物内驱力和情感的生物基础非常感兴趣的研究人员。当时,我一直在老鼠身上做实验,研究某种激素在调节恐惧方面的作用,并开始研究老鼠母性行为的大脑机制。那天发生在校长办公室中的一切引发了一系列事件,并逐渐改变了我的研究重点。我开始从生物学角度研究教育。起初,我主要是因为担心儿子才开始研究。我想确认我们的决定不是个错误——让他追随自己的教育道路而不是由教育人士设定好的道路。不过,渐渐地,随着我相信斯科特的自我教育将会进展得很好,我的兴趣也转移到了普通儿童身上,还有教育的人类生物学基础之上。

我们这个物种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让我们成为有文化的动物呢?换句话说,人类天性中的哪些方面让人类(世界各地的人们)的每一代去获取并创建各式各样的技能、学识、信念、理论以及上一代的价值观?这个问题引领我审视标准学校系统之外的教育,例如我儿子当时接受的不同寻常的非学校教育。之后,我调查了正在兴起的全球性“非学校教育”运动,想要理解那些家庭中的孩子是如何受教育的。我翻阅了很多人类学文献,调查了很多人类学家,尽我所能了解采猎文化中儿童的生活和学习——占据进化史99%的人类文化。我回顾了关于儿童玩耍的心理学和人类学调查研究的整体结构,我的学生和我也一起进行了新的研究,旨在理解儿童是如何在玩耍中学习的。

这些工作让我理解了儿童玩耍和探索的强烈动力是如何服务于其教育功能的,不仅在采猎文化中,也在我们现有的文化之中。它让我有了新的领悟——儿童通过自己的玩耍方式和优化能力进行自我教育。它还让我看到,如果我们愿意,我们可以将孩子从强制性学校教育中解放出来,为他们提供学习中心,让他们最大限度地利用自己的能力进行自我教育,同时还不会剥夺他们理应享有的童年乐趣。

这本书就是关于这些内容的。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6:3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