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大招风,我们在大功重赏面前,或身居高位之后,要善于“藏巧”。如果锋芒太露,妄自尊大,就难免会功高震主,引火烧身。
《阴符经》说:“性有巧拙,可以伏藏。”它告诉我们,善于伏藏是制胜的关键。一个不懂得伏藏的人,即使能力再强、智商再高也难成大事,甚至还有可能招来杀身之祸。
伏藏又可分为两层。一是藏拙,这是一般意义上的伏藏,也是最常用的。藏住自己的弱点,不给对方可乘之机。而另一种,也是更高明的——“藏巧”。
一个人拥有高智商、强能力,固然是件好事,可以说,这是上天赐予的良好天赋。有了它,便可以在社会竞争中如鱼得水,游刃有余。然而,由于事物的复杂多样、环境的不断变异,在某些时候,利与弊会不知不觉地转换。有“分寸”的人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了解自己,掌握对方和周围环境,权衡利弊,得势时就发挥智慧,点背时就隐藏智慧。
下面这两个故事就是“藏巧”的范例。
汉高祖时,吕后采用萧何之计,诛杀了韩信。当时高祖正带兵征剿叛军,闻讯后派使者还朝,封萧何为相国,加赐五千户,再令五百士卒、一名都卫做相国的护卫。
百官都向萧何祝贺,只有陈平表示担心,暗地里对萧何说:“大祸从现在开始了。皇上在外作战,您掌管朝政。您没有冒着箭雨滚石的危险,皇上却增加您的俸禄和护卫,这并非表示宠信。如今淮阴侯(韩信)谋反被诛,皇上心有余悸,他也有怀疑您的心理。我劝您辞掉封赏,拿出所有家产去辅助作战,这才能打消皇上的疑虑。”
一语惊醒梦中人。萧何依计而行,变卖家产犒军,高祖听说后果然高兴,疑虑顿减。
这年秋天,黥布谋反,高祖御驾亲征,此间数次派遣使者打昕萧何的情况,回报都说:“正如上次那样,相国正鼓励百姓拿出家产辅助军队征战呢!”
这时,有个门客又对萧何说:“您不久就会被灭族了!您身居高位,功劳第一,便不可再得到皇上的恩宠。可是自您进入关中,一直得到百姓拥护,如今已有10多年了,皇上数次派人问及您的原因,是害怕您受到关中百姓的拥戴。现在您何不多买田地,少抚恤百姓,来自损名声呢!皇上必定会因此而心安的。”
萧何认为有理,又依此计行事。高祖得胜回朝,有百姓拦路控诉相国。高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高兴异常,也没对萧何进行任何处分。
比起萧何来,王翦似乎更胜一筹。战国末期,秦国老将王翦率领60万秦军讨伐楚国,秦始皇亲自到灞上为王翦大军送行。这时,王翦向秦始皇提出了一个要求,希望秦始皇赏赐给他大量土地、宅院和园林。
秦始皇很不明白王翦的意思,不以为然地说:“老将军只管领兵打仗吧,哪里用得着为贫穷担忧呢?”
王翦回答说:“当国王的大将,往往立下了赫赫战功也得不到封侯。因此,趁着大王还宠信我的时候,请示大王赏赐给我良田美宅,好作为我的子孙的家产。”
秦始皇听后觉得这点要求微不足道,便一笑了之。
王翦带领军队进入函谷关以后,心里还惦记着地产的事,接连几次派人向秦始皇提出赏赐地产的要求。
王翦手下的将领们见他率兵打仗还念念不忘田宅,觉得不可思议,便问他说:“将军如此三番五次地恳请田宅,不是做得太过分了吗?”
王翦答道:“不过分,秦王这个人生性好猜疑,不信任人,现在他把秦国的军队全部让我统领,我不借此机会多要求些田宅,为子孙们今后自立作些打算,难道还要眼看着他身居朝廷而怀疑我有二心吗?”
第二年,王翦率领的军队攻下了楚国,俘获楚王负刍。秦始皇十分高兴,满足了王翦的请求,赏给他不少良田美宅、园林湖池,并将他封为武成侯。P6-7
低调做人,你会一次比一次稳健;高调做事,你会一次比一次优秀。
本书从做人低调、宽容、悟性三个方面阐述做人的技巧。
在低调中修炼自己:低调做人无论在官场、商场还是政治军事斗争中都是一种进可攻、退可守,看似平淡,实则高深的处世谋略。
谦卑处世人常在:谦卑是一种智慧,是为人处世的黄金法则,懂得谦卑的人,必将得到人们的尊重,受到世人的敬仰。
以宽容之心度他人之过: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对于别人的过失,必要的指责无可厚非,但能以博大的胸怀去宽容别人,就会让世界变得更精彩。
做人要圆融通达,不要锋芒毕露:功成名就需要一种谦逊的态度,自觉地在名利场中做看客,开拓广阔心境。
知足者常乐:生活中如能降低一些标准,退一步想一想,就能知足常乐。人应该体会到自己本来就是无所欠缺的,这就是最大的财富了。
谦逊是终生受益的美德:一个懂得谦逊的人是一个真正懂得积蓄力量的人,谦逊能够避免给别人造成太张扬的印象,这样的印象恰好能够使一个员工在生活。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与能力,最后达到成功。
社会要求成大事者能够隐忍不发,高调做事,低调做人。
宽容是一种修养,是一种境界,是一种美德。宽容是原谅可容之言、饶恕可容之事、包涵可容之人。
宽容,当需要有够大的心胸。“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于已何所不容;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这是何等的心胸啊!
大千世界,日月轮回,时事境迁,人心思变,所以,于己要多责,责自己无知无识;对他人,要多欣赏,赏他人有高有低。人生有了这种宽容的气度,才能安然走过四季,才能闲庭信步笑看花落花开。
宽容,还要能容人事。事有轻重缓急、大小荣辱之别,能否冷静处世,宠辱不惊看云卷云舒,需要更博大的胸怀。
宽容,最重要的是容人,它是容言、容事之根本。人,也有高低之分,学人之长,是宽容修养的基础,所以,做起来也比较容易。但是,容人之短,尤其是容持不同观点的人的缺点,则需要较大的胆识和胸襟。宽容是人之博大、人之崇高、人之快慰的优良品德。
悟性却绝非凭空而来,有人把悟性看做就是聪明,认为智商高的人悟性就高,这种观点其实不完全正确的。还记得有个老拳师说过:大凡聪明人皆有失厚道。
仔细琢磨这句话,觉得很有道理。越聪明的人,心眼就越多,思想就越复杂,脾气就越傲气,最后落得一个“聪明反被聪明误”的结局。
困顿与悟性,人的悟性在困顿中提高。
何谓悟性?悟性,吾心也。认识自我,就是悟。性者,心之所生。万事万物,必须用心去认识。
悟性,是一种超常的直觉。悟性人人有,它不立文字,不依理性,只可意会,无法言传,书不能尽言,言不能尽义,它是与规律的一种自然妙合,发问题之宗旨,感现象之根源。科学家发明创造,文学家吟诗作赋,艺术家独具匠心,都是在开悟之后,即有所得。
悟性是一种智慧的体现。聪明人一拨三转,糊涂人棒打不回,这就是有无悟性的区别,智慧有大小,悟性同样也有大小之分,悟性高,知天晓地,明古道今,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
悟性是一种境界的体验。有悟性的人,其层次不断攀升,每有所悟,便有喜愉。悟有顿悟和渐悟之别。顿悟,当下了然,赢指人心。渐悟,是要经过许多过程,才见真知的。无论是顿悟、渐悟,都是一种超越自我,一次身心的洗礼,妙在其中,难以尽言。 朋友,从您的一言一行开始,保持一颗低调、宽容、感悟之心!愿你拥有比海洋还宽阔的胸怀,拥有比日月更长久的幸福……
山达到自己的高度才能耸立云端;海拥有自己的深度才能容纳百川。提升做人的高度,才能提升生命的境界。
《做人三论》一书以生动鲜明的理论和事例相结合,阐述了成功人生的策略思维和生存之道,领悟低调、宽容、悟性在生活中的运用,成就精彩人生。
《做人三论》一书由金实编著。
低调做人,你会一次比一次稳健;高调做事,你会一次比一次优秀。
由金实编著的《做人三论》从做人低调、宽容、悟性三个方面阐述做人的技巧。朋友,从您的一言一行开始,保持一颗低调、宽容、感悟之心!愿你拥有比海洋还宽阔的胸怀,拥有比日月更长久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