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是一座宝藏
科学家研究发现,人具有巨大的潜能。人的潜力是无限的,一个人就像橡皮筋一样,需要不断地拉扯,在这个过程中挑战自己的极限,不断扩展自己的能力。
著名的心理学家奥托指出,一个人所发挥出来的能力,只占他全部能力的4%。也就是说,人类还有96%的能力尚未发挥出来。
美国学者詹姆斯研究发现,普通人只开发出自己蕴藏能力的10%,与应当取得的成就相比较,我们不过是半醒着的。我们只利用了我们身心资源的很小很小的一部分。
控制论奠基人之一N.维纳说:“我可以完全有把握地说,每个人,即便他是取得了辉煌成就的人,在他的一生中利用他自己的大脑潜能还不到百亿分之一。”
以上说法或许有些夸张,但人具有很大的潜能是无可否认的。任何一个平凡的人都存在巨大的潜能,只要他的潜能得到发挥,就可成就一番辉煌的事业。大量研究发现,那些被世人称为天才的人,那些为人类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只不过是开发了他们的潜能而已。
例如,20世纪的科学巨匠爱因斯坦,在他死后科学家对他的大脑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他的大脑无论是体积、重量,还是构造或细胞组织,都与同龄的其他人一样,没有区别。这说明,爱因斯坦事业的成功并不在于他的大脑与众不同,而在于他开发了自己的潜能。
研究表明,正常人脑的记忆容量约为6亿本书的知识总和,相当于超大型计算机储存量的120倍。若发挥一小半的潜力,就可轻易学会40余种语言、记忆整套百科全书及获得12个博士学位。试想,假若唤醒人脑这个沉睡的巨人50%的脑力,那么人类自身、人类文明和人类社会,将会是什么样呢?
其实,人不仅具有巨大的心脑潜能,还有巨大的潜在体能。
一位母亲在孩子睡着的时候,下楼去附近的市场买菜。回来的路上,她看到了邻居,正在和邻居说话的时候,这位母亲本能地朝窗户看了一眼,她看到自己的孩子正在窗户的旁边向她笑着,张开手臂要拥抱妈妈。她急了,对着孩子大声地喊“危险”,可是,孩子又怎么能听懂她的话,仍然往窗户下面看,向她笑着。正在这时,孩子一只脚没站稳,从八楼的家中坠落下来。母亲扔掉了手中的东西,飞奔到楼下,用自己的手臂接住了孩子。孩子得救了,母亲却因为心脏病突发死亡了。
事后,有个消防队做了一个实验——让跑得很快的队员接住从八楼扔下的与孩子等重的沙袋。可是这些消防队员无论怎么接也接不住。后来,有研究者就此发言,他说,为什么一个母亲能够接住自己的孩子,而消防队员竟然接不住一个沙袋呢?很简单,因为那是一个孩子,是一个有生命的人。
人类的潜能是无限的,就好似一条射线,无限延伸,一直向前。人们往往忽略了这一条无限延长的射线,而满足于一条短短的线段,认为已经是很长的线段了。虽然潜能无限量地为人类提供资源,但潜能在人类需要的时候才会爆发出来,或者要靠我们自己慢慢地、一点一点地开发出来,所以,我们要努力挖掘这个巨大的宝藏。
能完成100%就不做99%
“9·ll事件”发生之后,初步统计死难者超过6000人。随后美国人对此逐一加以核实,无法辨认身份的则通过DNA技术进行测试,结果统计确认世贸大楼灾难现场总共有2751人遇难,另有42人因无法找到尸体而列入失踪名单,所有遇难者的名字均一一登记在案,并且刻在纤维板上置于世贸中心遗址,作为临时的纪念碑。 如果说“9·11事件”是美国人心中最大的痛,那么南京大屠杀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应该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但是对于南京大屠杀的死难者,中国却一直没有确切的统计数字。
据中国军事法庭1947年3月初对南京大屠杀首要战犯谷寿夫的判决结果,惨遭集体杀戮及焚尸灭迹者达19万人以上;被零星残杀,尸骸经慈善团体掩埋者达15万人以上,被害者总共30余万人,其中直接被屠杀的有279586人。
而在远东军事审判中,中方检察官陈光虞向法庭提出有391171人遭到屠杀。最后远东军事法庭判决:“在日军占领后最初六个星期内,南京及其附近被屠杀的平民和俘虏,总数达20万以上。”
30余万的数字已成为中国学者的共识,但由于当时审判比较仓促,调查取证工作并非无懈可击,从而为日本右翼提供了诡辩的借口。即使是承认南京大屠杀的日本左翼学者,对于这一数字也并不认同,他们认定的被屠杀人数为5万至20万,与中方观点仍有相当差距。
中国人做事常常抱着“差不多”的心理,缺少精益求精的精神,这就是我们吃亏的原因。一个人的成功与否不仅在于他的能力大小,更取决于他做事时是否都力求做到最好。
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个成功的基本原则:“要做就做到最好,否则就不做。”或者说“能完成100%的就绝不只做99%”。
对于每个人来说,都要树立“要做就做到最好,否则就不做”的信念。我们在工作中出现的许多问题,绝大多数都只是一些小事,而小事做得不到位,又恰恰会造成大事的失败。对很多事情来说,执行上的一点点差距,往往会导致结果上出现很大的差别。所以,不要以为“差不多”就行了,一定要尽全力把工作做到最好,哪怕多付出一些劳动和时间。
从卑下到伟大,没有行业的界定,更没有能力的障碍,就看你肯不肯负责任,有没有责任心。无论你从事何种工作,一定要全力以赴、一丝不苟,尽力向100%靠拢,要做就做到最好,否则就不做。能做到这一点,就不需要为自己的前途担心了。因为世界上到处都有散漫粗心的人,供不应求的永远是那些善始善终者。P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