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力植入与内生发展--抗战时期贵阳城市早期现代化研究》的作者敖以深紧紧围绕城市早期现代化的研究主线,聚焦抗战这一特殊时期贵阳城市发展,从纵横两个方面努力构建贵阳城市发展的研究架构。就纵的方面而言,将抗战时期贵阳城市发展纳入城市早期现代化历程中考察,提出抗日战争中断了贵阳城市发展的传统轨迹,是贵阳城市加速发展、加快转型的重要节点。就横的方面而言,将战时贵阳城市的发展置于全国城市发展演变,以及战时中国城市布局西移的大背景,从全国城市发展的视角审视贵阳城市的早期现代化。在分析战时贵阳城市内部结构和功能的转型演变时,作者同样运用了纵横两个角度进行分析的研究范式,集中叙述了战时贵阳城市以功能分区为主旨的现代城市规划的制定实施、外部空间结构的拓展和内部空间结构的重构、城市管理中的政府主导和民意征集、市民行为和思想观念的变迁,以及城市形象的重塑等。通过对战时贵阳城市发展诸多要素的综合分析研究,得出结论:抗战时期贵阳城市呈现出早期现代化加速发展和加快转型的趋势,推动城市早期现代化转型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多元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内外合力。
关于抗战时期大后方的城市史研究,学术界较关注陪都重庆、成都、昆明等城市建设情况,对同为战时大后方重要城市的贵阳,相关研究则较为缺乏。敖以深编著的《外力植入与内生发展--抗战时期贵阳城市早期现代化研究》选取战争与城市发展的研究视角,分析特定时期贵阳由内陆封闭城市走上现代化转型的动力机制和特殊轨迹,认为抗日战争改变了贵阳城市发展的传统轨迹,为贵阳城市发展创造了机遇并且注入了新的活力。著作在吸收前人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较丰富的文献资料,对抗战时期贵阳城市发展状况及城市早期现代化进程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地研究,从纵横两个方面建构起对战时贵阳城市发展的研究架构,研究视角和论证方法较得当,文字通畅,论证充分,问题意识比较突出,有较多创新之处,填补了贵阳城市史研究的某些空白。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学术前史回顾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第一章 边际、驿站和移民:抗战以前贵阳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第一节 三省边际到区域中心:城市形成发展的历史轨迹
一、地理区位与自然环境:诸省边际的自然空间
二、顺元城到贵州宣慰司城:区域性军事重镇形成
三、贵州省城到省府同城:军事政治中心的融合
四、废府置县后的城市发展:城市政治体制的演变
第二节 中原式边城和移民之城:抗战前夕贵阳的城市特征
一、高原山地的“中原式”边城
二、“五方杂处”的“移民之城”
三、迟缓发展的城市早期现代化
第三节 区位、政治与经济:制约贵阳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不内不边:边际通道区位的多重困境
二、军事政治功能:制约束缚城市集聚力
三、驿站经济:城市内生发展动力增长受限
第二章 绾毂西南的中枢:战时贵阳城市的战略地位及发展机遇
第一节 区位逆转:贵阳城市战略地位空前提升
一、全国抗战的“民族复兴基础”
二、西南大后方重要交通枢纽
三、陪都重庆的南方屏障
第二节 国家战略:贵阳城市发展的战时机遇
一、东部城市沦陷与城市布局西移
二、金融机构工厂学校的内迁安置
三、人口流动形成城市人口集聚
第三节 中央与地方的互动:吴鼎昌主黔
一、吴鼎昌的施政理念
二、抢抓机遇贵阳设市
三、筹建贵州企业公司
第三章 功能分区及空间重构:贵阳现代城市规划的制定实施
第一节 功能分区:异于传统的现代城市规划
一、现代城市规划理念的引介
二、贵阳城市规划事项的讨论
三、贵阳城市规划的制定颁布
第二节 公共服务:现代城市建设的快速推进
一、现代邮政通信建设快速发展
二、现代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推进
三、城市公共事业建设起步发展
第三节 按照现代方式重构贵阳城市发展空间
一、地域拓展:城市外部空间演变
二、旧城改造:城市内部空间重构
三、南明住宅区:城市小区的典范
第四章 政府主导与民意征集:贵阳城市管理的现代转型
第一节 现代城市管理体制的艰难探索
一、贵阳市政府的组织系统
二、现代城市管理的运行机制
三、贵阳城市的重要武装力量
第二节 《贵阳市政》宣达政令征集民意
一、《贵阳市政》的创办及基本情况
二、“宣达政令”与“训练市民”
三、“广泛征集市民的批评和建议”
四、“研究抗建之理论与实际问题”
第三节 贵阳拆城筑路中的专家建言
一、贵阳城垣的传统布局及发展演变
二、专家学者研讨贵阳城市拆城筑路
三、战时贵阳拆除城垣的方法和步骤
第五章 市民行为和社会变迁:现代贵阳城市形象的重塑
第一节 市民城市社会生活变迁
一、城市人口数量增加及其管理
二、城市市民生活方式的变迁
三、思想观念演变及市民精神培养
第二节 城市经济繁荣及教育医疗发展
一、城市商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演变
二、城市教育快速发展
三、城市医疗条件极大改善
第三节 城市环境改善及公共空间构建
一、贯城河治理及街道清扫
二、公园构筑和城市绿化
三、构建公共文体活动空间
第六章 跃进与畸变:现代化视野中贵阳城市发展审视
第一节 推动战时城市发展的动力机制
一、外力植入:促进城市发展内生动力增长
二、结构功能转型:提升城市集聚力和辐射力
三、地缘政治博弈:贵阳成为战时西南之奥区
第二节 贵阳城市与周边城市发展比较-
一、与重庆比较:自然空间下的不同模式
二、与成都比较:城市发展动力的异同
三、与昆明比较:各具侧重的城市功能
第三节 战时贵阳城市发展的典型特征
一、服务抗战需要的非常态发展
二、城市早期现代化的转型演变
三、贵阳城市发展的畸变和缺陷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