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红楼本事(当贾环爱上林妹妹)
分类
作者 黛琪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红楼梦》内容丰富,人物庞杂,无所不包,人物关系千头万绪,微言细故包藏在脂浓粉淡的春秋笔法中。本书以启功校注版《红楼梦》前八十回为文本依据,抛开高鹗续书的影响,仅针对文本内容做解释性点评;依据文本内在逻辑,推导人物与故事情节之发展;着力研究书中人物的相互关系,探索大观园里众儿女悲剧命运的根源。此书还澄清了不少续书的影响下出现的耸人听闻之奇谈怪论,例如:阴谋论、黛死钗嫁、掉包计、林黛玉家产被谋夺等,还原曹雪芹创作的本意,发掘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故事真相,与天下爱红者共谈讲。

内容推荐

《红楼本事》文本主要依据为启功校注版《红楼梦》前八十回,并参阅其他各种坊间通行文本及手抄本。《红楼本事》着力于研究书中人物的相互关系,借以探索作者的本意以及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故事真相。红楼内容丰富,人物庞杂,无所不包,人物关系千头万绪,微言细故包藏在脂浓粉淡的春秋笔法中。历年来,《红楼梦》的阅读和点评一直都受到现在的通行本、高鹗续书后四十回的影响。在高鹗续书的影响下,针对红楼梦故事线索和人物批评,出现了本不应该出现的阴谋论,黛死钗嫁、掉包计、林黛玉的家产被谋夺等等耸人听闻的奇谈怪论。当然,《红楼梦》有可能在某一方面像是“阴谋与爱情”,“傲慢与偏见”,另一方面又像“荒淫罗马”与“豪门夜宴”。但实际上它是如此深沉丰富,乃至于无限接近生活本身的“混沌”状态,因此以某一方面的见解来给整体故事做总结性标签总是会不成功,因为很容易被其无所不在的反面论据所驳倒。

鉴于此,本书就《红楼梦》曹雪芹所著前八十回为底本,以启功校注版为依据,抛开高鹗续书影响,仅针对其文本内容做解释性点评,并依据文本内在逻辑推导人物与故事情节之发展。

目录

序言

自序

第一章 贾宝玉与秦可卿的关系

 一、宝玉神游太虚幻境

 二、秦可卿:宁国府的自由女王

 三、宝玉最初的意淫对象秦可卿

 四、宝玉对可卿的真痴之情

 五、秦可卿命运的转折与宝玉叛逆道路的开端

 六、耻情而觉:秦可卿的悲剧结局

 七、可卿:作为献祭的贵族家庭神女祭品

 八、宝玉与可卿关系的另一种猜想

 九、熙凤、可卿、贾蓉、贾珍的暧昧关系

第二章 贾宝玉与秦钟关系探索

 一、曹雪芹和贾宝玉的女性崇拜及红楼同性恋现象

 二、宝玉会秦钟:男男之情与男女之情

 三、奢糜催生出霸王薛蟠,也催生出情痴情种贾宝玉

 四、秦钟对宝黛感情和贾宝玉精神境界的催化

 五、再议宝玉与北静王、宝玉与秦钟的暧昧关系

 六、宝玉秦钟:缺乏现实生活能力、古典中国独特的灰色人

第三章 宝钗进宫之谜

 一、薛姨妈不愿宝钗进宫,薛宝钗也不肯进宫

 二、元春进宫已经失败,薛宝钗更无能为

 三、宝钗不必进宫,又能照应家里以图薛家复兴

 四、宝钗的雄心与际遇:女子中的君子人也

 五、宝黛风流自名士:所谓病者实乃雅癖

第四章 北静王与林黛玉有关涉吗

 一、香珠串:北静王视宝玉为兄弟,双关黛玉被指婚

 二、黛玉不可能做北静王侍妾

 三、黛玉将来会被贾政指婚给贾环

 四、黛玉早夭、花袭人别嫁,都是夺嫡之祸

第五章 宝玉与袭人的关系及袭人结局

 一、袭人省亲是袭人要做姨娘的起因

 二、晴雯和芳官受宠,却都在袭人之下

 三、袭人省亲前,已决心留在宝玉身边

 四、宝玉欲跟众女儿长厮守,必要遵从“约法三章”

 五、袭人的训诫,使宝玉成为宝钗的完美婚姻对象

 六、袭人结局:择膏粱流落烟花巷

第六章 宝玉与袭人、黛玉、宝钗的三角关系

 一、宝黛纯情初开与金玉良缘进行时

 二、宝玉被剥夺后放逐,黛玉成了夺嫡胜者的战利品

 三、宝玉的失意仅在于贾政宠妾灭妻

 四、黛玉不吃袭人醋:贵族男子的性爱分离戒条

 五、宝玉的感情纠结与灵性意淫

第七章 木石姻缘与金玉良缘的暗战

 一、金玉良缘与木石姻缘第一次尘埃落定

 二、宝钗贤能太过,易遭冷落

 三、宝钗的少女岁月:青春老大守空闺

 四、暗战:宿命的木石金玉之争,现实的宝钗黛玉之争

 五、再批续书中的拙劣掉包计:如许多的破绽

第八章 贾府家长与实权派的权衡

 一、贾政之罪:家务混乱外事黑暗

 二、贾政:嫡庶之争的主要推手

 三、笑话玄机:赵姨娘、贾环夺嫡是贾政的家庭事业

第九章 宝黛爱情碎片

 一、宝黛初定情

 二、千古佳话--宝黛共读西厢

 三、共读西厢的伦理风险:宝钗教导黛玉的道德优势前提

第十章 贾府各派主子、下人斗争势力一览

 一、贾母偏疼偏爱贾政这一支

 二、邢夫人:留饭这样的些末小事都要分出富贵势利

 三、嫡庶财产纷争的悲剧伏笔

 四、薄情寡义的舅舅卜世仁:暗喻贾政之薄情寡义吗

 五、怡红院新旧党争:旧人小红落败新人袭人上位

第十一章 贾政治家:你死我活的可怕家庭

 一、贾环烫伤宝玉:贾政偏爱贾环是了然的

 二、王夫人是孝顺媳妇、慈爱母亲,是有母性的贵族妇女

 三、贾政怕的是小老婆,王夫人却真的怕老公

 四、赵姨娘:明日这家私不怕不是我环儿的

 五、宝玉中邪:贾政对宝玉用心叵测昭然若揭

第十二章 看不见的手--木石和金玉竞争的内涵

 一、乱弹金玉:红尘最深处的富贵之物

 二、木石姻缘已有定论,首先触怒通灵宝玉

 三、通灵宝玉才要金玉良缘:没有真的婚姻和嫁娶

 四、高鹗没搞清贾宝玉和通灵宝玉的关系

 五、金玉良缘:通灵宝玉的终极意志

 六、宝黛关系跟金玉关系的完全对立

 七、通灵宝玉发作却成全了木石姻缘

 八、宝玉的对手不是通灵宝玉而是他父亲

 九、金玉战胜木石,宝钗悲剧的开始

 十、薛姨妈提亲之谜

第十三章 红楼最主要的男女情事

 一、贾芸和小红

 二、花袭人与蒋玉菡的婚姻

 三、元春端午赐礼与宝玉宝钗的金玉婚姻

 四、前者均属私赠而非聘礼

 五、宝钗、袭人、湘云:悔教夫婿觅封侯

 六、湘云嫁给了冯紫英

 七、妙玉落风尘是在烟花巷吗

 八、宝钗婚后:丈夫一去不回归

 九、袭人婚后:生活困难却夫妻恩爱

 十、世间本无林黛玉

第十四章 宝湘配?颠倒众生的金麒麟案

 一、史湘云天真之醋

 二、林黛玉与金麒麟案

 三、袭人与金麒麟案

 四、薛宝钗与金麒麟案

第十五章 宝黛前盟:贾宝玉和世界的冲突

 一、谁能牵绊贾宝玉在红尘流连

 二、红楼梦中最大的误会

 三、木石金玉相争相成,实无黛死钗嫁

 四、高鹗续书中宝玉宝钗婚姻之谬

第十六章 重要人物的命运曲子词解析

 一、薛宝钗:辜负秾华过此身

 二、芳官出家:宝钗的命运小影

 三、探春:既成王妃仍属薄命

 四、李纨:霜晓寒姿自甘心

 五、史湘云:神女生涯原是梦

 六、麝月:开到荼花事了

 七、香菱:妒花风雨便相摧

 八、黛玉:莫怨东风当自嗟

 九、袭人:桃枝桃叶总分离

 十、妙玉:辜负了红粉朱颜春色阑

第十七章 送春词与群芳命运索解

 一、黛玉:飘泊亦如人命薄

 二、湘云:空使鹃啼燕妒

 三、探春:三春过后诸芳尽

 四、宝琴:三春事业付东风

 五、宝钗翻案文章:任他随聚随分

 六、放风筝之暗喻

第十八章 抄检大观园与荣宁两府斗法

 一、邢夫人、贾赦对贾政、王夫人及宝玉的不满

 二、邢夫人以绣春囊问责王夫人

 三、王夫人抄检大观园,晴雯是牺牲品

 四、为何抄检怡红院却不抄检蘅芜苑

 五、抄检潇湘馆

 六、抄检秋爽斋

 七、抄检藕榭

 八、抄检紫菱州,熙凤、王夫人的反攻

 九、贾惜春断绝宁国府

 十、抄检与抄家:贾赦贾政、王夫人赵姨娘斗争的白热化

第十九章 晴雯之死

 一、晴雯是抄检牺牲品

 二、晴雯蒙冤未必是王夫人的责任

 三、袭人被疑谗毁晴雯也是蒙冤

 四、晴雯死于贾宝玉“声名品行”之诬

 五、晴雯之死:宝玉不可承受之轻

第二十章 元春之谜

 一、元春薄命与薨逝之谜

 二、元春受宠,是贾府末世的短暂中兴

 三、元春晋封只是虚名

 四、作者写元春封凤藻宫尚书号的用意

 五、元春归省对宝黛钗姻缘的影响

 六、元春年龄:比宝玉大七八岁较为合适

 七、元春之死:元春不是安然去世,应有变故

 八、《姽婳词》:为元春之死而哀鸣

第二十一章 王熙凤:强悍娇妻被休潦倒而死

 一、复杂的多面人王熙凤

 二、贾瑞戏凤:女性不论贵贱均属玩物的可悲处境

 三、贵族男女游戏规则

 四、男女偷情与风化之罪

 五、财尽食亡:末世管家的悲凉手势

 六、平儿是妾中上善之品,却遭到贾琏厌弃

 七、命案:熙凤平儿宝玉与尤二之死

第二十二章 夺嫡与反夺嫡

 一、贾政宠妾灭妻,赵姨娘春风得意

 二、夺嫡意显,贾母先给宝玉做无罪辩护

 三、贾政主持金玉良缘,消解木石姻缘

第二十三章 当贾环爱上林妹妹

 一、贾母希望黛玉做宝玉之妻

 二、贾政为什么想把黛玉嫁给贾环

 三、赵姨娘的胜利象征:黛玉做贾环之妻

 四、黛玉嫁给贾环:贾政提升庶子地位的有力手段

第二十四章 迎春省亲大观园

 一、迎春结局猜想:结婚一载赴黄粱

 二、元春结局猜想:虎兕相逢被赐自尽

第二十五章 难免续貂:红楼大结局

 一、赵姨娘、贾环夺嫡成功

 二、黛玉被指婚给贾环,宝钗被指婚给宝玉

 三、宝玉失位,袭人沦落烟花而别嫁

 四、贾母抑郁病逝

 五、黛玉青春夭逝,宝钗老守空闺

后记:他不再来,但是他曾经来过

试读章节

回顾贾宝玉的一生,那么秦可卿姐弟俩给予贾宝玉的影响,绝不仅仅是书中的故事那么简单。秦可卿姐弟固然是人间尤物,但可卿的高贵美丽,和她令人难以接受的不堪生活,以及华年早逝的悲情命运,在贾宝玉的精神和情感世界,投下了对于生命的第一层悲凉阴影。

宝玉多情,然一生都在撮合。所谓木石,所谓金玉,所谓袭晴,尽化为水月镜花一场空。尤其是他最钟情得意者,如斯之美的秦可卿死于心事,金钏死于只语,尤三死于闲话,晴雯死于虚名,黛玉死于才名。个个貌美才高枉担了虚名,断送了性命。红楼既为忏悔之作,为闺阁立传,故而后头故事应该有闺阁之外恶势力的绞杀,情状似较惨烈。

红楼开篇,宝玉跟熙凤到了宁府做客,可卿作为当家媳妇接待众嘉宾,戏剧性的转折发生在宝玉午睡之时。午睡之后,一场大梦被唤醒。此为梦中梦、梦外梦矣!

一、宝玉神游太虚幻境

这场午睡是由可卿安排的。没有人知道那春梦霎时到底发生了什么。只是篇末云宝玉梦中叫出“可卿救我”,作者诗言道:“一场幽梦同谁近,千古情人我独痴。”究竟是梦中还是梦外?如无此梦,相信终究不会有这一部红楼梦。

中国文人有聊斋的传统。从有史以来的传奇开始,所有的艳遇都发生在人间,但是在文学家的笔底,在叙述者的口头,主人公艳遇的对象——男子或女子——都有可能是神仙、鬼怪、妖人、狐仙,绝不能是现实中人。礼教给予人太多压抑,就连春梦,都只能梦见非凡人。聊斋是一种集体春梦,是共同想象,是被约定的叙述方式,也是一种婉转的现实主义文学描述。其实不单聊斋如此,在我们的皇皇正史中,也记录了不知道多少帝王贵胄的风流野趣。从践巨人足迹有孕的姜嫄,到圣人孔子的出世;从刘阮登天台山遇仙,到聊斋里面孤寂困苦的书生夜梦,不管是否神迹抑或神授,都暗喻着人世间实际的男女之情,风月之事。

在种种狐仙鬼怪传奇艳遇的背后,都隐含着真正的艳遇精神,偷情、幽会、野合、寻欢,以及浪漫的爱情。红楼梦也不例外,或者说,毫不例外。所以,贾宝玉神游太虚境,其实就是宝玉在宁府真实的经历。在父母师傅打骂下日渐长大,忽然到了这样一个高度腐败、奢侈、华丽、放荡的所在,只有自由享受没有一丝禁管限制,贾宝玉不禁神魂飘荡。并且,世界第一次向他袒露了另一副面孔,除了父母老师打骂,他在这里领略了那么多好东西:连神仙也住得了的好屋子;极其奢侈、闻所未闻的好酒好菜好茶;歌姬舞女的不俗歌舞表演;一个已经嫁人、在男人堆里如鱼得水的鱼眼睛女人,乳名可卿,表字兼美,既兼钗黛之女性风韵,又具男女通吃之佳人风神,“果何人哉?若斯之美也”!她如此可爱、绮丽、浪漫、多情,最重要的是多情而善解人意。

贾宝玉的初恋来临了,毫无征兆,既来则汹涌澎湃。可以说他迷恋这个辈分上比他低一级的秦可卿。

秦可卿:宁国府的自由女王

在以往的秦可卿研究中,没有人提到可卿和宝玉之间的具体关系,仅是一种含混、笼统的猜测。但其实,贾宝玉跟秦可卿是有关系的,不过书中交代得极其含蓄罢了。

宁府是什么府第?是一个聚麀好赌名声在外、成天价追欢卖笑的家族,家姬娈童数不胜数,连贾珍的亲妹妹都要退避杜绝不愿往来的风声不佳之地,柳湘莲跌足叹息“只有门口那两只狮子是干净的”地方。世袭三等爵威烈将军、宁国公贾珍,现为族长,还很年轻,他的父亲贾敬出家学道炼丹,家事不闻不问,亲妹子惜春在贾母那边长大。贾珍现有妻子尤氏,并非嫡妻。贾珍的儿子贾蓉,不是尤氏生的,生母早亡,秦可卿便是这个贾蓉的嫡妻,所谓宁国公嫡冢孙妇是也。冢孙妇是什么意思?冢字即强调死后可以入祖坟安葬,是嫡孙嫡妻冢妇,像尤二姐就享受不到入贾家祖坟的待遇,径直被安排烧掉了事。在宁府,男性固然可以为所欲为,女子似乎也享有相对自由,尤氏可以夜观男子聚赌,熙凤可以公然调笑贾蓉、秦钟;而贾瑞也可以悍然调戏亲嫂子王熙凤,熙凤还不得不虚与委蛇,贾蓉贾蔷可以帮熙凤捉奸。贾瑞调戏熙凤致死,可卿钟情宝玉病亡,表面上波澜不惊,不过是梦中云雨,但这两则故事实应作为互文来看,就是皮里阳秋,另有文章。

不仅是贾宝玉,即使在其他人如贾母者看来,这个秦可卿地位既高,为人却不似熙凤那么泼辣厉害。书中写她“袅娜纤巧,行事又温柔和平”,是贾母重孙媳妇中第一个得人意的。书中对她的直接描写不多,仅这一章而已,突出地描绘了她的奢侈、兼美、善解人意。如果跟后面对熙凤的描写比照起来,读者自然会发现可卿有更多优美之处。后文常写宝玉遇见熙凤,不是看见她蹬着门槛子吹风,便是在那里剔牙,甚或掳着袖子骂人;尤二事发,她更是撒泼打滚,无所不用其极。但显然可卿没有这等做派,可卿是风雅优美的。P1-3

序言

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读《红楼梦》的,一种是不读《红楼梦》的。《红楼梦》的读者又分两种,一种以《红楼梦》为小说,另一种以《红楼梦》为历史,为自传,为政治指针,为经济教材,为性理大全,为人伦总汇,为社交经,为子弟规……总之不是小说。

《红楼梦》还是很多人的人生指南,未受过哲学训练的人的哲学,无神论者的宗教,恋爱失意者的幻想中心,瞻望豪门者的食谱酒方,最重要的,是许多人的饭碗。说到饭碗,于红学之外,另有曹学、高学、秦学、林学等。我的一个熟人,去年这个时候,正努力创立”姥学“。不知现在如何。

真正痴迷于《红楼梦》的,是不相信《红楼梦》的。他们相信的,是另有一本《红楼梦》,非曹非高,不程不脂,立于天地之间,而不知何乡。这本真《红楼梦》,记述了一切,预言了一切,完美无瑕,空明澄澈,如能出世,将对那些不尊敬《红楼梦》的人,造成毁灭性的心灵创伤。

而现行的《红楼梦》,无论哪个版本,只是预报着那本天书的存在,暗示了它的规模。我们看到的《红楼梦》,其实是推背图,隐藏着真书的线索,难怪百年来无数脑筋特异之士,左书右图,前扇后炉,经寒历暑地从中查考。

按他们的信仰,今本《红楼梦》,或是那本体之书的一个未完成本,或是篡改物、伪造物。经得住考验的证据自然是没有,除了一个,即今本《红楼梦》不完美。一本完美之书,怎么可能不完美呢?所以它一定非伪即误。

那么,本体的《红楼梦》是什么样子呢?人言人殊。清代至民初,《红楼梦》的续作出了不下十种。近五十年,续作似乎没有见到,原因只有一个,今人已经不会使用那种白描手法了。假如没有这个障碍,我相信,续作早已经过百种了,成千上万,也未可知。因为今人的想象,规模远迈前代;今人的研究,也早非学术二字所可范围。红学至此,方得自雄于宇宙之间,踌躇满志,提笔四顾,果无第二种学问,与它有一丝一毫的类似。

黛琪新著《红楼本事》,属我以序。我岂不是最不适合的人选?然黛琪虽知我不喜欢红学,亦知我木讷,当不以虚言诳友也。又或是想侦知反红学者对此书的态度?然黛琪不是红学界中人,并无习气,此书清新可喜,又不可以红学视之。大抵作者先存了游戏的态度,走笔于不即不离之间,是以不陷不溺,读来常觉议论精雅,情致委曲,如枝头新花,不肯怒为大朵,而自伤其枝也。

此书谈的是《红楼梦》,而意常在言外。人生而不完美,难怪完美主义者要向《红楼梦》之类的书下功夫了。《红楼梦》虽无本事,人生有。宋人有句:“我是行人更送行。”庶几括之。

刀尔登

2009年4月28日

后记

从嗜好鸦片开始,一个民族的生命就已经过去。暮气沉沉之中,是列强的枪炮环伺。今人的旧梦,总是要绕开这一阶段的沉沦;但也不需要绕开很远,只要从鸦片战争开始再往前走一百年,就可以重回民族的、文化的、中国元素充斥的、我们熟悉的老古董的太平生活。其实,一百年是很轻易地能翻过去的,尤其是在浅黄的纸张问翻过,薄脆的时光投影,反依稀增添了岁月的神秘,给画中人迷离的脸庞,抹上斑斓的光彩。

我们的旧梦,往往就来自那一部《红楼梦》。它不是一本书,它是那个时代的留声机,在夏日午后,帘栊半卷,斜倚在窗下,偶尔翻开了手头的书卷,你不知不觉走进了一场春梦,流连在无法企及的衣香鬓影间,做一回春梦里的主人公。那是在大观园,是贾宝玉的青春期之前。那个时期我们屡次梦回不厌其烦,而忽略的是之前的死气沉沉接二连三的葬礼,以及之后荒凉萧瑟幽怨难名的哭声。其实《红楼梦》就是一部痛哭的史书,可惜太多的人只看见春梦。

我们的时代是一个庸俗的时代,暴发户的时代,到处都是暴发户。连读书人都是一副读书暴发户的嘴脸,因为他们实在不曾读过几本书;而他们又自觉比别人读过太多的书;更多的暴发户是因为人们确实从来没有见过那么多钱——资本主义送来了可怕的军事讹诈和可爱的商业利益——还是说说红楼梦吧,往前走一百多年再走一百多年,那时候,我们站在文明和繁荣的顶端,人们还没有吸鸦片,一切都高度发达到腐朽的程度。一切是如此完备,如此精美,如此可爱,然而,正是这高度的发达、完美以至于成熟到腐烂,我们将迅即从这个文明的顶端跌落向它自身的黑洞,也跌落向大历史的黑洞里去。

《红楼梦》,正是在那个高度的顶端平台,载歌载舞如歌如泣的场景。戏里戏外的人都如痴如醉、醉生梦死,在现存八十回稿中,书中人寻欢作乐的忙碌和迫切,到了匪夷所思、令人吃惊的地步。细心的读者可以领会到,在这种抓紧时间“及时行乐”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背后,在荒淫、放纵、豪华、腐败、穷奢极欲的空气里,还弥漫着另外一丝一缕与寻欢作乐的氛围相当配合的空气,那就是朝不保夕的焦虑。朝不保夕,盛宴难再,《红楼梦》中的每个人,从老祖宗贾母到众人心头肉贾宝玉,从人尖儿林黛玉到小丫头林红玉,他们早就感觉到了。“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大厦将倾是必然的。这种焦虑感压迫着众人,驱使着众人,向无方向的未来狂奔,奔向一个注定或者或然的黑洞。

狂欢然而残酷的青春。春日暖阳,夏夜水月,秋夕风雨,抑或是冬天传杯夜话,花朝联袂欢宴,清明相随访旧,那依稀的欢声笑语,无法抹去心底的落寞和角落边的淡淡悲哀。红楼梦是一出悲剧,只是小生活里小小的悲剧,可是这小小的悲剧,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都让人难以释怀,为之心碎。

那是一场旧梦,那是一部《红楼梦》。我们的红楼梦从一场春梦开始,这春梦好像一曲艳歌最迷离的华彩部分,尘世的舞台上一系列的男女,在精致华美绝伦的灵肉物欲间,演绎悲欢离合的生动活剧,被曹雪芹的眼睛和心灵捕捉,成就了这一大部红楼梦,悱恻莫名,哀感顽艳。

两百多年,弹指一挥间。曾几何时,人们已经不在乎自己的心灵与感情了,甚或那诗意也只是存在于嘲谑而非实际的生活。经历了几千几万年,人类才培养起来的细微丰富的感情以及脆弱稀有的诗意,被葬送在新时代的灰霾中间。重读红楼,人的灵气、骨气、生命活力,扑面而来。虽然令人感伤,虽然那悲喜只是人类悲哀历史长河中小儿女间微不足道的悲欢,但那正是每一个独立个体生命所必须承担的现在和必须沉淀的未来——除了这些,生命还能留给人类什么呢?《红楼本事》所做的,无非是企图让现实的灰霾中,能够露出一点点深埋在生活灰烬中的灵性光辉。在繁华喧嚣凋零后的午夜,当星辰浮现,现代人仍能看到梦中美丽的脸庞,能感受到含泪的微笑。而有人会以此安慰自己日益苍白的心灵,正如曹雪芹对自己的安慰:在失落的旧世界,曾经有那么一个大观园。那是一个梦,它不再来,但是它曾经来过。

“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相对于残酷青春,我们都是幸存者。相对于漫长的苦难人生,大观园是唯一的蜜。如果你曾来过大观园……这已经很够了。

近二三年,黛子闲居岭南,检读旧书,颇觉趣味。偶与外子闲谈,参差录之,竞成规模。思与爱红者共享之,遂缀成《红楼本事》以申前贤奥意于万一。戊子秋,草稿初就。己丑春,付梓在即,刀尔登为《本事》作序。诸子相济之情,稍难忘之。以此小书就教于读红爱红者,俟青白眼相投者之快意耳。聊为后记。

黛琪

2009年12月9日

缀锦楼&不觉晓斋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0:3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