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志文编写的《全球失衡与中国开放经济宏观动态》对“全球不平衡”的文献进行了批判性综述,以一种折中的方法将众多看似对立的观点整合为贯通一致的逻辑。归纳了关于“流动性过剩”的测度方法,对全球流动性过剩的根源及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对中国的国际收支“双顺差”提出了一种二元经济非对称转型的解释,强调转型社会的制度环境和政治氛围在其中的作用,强调“双顺差”导致的信贷配给和金融抑制以及由此造成的资源配置扭曲和社会经济矛盾。对中国调整国际收支“双顺差”和解决流动性过剩等问题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特别是对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和外汇储备问题加以专门分析,对相关改革提出了一些简单的构想。
《全球失衡与中国开放经济宏观动态》对有关全球经济失衡的文献做了批判性综述,以一种折中方法将看似对立的观点整合为贯通一致的逻辑,并对全球失衡条件下的流动性周期加以研究,揭示了全球流动性过剩的根源,指出其中潜在的金融风险。此外,着眼于中国视角,分析了所谓“新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国际货币金融安排以及中美两国的战略经济关系,特别是中国在国际收支“双顺差”条件下如何推进汇率制度改革和外汇储备管理体制改革。最后,对中国开放经济在内外失衡环境中如何加快转型调整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强调经济转型应当与两种背景紧密结合,外部背景是全球化深入发展和全球经济失衡,内部背景是社会主义市场秩序和经济伦理的重构。 《全球失衡与中国开放经济宏观动态》由彭志文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