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立场--快乐教学锦囊80篇》由何捷所著,本书是作者结合二十年的班级管理以及教育教学工作经验,站在一线教师的立场上,以简约朴实的随笔、札记的形式,从班级管理、师生关系、同行寄语、教学随笔四个方面阐述如何做一名快乐的教师,全方位地向读者展示了一线教师在日常工作中最为实用的、最“接地气”的教育管理思想与教育教学方法,对一线教师来说非常有借鉴意义。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一线立场--快乐教学锦囊80篇/凤凰教育书系 |
分类 | |
作者 | 何捷 |
出版社 |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一线立场--快乐教学锦囊80篇》由何捷所著,本书是作者结合二十年的班级管理以及教育教学工作经验,站在一线教师的立场上,以简约朴实的随笔、札记的形式,从班级管理、师生关系、同行寄语、教学随笔四个方面阐述如何做一名快乐的教师,全方位地向读者展示了一线教师在日常工作中最为实用的、最“接地气”的教育管理思想与教育教学方法,对一线教师来说非常有借鉴意义。 内容推荐 《一线立场--快乐教学锦囊80篇》由何捷所著,《一线立场--快乐教学锦囊80篇》是一本关于做一名快乐教师的图书,全书内容从体系上说较为完整,全书分为四部分,班级管理,师生关系,同行寄语,教学随笔,内容也非常精彩,如何让做一名快乐的管理者,让学生喜欢上老师,从而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快乐,教师也快乐;对同为教师的箴言寄语,别有一番心意,老师常见的问题、矛盾、冲突,是否就真的是三千烦恼,无法解决呢?换一种心态,换一个角度,天地自然宽广,教师生活同样是快乐的。 阅读这本书,你也是在阅读一个真正的人,在聆听来自一线的呐喊与呼告,相信你的心也会有所感应。因为,每一个教师都是来自一线,心底最原初的位置,就是一线立场。 目录 序言 我有这样一个梦想 我的地盘听我的——班级管理记 1 受欢迎的“班规” 2 我的“上课规矩” 3 课堂漫步者 4 火辣辣的掌,火辣辣的爱 5 留下天使笑靥的《班级日志》 6 大事巧化小 7 和愤怒有约 8 请别“盲”中出错 9 常和青年班主任说的故事 10 长远与当下 11 蜜蜂为什么追小熊 12 在班级中栽“花”培“草” 13 钥匙响叮当 14 我是“救火队长” 15 煮水饺与带班 16 向驯兽师学治班“三板斧” 17 遭遇“高压锅” 18 我的救赎 19 “替写”背后乾坤大 20 不该忽视的空间 青山见我应如是——孩子面对面 1 儿时那些事儿 2 我曾是个“坏孩子” 3 从孩子不想过六一说起 4 也该给孩子送礼 5 就是要你快乐 6 学玩溜溜球 7 和孩子打赌 8 长相太凶了 9 询问 10 话说“到办公室报到” 11 孩子,你有权遮掩 12 儿子,我在找寻你的影子 13 儿子在场 14 我的儿子是差生 15 别把孩子往“沟里”看 16 作文与做人 17 留守儿童教育个案透视 18 让所有孩子看到希望 19 写给即将毕业的孩子们 20 长大后,我就“忘记你” 有心栽花花方成——同行聊天室 1 高徒出名师 2 谁的运气不好 3 上课须知 4 想当年 5 大师也曾年轻 6 实习老师的三个“为什么” 7 代课杂感 8 到校门口学做好老师 9 请孩子模仿我 10 老师,息怒 11 不妨放个“情绪假” 12 说表情 13 树与藤 14 当砖块还是石头 15 教学如教车 16 别学“扁鹊” 17 像猫一样学习 18 拿什么让你进步 19 让家访变脸 20 这些口头禅要不得 我有一言应记取——教学行吟录 1 那山,那水,那人——希望小学支教随记 2 铁观音·酥油茶——援藏支教走笔 3 “猴子”下山上公开课 4 又是一年实践时 5 共性 6 书冢 7 教育是“慢艺术” 8 饼干被偷之后 9 《先知》启示录 10 教师,你应该是个文人 11 好学校的标准 12 小议校园文化建设 13 做儿子的游泳教练 14 应试教育是“洋快餐” 15 小学语文课堂的眩晕 16 课堂平等论 17 小红花与棒喝 18 杂志杂志我问你 19 教育需要参与 20 第一个教师节 后记 比做苦力还累的事 试读章节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班级管理,“班规”少不了。但凡“规矩”,皆带有一种约束,很少能让人喜欢,更别说让孩子们喜欢了。但在我的班级中,却有这么三条受孩子们欢迎的.“班规”。其中奥秘,不过四个字:信任、民主。 “班规”之一:禁令缓冲期 为确保孩子的安全,维护正常教学秩序,我们常会给孩子下禁令,诸如禁止孩子携带某些玩具、参与某类活动等。尽管我们知道,那有些不近情理,但也是迫于无奈。许多学校就禁止孩子们玩溜溜球,携带游戏机、溜冰鞋、陀螺、赛车,有的甚至禁止孩子在课间奔跑……有意思的是,越是禁止,孩子们越热衷。每一次禁止的背后,要么是孩子们的抱怨,要么就是转入地下,和教师玩起“猫捉老鼠”的游戏。 班级作为学校的一个组成部分,理应服从学校的统一管理。遇到这类“禁令”,作为班主任,我当然理解、服从并且主动代为传达、执行。但是,我也有“对策”:禁令缓冲期,即自从学校禁令宣布之日起,班级中遇到有在受禁止之列的,不要求立竿见影,而是结合本班情况和孩子们商量,允许他们提出“缓冲申诉”,依商定结果,给予一段“缓冲期”,让他们从逐渐适应过渡到彻底和一些“习惯性活动”、“心爱之物”告别。 例如,有一段时间,男生们迷上了“游戏王卡”。这是一款日本人设计的动漫卡片,每一张都印刷精美,人物造型奇异,充满科幻色彩。图片下还配有说明文字:攻击力、生命值、游戏效果等,非常吸引人。孩子们花钱购买,并且在下课时“对垒”。这样的“对垒”具有一定赌博性质,“游戏王卡”会在“对垒”中易主。有的孩子自控能力差,上课都会悄悄拿出来欣赏、玩耍,影响了学习,而且流行迅猛,必须禁止。禁令下达后,孩子们提出意见:“游戏王卡”本身不“坏”,再说也并不是全体同学都用于“对垒”,在上课玩耍的更是少数,全体禁止不合情理。它确实太具吸引力了,同学们提议再给他们三天时间“缓冲”,三天后,保证不再带到学校。孩子们的申辩合情合理,根据本班“班规”,在班级范围内同意孩子们拥有三天“缓冲期”。三天后,孩子们很自觉地履行诺言,我也不再和同事们一样,经常为此事操心。 其实,“缓冲期”对于孩子来说是一种心理安慰。它让孩子们有一种被人尊重的感觉,有一种享受民主的愉悦。在申请获得“缓冲期”时,他们据理力争,提出自己的观点,这不仅锻炼了表达能力,也是一种参与民主生活的方式。在“缓冲期”内,他们会格外珍惜,“缓冲期”过后,他们会主动履行承诺,实现了自我约束、调控。 “班规”之二:日常功劳簿 谁都需要肯定和表扬,孩子更是。制定一套完善合理的表彰激励机制,可使孩子向善的本性被充分激活。我的第二条“班规”就是据此而定的,即做一本《日常功劳簿》,由一个孩子专门负责管理和登记。功劳簿上登记的“功劳”很杂、很小:作业书写进步,发表作文一篇,为集体做好事一件,拾到东西交公,获得荣誉一项,被老师点名表扬一次,考试明显进步……管理员每天都认真记录。孩子自己觉得今天有哪项需要记载的好事,也会主动找到管理员要求登记。我每天必翻阅此簿,并及时做出表彰。当孩子犯错时,这些优秀记录可用来抵消一些惩罚,让孩子体会到功过相抵的公平,感觉到平时积极向善的重要性。在一定预定期限内,如果孩子没有犯错,那么将累计转化成评优评先时的分值,聚集为一种更大的奖励。 小国是我班上一个特别的孩子,平时热情助人,关心集体,好事做了不少,但脾气很急躁,常惹麻烦。每当做了好事,我们都认真记录,及时表扬。一次,他和别班同学发生口角、争斗,同学家长和老师向我反映情况,我对其作了批评教育。我们一起翻开《日常功劳簿》,逐件和他回忆他自己所做的好事,告诉他老师的良好印象,并慎重地告知他,这次的错误将抵消他做的三件好事的分值。立刻,小国感到很后悔,他说这比罚他抄书、写检讨更难过。他也很珍惜这些“辉煌的经历”,表示要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我觉得,类似的教育效果远远好于常用的威吓式训导或者抄书等变相体罚形式。 杜威说:孩子世界的特征不与成人世界相同,他们更注重的是情感。《日常功劳簿》其实就是一种及时激励的机制,它将孩子的点滴进步记录在案,这就等于将这些闪光点定格、放大,成为一种良善的符号,时时鼓舞着孩子,发掘他们真、善、美的本性。同时对教师来说它也具有提醒的作用。提醒教师不要意气用事,不要在盛怒之下做出错误决定。每当孩子犯错时,看看他平时的表现,想想每个孩子天真的笑容,再大的错误也是可以原谅的,更何况是一个平时常做好事的孩子呢?“班规”之三:师生心愿墙 人是迫切需要交流的。看过一张照片,国外街头有一个小亭子,上面密密麻麻贴满了小纸条,有广告,有启事,有杂谈,有漫画。大家把这个方寸之地当做宣泄场、沟通桥。但在日常班级管理中,我们是否忽视了孩子们的交流权呢?教师常常居高临下地发号施令,毋庸置疑、辩解,不许违抗,孩子要做的只有服从,更别提广开沟通渠道了。中医说痛则不通,积压久了,孩子们必定积小疾成大患。 在我班上的黑板旁,专门设有一块小小的墙面,深受孩子们欢迎的——师生心愿墙。凡是孩子们有什么要对老师说的话都可以写成小纸条贴在墙上,我及时阅读,反馈。纸条的内容很丰富:给老师提意见,要求调整座位,对早读内容和形式的建议,反映板书反光问题,作业疑难求助……五花八门,畅所欲言。可别小看这不足四分之一平方米的小墙面,它让我及时了解孩子的需求,帮助我及时反思,修正言行,调整班级管理规章制度。 它的设立,解决过许多问题,印象最深的是协调了各科的作业量。有时候,各科老师都布置了自己认为适中的作业量,可是叠加在一起就了不得了。后来有孩子建议将每科教师布置的作业贴在心愿墙上,每天上下午下课前均由班主任协调。这样一来,当天的作业就不会“聚沙成塔”了。 P3-5 序言 一直以来,我都在寻找自己的梦想。其间也曾彷徨,迷茫,也一度为些卑微的喜悦癫狂,张扬。但心里总感觉缺落。梦想是人的灵魂得以安放的地方,而我未能看清自己,所以心海总不能安平。一个声音,一种冲动,分明地告诉我:去寻找,梦想离心的距离很近…… 回忆的起点定格在1994年的夏天,伴着蝉儿无休止的欢鸣,我的教育梦想开始了。即将前往学校报到,母亲拉着我的手,神色凝重地叮嘱:好好干,不出五年就会当校长!当了一辈子工人的母亲怕我没信心,用她质朴而严密的逻辑解释了这一推测:学校里有那么多的女老师,你是男教师,只要表现得好,当校长是理所当然的。就这样,“当校长”就成了我最初的教育梦。 那一年,我十八岁。 母亲料事如神。一入校,我就当上了“主任”,执掌一个即将毕业的班级。同年十月,父亲因病去世,母亲因背债而提前退休,没有长辈教导,靠着青涩莽撞的冲劲儿,我和与自己年龄相差不大的顽童们胡闹了一年。毕业后,老校长拿着一叠告状信找到我。一番谈话似乎要击碎我的“校长梦”。 从没想到带一个班这么讲究!原来“班主任”一职就是“弼马温”,专用以考验顽猴般的青年啊。可大家做得风生水起,我怎么如此不堪?我沉下心来,重新调整了梦想:当好“弼马温”!第二学年起,“用心当好一名班主任”的梦想就贴近我,充盈进一个不服输的青年的内心,慢慢滋长,填充,圆润,鲜活。一晃二十年,这梦想从未动摇,与我成长成熟的灵魂共存,也因浸润在纯真璀璨的童心中而变得金光闪闪。 冰心说:只拣儿童多处行。儿童于教师,就像水于鱼儿,是生存的依托,更是幸福的源泉。二十年的班主任工作,我一直沉浸在儿童世界中,苦辣酸甜,欢笑泪水,欢喜委屈,成功失败,所有传说中班主任该经历的都经历过了,该承受的都承受过了。但不断获得的,是儿童送给我最珍贵的礼物:晶莹的童心,曼妙的智慧,良善的温情。 这些,共同构建了我的一线立场,这样的立场渐渐变得坚定,明晰。 一线,有人称为“火线”,有人说它是“前线”。我将其看做是儿童的成长之线,也是教师火热的生命之线。记得2005年我刚送走一届毕业班就接到校长的电话,要求我继续担任新一届毕业班的班主任。这个集体的“名气”很大,因常有“火情”而无人问津。而我带班有些想法,所以学校就有了这样的安排。我笑着接下“救火队长”的差事。因为我了解儿童,只要用心养护,必能唤回原本就未逃离的童真。一年飞逝而过,我和那个班的孩子成了最难舍的朋友。儿童用心和你交往,他们给予你的不仅仅是友爱,而是整个人。对老师的信任,会使他们把自己都交给你。毕业前,班级被学校评为“十佳”。我呢,则一口气连续三年担任这样的“救火队长”;也因为这些难得的经验与案例,我陆续撰写发表了数百篇班主任工作的经验总结和随笔。 一线工作做出了滋味,我的心得到安慰。一直在寻找的那个梦想,原来,当好“弼马温”这个梦想一直深埋在我的心里,每天每时每刻都能触及。如今,它逐渐成为我的教育信条、教育箴言、教育主张。给我一个班,不是心满意足那么简单,其实是给了我一个实现梦想的平台,一个淬炼人性的契机。又一个新的梦想萌发:把有意思的写出来,和大家分享。我知道,很多同行也需要寻梦……于是,我决定出版自己的班主任工作专著——《一线立场》。 说来好笑,早已忘记的“校长梦”“调岗梦”等又几度来袭。每遇提拔的机会我也会欣喜,也会心慌,就像一副金灿灿的鱼钩挂满诱饵摆在我眼前,我知道咬钩同时也要离开水。我问过自己的心,选择了留在水中。就这样,我守住了这个梦想。突然想到庄子,楚王想以“千金”聘其为宰辅却被拒,庄子说自己愿意在野以自得其乐,终身不仕。庄子是何等的畅快淋漓,他追求的是心灵的洒脱和静寂,唯有如此方能“得乐土,以快吾志”。我不敢自比庄子,但我也在寻找适合自己的教育之梦,一个一线教师最朴素的梦。 给我一个班,我希望带出一群健康、快活的儿童,一个个鲜活的人。这不是痴人说梦,这就是我的教育梦想。 后记 昨天去邮政局领取稿费,把单据拿给柜台操作员时,听到一句话.哇,写这么多文章啊,这可是比做苦力还累的事。 心里滑过一些悲凉。随即又转为一种自满。 很自然地想起自己的处女作。教师的文章一般从“伪论文”开始。18岁,我进入这个行当,8月24日报到,九月就遇到学校征集年会论文,清晰记得当年的主题是“怎么评课”。6月,我刚从师范毕业,正好《教育学》教材中有一个章节是关于评课的,于是拿起小学生的作文纸,靠着在师范学校练的书法硬功夫,辛辛苦苦地抄写了十余页。左看右看,看不出任何破绽,已到天衣无缝之境界了,就只剩下没有适合的标题,总不能也叫“《教育学》第×章:评课”吧。于是讨巧拟定了一个能包圆的题目——《评课面面观》,递交上去,带着胜利的微笑。 每个人都觉得自己的文章是最棒的,我更是有“恃”无恐:纸上得来不觉浅,就怕你们不识货。心里这样想,期待着获奖的那一天早日到来。一个师范刚毕业的学生,能在福建省名校的年会论文评选中获奖,我觉得那是无上光荣的。我有把握。 消息来了,安慰奖。应该是看在那十余页工整正楷的面子上,否则只有砍柴在孙山的份儿!处女作就这般不纯洁,稿纸退回后,我没有保存,付之一炬。 写作这档子事惹得烦恼还没完…… 教师最愤然的就是论文发表评职称,英雄不能免俗,即便你上了梁山,铁定不争名夺利了,也难逃初级职称评选时的硬件——两篇汇编。总觉得职称评选组的专家像雷音寺里的阿难和迦叶,我们是无辜且懵懂的唐僧,被索取“好处”时那般幼稚而无助。拿来,不管你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只要评职称,不管你是否称职,论文就是通行证!这就是我的第二篇文章出产的“大背景”。索性一不做二不休,花三百大洋,托带头大哥牵线,终于在一本名不见经传的杂志上刊出,欣喜之余也感到心痛。一个月工资才百来元,怎么就这么潇洒掉了。之后自己又成为新一届的带头大哥,关照了好多弟妹在刊物上“自主投资”发表……那片片钞票满天飞,飞到我心痛的时光,随风去吧……往事不要再提! 不提不行!花钱发表后被告知,这类刊物上发表文章属于非法,评选中级职称是用不上的。刊物是“黑刊物”,文章更是没有户口本的“黑文章”了。天杀的!黑不黑我们怎么知道,投资发文已经够猥琐的了,干了这样有悖师德的事,心里总安慰自己这算是被迫无奈的。未曾想现在还要加入新闻出版局的扫黄打黑组才能得以逃脱升天?岂有此理!盛怒之下,凭着当时年轻气盛,孑L武有力,毅然决定弃玩闹,戒声色,全力以赴投稿发表,以雪前耻。 就这样,踏上了这“比干苦力还累”的路,一走就是二十年。回头看看,二十载风雨兼程,无数个昏晓交替,自己也成了曾经怎么也想不通的谢顶中年男。咳,造化弄人! 弄人的同时也是磨炼人。写起来就停不下来了,这才发现我是擅长写的。这里投投,那里发发,不知不觉中,发表量超过了千篇,更让自己想不到的是,出版的各种书籍、音像制品居然达到十余种。曾经有一段时间,福建省各大学生刊物上都有我的作品连载。写的种类也多起来了,学术论文是不轻易写的,因为还是脱不了借鉴、摘录的老套套,感觉力不从心且有鸡鸣狗盗之嫌。最喜欢的是为孩子写,写孩子看得懂的文章;为教师写,写大家心里有却说不出也不好说的话;为家长写,写大家需要知道的;为自己写,记录下自己生活中的见闻感受,不管是心潮涌动还是涟漪初晕,只要是有感觉掠过,都提笔记录。我想,这就是我不爱照相的原因,因为已经用文字将生活定格住了。 现在,写作成了我每天如吃饭睡觉一般必须做的事,一天没有写下一千字就感觉今天是荒废了,总要找个理由说服自己:今天我生病了,没法写;今天思维枯竭了,没法写;今天手扭伤了,没法写……理由虽然找到,也是真切存在的各种意外,但“没法写”是不能原谅的,就用读来弥补,原本一天读15分钟,没写的日子,就读个天昏地暗,茶饭不思,快意淋漓。每日就在这俯仰之间,体察阴阳变幻,乾坤交替,体味人生百味,摈除心中的积怨与如影的恶习。写作,让我的心得到澄净。曹文轩说阅读是一种宗教,我说写作是一种信仰。 稿费算好了,我幸福地握着这“比干苦力还累”的劳动所得走出邮政局。抬头看看天,云朵都堆成笑脸。“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条道,我是打定主意要走到黑的…… 看了这篇文章,问一声:你来不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