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长梅编著的《青春时光有憾事》是读品悟在文学中成长中国当代教育文学精选之一,《青春时光有憾事》精选了作者最具有代表性的散文、随笔数十篇,《青春时光有憾事》中这些作品无论是随笔还是散文,或抒写人间大爱,或展现美丽风光,或揭示生活哲理,或写实社会万象,从不同角度给青少年读者以十分有益的启迪。
《青春时光有憾事》作者高长梅笔下的文字带着生活的淳朴气息,向我们扑面走来,令人读罢不忍释手。《青春时光有憾事》青青时光中凝结而成的文章所带来的感动直入人心,读之给人带来无限的回味和遐想。
父亲拍拍我的头,瞅了半天,扔下一句话:“先送育红班吧。”我们村刚刚成立了幼儿园,当时叫“育红班”,不到30号人,大小不一,从三四岁到六七岁的都有。我是其中年龄最大的,个子又高,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孤零零的。
教室在大队部的一间空房子里,泥地,木窗棂上,糊着旧报纸,破了很多洞,在风中抖动着。里面没有桌子,孩子得自带板凳。也没有讲台,只在西边的墙壁上挂着一块发白的木黑板,中间裂了一道很长的缝。黑板上画了一些直线,线下写了一些字,一位胖乎乎的中年妇女站在黑板下,圆脸,齐耳短发,手里拿着一根小木棒,一下一下敲打在黑板上,她正在教我们唱歌:“学习雷锋好榜样——唱。”她的声音很大,她唱一句,下面的孩子就跟着唱一句,有的张嘴,有的不张嘴,有的声大,有的声小,还有个别孩子在板凳上不安分地扭来扭去,一片喧闹。女老师不时停下来,大声呵斥着后面不守纪律的孩子。
在教室的门口和窗下,挤了很多看热闹的人,大人孩子都有,一个个笑得合不拢嘴,还有几个孩子在一句一句跟着唱,那神态比里面的学生还认真,虽然流着鼻涕,但目光中的羡慕之色却是遮掩不住的。
我坐在小凳上,浑身不舒服,那凳子太矮,我的腿很快就酸麻起来。因为是第一天上学,我拘谨得很,总放不开,既不敢左顾右盼,也没有放开声跟着唱,只是张着嘴,小声哼哼,淹没在一片歌声的海洋里,觉得特无助,远没有在大街上玩自在。有一阵儿,我甚至走了神,想起以前自由自在的日子,上树,下河,偷瓜摸枣,多么快意,可如今却被拘束在这样一个乱糟糟的环境里,还被很多人围观,像耍猴似的。甚至,我还赶不上那些上了一年级的小伙伴,小学校虽破,但教室宽敞明亮,有水泥砌成的课桌,高高的槐木板凳,校园里有很多大树,最粗的那棵上吊着铜铃,二根绳子飘在半空,清脆的铃声在校园上空流淌,像一只只鸽子,一圈圈越飞越高……
“立场坚定斗志强——唱……”那位胖老师还在一句句教唱着,手中的木棍噼里啪啦在黑板上敲得山响。我机械地张着嘴巴,跟着唱,心却飞向了外面。我不喜欢这个叫“育红班”的地方,也不喜欢那位胖老师,她长得一点也不好看,脸黑,还有浅浅的麻坑。我开始羡慕那些上了小学的小伙伴了,那里面的女老师脸白白的,梳着长长的辫子,唱歌的时候用风琴伴奏,身子跟着一晃一晃的,好看极了……我突然那么渴望成为一名小学生了。
就在这时,育红班的门口挤进一个人,用手敲了敲那扇破旧的黑漆大门,歌声戛然而止,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那人身上。我一看,是祖父,他走到女老师跟前,小声说着什么。接着,他冲我一招手,说:“快,出来一趟。”一顿,又说一“搬上凳子。”
我站起来,顺手提起小板凳,满腹狐疑地跟在祖父身后,使劲挤出门口的人群。阳光下,我深深吸了一口气,看着祖父,不知他找我出来干啥。
“快点,到学堂去,老师刚才到家里来了,说你到上学年龄了,让你上学呢。”祖父总把学校说成“学堂”,他的手上拿着一个花布书包,里侧用圆珠笔写了我的名字,是我的学名。
那一瞬间,我背上书包,不自觉地挺直了腰,觉得自己一下子成了小大人。育红班里的歌声仍在响着,但已跟我没有任何关系了。我马上就要成为一名小学生了,可以跟那些小伙伴在一起,跟会弹琴的好看的女老师学唱歌了,真是开心。
但也有一点遗憾:那首《学习雷锋好榜样》,我还没学会呢!
而懵懂的童年,就在那首支离破碎的歌声中,倏忽而去,永不会再来了。
P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