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谭》是一部格言式小品文集,其文辞优美、对仗工整、含义隽永、耐人寻味。它融处世哲学、生活艺术、审美情趣于一体,是一部有益于人们陶冶情操、磨炼意志的通俗读物。虽采用语录体,却有语录所没有的趣味;像随笔,却有随笔所不及的整饬;似训诫,却有训诫所缺乏的亲切。
作为一部雅俗共赏的著作,《菜根谭》(作者:洪应明)自问世以来便受到文人学者和市井阶层的广泛欢迎。全书涉及修身、处世等多方面内容,作者糅合了儒家的中庸、道家的无为、释家的出世和自身的体验,形成了一套为人处世之方而传于后人。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菜根谭(插图版)/国学今读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
作者 | (明)洪应明 |
出版社 | 中国纺织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菜根谭》是一部格言式小品文集,其文辞优美、对仗工整、含义隽永、耐人寻味。它融处世哲学、生活艺术、审美情趣于一体,是一部有益于人们陶冶情操、磨炼意志的通俗读物。虽采用语录体,却有语录所没有的趣味;像随笔,却有随笔所不及的整饬;似训诫,却有训诫所缺乏的亲切。 作为一部雅俗共赏的著作,《菜根谭》(作者:洪应明)自问世以来便受到文人学者和市井阶层的广泛欢迎。全书涉及修身、处世等多方面内容,作者糅合了儒家的中庸、道家的无为、释家的出世和自身的体验,形成了一套为人处世之方而传于后人。 内容推荐 《菜根谭》(作者:洪应明)是明代万历年间隐士洪应明的一部语录体著作,集儒、释、道三家之思想精髓,涉及修身、处世等各方面内容,雅俗共赏,受到了文人学者和市井阶层的广泛欢迎,对后世影响深远。 本书按照为学励志、齐家治国、为人处世、修身养性等若干主题,对《菜根谭》原作进行重新编排,加以现代文翻译和评析,并精心选取任伯年、吴观岱、程璋、徐悲鸿、陈少梅等著名画家的作品作插图。希望读者能在文与画的双重熏染中,获得精神上的升华。 目录 为学励志篇 净从秽生 明从晦出 驾驭得法 终成良驹 君子穷当益工 勿失风雅气度 厚德以积福 修道以解困 练极福久 勘极知真 顺境不足喜 逆境不足忧 困苦穷乏 锻炼身心 节义经纶 磨炼有道 金须百炼 矢不轻发 坎坷世道 耐而撑持 老当益壮 大器晚成 诚可感动天地 伪则形影自愧 处逆境时比于下 心怠荒时思于上 喜忧安危 勿介于心 伏久者飞高 开先者谢早 幻中求真 雅不离俗 生生之意 天地本心 花鸟尚绘春 人生莫虚度 心事宜明 才华须韫 脱俗成名 超凡入圣 恶人读书 适以济恶 性天未枯 机神宜触 读心中之名文 听本真之妙曲 欲路上勿染指 理路上勿退步 大智若愚 大巧若拙 虚心明义理 实心却物欲 辨别是非 认识大体 勿妄自菲薄 勿自夸自傲 理寂事寂 心空境空 道乃公正无私 学当随事警惕 藏才隐智 任重致远 若要功夫深 铁杵磨成针 理出于易 道不在远 观形不如观心 神用胜过迹用 诗思野兴 出于自然 学贵有恒 道在悟真 宽严得宜 勿偏一方 修德须忘功名 读书定要深心 居官爱民 立业种德 胸次玲珑 触物会心 拙意无限 巧象含衰 道者应有木石心 名相须有云水趣 量弘识高 功德日进 外伤易医 心障难除 我见害心 聪明障道 物出天然 意适无事 手舞足蹈 心融神洽 打好根基 终成令器 人生无常 不可虚度 齐家治国篇 弄权一时 凄凉万古 骄矜无功 忏悔赎罪 轩冕客志在林泉 山林士胸怀廊庙 处晦知明 养默知躁 富贵名誉 来自道德 保已成之业 防将来之非 一念贪私 万劫不复 多种功德 勿贪权位 勿犯公论 勿陷权门 无过便是功 无怨便是德 淡泊名利 自适其性 急流勇退 与世无争 不希荣达 不畏权势 勿羡名位 勿忧饥寒 浓不胜淡 俗不如雅 明世相之本体 负天下之重任 位盛危至 德高谤兴 明利害之情 忘利害之虑 操持严明 守正不阿 事上敬谨 待下宽仁 天下无事 雄心宜平 读易晓窗 谈经午案 为生民立命 为子孙造福 去声华名利 做正人君子 以物付物 出世于世 居官无私 居乡有情 闲时吃紧 忙里悠闲 快意须早回头 拂心莫便放手 天道忌盈 卦终未济 做事勿太苦 待人勿太枯 原其初心 观其末路 苦中有乐 乐中有苦 立身要高一步 处世须退一步 抱身心之忧 耽风月之趣 居安思危 天亦无法 多喜养福 去杀远祸 未雨绸缪 有备无患 持盈履满 君子兢兢 小处不漏 暗处不欺 成败生死 不必强求 忙里偷闲 闹中取静 盛极必衰 剥极必复 振聋启聩 临深履薄 功过不容少混 恩仇不可过明 立得脚定 回得头早 应以德御才 勿恃才败德 处进思退 着手图放 躁极则昏 静极则明 花开则谢 人事惧满 上智下愚可与论学 中才之人难与下手 躁性败事 平和集福 过满则溢 过刚则折 虚圆立业 执拗偾事 诚心和气 胜于观心 严出入 谨交游 春风解冻 和气消冰 从容处变 剀切规友 正气路广 欲情道狭 一念一行 都宜慎重 为官公廉 居家恕俭 伦常本乎天性 不可任德怀恩 富贵多炎凉 骨肉多妒忌 当念积累之难 常思倾覆之易 心善而子孙盛 根固而枝叶荣 为人处世篇 抱朴守拙 涉世之道 出淤泥而不染 明机巧而不用 眼前放得宽大 死后恩泽悠久 让名远害 归咎养德 知退一步之法 加让三分之功 处世要方圆自在 待人要宽严得宜 不流于浓艳 不陷于枯寂 厚德载物 雅量容人 君子忧乐 亦怜茕独 彻见心性 天下平稳 操履不可少变 锋芒不可太露 处世要道 不即不离 藏巧于拙 寓清于浊 身陷事中 心超物外 真诚为人 圆转涉世 春风育物 朔雪杀生 浑然和气 处世珍宝 冷眼冷耳 冷情冷心 恶不可即就 善不可即亲 退步宽平 清淡悠久 出世在涉世 了心在尽心 在世出世 真空不空 勿仇小人 勿媚君子 清浊并包 善恶兼容 宁为小人所毁 勿为君子所容 闹中取静 冷处热心 世之广狭 皆由自造 守口须密 防意须严 非分之福勿信 无故之获慎取 须冷眼观物 勿轻动刚肠 戒疏于虑 警伤于察 却私扶公 修身种德 舍己毋处疑 施恩勿望报 隐逸忘荣辱 道义无炎凉 庸德庸行 平安和顺 谗毁如寸云 媚阿似隙风 过归己任 功让他人 路要让一步 味须减三分 侠义交友 真心做人 退即是进 与即是得 攻人毋太严 教人毋过高 对小人不恶 待君子有礼 忘功不忘过 忘怨不忘恩 施之不求 求者无功 忠恕待人 养德远害 德怨两忘 恩仇俱泯 直躬不畏人忌 无恶不惧人毁 爱重反为仇 薄极反成喜 毋偏信自任 毋自满嫉人 毋以短攻短 毋以顽济顽 阴者勿交 傲者勿言 亲善防谗 除恶守密 穷寇勿追 投鼠忌器 警世救人 功德无量 谨慎至微 施不求报 律己宜严 待人宜宽 刻则失善人 滥则招恶友 责人宜宽 责己宜苛 勿以长欺短 勿以富凌贫 忘恩报怨 刻薄之尤 戒高绝之行 忌褊急之衷 诚心和气 激励陶冶 厚待故交 礼遇衰朽 恩宜自淡而浓 威应自严而宽 修身养性篇 静中观心 真妄毕见 德在人先 利居人后 动静合宜 道之真体 处喧见寂 出有入无 山林息尘心 诗书消俗气 留正气还天地 遗清名在乾坤 天地之趣 闲静者得 山居清洒 入尘赘旒 闲行芳草 兀坐落花 降魔先降自心 驭横先驭此气 超越天地之外 不入名利之中 君子无祸 必谨冥冥 心无其心 物本一物 天全欲淡 人生至境 宁虚勿溢 宁缺勿全 畏恶有善路 显善存恶根 宁默毋躁 宁拙毋巧 养天地正气 法古今完人 不着色相 不留声影 君子德行 其道中庸 艳是幻境 枯为胜境 宁静淡泊 观心之道 心公不昧 贼化家人 文章恰好 人品本然 大量能容 不动声色 花落意闲 自在身心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情急招忿 严厉生恨 息心见性 了意明心 心虚性现 意净心清 文华不如简素 谈今不如述古 修身养德 事业之基 无事寂寂 有事惺惺 不可轻诺 不可多事 乐贵真趣 景不在远 恬淡适己 身心自在 忙不乱性 死不动心 善操身心 收放自如 去思苦亦乐 随心热亦凉 卧云弄月 超尘拔俗 心无风涛 性有化育 心境恬淡 绝虑忘忧 了心悟性 俗即是僧 修行绝尘 悟道涉俗 福祸苦乐 一念之差 栽花种竹 心境无我 佳趣妙境 非在物华 了身外事 参心中禅 若为驵侩 生不如死 动失真心 静得真机 为奇不为异 求清不求激 去混心清 去苦乐存 持身不可轻 用意不可重 不减求增 桎梏此生 超越欲望 悟得真趣 动中真静 苦中真乐 伸张正气 消杀妄心 机息风月到 心达远凡尘 拔除名根 驱散客气 尚奇者乏识 苦节者无恒 耳目皆桎梏 嗜欲悉机械 雨余山秀 夜静钟清 人生无望 必堕顽空 独立云生处 高卧月华中 不亲富贵 不溺酒食 和衷共济 谦德防妒 心体莹然 不失本真 人生百态篇 澹泊明志 肥甘丧节 富宜宽厚 智宜敛藏 欲沸寒潭 虚凉酷暑 多心招祸 少事为福 清冷凉薄 和气福厚 悬崖撒手 苦海离身 人生一世 晚节尤重 推己及人 方便法门 崇俭养廉 守拙全真 尘世苦海 心自尘苦 冷眼视之 冷情当之 世态变化 万事须达 人有贵贱 心无二致 中和为福 偏激为灾 只畏伪君子 不怕真小人 君子以勤俭立德 小人以勤俭图利 信人己诚 疑人己诈 好用心机 杯弓蛇影 自得之士 消遥自适 总慵开眼 只是点头 鸣其天机 畅其生意 放下屠刀 立地成佛 君子之心 毫无障塞 有识有力 魔鬼无踪 过俭者吝啬 过让者卑曲 量宽福厚 器小禄薄 存道心 消幻业 万虑皆抛 一真自得 贪者亦贫 知足亦富 猛兽易伏 人心难降 彻见自性 不必谈禅 乐者不言 言者不乐 生于自然 勿为世染 好利害浅 好名害深 慈悲之心 生生之机 心体天体 人心天心 趋炎附势 人情之常 天地父母 万物敦睦 富贵如火 必将自焚 善人和气 凶人狠戾 守正安分 远祸之道 人我一视 动静两忘 酝酿和气 昭垂清芬 物自为物 我自为我 美味快意 只享五分 天福无欲之贞士 而祸避祸之险人 晴空可翔 莫学飞蛾 和气致祥 喜神多瑞 喜忧相生 顺逆一视 竹篱闻犬吠 芸窗听蝉吟 心体要光明 念头勿暗昧 去得冰炭 满腔和气 清静之门 淫邪渊薮 得冲和之气 识淡泊之真 世事如宴席 劝君早回头 智慧人生篇 良药苦口 忠言逆耳 放得功名 超凡入圣 过而不留 空而不著 真伪之道 只在一念 萼叶徒荣 玉帛无益 自然乐曲 天地文章 幽人自适 不着泥迹 临崖勒马 起死回生 功名一时 气节千载 机里藏机 变外生变 处富知贫 年少虑老 万象皆空幻 达人须达观 短暂人生 何争名利 广狭长短 皆由心念 知足则仙 善用则生 隐者高明 省事平安 执着是苦海 解脱是仙乡 休便休去 了无了时 富者多忧 贵者多险 乐心在苦处 苦尽方甘来 以失意之思 制得意之念 寻常素位 安乐窝巢 心无物欲 坐有琴书 不为念囚 凡事随缘 凡俗观差别 道心皆一体 以我转物 逍遥自在 思及生死 万念灰冷 阴恶祸深 阳善功小 雌雄妍丑 一时假象 冷静观世事 忙中去偷闲 烦恼由我起 嗜好自心生 来去自如 融通自在 身放闲处 心在静中 浓夭易逝 大器晚成 善根暗长 恶损潜消 根蒂在手 舒卷自在 世路茫茫 随遇而安 真味只淡 至人如常 以事后之悟 破临境之迷 静中见真境 淡处识本心 省事为适 无能全真 夜钟醒迷梦 观影见本真 会个中趣 破眼前机 不言妍洁 何来丑污 去留无系 静躁何干 浓处味常短 淡中趣独真 繁华不及清淡 心动未若神爽 得诗家真趣 悟禅教玄机 山间花鸟 悠然会心 识乾坤自在 知物我两忘 超脱物累 乐于天机 闲看庭前花 漫随天外云 福为祸本 生为死因 任幻形凋谢 识自性真如 胸中无私欲 眼前有空明 盛衰何常 强弱安在 心境澄澈 天人合一 嗜欲天机 尘情理境 知哀破尘情 知乐臻圣境 登高心旷 临流意远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净从秽生 明从晦出 【原文】 粪虫至秽,变为蝉而饮露于秋风;腐草无光,化为萤而耀采于夏月。故知洁常自污出,明每从晦生也。 【译文】 在粪土中所蕴生的虫最脏,但蜕变成蝉后却在秋风中吸吮洁净的露水;腐败的野草不会发出光芒,但所孕育的萤火虫却能在夏夜里闪耀荧荧光亮。由此可知,洁净的东西往往从污秽中产生,而光明的事物常常从晦暗中孕育。 【人生智慧】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在逆境中成长,饱经磨难,甚至忍辱负重,最终功垂千古、德昭后人。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一些人,他们坚忍不拔,不向环境低头,他们认真生活,让自己的生命发光发热;但也有人妄自菲薄,总是将生活中的诸多不顺归咎于生活环境不好。 古有明训“英雄不怕出身低”,一个人大可不必因为生活环境不如人就看轻自己,君不见古往今来多少成功人士造就于清苦的环境?艰苦的环境最容易激发人的斗志,而优越的生活环境也最容易让人逸于安乐,不知不觉中变成“温室弱苗”,一旦被移出温暖的花房,就再也无法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驾驭得法 终成良驹 【原文】 泛驾之马可就驰驱,跃冶之金终归型范。只一优游不振,便终身无个进步。白沙云:“为人多病未足羞,一生无病是吾忧。”真确论也。 【译文】 一匹凶悍的马,只要驾驭得法,仍然可以骑着它奔驰万里;溅出熔炉外面的金属,最后还是被人注入器模中塑成可用之物。只有贪图享受、游手好闲的人,一辈子都不会有什么成长进步。所以白沙先生说:“为人有很多缺点并不可耻,只有一生一点错都没有(不知反省)的人才最令人忧心。”确实是至理名言。 【人生智慧】 每个人都有其优缺点,如果个人的优点能被充分发挥,往往就能产生最大效益。而所谓的缺点,若能加以掌握与运用,也会变成一股助力。例如让喜欢讲话又好动顽皮的学生担任纪律委员,通常最能发挥实际的管理效益,那名原本顽皮多话的学生会摇身一变,变成最热心,且能严格督促其他同学用心听课的好学生。 由此可知,“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人只要能获得适性的发展,就能激发出个人的潜能而有所成就。现代企业讲求人力资源管理,最基本且重要的目的,就是让员工适才适用而发挥最大潜能,使企业获得最大利润。 君子穷当益工 勿失风雅气度 【原文】 贫家净扫地,贫女净梳头,景色虽不艳丽,气度自是风雅。士君子一当穷愁寥落,奈何辄自废弛哉! 【译文】 贫苦人家经常把地扫得干干净净,穷人家的女儿时常把头梳得整整齐齐,虽然外表上算不上豪华艳丽,却有一种高雅脱俗的气度。君子即使处于失意潦倒的境遇中,也万不可颓废不振、自暴自弃! 【人生智慧】 当我们看见一个人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的时候,直觉就会认定此人一定正逢失意。仪容外表给人的第一印象,往往具有决定性影响,所以市面上教人职场礼仪的书籍里,每每强调仪容整洁的重要性。电视剧里对于剧中人穷困潦倒时的形象塑造,通常是烂醉如泥、满身污秽。而在现实生活里,正遭逢人生低潮期的人们又是如何呢?你会发现神情颓丧、自暴自弃者果真大有人在! 然而贫穷潦倒不是罪过,更非耻辱。即使贫穷,依然可以舒适,依然可以气质高雅,只要你拥有丰富的精神世界。事业的挫折,人生的失意其实都是很正常的事。人绝对不能被一时的困顿击倒,如果遇到挫折就屈服丧志、怨天尤人,将永远受困于恶劣的环境中。只有保持一份不失优雅的气度,才能在困中超越环境,超越自我。 P2-4 序言 在明末清初的通俗读物之中,《菜根谭》是颇有影响的一本书。此书融通儒、道、释三家的人生哲理,化为人们均可实行的道德规范和善行,以激发人心向善。其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具有不可小视的潜移默化的力量,因此,历来皆奉此书为处世修身之宝典。 《菜根谭》的文字简练明隽,意境空灵淡泊,而所阐释的人生哲理更是能警世感人,使人们能够明心见性,彻悟人生。全书以天理道德为基础,反复阐述息妄以修真的办法,教人存天理、去人欲,说“天理路上甚宽,人欲路上甚窄”,要人摆脱俗情,以保住天性。 关于《菜根谭》的作者,一标洪自诚著,分前、后两集,前集有225章,后集有135章,共计360章;一标洪应明著,有乾隆三十三年三山病夫的序,分成修省、应酬、评议、闲适、概论五项。但根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关于《仙佛奇踪》的一句记载:“明洪应明撰。应明字自诚,号还初道人,其里贯未详”,可知洪自诚就是洪应明。关于洪自诚其人,有关他的事迹并无正史可稽,只知他身处政治昏暗的明朝末年,在内忧方面,朝中有严嵩、魏忠贤等先后擅权,民间有流民暴动,并出现反对太监专权的东林党;在外患方面,鞑靼屡扰北方,东南沿海则时有倭寇骚扰。因此,他放怀于名利之外,将功名富贵看得很淡,而专心埋首于写作,著述颇多,可惜只有《菜根谭》一书传世,其余各书均已散佚。 《菜根谭》这个书名,据称取自宋儒汪信民所说“人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洪应明以此寓意在淡淡乏味的菜根中有着无限真味的存在,表示能经受艰难困苦,才能成就伟大事业。要世人放弃倾轧之心,而在清苦历练之中敦品励行。书中字字珠玑,教诲世人不要为流俗所囿而能达观,将人生遭遇化为可以欣赏咀嚼的对象,以消弭无常的悲情。其所阐述的人生哲理,能为充满物质欲望的人们灌注一股透见人世的力量。 本书将这本智慧全集重新整理编排,并加以现代文翻译和评析。相信这部人生哲学巨著,对生活步调匆匆、压力繁重的现代人仍深具教益,能为拥有多元化价值观的人们指引方向,不至于因为价值混淆而缺乏人与人之间的共识。值得一提的是,本书还从郑板桥(1693—1765)、任伯年(1840—1896)、吴昌硕(1844—1927)、吴观岱(1862—1929)、程璋(1869—1938)、陈师曾(1876—1923)、徐悲鸿(1895—1953)、徐燕孙(1899—1961)、陈少梅(1909—1954)等著名画家的作品中,精心选取了80余幅与《菜根谭》的精神旨趣相契合的作品作为插图,其中既有劲松、墨竹、寒梅、古柏等常见题材,也有《爱莲图》《长夏山居图》《竹下研诗图》《松下读易》《荷塘清趣》《烟水独钓图》《松下高士》等表达闲适淡泊和高远志趣的工笔之作。希望读者能够在文与画的熏染中细细品味,并从中发掘生活的乐趣,领略生命的意义,如此,你会发现,原来路可以无限宽广,境界也可以无限高远。 编著者 2014年7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