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二十文章惊海内”的俗世才子李叔同,也是中国近现代佛教史上杰出的高僧弘一大师,从李叔同到弘一大师,他这一生,半世文人半世僧,才情与风骨备受推崇、令人感动。《你知道菩萨为什么低眉吗》是大师人生感悟及学佛心得的集大成之作。在书中,大师不仅讲述了自己与佛结缘及至出家的因缘,更是以大才子、大学者、大艺术家的俗家修为,向常人揭示了佛门的真谛,其慈悲心怀,溢于言表。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你知道菩萨为什么低眉吗(李叔同谈佛)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
作者 | 李叔同 |
出版社 |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他是“二十文章惊海内”的俗世才子李叔同,也是中国近现代佛教史上杰出的高僧弘一大师,从李叔同到弘一大师,他这一生,半世文人半世僧,才情与风骨备受推崇、令人感动。《你知道菩萨为什么低眉吗》是大师人生感悟及学佛心得的集大成之作。在书中,大师不仅讲述了自己与佛结缘及至出家的因缘,更是以大才子、大学者、大艺术家的俗家修为,向常人揭示了佛门的真谛,其慈悲心怀,溢于言表。 内容推荐 《你知道菩萨为什么低眉吗》是弘一法师李叔同一生体悟和修佛心得的集大成之作。本书主要收录了大师出家前后的杂记、文艺作品及讲演录、格言别录等晚年开示佛徒的讲稿,从“一念起”“二玄想”“三觉悟”“四境界”,层层深入,不仅向常人揭示了其与佛结缘及至出家之因缘,更是以自己的修佛心得向众人开示佛门的真谛。大师的佛学思想体系,以华严为境,四分律为行,导归净土为果。大师的演讲稿与处世格言曾被梁实秋、林语堂等人誉为“一字千金,值得所有人慢慢阅读,慢慢体味,用一生的时间静静领悟”。 目录 一念起:余出家之因缘 初到世间的慨叹 遇见精神的出生地 艺海畅游的乐趣 遁入空门的修行 断食日志 余弘律之因缘 弘律愿文 二玄想:从佛法中得到 佛法大意 佛法十疑略释 佛法宗派大概 佛法学习初步 佛教之简易修持法 切莫误解佛教 受十善戒法 受八关斋戒法 授三皈依大意 泉州开元慈儿院讲录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录 三觉悟:常随佛学 青年佛徒应注意的四项 改习惯 改过实验谈 放生杀生之果报 敬三宝 律学要略 问答十章 净土法门大意 初发心者在家律要 新集受三皈五戒八戒法式凡例 《华严经》读诵研习入门次第 四境界:慈悲喜舍 悲智颂 南闽十年之梦影 最后之□□ 人生之最后 临灭二偈 晚晴集 格言别录 附录一:诗词歌录 附录二:弘一大师年表 试读章节 (一)出家 出家为印度佛教的制度,我国社会,特别是儒家对他误解最大,在国内,每听人说,大家学佛,世界上的人都没有了,为什么呢?大家都出家了。没有夫妇儿女,还成什么社会?这是严重的误会,我常比喻说:如教师们教学生,哪里教人人当教员去,成为教员的世界吗?这点在菲岛,不大会误会的,因为到处看得到的神父、修女,他们也是出家,但只是天主教徒中的少部分,并非信天主教的人,人人要当神父、修女。学佛的有出家弟子,有在家弟子,出家可以学佛,在家也可以学佛,出家可以修行了生死,在家也同样可以修行了生死,并不是学佛的人一定都要出家,绝不因大家学佛,就会毁灭人类社会。不过出家与在家,既然都可以修行了生死,为什么还要出家呢?因为要弘扬佛教,推动佛教,必须有少数人主持佛教。主持的顶好是出家人,既没有家庭负担,又不做其他种种工作,可以一心一意修行,一心一意弘扬佛法。佛教要存在这个世界,一定要有这种人来推动他,所以从来就有此出家的制度。 出家功德大吗?当然大,可是不能出家的,不必勉强,勉强出家有时不能如法,还不如在家,爬得高的,跌得更重,出家功德高大,但一不当心,堕落得更厉害,要能真切发心,勤苦修行为佛教牺牲自己,努力弘扬佛法,才不愧为出家。出家人是佛教中的核心分子,是推动佛教的主体,不婚嫁,西洋宗教也有这样制度。有许多科学哲学家,为了学业,守独身主义,不为家庭琐事所累,而去为科学、哲学努力。佛教出家制,也就是摆脱世界欲累,而专心一意的为佛法。所以出家是大丈夫的事,要特别的勤苦,如随便出家,出家而不为出家事,那非但没有利益,反而有碍佛教,有的人,一学佛教想出家,似乎学佛非出家不可,不但自己误会了,也把其他人都吓住而不敢来学佛。这种思想——学佛就要出家,要不得,应认识出家不易,先做一良好在家居士为法修学,自利利他。如真能发大心,修出家行,献身佛教,再来出家,这样自己既稳当,对社会也不会发生不良影响。 与出家有关,附带说到两点,有的人看到佛寺广大庄严,清净幽美,于是羡慕出家人,以为出家人住在里面,有施主来供养,无须做工,坐享清福,如流传的“日高三丈犹未起”“不及僧家半日闲”之类,就是此种谬说,不知道出家人有出家人的事情,要勇猛精进,自己修行时“初夜后夜,精勤佛道”。对信徒说法,应该四处游化,出去宣扬真理,过着清苦的生活,为众生为佛教而努力,自利利他,非常难得,所为僧宝,哪里是什么事都不做,坐享现成,坐等施主们来供养,这大概是出家者多,能尽出家人责任者少,所以社会有此误会吧! 有些反对佛教的人,说出家人什么都不做,为寄生社会的消费者,好像一点用处都没有。不知人不一定要从事农、工、商的工作,当教员,新闻记者,以及其他自由职业,也能说是消费者吗?出家人不是没有事做,过着清苦生活而且勇猛精进,所做的事,除自利而外,导人向善,重德行,修持,使信众的人格一天一天提高,能修行了生死,使人生世界得到大利益,怎能说是不做事的寄生者呢?出家人是宗教师,可说是广义而崇高的教育工作者,所以不懂佛法的人说,出家人清闲,或说出家人寄生消费,都不对。真正出家并不如此应该并不清闲而繁忙,不是消耗而能报施主之恩。 (二)吃素 我们中国佛教徒,特别重视素食,所以学佛的人,每以为学佛就要吃素还不能断肉食的,就会说:看看日本,锡兰,缅甸,泰国或者我国的西藏、蒙古的佛教徒,不要说在家信徒,连出家人也都是肉食的,你能说他们不学佛,不是佛教徒吗?不要误会学佛就得吃素,不能吃素就不能学佛,学佛与吃素并不是完全一致的,一般人看到有些学佛的,没有学到什么,只学会吃素,家庭里的父母兄弟儿女感觉讨厌,以为素食太麻烦,其实学佛的人,应该这样,学佛后,先要了解佛教的道理,在家庭社会,依照佛理做去,使自己的德行好,心里清净,使家庭中其他的人,觉得你在没学佛以前贪心大,嗔心很重,缺乏责任心与慈爱心,学佛后一切都变了,贪心淡,嗔恚薄,对人慈爱,做事更负责,使人觉得学佛在家庭社会上的好处,那时候要素食,家里的人不但不反对,反而生起同情心,渐渐跟你学,如一学佛就学吃素,不学别的,一定会发生障碍,引起讥嫌。 虽然学佛的人,不一定吃素,但吃素确是中国佛教良好的德行,值得提倡,佛教说素食可以养慈悲心,不忍杀害众生的命,不忍吃动物的血肉。不但减少杀生业障,而且对人类苦痛的同情心会增长。大乘佛法特别提倡素食,说素食对长养慈悲心有很大的功德。所以吃素而不能长养慈悲心,只是消极的戒杀,那还近于小乘呢! 以世间法来说,素食的利益极大,较经济,营养价值也高,可以减少病痛,现在世界上,有国际素食会的组织,无论何人,凡是喜欢素食都可以参加,可见素食是件好事,学佛的人更应该提倡,但必须注意的,就是不要把学佛的标准提得太高,认为学佛就非吃素不可。遇到学佛的人就会问:有吃素吗?为什么学佛这么久,还不吃素呢?这样把学佛与素食合一,对于弘扬佛法是有碍的。 P79-P84 序言 我第一次到杭州,是光绪二十八年七月(本篇所记年月,皆依旧历)。在杭州住了约一个月光景,但是并没有到寺院里去过。只记得有一次到涌金门外去吃过一回茶而已,同时也就把西湖的风景稍微看了一下子。 第二次到杭州时,那是民国元年的七月里。这回到杭州倒住得很久,一直住了近十年,可以说是很久的了。 我的住处在钱塘门内,离西湖很近,只两里路光景。在钱塘门外,靠西湖边有一所小茶馆,名“景春园”。我常常一个人出门,独自到景春园的楼上去吃茶。当民国初年的时候,西湖那边的情形,完全与现在两样——那时候还有城墙及很多柳树,都是很好看的。除了春秋两季的香会之外,西湖边的人总是很少,而钱塘门外,更是冷静了。 在景春园的楼下,有许多的茶客,都是那些摇船抬轿的劳动者居多。而在楼上吃茶的就只有我一个人了。所以,我常常一个人在上面吃茶,同时还凭栏看看西湖的风景。 在茶馆的附近,就是那有名的大寺院——昭庆寺了。我吃茶之后,也常常顺便到那里去看一看。 当民国二年夏天的时候,我曾在西湖的广化寺里住了好几天。但是住的地方却不在出家人的范围之内,是在该寺的旁边。有一所叫做“痘神祠”的楼上。痘神祠是广化寺专门为着要给那些出家的客人住的。当时我住在里面的时候,有时也曾到出家人所住的地方去看看,心里却感觉很有意思呢! 记得那时我亦常常坐船到湖心亭去吃茶。 ‘普有一次,学校里有一位名人来演讲,那时,我和夏丐尊居士两人,却出门躲避而到湖心事上去吃茶了。当时夏丐尊曾对我说:“像我们这种人,出家做和尚倒是很好的。”那时候我听到这句话,就觉得很有意思,这可以说是我后来出家的一个远因了。 到了民国五年的夏天,我因为看到日本杂志中有说及关于断食方法的,谓断食可以治疗各种疾病。当时我就起了一种好奇心,想来断食一下。因为我那个时候患有神经衰弱症,若实行断食后,或者可以痊愈亦未可知。要行断食时,须于寒冷的季候方宜,所以,我便预定十一月来作断食的时间。 至于断食的地点呢?总须先想一想,考虑一下,似觉总要有个很幽静的地方才好。当时我就和西泠印社的叶品三君来商量,结果他说在西湖附近的地方,有一所虎跑寺,可作为断食的地点。那么,我就问他,既要到虎跑寺去,总要有人来介绍才对,究竟要请谁呢?他说有一位丁辅之,是虎跑寺的大护法,可以请他去说一说。于是他便写信请丁辅之代为介绍了。因为从前那个时候的虎跑,不是像现在这样热闹的,而是游客很少,且是个十分冷静的地方啊。若用来作为我断食的地点,可以说是最相宜的了。 到了十一月的时候,我还不曾亲自到过。于是我便托人到虎跑寺那边去走一趟,看看在哪一间房里住好。看的人回来说,在方丈楼下的地方,倒很幽静,因为那边的房子很多,且平常的时候都是关起来,游客是不能走进去的。而在方丈楼上,则只有一位出家人住着而已。此外并没有什么人居住。等到十一月底,我到了虎跑寺,就住在方丈楼下的那间屋子里了。 我住进去以后,常常看见一位出家人在我的窗前经过,即是住在楼上的那一位,我看到他却十分欢喜呢!因此就时常和他谈话,同时他也拿佛经来给我看。 我以前虽然从五岁时,即时常和出家人见面,时常看见出家人到我的家里念经及拜忏。而于十二三岁时,也曾学了放焰口。可是并没有和有道的出家人住在一起,同时,也不知道寺院中的内容是怎样,以及出家人的生活又是如何。这回到虎跑寺去住,看到他们那种生活,却很欢喜而且羡慕起来了。 我虽然在那边只住了半个多月,但心里头却十分愉快,而且对于他们所吃的菜蔬,更是欢喜吃。及回到学校以后,我就请佣人依照他们那样的菜煮来吃。 这一次,我之到虎跑寺去断食,可以说是我出家的近因了。 二 及到民国六年的下半年,我就发心吃素了。 在冬天的时候,我即请了许多经,如《普贤行愿品》、《楞严经》、《大乘起信论》等很多的佛经。而于自己的房里,也供起佛像来,如地藏菩萨、观世音菩萨等等的像。于是亦天天烧香了。 到了这一年放年假的时候,我并没有回家去,而是到虎跑寺里面去过年了。我仍旧住在方丈楼下。那个时候,则更感觉得有兴味了,于是就发心出家。同时就想拜那位住在方丈楼上的出家人做师父。他的名字是弘祥师。可是他不肯我去拜他,而介绍我拜他的师父。他的师父是在松木场护国寺里居住的。于是他就请他的师父回到虎跑寺来,而我也就于民国七年正月十五日受三皈依了。 我打算于此年的暑假来入山的。而预先在寺里面住了一年后,然后再实行出家的。当这个时候,我就做了一件海青,及学习两堂功课。在二月初五日那天,是我母亲的忌日,于是我就先于两天前到虎跑去,在那边诵了三天的《地藏经》,为我的母亲回向。到了五月底的时候,我就提前先考试。而于考试之后,即到虎跑寺入山了。 到了寺中一日以后,即穿出家人的衣裳,而预备转年再剃度的。及至七月初的时候,夏丐尊居士来。他看到我穿出家人的衣裳但还未出家,他就对我说:“既住在寺里面,并且穿了出家人的衣裳,而不即出家,那是没有什么意思的,所以还是赶紧剃度好。” 我本来是想转年再出家的,但是承他的劝,于是就赶紧出家了。便于七月十三日那一天,相传是大势至菩萨的圣诞,所以就在那天落发。 落发以后,仍须受戒的,于是由林同庄君的介绍,而到灵隐寺去受戒了。 灵隐寺是杭州规模最大的寺院,我一向对着它是很欢喜的。我出家以后,曾到各处的大寺院去看过,但是总没有像灵隐寺那么的好。八月底,我就到灵隐寺去,寺中的方丈和尚却很客气,叫我住在客堂后面芸香阁的楼上。 当时是由慧明法师做大师父的。有一天,我在客堂里遇到这位法师了。他看到我时,就说起既是来受戒的,为什么不进戒堂呢?虽然你在家的时候是读书人,但是读书人就能这样地随便吗?就是在家时是一个皇帝,我也是一样看待的。那时方丈和尚仍是要我住在客堂楼上,而于戒堂里面有了紧要的佛事时,方命我去参加一两回的。 那时候我虽然不能和慧明法师时常见面,但是看到他忠厚笃实的容色,却是令我佩服不已的。 受戒以后,我仍回到虎跑寺居住。到了十二月底,即搬到玉泉寺去住。此后即常常到别处去,没有久住在西湖了。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