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鄂公、刘永宁整理的这本《说南宋》为1965年5月旧版,详述南宋时期中国历史的曲折多难,自“靖康之耻”到元兵攻陷广东,陆秀夫背负卫王投海,其间名贤辈出、良将奋战,众多慷慨悲歌之士、忠臣良将故事层出不穷,可歌可泣。此书文笔别有味道,今日读来仍能体会三四十年代汉语文字的韵味和魅力,与时下“戏说历史”、“胡说历史”的文体是一种对照。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说南宋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刘鄂公 |
出版社 |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刘鄂公、刘永宁整理的这本《说南宋》为1965年5月旧版,详述南宋时期中国历史的曲折多难,自“靖康之耻”到元兵攻陷广东,陆秀夫背负卫王投海,其间名贤辈出、良将奋战,众多慷慨悲歌之士、忠臣良将故事层出不穷,可歌可泣。此书文笔别有味道,今日读来仍能体会三四十年代汉语文字的韵味和魅力,与时下“戏说历史”、“胡说历史”的文体是一种对照。 内容推荐 《说南宋》一书曾于1965年由台湾平原出版社出版,因涉及以“南宋偏安”影射台湾政权,惹得蒋介石拍案大怒,亲自下令查封。全部印成品被查禁销毁。值得一提的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史论家柏杨(郭衣洞)是这本书的出版商,并为发行人,因此书案加之其他文案“罪名”,被台湾警备总部送进景美军人监狱及绿岛,服刑近十年。 刘鄂公、刘永宁整理的此稿为作者后人发现的孤本,在国民党《中央工作日记》之机密档案中寻获。此书的重新出版,将向读者呈现一个蒋介石当年在文化界实行独裁统治的真实案例。 目录 南宋皇帝系统略图 南宋皇帝播迁与行在简略图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北宋积弱的由来与金人入侵 第三章 君臣流亡狼狈像 第四章 皇帝下诏罪己 第五章 泥马渡康王神话 第六章 南渡初期西北诸将 第七章 李纲、宗泽是好辅宰 第八章 梁红玉击鼓退金兵 第九章 朱仙镇空前大捷 第十章 八字军扬威西陲 第十一章 痛哉,中兴机会溜走了 第十二章 随龙随凤,杭州顿成不夜城 第十三章 金照料使大敲竹杠 第十四章 秦桧时代开始 第十五章 岳飞洞庭湖斩杨么 第十六章 张邦昌僭位 第十七章 又一个傀儡刘豫 第十八章 儿皇帝的南侵和间谍 第十九章 伪齐南侵烽火二千里 第二十章 岳飞收复襄邓六郡 第二十一章 金齐联军南侵败绩 第二十二章 张浚、赵鼎分任左右相 第二十三章 昙花一现的中兴气氛 第二十四章 伍子胥祠有人题诗:牛角山河日益尖 第二十五章 伪齐皇帝刘豫最后挣扎 第二十六章 宋金开始和议 第二十七章 秦桧登场 第二十八章 如此秘密外交 第二十九章 权奸误国无所不用其极 第三十章 天下妙论:谋和必先班师 第三十一章 金人败盟 第三十二章 十二道金牌令岳飞退兵 第三十三章 罢诸将兵权,撤淮南守备 第三十四章 君庸臣奸,荼毒国家十八年 第三十五章 设班荆馆招待虏使 第三十六章 千古含冤,岳飞下大理狱 第三十七章 “莫须有”、“必须有”成定谳 第三十八章 风波亭岳飞父子被害 第三十九章 天日昭昭,千秋同悲 第四十章 武穆冤狱昭雪,复官赠谥 第四十一章 韩世忠神勇与气度 第四十二章 和议后临安一派歌舞升平 第四十三章 宫中太平戏,宴安鸩毒 第四十四章 临安市上贵公子群 第四十五章 忠义志士出没敌前敌后 第四十六章 李宝、魏胜纷起抗金 第四十七章 韩侂胄招来最后一次和议 第四十八章 贾似道以国事为儿戏 第四十九章 蒙古联宋攻金 第五十章 金亡,宋危! 第五十一章 蒙主忽必烈大举南下 第五十二章 元伯颜观潮钱塘江 第五十三章 临安陷落时凌乱情形 第五十四章 二王逃难,各地豪杰勤王 第五十五章 文天祥被俘解燕,慷慨成仁 第五十六章 梁山泊忠义长存 第五十七章 杨老令公有后 第五十八章 学术文化及诗词 第五十九章 柴窑、哥窑与三大发明 第六十章 帝幼臣孤——南宋亡 试读章节 第九章 朱仙镇空前大捷 岳飞于此时,率所部离充复戍中原之漯河一带,时金人惧岳飞甚。秋后,所谓胡马正肥,金将兀术统率数十万大军想一鼓破飞军,乃遇于汴京西朱仙镇,血战四昼夜。岳飞大败金军,斩杀无算,俘获士卒器械戈矛,排列田边达数里之长。敌酋娄宿、粘没喝、兀术召开“高阶层会议”,谓江南有韩世宗,西北有吴玠,汴西又遇到岳家军,不能使我统一华夏,天不佑我也。历史上称为岳飞朱仙镇大捷,即指此役。许多稗官小说均载金人有歌谣云:“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后飞以兵援不继,后方联络中断,乃以金兵渡江南侵临安,遂统所部保护陪都,欲由张渚直趋临安。张渚,在宜兴、宁国、湖州之间,通临安孔道,在北宋当兵要之冲。飞与金兵遭遇于张渚东北六十里,却走金兵。这时高宗正仓皇去国,避兵海上,临安局面,基础尚未稳固也。 岳珂为岳飞之孙,岳霖之子,著有《金陀粹编》二十卷,又续编三十卷,述岳忠武事甚详。珂自序云:“先王勋在王家,名在国史。”《云麓漫钞》:宜兴张渚镇,去城七十里,张氏圃临水,号桃溪,春日桃花最盛,岳侯曾馆其家,题名厅事云:“中原板荡,金人长驱,无人之境,将帅无能,不及长城之壮。余愤发河朔,起自相台,束发从军,大小二百余战,虽不及远涉边疆,亦足决国事于万一,今又提一垒孤军,薄建康之城,一举而复。且收兵养卒,以待后命,如或朝廷见念,赐予器甲,使之完备,颁降功赏,使人蒙恩,即当深入边庭,迎二圣(指徽钦二宗)复还京师,取故土再上版籍,他时过此,勒功金石,岂不快哉?此心一发,天地知之,知我者知之。建炎四年六月河朔岳飞书。”忠武后来被陷害后,张氏洗去其字,每于天气阴雨时,隐隐犹现。按:忠武侯所谱《满江红》复国词及“还我河山”题字,忠义愤发,笔力迈劲,后人多录其词并摹其字真迹,昭示墙壁,偶而伫立仰观,不禁使人崇敬先圣,同仇敌忾。 岳忠武起自河朔,初由卫乡子弟、山泽豪俊组成军旅,原非朝廷制兵,最先隶王彦部为裨将,后属宗泽为秉义郎,末秩也,以越职上书获罪,往投河北张所。读他的题词,满腔忠义愤激,溢于字里行间,可见当时忠武处境,固极困难,在朝廷亦无援引之人。当时大将吴玠、吴磷、韩世忠、王彦、张浚、刘铸诸人,或门第世泽,或资深历富,皆远出忠武以上。忠武与金兵鏖战之处,名百合场,至今犹在。余故师尝云:数数凭吊,而私度其形势,背山据水,控扼长堤,以避威胁,踞高临下,若虎负蜗,一切皆有法则,诚不愧为一代名将。土人传说忠武尝单骑遇金将于此,两马相交,苦战百合,皆无援救。忠武奋其神勇,裂眦怒发,卒戮金将,枭其首级,悬于马项,驰入壁中。金人既失其将,遂不得不退。此为金人攻略建康后之南下大军的右翼,原欲以此翼扫荡浙西诸府,摧毁临安重兵。兀术方引本军,出海道追逐高宗车驾,因高宗听信吕颐浩航海逃避之计,’出海避敌,金兵挺至四明(今宁波)海上,终以右翼被忠武遏阻,遂不得不同时北撤。此为南宋复兴初兵事重大关键所在,设非忠武苦战,则金人右翼之师,可以得志。后此临安一百四十余年之偏安局面,正复不可保,所谓中兴难,而偏安益难,真可谓针对艰难之局面有感而言,读者不可忽之。 忠武雄姿俊伟,美须髯,与金兵交锋,大小二百余战,从未遭过挫败。盖飞初起时,所统为乡里子弟之避冠于山泽中者,轻装机动,扰乱金兵之旗鼓以困之,颇使金兵陷于求战不得之被动地位,此实为当时忠武最有利之战术,使金人闻忠武之名而震慑,此为忠武先声夺人矣。徽钦二帝陷北国,初未知将帅中有忠武其人者,而忠武之名为二帝所知者,实传闻于金人。南人之陷北国者尤乐道之,且描述忠武之如何英武,如何神算。状忠武为“大小眼将军”,盖忠武两眼不相同,一巨一细,与现在祠庙所供及私家绣存者不同,当时术家谓忠武像在相法言,不能免难,且不能度过四十岁。《七修稿》:韦太后北归至临安,高宗出迎,群臣文武军吏,太后亦有多曾耳熟者,忽忆忠武,因问帝日,因何不见“大小眼将军”?帝默然。继而太后问左右,有人日,岳飞死狱矣,并评述其事之颠末曲折。太后怒帝,声言有此良将不能用,决出家为尼,帝跪谢遂止。然太后终身在宫中着道服,盖深恶高宗不能用良将,自毁长城,而使北定中原之大业终成泡影。 P27-29 序言 靖康二年,金人侵宋,徽钦二帝被虏,史称“靖康之难”。钦宗之弟康王赵构立,庙谥高宗,由汴京(今河南开封)迁南京(今河南商丘)。金兵人侵更积极,高宗惧战避敌,南走临安(今浙江杭州),偏安江左。南宋自建炎开始,到元兵陷广东厓山,陆秀夫负卫王投海溺死时止,历时凡一百五十一年(1127~1278)。 南宋在此悠悠岁月中,其间经过八九君,名贤辈出,良将劲旅以及悲歌慷慨图谋复国之豪杰志士,多得不可胜数。到后来蒙古兵先灭金人长驱南下,席卷华夏,改国号为元。南宋卒未能北定中原,驱逐胡虏,以今视昔,诚不能不探讨其人事之得失,而徒诿诸于天命也。 本来复国大业,非常艰巨,诚非极少数人士凭一时之激动所能达成中兴理想的。倘能发挥高度智谋,树立善良风气,上下一心,以精诚产生力量,未尝不可挽回劫运,延续国脉。少康中兴,勾践复国,俱可作为借镜。但南宋自绍兴以后,粉饰太平,一隅自安,从廊庙以至山林,文恬武嬉,酒食歌舞,与少康之提一旅而中兴、越王之卧薪尝胆而复国相去曷啻天渊。 笔者去夏游港,在坊间浏览有关南宋之书籍,如《南渡录》、《临安闻见录》、《宋史纪事本末》、《咸淳临安志》、《宋裨类钞》、《三朝北盟会编》、《朝野杂纪》等书以及《南宋正史》,就建炎以来、庙堂轶闻与民间琐事,凡足可资殷鉴者,分别录之。归后商得《自立晚报》,题日《说南宋》,使今日的孤臣孽子,了解南宋未能复国驯致遭到灭亡的原因是:猜忌、自私、苟安、畏战、宴安鸩毒,因循偷安。古人云:“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古为镜,可知得失。”我们局促一方,一定要刻苦努力,流血流汗,精诚团结,万众一心,方能产生力量,自助天助,必能达成“反攻复国”的伟大使命。倘不剑及履及,一味因循,不独中兴无望,偏安局面,亦不易确保。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