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金石为开(金岳霖的人生艺术和欧阳中石的艺术人生)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卞毓方//杨清汀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2 与清华同步扬帆

1910年底,金岳霖十五岁,从雅礼中学毕业,他身材高挑,那一年已经达到一米七五,在普遍矮小的湖南人中间,绝对是鹤立鸡群。金岳霖年轻气盛,活力四射,走在江边,他幻想自己就是浪里白跳;仰望长空,他幻想自己就是排云直上的冲天鹤。

该选择志愿了。那时,中国新兴的高等学校,集中在北京、上海等几个大城市。金岳霖瞄准了清华。当初,清华还不叫清华,叫游美学务处,成立于1909年,到1910年12月,才由清政府批准,改为清华学堂。据金岳霖自述,也就在那前后(具体时间待考),他参加了清华学堂中等科的考试,考场设在长沙,科目是三门:国文、算学和英文。金岳霖意气风发,志在必得。然而考试结果,这位雅礼中学的高才生,却出人意料地落榜了。砸锅在什么地方?在于国文。国文题是《“士先器识而后文艺”论》,这是唐人裴行俭的话,意思说作为知识分子,首先要具备器度和见识,然后才谈得上从事文艺创作。这句话,金岳霖当然是懂得的,但他没有读过裴行俭的原文,不晓得出处,摸不准来龙去脉,自然难以条分缕析,据题发挥——落榜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初次失利,金岳霖并没有泄气,他认为纯属偶然,不是自己的真实水平——他对自己绝对充满信心。是以1911年3月,金岳霖再次报考清华。这次考试地点设在北京,考试那天,各地学子聚在广场,由游美学务处督办周自齐按册点名,唱到考生名字时,那人就高声喊“到”,周督办便在那考生的名字上,用银珠红点一下,如此,就正式入场了。金岳霖夹在考生中,一颗心不免怦怦跳,是紧张,更是激动。

“湖南长沙金岳霖!“

“到——”

正想间,随着唱名声,金岳霖脱口喊出,反应之快,连自己都吃惊。他实在等不及了。这一声长沙高腔之后,他便快步进了考场。

头一场考试,这是决定命运的,仍然是三门:国文、算学和英文。雅礼是教会学校,他的英文基础打得很扎实,考试不成问题;国文呢,题目是《人有不为而后可以有为义》,这是孟子的话,出处清楚,意思也非常显豁,正中金岳霖的下怀,是以下笔千言,得心应手;算学极难,勉强做出几题,心想不妙,谁知考生大都做错,相比之下,他还算好的,这就是运气了。头一场下来,金岳霖顺利被录取。那次还有第二场考试,金岳霖说题目很多,但无关大局,估计是测试录取生综合素质的。头一场考试夺得第一名的是闽籍考生侯德榜,此君大金岳霖五岁,后来成了著名的化学家。

趁此之际,让我们回顾一下清华的办学历程。清华学堂前身,是用美国“退还”的“庚子赔款”创办的“游美学务处”。庚子年,即公元1900年,当年发生的最大的一件事,就是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战败(本文前面提到,是年6月,沙俄占领漠河金矿,金岳霖的父亲金聘之被虏去圣彼得堡达三月之久,三哥岳炜同时遇难)。第二年,联军逼迫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其中包括向列强支付巨额赔款:白银四亿五千万两,年息四厘,分三十九年还清,本息合计九亿八千万两。美国从中分得三千二百多万两。1908年,美国决定将庚子赔款半数还赠中国,用于资助中国学生赴美留学。说穿了,这是另一种形式的侵略。正如·位美国大学校长在—份致其总统的备忘录中所说:“哪一个国家能够做到教育这一代青年中国人,哪一个国家就能由于这方面所支付的努力,而在精神和商业的影响上取回最大的收获。”(A.H.Smith:China and America Today,1909年美国版)于是就有了“游美学务处”。于是就有了在金岳霖之前的三批“直接游美生”。1911年4月,清华学堂正式成立。首批进校的,包括金岳霖、侯德榜等初考生,以及吴宓、向哲浚等复试生,共四百六十八人,学制八年,分中等、高等两科。依据程度,五分之三编人中等科,其余入高等科,吴宓、向哲浚被编人中等科四年级,金岳霖编入高等科二年级(按他在清华学习的年限推算),而状元侯德榜,则被编入高等科三年级。

针对美国人的文化侵略,金岳霖曾说:“学校教育这一势力范围的占领是头等重要的大事。头一点要强调,它的对象是青年,不是老年。老年就是争取到了也没有用。要占领的是青年的什么呢?意志、情感、思想,或者两个字‘灵魂’。……占领了它也就是占领了整个的人。这也就是说,这一势力范围的占领制造了许多黄脸黑头发而又有中国国籍的美国人。”

当然,中国政府也在大力加强它的爱国主义教育。以张元济、蔡元培等人编撰的小学课本为例,在爱国的宗旨下,向孩子们谆谆教导:“国以民立,民以国存。无民则国何由成?无国则民何所庇?故国民必爱国。舟行大海中,卒遇风涛,则举舟之人不问种族,不问职业,其相救也,如左右手。何者?舟为众人所托命,生死共之也。国者,载民之舟也,国之利害,即民之休戚。若人人各顾其私,不以国事为重,或者从而破坏之,其国鲜有能幸存者……”爱国主义是世界上每一个国家的永恒主题,也是每一个自尊的国民的无上准则。金岳霖虽然从上教会学校起,就进入了美国佬设计的轨道,如今考中清华,又更进了一步,但他是有抱负有担当的炎黄子孙,与祖国休戚相关、同舟共济的觉悟、使命,自幼及长,已经融入血脉,刻骨铭心。对于美国人的文化侵略,他的态度是,你打你的如意算盘,我唱我的救国调,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且敞开肚皮吃洋人的奶酪,尽量变成自家的营养。

金岳霖入清华后,面临的第一个难题,是语言,不是英语,是方言。同学来自四面八方,操的是南腔北调,交流十分困难,于是,不得不努力学说北京话。实践下来,他发现,福建和广东方言最难懂,但是这两个地区的学生,北京话反而说得最好,长江以北的某些地区,如山东,发音和北京话相近,学生的努力却大打折扣,是以有“天不怕,地不怕,只怕山东人说北京话”的嘲讽。自己是长沙人,介于南方和北方之间,北京话的成绩也属于中游,不上不下。他算是有自知之明的,而游美学务处的总办兼学堂监督范源濂,他的长沙老乡,居京多年,乡音未改,且不自觉。一次,范源濂对金岳霖说:“我们没有这个问题,我们说一口的北京话。”吓了金岳霖一跳,心想:“您老先生明明说一口长沙话,和北京话差得远哩!”

再就是伙食问题。饭堂里,学生自由组合,一桌四大碗,四大盘,全都是肉。南方来的学生吃不惯,富家子弟不屑吃,大家意见纷纷。私下里,偷偷炒鸡子(鸡蛋)吃。金岳霖带头给学堂提意见,希望改善伙食。其时,学堂监督已改由周贻春担任,他把金岳霖叫去狠狠批评了一顿。一天,长沙雅礼中学的美国人胡美来校参观,胡美认识金岳霖,当众问他:“伙食吃得来吧?”

“不好!吃不来。”

金岳霖照实回答,气得周监督脸色铁青。胡美走后,金岳霖免不了又挨一顿猛赳。

金岳霖为自己辩解:“这是实情,不信周监督您也来吃吃看!”

嘿嘿,如今的金岳霖,已经颇有些棱角了。你拿他有什么办法呢?

P6-9

后记

兴味无穷的魅力

金岳霖的时代,是批量生产大师的时代。试看那些令历史添香生色的名字:林语堂、钱穆、冯友兰、邹韬奋、徐悲鸿、张恨水诸位,都是与他同庚;而陈寅恪、胡适、胡刚复、范文澜、梅兰芳、叶圣陶、茅盾、罗家伦、林散之、张大千等辈,则与他肩上肩下。

他那个时代的哲学家,最佳途径,就是走“洋科举”的路,出国留学。在他之前,胡适抓住了;与他同龄,冯友兰抓住了;在他之后,朱光潜、贺麟、艾思奇等也抓住了。一步领先,步步领先,大家之硕果,大师之尊崇,堪谓水到渠成,得来全不费工夫。

当金岳霖步入晚年,学术遭到政治彻头彻尾的干预。在一个高度集权,政治家一言九鼎的年代,学术要想不成为政治的奴仆,也难——唯一的靠得住的办法,就是寄希望于时间。因为,正如笔者在另一本书中所说:“历史是公正的,当一切都成为历史之后。”

欧阳中石的时代,不是产生大师的时代。小学猝逢八年抗战,中学赶上解放战争,大学,面临“三反、五反、拔白旗”,毕业后,又遭遇“反右”、“四清”、“文革”,最好的年华,都叫战争和革命肢解了,虚抛了,空洞了。

当国事终于转上正轨,金岳霖已经老迈,老得失去一代大师的创造力,他所依凭的,只有老本。但是他的社会形象,却在一个空前宽松的穹窿下被放大,被擦亮。金岳霖有情有义,多情多义,毋巧累,绝俊伤,这一点,是当代许多伪大师们永远望尘莫及的。

欧阳中石呢,同样得力于独特的艺术秉赋,使他在本已被淘汰的年龄段上脱颖而出。他是另一个版本的断臂维纳斯。时人之解读,往往拘泥于他的学问大小,造诣深浅,焉知那些是可以通过努力弥补的,而钟灵于先、毓秀于后的“这一个”,却不是谁都可以学得来。

金岳霖的话题无尽,欧阳中石的话题也越扯越长,本书呈现的,仅仅是一部分。笔者写到这里,笔是暂时搁下了,然而,关于二位先生的研究,堪谓刚刚展开。“你这不是自相矛盾么,”读者或许会问,“书都写到结尾了,怎么能说研究才刚刚开头?”“不,一点也不矛盾,”我说,“这正是大家的魅力:你亲近一分,你就多一分理解;你掌握的材料越翔实,你就越会感到兴味无穷,欲罢不能,因而投入更大的精力,在更宽更深的层面上开掘。”

谓予不信,请拭目以待。

是为跋。

2010年7月10日于京华柳清居

目录

上编 金岳霖的人生艺术

 A

 1 天赋的逻辑感

 2 与清华同步扬帆

 3 在转折的湍流

 4 心仪“万人敌”

 5 最后一跃,落入哲学的沙坑

 6 先教逻辑,后学逻辑

 7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8 “太太的客厅”与“湖南饭店”

 9 养只蛐蛐打天下

 10 逻辑乎,悖谬乎

 B

 11 南下!南下!

 12 在炸弹下写作

 13 与一只大斗鸡同居共餐

 14 现代版的嵇康

 15 女中知己沈性仁

 16 劫后重生的《知识论》

 17 政治学博士的政治

 18 借助斯大林力挺形式逻辑

 19 在雷霆万钧、滂沱大雨中“洗澡”

 20 与毛主席共餐

 C

 21 王府井的怪老头

 22 老来喜作画中行

 23 怅望千秋话古木

 24 花、马、狗、猫

 25 吃的哲学

 26 穿的旨趣

 27 亲昵而博爱的“金爸”

 28 一身诗意千寻瀑

 29 “论高白马,道超青牛”

 30 绝版金岳霖

下编 欧阳中石的艺术人生

 A

 1 枯杨生稊的家世

 2 小不点的顽皮大王

 3 书法启蒙:“动脑比动手重要”

 4 班门卖斧,意外结缘奚啸伯

 5 告别欧阳崎,迎来欧阳中石

 6 选择哲学,进而选择逻辑

 7 走近齐白石——另一种文化密码

 8 “我是一块砖,东西南北任党搬”

 9 潜到水底,变成觅食的鱼

 10 吴玉如引渡书道津梁

 B

 11 尊师若父,隳肝沥胆

 12 “文革”与书法

 13 “咱们都不许哭!”

 14 “騄耳何年别渥洼,病来颜色半泥沙。”

 15 陋室春秋

 16 一七一中之驿

 17 北京师院,架起学术平台

 18 书法钟灵,中石毓秀

 19 “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20 马太效应下的“公众人物”

 C

 21 “望远能知风浪小,凌空始觉海波平”

 22 “我比大师还多两点,我是老师。”

 23 以书焕采,切时如需

 24 戏剧是点线含情的字

 25 哲学在哪儿?在生活,在生命

 26 情注齐鲁大地

 27 锦心绣口,妙语如珠

 28 缘是一根愈扯愈长的线

 29 九九归一,仍旧回到金岳霖

 30 送你一根“点石成金”的手指头

后记:兴味无穷的魅力

序言

望之玄妙,即之质朴

书海因缘,神交二十世纪的哲学大家金岳霖,久而生情,情极技痒,决定为他传篇文字。金岳霖身后蹿红,拥有不少超级“粉丝”,并非因为他的哲学,而是因为林徽因,一个令无数名媛贵妇灰头土脸的知识女人。但是这角度太俗,也太滥。其时笔者正在撰写一部比较文学,索性把这篇文字也往比较上靠。纵观金岳霖的一生,如果要从比较切入,冯友兰是绝佳对象:同庚,同为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同为清华大学教授,同为二十世纪中国哲学界的泰斗级人物,早期经历类似,晚年际遇有分有合,恰成映照。金岳霖故于1984,享年八十有九,冯友兰活到1990,在这世界上多待了六年,这不是寻常的六年,对一个历尽坎坷、苦去甘来的老学者,其意义不亚于涅槃重生。冯氏之外,还可以选择他的学生:沈有鼎、殷海光、王浩,这三个都是有天分的大才,分布在大陆、台湾和美国,个性鲜明,行为独特,结局迥异,有噱头,有波澜,有看点。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一个哲学大师加三个鼎足而立的哲学怪杰,又将演绎出怎样的正剧、谐剧与悲剧?进一步,还可以选择胡适——别以为不可能——两个都是清华早期的优秀生,都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博士,正是在哥大,胡适放弃先前的农科、文科,改读哲学,金岳霖放弃先前的商科改读政治,尔后,因缘际会,一个摇身一变成了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一个半路出家成了著名的哲学大师和逻辑学大师。还可以选择他的外国老师,美国的邓宁,英国的巴克。地分异域,路出歧途,有交叉,有掩映,多冲突,富讽喻。要不然就选择张奚若,这是金岳霖最老的朋友,1914年相识,1917年结交,相切相磋,相砥相砺,终生不渝。也不排斥选择徐志摩……甚至选择庄子、老子……总而言之,比较的天空是广阔的,比较的对象是无尽的,只要角度适宜,言之成理,在在都能写出好文章。

正如本书副题所示,笔者最后挑选了欧阳中石。相信绝大多数读者都会大跌眼镜:金岳霖和欧阳中石,一个是前辈哲学家,一个是当今书法家;一个身长一米八0,高大挺拔,一个刚刚一米六二,短小精悍;一个认定哲学后九死不悔,从一而终,一个从哲学系毕业后数度改行,从数学、语文、化学一直教到体育、戏剧、书法;一个多情而无缘,到老仍是孑然一身,一个多难而兴家,夫唱妇随,儿孙绕膝……他和他,有什么可比的呢?“噢!”有人说,“我知道了,因为欧阳中石就读北大哲学系,系主任正是金岳霖。”是,也不完全是,我说。若仅从师生角度考虑,还不如选择欧阳中石的同班李泽厚,此君少年成名,誉满天下,谤亦随之,更具故事性,轰动性。“那么,是因为两位都酷爱京剧、山水画,”又有人说。回答是:也不。金于京剧,只是业余爱好,欧阳于京剧,形同专业,是正宗的奚派传人;金于山水画,是纯粹的鉴赏,欧阳不光是欣赏,早在学生时代就已进入创作阶段。“哈哈,这下我知道了。”你说,“书的正题其实已经点明,俩人不论做学问、做事,都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话自然没错,但还得结合书的副题发挥,笔者锁定的,是两位先生独特的艺术秉赋。何谓独特的艺术秉赋?即不光体现在学问,而且涵盖整个人生,两位先生是用生命实践哲学,并且化哲学为人生的艺术常态,望之玄妙,即之质朴,天趣盎然,生机勃发。这是两个相反而相成的标本,一经接触,就会被其强烈吸引,为之击节为之倾倒为之燃烧!如果把俩人放在一起读,肯定比“左手金岳霖,右手冯友兰”或“前半部欧阳询,后半部欧阳中石”更为灵动洒脱,别具一格。——谓予不信,且听在下从容道来。

内容推荐

金岳霖和欧阳中石,一个是前辈哲学家,一个是当今书法家;一个身长一米八,高大挺拔,一个刚刚一米六二,短小精悍;一个认定哲学后九死不悔,从一而终,一个从哲学系毕业后数度改行,从数学、语文、化学一直教到体育、戏剧、书法;一个多情而无缘,到老仍是孑然一身,一个多难而兴家,夫唱妇随,儿孙绕膝……他和他,有什么可比的呢?

卞毓方和杨清汀共同编著的这本《金石为开》锁定的,是两位先生独特的艺术秉赋。何谓独特的艺术秉赋?即不光体现在学问,而且涵盖整个人生,两位先生是用生命实践哲学,并且化哲学为人生的艺术常态,望之玄妙,即之质朴,天趣盎然,生机勃发。这是两个相反而相成的标本,一经接触,就会被其强烈吸引,为之击节为之倾倒为之燃烧!

编辑推荐

金岳霖是哲学家、逻辑学家。金岳霖的人生道路是早年清华,然后到美、英、德、法等国留学,回国后,建立了独特的哲学体系,创办清华大学哲学系。先后任西南联大、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教授和系主任,后来在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任研究员。金岳霖一生天真浪漫,率性而行,他总是按自己的志趣去生活,去做事,从不为名利所累。他又是一个乐观而幽默的人,一生有朋友相伴。

欧阳中石是著名学者、书法家、书法教育家。上个世纪50年代初,年轻的欧阳中石考取了辅仁大学哲学系,一年后进入北京大学哲学系,主修中国逻辑史,拜在逻辑学大师金岳霖的门下。在中学教语文,实验语文课教改,取得非凡成果。后调到北京师范学院教育系,走上了书法教育之路。欧阳中石的书法如其为人,格调清新高雅,沉着端庄,俊朗而又飘逸,古朴而又华美。他还是一位京剧艺术家、研究者,是奚派创始人奚啸伯先生的嫡传弟子。

卞毓方和杨清汀共同编著的这本《金石为开》讲述的就是这两位先生的独特艺术人生。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16:5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