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心影絮话(星期茶座七日谈)
分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作者 汤正华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这是一位老报人的精致审美生涯;

这是一部大众人文启蒙的博雅好书;

这是一份时代风云变幻却真情永驻的珍贵见证!

《心影絮话——星期茶座七日谈》分七个篇章:《吾乡吾民》、《记者采风》、《名篇欣赏》、《艺海拾趣》、《拥抱山水》、《吻别青春》、《文学讲谈》,内容丰富,异彩纷呈,文情并茂,编辑精当,装帧优美,别出心裁。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汤正华的激情、执着与才华,这里有他的各类讲座内容,他论文学、说科学、讲新闻、谈美学,深入浅出,知识广博,情趣盎然,生动活泼;这里有他游历名胜、寄情山水以及青春的记忆……可以说,这些是他心的絮语,思的忆念,情的撩拨,爱的诉说。

内容推荐

老报人汤正华用他的一生诠释了奋进、坚韧、真挚、审美等美好人生词汇。特别是他对其所挚爱的晚报记者、编辑那份工作的热爱,对时代理想之追求,对社会非理性所带来的苦难之豁达态度,乃至对人性真善美之坚守,对当下浮躁、功利、脆弱的人们具有极大的正能量之激励作用。《心影絮话——星期茶座七日谈》内容广博,品味高雅,阅历深厚,颇具审美情趣!且图文并茂,语言典雅,适合众多人群阅读。字里行间承载着作者的新闻人生,也展示了他奋发有为、潇洒乐观的亮丽人生。

目录

前言 汤正华

《心影絮话》序 异彩纷呈亮丽人生 龙钢跃

《心影絮话》评 才华卓著美文留芳 黄林石

信札 廖沫沙 傅白芦 王梓坤 谭谈 谢璞 秦牧 姚载勤 潘基礩 潘力生

星期壹 吾乡吾民

 1.吾乡吾土之国民精神

 2.登岳麓读黄兴蔡锷诗联二三

 3.曾国藩为官“求阙斋”及其四条遗嘱

 4.看左宗棠如何整肃贪官进军新疆驱逐外寇

 5.熊希龄趣闻及其如何当上国务总理

 6.湖南督军谭延闺趣闻逸事

 7.三湘豪侠挥拳痛揍小东洋

 8.在湘八路的抗日布告

 9.田汉,你响当当一粒煮不烂的铜豌豆

 10.“干杯!活着就是胜利!”

 11.我所知道的毛泽东的亲家张文秋

 12.几个醴陵人在长沙古城唱了一局大戏——1949年8月全景长镜头

 13.将汝忽然来打破通身何处有心肝

 14.白石老人同村黎氏八俊杰

 15.大作曲家黎锦光与歌女李香兰

 16.三湘第一个明星美女王人美

 17.湘中才女琼瑶和她的爷爷

 18.晚报牛棚里的神仙会

 19.言无忌闲话“闲话”

 20.我所知睿智的倔老头傅白芦

 21.老报人周艾从与剧作家《追鱼》作者康德的最后晚翟

 22.校花之死

 23.世界油画大师李自健《人性与爱·环球巡展》和他的罗曼蒂克

 24.国际音乐大师谭盾《交响曲》和他一见钟情的爱情旋风

星期贰 记者采风

 1.“独立之精神 自由之思想”

 2.“裁红晕碧泪漫漫,南国春来正薄寒”

 3.黄埔军魂

 4.程之的滑稽幽默与表演观

 5.邂逅乔榛

 6.和秦牧对话:现在作品幽默太少,缺乏笑声……

 7.访大数学家华罗庚说自学

 8.他笔下伴着万马嘶鸣

 9.奠道桑榆晚余热也增光

 10.奇花独立树枝头,玉骨冰肌眼底收

 11.林肯:美国人心中的美国梦

 12.感人故事:中外古今罕见的受降仪式

 13.法律保障:密执安大学生裸体游行

 14.漫步曼哈顿……

 15.在美国过“鬼”节

 16.看画家如何描绘智慧

星期叁 名篇欣赏

 1.乔冠华:《谜一样的马德里》

 2.美读者文摘:《难忘的英格丽·褒曼》

 3.黄远生:《外交部之厨子》

 4.范长江:《北戴河海滨夜话——从嘉峪关说到山海关》

 5.(美)埃德加·斯诺:《彭德怀印象》

 6.鲁光:《敬你一杯酒》

 7.[意]奥里亚娜·法拉奇:《约旦的侯赛因》

 8.[美]杰克·贝尔登:《月光下的银行》

 9.[美]黛博拉·康里:《哈乐斯的大减价》

 10.谢冰莹:《爱晚亭》

 11.秦牧:《歌王云雀》

 12.[俄]列夫·托尔斯泰:《复活》

 13.[爱尔兰]优尼契:《牛虻》

 14.[印度]泰戈尔:《摩诃摩耶》

 15.两个俄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不同命运

星期肆 艺海抬趣

 A.世界名画美术走廊

1.插图启蒙及其他

2.“印象派”创始人莫奈的《日出·印象》

3.文艺复兴时期古典名画代表作

4.“后印象派”摆脱古典主义束缚注重画面构思和感情抒发

5.表现主义画风呈粗线条蒙克的《呐喊》火红如血

新古典主义代表安格尔的《大宫女》

 “分离派”大师古斯塔夫的《吻》呈几何图形

 表现主义派基希纳的《街道》色彩深重

 现代派夏洛瓦的《少女》水彩清新

6.鲁迅说木刻:写真·趣味和美丽

7.“比毕加索还强一倍”的倒霉画家

B.早年岁月电影经典

8.电影艺术的生命之歌

9.怀念柯察金忆恋冬妮娅

10.一个历史时代的终结

11.《乡村女教师》桃李满天下;《他们为祖国而战》;《萨特阔》

12.《佐罗》;《罗宾汉》;《流浪者》;《桂河大桥》

13.《罗马假日》:高雅的美的爱情喜剧片

14.《魂断蓝桥》:令人心碎的凄美爱情悲剧

15.魅力永恒的《卡萨布兰卡》

16.百年百大系列十大史诗电影

 C.翰墨流芳 纸上珍藏

17.《清明上河图》——书画史上的今古奇观

 读《风雅宋词精选本》

 潇湘书画家书法和画作选

 潇湘文坛一道亮丽的风景

18.《兰亭序》——书画史上之极品

 《星期天》书法家们的翰墨珍藏

星期伍 拥抱山水

 1.从美丽天池到神秘的喀纳斯湖

 2.黄果树大瀑布洗礼

 3.夜登南岳

 4.武夷九曲溪漂流记

 5.勇攀十万大山

 6.塞外行

 7.亚洲最大的跨国德天瀑布

 8.青山何幸此埋香

 9.夜观尼亚加拉大瀑布

 10.好大一棵树——看江门鸟中君子奇观

 11.好大一栋房——看岳阳古建筑群天下一绝

 12.游奇伟壮丽张家界挑刺三题

 13.寻觅消失的地平线

 14.港澳周末一瞥

 15.晚报花儿朵朵红艳艳……

 16.胶东湾海面静悄悄

星期陆 吻别青春

 1.密执安湖畔

 2.“荷塘月色”今何在?

 3.爱生活享受爱:放慢速度!

 4.万里写入胸怀间

 5.天上太阳,红呀红彤彤呀……

 6.您高高的梧桐树……

 7.美丽哈尔滨大学浪漫悲鸣二三曲

 8.亲爱的!让我们回忆往日时光

 9.梯云阁前思绪随着风儿飘去……

 10.“文革”中晚报和周南的奇闻趣事笑话

 晓风残月 轻拂着渌江童年杨柳岸

 11.渌水桥边县门前柳已黄我家住桥边碧水连波岸

 12.玉屏箫声声吹艳了月月红童年梦幻似云样柔情

 13.北门教堂尖顶屋带着十字架西山脚下是翠绿的田园风光

在世要多行善作恶会下油锅城隍庙的节日五彩缤纷

 14.从小就唱救亡歌曲跟着大人到处逃难

山区上栗市别有洞天爱玉姐烽火中八路之恋

 15.培元小学校规四个字:礼义廉耻荣老师年轻漂亮像母亲又像姐姐

易梦之老师宣言:“板子南山竹不打书不熟”同窗幽默风趣“钵子”同学又叫“响屁大王”

 16.少女的春恋在江边荡漾同乐会姹紫嫣红蔡美人鹤立鸡群

 17.毕业分手走四方命多舛雾迷茫

 18.母亲同窗阳名瓒老师一席话泪眼聆听如同做梦一般

 19.迷惑的星星点缀着蓝天

 柳暗花明 淡荡春光

 20.蝴蝶红/290

 21.姐妹俩/295

 22.岁月如花/298

 23.好个牛津小子!/300

 寻找失去的童年 笑看那一滩鸥鹭

星期天 文学讲谈

 1.论科学与文学的美学情趣

 2.科学发展·文艺复兴与人性美的呼唤

 3.诗品浅说·谈科学·文学与大学生几许对话

 4.文学语言的艺术魅力

 5.报刊编辑的美学品位与科普文艺纵横谈

 6.散文情致与意境美

 7.科学园地姹紫嫣红

 渌A.科学作品的特色·选题和审美感

 渌B.说说全国获奖科学小品新鲜·文采和乡土气

 渌C.把《科学副刊》办成老百姓喜闻乐见的科普大观园

 8.星期周刊的整体构思与美学初探

渌 附:《星期天》报刊主编的话几则

 9.报告文学时代真实的历史文献和艺术画卷

 10.新闻传媒的网络大革命

编后 花城出版社文化艺术编辑室 蔡安

试读章节

我所知道的毛泽东的亲家张文秋

—位革命老人,—位中国传统善良慈祥的母亲,朴实如农村妇女,她毫无“皇亲国戚”排场和架子,也没有满口“马列”。

清明时节,江南早已桃红柳绿。岳麓山那春风吹拂下的红杜鹃,似火苗闪烁,又如同朝霞中云彩,火红火红;但更像血,鲜红鲜红的血…--

当一队队红领巾抬着“奠”字花圈走向烈士塔时,红杜鹃使人肃然起敬。

清明前夕,报社总编室告诉我革命老人张文秋从北京到长沙了。次日又告之,张老打来电话,要我去一趟九所。车从省委进入到绿荫浓密处,格外清静。在庭院内一片红杜鹃的花丛旁,松林和邵华两姐妹已等多时,她们领我们到九所3号楼客厅,张老坐在轮椅上笑着招呼我们。

张老特别和气,今年虽已八十四高龄,挺精神。我第一次见到她时,她穿—件典型的中国传统棉布妇女装,右襟上下一排布扣子,脚上穿的是黑色布鞋,像一个典型的从中国农村来的普通母亲,慈祥,随和,全无“皇亲国戚”的排场与架子。今天有点寒意,她穿一件花色妇女装,外加—件外套。

“来,汤记者坐到我边上来,今天可别着急走呀,等会我们—起吃饺子。”

她对我帮她整理文稿表示谢意:“我老啦,记忆力也不如过去了,写点东西很吃力。你这—修改,文章就通畅了,你帮我分段加的这三个标题《最初教诲》、《革命洪流》、《—代尊师》,加得好呵!”

“哪里呀!这些都是您老自己的话,我只不过分一分段,主要取与董老有关的,删掉了一点重复的。”我回答。

这是张老最近为纪念董必武诞生一百周年写的一万四千字回忆录,她戴着老花镜写了一个半月,从这些十行纸上密密麻麻的蝇头小字里,我看到五四时代—个十五六岁剪着短发的女中学生身影;她的国文和历史教员——文质彬彬、穿着长袍子的董必武老师,她的英文和自然教员——平易近人、戴着眼镜的陈谭秋老师,都仿佛活生生地呈现在眼前。全文像讲话一样,没有豪言壮语,写她在湖北老家第一次见到董老,随后她们—群天真活泼的中学生跟着董老参加革命,是温馨的充满热血的回忆,没有那些满口“马列”的大话空话,非常朴实,非常亲切。

张文秋老人对董老十分敬仰。今年3月5日,是董老诞生一百周年,我在《星期天》专刊头版也特地刊载了董老的照片及他1970年写的《牯岭即事》诗一首:“山中连日雨阴沉,秋肃为功动鬼神。午后云开红日出,林间暖入晚清新。”以示怀念。

张文秋老人经历了五四、北伐、土地革命、抗日、解放战争直到现在几个历史时期,已六十多年。她二十五岁任山东省地下省委妇女部长,丈夫刘谦初(刘松林的父亲)燕京大学毕业后投笔从戎,参加北伐,主持北伐十一军期刊《血路》编辑工作,1929年任山东省委书记时不幸被捕,1931年4月5日英勇就义,时年仅三十四岁。任弼时曾说刘谦初在狱中写给党中央的信“雄辩滔滔”,周恩来称他是“党的好干部”。毛泽东后来追念说:“谦初可惜死的太早了。”张老写的回忆录《党的忠实儿子》,记录了刘谦初烈士的一生。张老后与陈振亚结婚,生下二女儿,即邵华。陈振亚是湖南石门人,早年随彭德怀在平江起义后进军井冈山,参加了五次反围剿斗争,二万五千里长征腿部受伤。1939年经军委批准去苏联治伤,不料经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时,被军阀盛世才扣留,1942年在新疆牺牲。张老写的回忆录文情并茂。我想,她女儿邵华与毛岸英的《我们爱韶山的红杜鹃》一文,大概也受了她母亲的熏陶吧。邵华最近从军事学院调到总参,是为了协助张老写上海闸北地下工作回忆录。

张老正着手写纪念左权烈士诞生八十周年的文章,我说:“左权将军是我们湖南醴陵人,是我老乡呢,应该寄给我们《长沙晚报》先发表吧!”张老笑着说:“你们办报的,还有松林她们出版社的,真是三句不离本行啦!好的,我写,我们老同志把我们经历的历史故事写下来,留给下一代。”

松林是张老的大女儿,毛岸英烈士的夫人,北京大学俄语系毕业,现在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工作。她与妹妹邵华曾在抗日战争时跟着张老送陈振亚去养伤绕道新疆赴苏联途中,陈振亚和她们母女三人与一百三十一名党员全部被捕。她们母女三人坐了四年牢,直到1946年10月才被营救出狱回到延安。陈谭秋、毛泽民、陈振亚、林基路四位烈士就是那次被新疆军阀盛世才杀害的。

谈起往事,张老沉默了一会,似乎眼眶里含着泪花,在这位慈祥的老人心里,不知有多少欢乐和欣慰!又有多少血与泪呵!只一会儿,张老摸了一下眼睛,立时又爽朗地笑着说:“呵!来,来,都坐过来,吃饺子哕!”我们一边吃饺子,一边又笑着谈起她在上海搞地下工作时扮演假夫妻的故事。  她丈夫山东地下省委书记刘歉初牺牲后,1 930年,她从济南监狱脱险被派到上海,在苏维埃;隹备委员会(简称“苏准会”)担任办公厅副主任兼机要秘书。他们在上海繁华市区英租界卡德路和爱文义路交叉口,用高价租赁了两栋宽敞的三层楼房做住宅,两面临街都有大门出入,闹中取静,很适合进行党的秘密工作。为掩护机关,党的指示:“苏准会”秘书长林育南同志和她扮成假夫妻。林育南化名李敬塘,西装革履,装扮成—个从南洋回国经商的华侨;张老化名李丽娟,打扮得花枝招展,好似一个有钱人家少妇。两栋房子布置得俨然像一个家藏万金的华侨大资本家豪宅,还“雇”有“厨师”、“佣人”,进出都乘坐小汽车。在“苏准会”这个秘密机关里,党中央、全总及其他部门负责人李立三、周恩来、任弼时等,经常前来商谈工作,讨论起草文件。

张老亲切地回忆着:6月的一天下午,中央派车送来一位客人到这豪宅。胖胖的,中等个,头戴灰色礼帽,身穿一件灰色春秋绸质长袍,庄青西服裤,黑色皮鞋。他走进办公厅,笑着说:“我来找李立三和周恩来同志。”

张老说:“中央打过招呼的,我知道他就是左权。左权向李立三、周恩来汇报了他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和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情况。中央这次调他回来,准备派他到苏区去工作。李立三、周恩来同志走后,左权同志就住在我们这个豪宅里了。”

1937年,张老被调回延安。左权后任中国工农红军学校第一分校教育长、第十五军军长、第一军团参谋长和代理军团长,率部参加了反“围剿”和长征。1937年任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协助朱德、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在华北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创建抗日根据地,成为威震敌胆的—代名将。

我们认真听着张老说:“唉!好难料呀,1939年,我和爱人陈振亚赴苏联养伤,不幸中途被盛世才扣留在新疆迪化关在牢狱里,我丈夫就在那时被害。直到1946年当我带着女儿回到延安时,左权将军已壮烈牺牲四年了,我当时十分悲痛,作了一首通俗诗,你看看,写得不好。‘故人迪化脱锁链,将军麻田遭蒙难。正当中原驱虎豹,何期万里另有天’。”

她说回北京写好后,答应一定先寄给我们《长沙晚报》发表,但要我答应给她修改。我说:“好,您放心,我首先拜读啊!”她的这段时期的回忆是在北京西山写的,信和稿件后还有“写于1986年6月15日”,我7月收到,她这段回忆我把它压缩精简标为《怀念左权将军》,刊登在1986年7月20日《长沙晚报·星期天》专刊头版头条。

 这次在长沙九所聚会,张老特别高兴,我走时她把她北京家的地址和电话号码写在我采访本上,说:“你到北京时,记得给我打电话啊!”

告别张老,松林邵华两姐妹送我们到庭院时,脑子里充满着董老、陈谭秋老师、李立三、周恩来、左权、刘歉初、陈振亚这些老前辈的英雄形象,在九所庭院,我们又看到那如血—般的红杜鹃。收音机正播放着歌曲《我是—棵小草》:“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棵无人知道的小草……”歌声深沉,催人泪下。

车出九所,在灯火辉煌的长沙大街上急驶,我回想着张老的话,回索着白天瞻仰烈士塔下展览厅烈士群像和那成册的烈士名单,那战火中千千万万个没有留下姓名的英灵……

啊,血—般红的杜鹃花啊。

张老,—位革命老人,一位中国传统善良慈祥的母亲,朴实得如同—个普通的农村妇女。

她毫无“皇亲国戚”的排场和架子,也没有满口“马列”。

呵!你血一般红的杜鹃花,在我们老百姓的心里,暖和温馨,火红火红。

P28-31

序言

汤正华

“心”,乃人体内推动血液循环最要紧之器官,有心则活,无心则死。人生在世,“开心”,快乐也;“伤心”,悲哀也。人是最需要有“良心”的!而人生需要的是“真实”、“真心”!当然还需“小心”,留心、留神、谨慎很是重要。“影”呢,老师说过是被光线挡住周围有光中间那无光的部分,形成不真切的形象或印象。这形象也还有摄影、留影、剪影之意。“絮话”,字典上云“说话哕嗦”。然,人生多彩,感悟各异,高人常说来精辟,令人顿开茅塞。本人系一凡人,只好唠唠叨叨了。

屈指一算,混迹新闻界竟也三十余载矣。当过十多年新闻记者,后又做了二十多年副刊编辑,每日伏案,为他人做嫁衣裳,来往信笺,未敢怠慢,倒也心安理得。后些年跑得少了,主编《星期天》专刊之余,编著了几本书,创办出版了几个期刊,写个前言后记,如此而已。

退休后,时间是自己的了,倒也自由自在,岂不乐乎!应邀给高校新闻传媒专业上几堂课,也编点杂志,陪家人之余,闲时把自己写的已发表报纸期刊上和出版社出版的一点文字,收集些置于案头,夜晚皓月当空,清风阵阵之际,灯下偶尔随兴翻翻似觉有一点印记,无非是这些文字记载着我走过的一串脚印;还有我访问过的名人和学者,那虔诚的读者,热心的作者,与我这编辑情的融和与心的交流,以及对自己编辑工作,新闻的,文艺的,科学的报刊编辑学的,写下的一点文字与讲课时的神侃海聊,筛选部分又成一册,名日《心影絮话——星期茶座七日谈》。

至于这“茶座”嘛,1985年我在“长沙晚报”创办《星期天》专刊时,因长沙古城有著名古迹“天心阁”,我把四版命名曰《天心茶座》,后改为《枫林茶座》。我晚年主编《星期天》专刊十年,对《茶座》一直情有独钟。《茶座》者,海阔天空,风土人情,文化经典,国民精神,名著书画,中外古今,名人轶事,闲话趣闻,祖国河山,南北西东,五颜六色,不拘一格,为老百姓喜闻乐见。花城出版社出版我这《心影絮话——星期茶座七日谈》时,我干脆把书目从星期一到星期天,分为七个篇章,故云:星期一:《吾乡吾民》,星期二:《记者采风》,星期三:《名篇欣赏》,星期四:《艺海拾趣》,星期五:《拥抱山水》,星期六:《吻别青春》,星期天:《文学讲谈》。  办报办刊一辈子,深感没有作者与读者的支持和帮助,寸步难行。今选刊几则名家高人、文友作者给我的信札于后,从中亦可窥见新闻人的生涯另一侧面,从信中亦可得宝贵之启迪,我本人就颇受教益。

姑且当作前言。

2014年新年干广州

后记

初见汤老,满头银发,容光焕发,一身儒雅。

一谈之下,乃知七旬好几,然中气充沛,一快语快人,湘人是也!

细谈之下,大惊其人生跌宕,然真情不改,阳光灿烂!

汤老捧上其作《心影絮话一星期茶座七日谈》,沉甸厚重,乍阅目录标题,有“吾乡吾民”、“记者采风”、“名著欣赏”、“艺海拾趣”、“拥抱山水”、“吻别青春”、“文学讲谈”,不觉为其所吸引。我接下了这部书稿。

审读编辑过程中,我不时为书中汤老之际遇、情怀、理想、见识、趣雅、豁达等等所撞击,乃至动容不已!从心底进出我对此书之喜爱,之折服!

这是—位老报人的精致审美生涯:

这是一部大众人文启蒙的博雅好书:

这是一份时代风云变幻却真情永驻的珍贵见证!

老报人汤正华用他的一生诠释了奋进、坚韧、真挚、审美等美好人生词汇。特别是他对其所挚爱的晚报记者、编辑那份工作的热爱,对时代理想之追求,对社会非理性所带来的苦难之豁达态度,乃至对人性真善美之坚守,对当下浮躁、功利、脆弱的人们具有极大的正能量之激励作用。全书内容广博,品位高雅,阅历深厚,颇具审美情趣!且图文并茂,语言典雅,适合众多人群阅读。

我作为此书的责任编辑,想对亲爱的读者们说,如果你有缘遇见此书,可千万别错过,也许她就是你要找的知心朋友!

对于汤老,我只想说:谢谢您!青春不老,德高福佑!

2014年4月2日写于广州花城出版社

书评(媒体评论)

他,是位老人,年过七旬,可他决不老气横秋,一身儒雅,阳光灿烂!

他的书,是部历史,也是首诗,字里行间始终跃动着年轻的心!这就是汤正华和他的《心影絮话——星期茶座七日谈》。

老报人汤正华用他的一生诠释其奋进、坚韧、真挚的审美生涯。特别是他对其所挚爱的晚报记者、编辑那份工作的热爱,对时代理想之追求,对社会非理性所带来的苦难之豁达态度,乃至对人性真善美之坚守,于当下浮躁、功利、脆弱的人们具有极大的正能量之激励作用。全书内容广博,品位高雅,阅历深厚,颇具审美情趣!且图文并茂,语言典雅,适合众多人群阅读。

我们还想对亲爱的读者们说:如果您有缘遇见此书,可千万别错过,也许她就是您要找的知心朋友。

——花城出版社热忱向您推荐!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5:2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