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道德经(无障碍阅读)/典藏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春秋)老子
出版社 万卷出版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道德经》分为上下两篇,上篇言宇宙之本根,蕴含天地变化、阴阳变幻之机妙,称“道经”;下篇言处世之方略,蕴含进退之术、长生之道,称“德经”。其精练的八十一章,仅以简洁优美的五千文字,构造出了一个朴素、自然、豁达、飘逸的宇宙观、人生观的宏大框架。对我国两千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夏华等编译的这本《道德经(无障碍阅读)》希望将老子的思想原原本本地呈献给读者,使他可以跨越时空的距离,继续与我们作心灵的对话,给我们以睿智的启示与警醒。本书为了使读者更深刻地了解老子思想的精髓,全文设置题解、原文、注释、译文、读解心得以及经典事例,并辅以精美的古版画插图和生僻字注音,使全书更便于阅读和具有时代感。

内容推荐

《道德经》又称《老子》《五千言》等,相传为春秋时期的老子所著。全书八十一章,含《道经》三十七章及《德经》四十四章,是道家思想的主要来源。做为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该书被誉为“万经之王”。

尼采曾如此评价“老子思想的集大成——《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道德经》被称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也是道家最具权威的经典著作,是世界上除《圣经》以外被翻译最多的经典。

本书为《道德经》的无障碍阅读版本,由夏华等编译。书中每章均设题解、原文、注释、译文、读解心得以及经典事例等栏目。

目录

道德经上篇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十章

 第三十一章

 第三十二章

 第三十三章

 第三十四章

 第三十五章

 第三十六章

 第三十七章

道德经下篇

 第三十八章

 第三十九章

 第四十章

 第四十一章

 第四十二章

 第四十三章

 第四十四章

 第四十五章

 第四十六章

 第四十七章

 第四十八章

 第四十九章

 第五十章

 第五十一章

 第五十二章

 第五十三章

 第五十四章

 第五十五章

 第五十六章

 第五十七章

 第五十八章

 第五十九章

 第六十章

 第六十一章

 第六十二章

 第六十三章

 第六十四章

 第六十五章

 第六十六章

 第六十七章

 第六十八章

 第六十九章

 第七十章

 第七十一章

 第七十二章

 第七十三章

 第七十四章

 第七十五章

 第七十六章

 第七十七章

 第七十八章

 第七十九章

 第八十章

 第八十一章

试读章节

经典事例

●孔子问礼

春秋时期,孔子苦苦研究关于礼的学问,可是始终得不出结果。后来,他听说老子知识渊博,经过多年的苦心钻研,已经悟得“天道”,就作出决定,要拜访老子。

他到达了周朝的都城洛阳。老子见孔子来访,便主动问道:“我听说,你如今已经成了北方有名的贤者,但不知道你现在是否已经悟得了‘天道’?”孔子回答说:“我还没有悟得‘天道’。”老子又问道:“那么,你是用什么方式去探求‘天道’的呢?”孔子回答说:“我一直钻研‘礼、仁义’,我是以制度教化来寻求的。到现在已经整整五年的时间了,可是我还是没有悟到。”老子又问:“你又是如何继续去寻求的呢?”孔子回答说:“我是从阴阳二气的变化之中寻求的,已经有十二年了,可依然一无所获。”

老子说:“所谓的阴阳之道是眼睛看不到、耳朵听不到、言语表达不了的,也是一般的智慧所无法把握的。所以说,所谓的得‘道’,其实只能是体悟‘道’,你如果想像认识有形、有声的实物一样去认识‘道’,那是既听不到又看不到的,如果想用言语来表达,也没有适当的言辞能够表达清楚。”

老子看了看孔子,稍微停了一下,又接着说:“你说你已经寻求了十二年而没有得‘道’,那是理所当然的。如果‘道’是可以奉献出来的,那么大家都会把它献给君王;如果‘道’是可以用来进贡的,那么子女就都会把它进贡给自己的父母;如果‘道’可以告诉给别人,那么就没有人不把它告诉自己的兄弟;如果‘道’可以赠予他人,那么就没有人不赠予自己的子孙后代。但是,这些都只是假设,是根本实现不了的。原因就在于‘道’看不见、听不着,不可言传、不可赠送。寻求‘道’,关键就在于你内心的感悟。如果心中没有这种感悟,那么就不能保留住‘道’;心中悟到了‘道’,还需要和外界环境相印证。可以说,真正的得‘道’之人是清静无为的,他生活简朴却能满足,他不以施舍者自居其功,也没什么耗费。自己贞正的人才能使别人贞正。如果自己的内心不能正确地领悟大‘道’,那么心灵活动就不会通畅。”

孔子听了这些话,深有感悟,于是起身告辞。

临别之时,老子又对孔子说:“富贵之人喜欢用钱财送人,有学问的人喜欢用言辞送人,我算不上是有学问的人,但还是送你几句话吧!”老子停了一下,说道:“孔丘,你所极力要恢复的周礼早就已经失去生命力了。你时来运转的时候就驾着马车去为官,一旦生不逢时就像蓬草一样随风旋转。你应当知道,善于经商的人,总是把货物藏起来,好像什么都没有一样;道德高尚的人外表谦虚得像个愚人。抛弃你的那些傲气和欲望吧,这些东西对你来说没什么好处。”

老子的这番话,对孔子触动非常大。他对自己的弟子们说:“鸟,我知道它们善于飞翔;鱼,我知道它们善于游水;兽,我知道它们善于奔跑。对于乌,我可以用弓箭射它;对于鱼,我可以用渔网捕捉它;对于兽,我可以用陷阱将它擒获。至于高飞于天上的龙,我不知道它的形状,也不知道它是怎么样乘风飞天的。今天我看见了老子,就像见到了龙一样!”

这个故事流传甚广。从老子与孔子的谈话中,我们就可以感受到“道”的深奥与玄妙,这也正是“玄之又玄”的原因所在。

●轮扁斫轮

春秋时期,有一位擅长制造车轮的人叫轮扁。

有一天,齐桓公在殿堂上读书,轮扁在堂下砍削木材制作车轮。齐桓公读到精妙之处,禁不住摇头晃脑,口中念念有词,非常得意。轮扁看到桓公如此爱书,心中十分不解。他放下椎凿的工具走上堂来,问齐桓公说:“请问,公所读的是什么书哇?”桓公说:“是记载圣人之言的书。”又问:“圣人还在吗?”桓公说:“已经死去了。”轮扁说:“那么您所读的书不过是圣人留下的糟粕罢了。”

桓公说:“我读书,做轮子的匠人怎么能议论?说出道理就可以放过你,没有道理可说就要处死。”

轮扁说:“我是从我做的事情看出来的。砍削木材制作轮子,动作慢了,车轮就光滑却不坚固;动作快了,车轮就粗糙而且不合规格。只有不快不慢,才能手心相应,制作出质量最好的车轮。这里面有规律,但我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我不能明白地告诉我的儿子,我儿子也不能从我这里得到做轮子的经验和方法,所以我已七十岁了,还在独自做车轮。古代人和他们所不能言传的东西都一起死去了,那么您读的书不过就是古人留下的糟粕罢了!”

这则寓言说明了一个道理:语言是不能尽善尽美地表情达意的。所谓的“道可道,非常道”,也是老子在语言表达不畅的情况下的无奈之言。

P4-5

序言

经典之藏,心灵之旅

读书是一件辛苦的事,读书又是一件愉悦的事。读书是求知的理性选择,同时,读书又是人们内在自发的精神需求。不同的读书者总会有不同的读书体验,但对经典之藏,对精品之选的渴求却永远存在。

传统上,读书是求学的手段,千百年来,人类知识的传承,最重要的总是通过书籍的记载与传述。因为有了书,人类才可以文脉延续,薪火相传。西哲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因而,先贤们都把读书当作高尚而庄重的事情,赋予读书神圣、光荣的使命感。故此,韦编三绝、悬梁刺股,以及凿壁、囊萤、映雪等等,就成了刻苦求学的典型,干百年来成为人们效法的楷模。于是,寒门学子挑灯夜读,富家子弟潜心求学,或诚心拜师,或自学成才,诸如此类的事例,就成了激励学子上进求学的传说故事而广泛流传。

书籍除了自身寓含的教化功能外,还能让人感到身心的愉悦和快乐。在文化生活极度匮乏的年代,人们极力去寻找各种承载文明的载体,来填塞文化需求的饥渴。一本残破小书,可以在上百人的手中传递和阅读,看完后仍意犹未尽,不忍释卷。彼时,人们读书如饥似渴,却并无黄金屋、颜如玉一类的功利目的,有的只是内心的精神需求,读书的愉悦与快乐正在于此。仲春季节,读书间隙,推窗而立,鸟语花香扑面而来,内心深处则有禾苗拔节的哔剥之声回响;炎炎夏日,一卷在手,品茗读书,摇扇驱蚊,自然能感受到心灵的清凉和愉悦;秋风瑟瑟,听窗外传来淅淅沥沥的雨声,嘬一口酽茶,想起“风声雨声读书声”的名联,便会发出会心的微笑;数九严冬,寒意砭骨,围炉夜读或雪夜捧卷,书香入腹,情暖人心,又能体验到视通万里、思接千载的悠悠遐思。

无论是求学求知还是寻求精神上的愉悦,读书都是我们的一种心灵之旅,是接受自我内心的召唤和灵魂的导引上路,让自己再次起飞得到新生的力量。变换的风景,奇异的遭遇,萍逢的客人……这一切旅途中可能发生的事件,都会在我们读过的书籍中出现,它们强烈地超出了我们已知的范畴,以一种陌生和挑战的姿态,敦促我们警醒,唤起我们好奇。在我们被琐碎磨损的生命里,张扬起绿色的旗帜;在我们刻板疲惫的生活中,注入新鲜的活力。

正因为读书之益,读书之趣,我们才对书籍本身挑剔起来。试想,灵魂之伴侣如何可以等闲视之呢?一本书的好坏,总会有无数人来品评,既有芸芸众者即兴点评,又有专家学者细心解析,然而,书籍最终的裁定者是历史而不是某一种潮流。随着时光的淘汰,留下来的经典之作渐渐走进更多人的视野,留在人们的案头,成为经典之藏。

“典藏”之作正如伴随我们的益友,多闻、博大、精彩而有趣,这样的益友,需要人们用心地品读,细心地筛选,最终把最好的“朋友”留在自己的身边。我们的“典藏”正是帮助读者挑“益友”的一种尝试,希望能把经典的、有价值的或者有趣的书籍放在读者的案头,让它们像朋友一样陪伴每一位读者走上自己的心灵之旅。

当我们打开书本,走进属于自己的心灵世界,自然能够体验那种君临一切的奇特感觉。此时心如止水,宁静安然,恰如室外无言的星月,美文佳句不期而至时,或击案称绝,或吟哦出声,甘之如饴。愿这“典藏”之作能给我们的心灵留下一块绿荫,助大家在自己的漫漫行旅中搭起一座可供休憩的风雨亭,对抗庞大、芜杂、纷繁的外界侵扰。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14:0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