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的能源需求呈现急剧攀升的趋势,能源利用引起的环境问题亦不容乐观。中国经济正面临着环境恶化和能源短缺的双重强约束。
李影编著的这本《中国经济增长的能源约束》基于经济增长理论与能源经济学的研究视角,综合运用统计分析、资源要素的尾效分析、稀缺指数的动态分析等方法,对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下的能源、环境约束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不同能源品种对经济增长制约程度有差异的观点。
本著作研究显示,在确保经济增长质量和速度的前提下,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及改善能源贸易结构,能够缓解中国经济增长的能源约束,该结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及政策指导意义。
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能源形势,使得中国经济的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与考验。从国际来看,国际油价高位震荡、大国间能源博弈愈演愈烈以及国际能源进口运输风险的增大使得中国在国际能源市场上举步维艰、困难重重。从国内来看,随着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的能源需求呈现急剧攀升的趋势,供需缺口日益扩大,能源利用引起的环境问题亦不容乐观。中国面临着环境危机和能源危机带来的双重强约束,能源的利用更是处于两难抉择的困境。因此,在这一形势背景下研究一次能源对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约束问题、寻求保持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与将能源消耗的代价降至最低之间的平衡就具有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目前中国能源供需的现状如何?能源供需的未来发展趋势如何?中国是否存在能源约束问题?能源约束会对中国经济增长绩效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究竟以什么样的指标来衡量中国能源的约束性?影响中国能源约束的因素有哪些?缓解能源约束的途径有哪些?这些都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亟须研究和回答的问题。
李影编著的这本《中国经济增长的能源约束》以一次能源对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约束为研究视角,运用经济增长理论与能源经济学的知识和方法,将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针对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能源约束和环境约束等问题展开研究和探讨,目的在于探索能源约束与中国现代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以寻求缓解能源约束的途径并实现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体研究内容安排如下。
首先,对研究能源约束的前提——中国能源的供需情况进行了描述性分析,界定了能源与能源约束等相关概念,并对能源与经济增长的相关理论进行了回顾与梳理,为下文的分析和研究提供了现实依据和理论基础。供需基本面的分析结果显示,中国经济表现出对一次能源利用的强依赖性。尤其是在没有完全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情况下,减少能源的投入以缓解能源对经济增长约束的方式势必会对仍然依靠“高投入、高消耗、一高污染”的中国经济产生严重的破坏,是不可行的。因此,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能源约束进行翔实的分析以寻求更适合、更有效的缓解途径就成为必然的选择。
在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能源约束进行分析的过程中,《中国经济增长的能源约束》分别从静态和动态的角度进行了系统的探讨。首先,在静态分析中,本研究在借鉴Romer(2001)的经济增长“尾效”假说的基础上,放宽了其关于经济规模不变的假定,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能源约束进行量化。研究显示,中国能源的经济增长尾效值为0.010895,相对于其他自然资源(尤其是土地资源)来说,能源对经济增长的阻碍从数值上看并不明显,能源并不是阻碍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这一结果可能异于我们的直观感觉,因此我们继续对不同种类能源约束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利用灰色关联度等分析方法,我们对不同能源品种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性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目前中国经济增长的能源问题主要是结构问题,而不是总量问题,分能源品种尾效分析的结果也印证了这一结论。目前中国主要面临的是水电和天然气等新型能源的制约,而煤炭对于煤炭生产大国中国来说约束性相对要小得多。因此从总量上来看,短期内我国的能源还不会成为阻碍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但从结构上看并不十分乐观。其次,在动态分析中本研究借鉴了Noel D.Uri(1995)的研究思想和方法,对能源的稀缺性以至约束性进行了时间趋势分析,并从国际层面和国内层面两个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一次能源的稀缺性以及能源对经济增长的约束性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逐渐增强的。也就是说,从长期趋势来看,我们不得不面对能源短缺的现实,因为不管未来国际国内能源生产、消费格局如何变迁,政治、经济格局如何变换,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能源的低价格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其次,为了寻求缓解中国经济增长能源约束的途径,本研究对影响能源约束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在对能源价格指数(能源约束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定性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简单的线性回归模型,对能源约束性多重影响因素进行了计量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增长、人口、交通运输、出口贸易、国际石油价格的上升等因素都会显著加剧能源对经济增长的约束性。而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技术进步)以及改善能源贸易结构则会明显抑制能源对经济增长约束性的增加,三者是能够有效缓解中国能源约束的重要途径。
最后,针对以上分析结果,本研究对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技术进步)及改善能源贸易结构这三种可以有效缓解能源约束的重要途径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能源发展利用的实际和中国经济发展的现实,给出了相应的政策思考。
第一章 导论/1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1
第二节 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5
第三节 研究可能的创新与不足/10
第二章 基本概念与文献回顾/13
第一节 基本概念的界定/13
第二节 中国经济增长特征性事实:基于能源约束视角的分析/21
第三节 文献回顾/37
第三章 能源供求统计描述/77
第一节 能源供求统计描述/78
第二节 能源供需失衡特征分析/107
第三节 能源利用的环境问题分析/112
第四章 能源约束之静态分析/118
第一节 能源消费总量约束分析/124
第二节 能源消费结构约束分析/136
第三节 本章启示/151
第五章 能源约束之动态分析(时间趋势分析)/153
第一节 理论准备与模型构建/153
第二节 计量检验与结果分析/160
第三节 本章启示/166
第六章 影响能源约束的因素分析/168
第一节 能源约束的影响因素分析/168
第二节 能源约束影响因素的变量选择与数据来源/175
第三节 计量检验与结果分析/180
第四节 本章启示/185
第七章 缓解能源约束的途径分析/188
第一节 提升产业结构层次/190
第二节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198
第三节 优化能源贸易结构/206
第八章 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政策选择/216
第一节 建立多元化能源供应体系的政策/218
第二节 构建效率型、节能型能源需求的政策/223
第三节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政策/225
参考文献/227
后 记/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