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寿(寿颐养)/中华年俗文化丛书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中华年俗文化编辑部
出版社 藏文古籍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中华年俗文化编辑部编著的《寿(寿颐养)》对寿文化的起源与寿神的传说作了全面介绍,并为读者详细讲解了长寿吉祥物的常识以及民间祈寿的礼仪与禁忌,可供对寿文化感兴趣的读者参考研究。本书禀承“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原则,力求达到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统一。

内容推荐

寿文化是中国民俗文化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寿(寿颐养)》不仅能让您全面了解寿文化的起源与寿神的传说,更为您详细讲解长寿吉祥物的常识以及民间祈寿的礼仪与禁忌,同时还特别推荐了一些比较实用的养生知识,希望读者从书中得到收益。

《寿(寿颐养)》由中华年俗文化编辑部编著。

目录

第一章 寿文化的起源与寿神

 寿文化的起源

 “寿”字是如何产生的

 “寿”字有哪些含义

 中国寿文化是如何发展的

 重阳节中蕴含了哪些寿文化

 祝寿礼起源于什么时候

 寿与生日有什么区别

 衡山为什么被称为“寿岳”

 “五福寿为先”是怎么回事

 吕洞宾“九转炼丹”和寿有什么渊源

 民间的寿神崇拜

 寿星的天文学来源是什么

 寿星的文化来源是什么

 关于南极仙翁有什么传说

 南极仙翁的脑门为什么那么大

 南极仙翁的手杖有什么来历

 寿星和宋仁宗有什么渊源

 世界上最长寿的人是谁

 商纣和彭祖有什么渊源呢

 为什么祝寿时很少用彭祖画像

 王母娘娘是女寿星吗

 关于无量寿佛有什么传说

 麻姑是什么人

 麻姑献寿是怎么回事

 八仙庆寿是怎么回事

 蟠桃盛会是怎么回事

第二章 祝寿的民间习俗

 古时的祝寿典故

 蟠桃和普通的桃子有什么区别

 西王母的蟠桃盛会是怎么回事

 东方朔偷桃是怎么回事

 为什么说“仁者寿”

 为什么说“大德必寿”

 祝寿时为何要说“寿比南山”

 寿山福海是什么

 民间的祝寿习俗

 不同的年龄的寿庆各有什么雅称

 为何年过半百才能“做寿”

 祝寿之礼为什么多在逢十之年举行

 什么是花甲寿

 什么是冥寿

 民间是如何做冥寿的

 做寿材的日子为什么要选在闰月

 白喜事是怎么回事

 六十六岁大寿有什么特殊讲究吗

 民间为何有

 “男做齐头女做一”的说法

 文星拜寿星是怎么回事

 “万寿节”是什么节日

 “千秋节”是什么节日

 寿庆柬帖有什么讲究

 如何布置寿堂

 寿星吃寿面的习俗是怎么产生的

 送寿桃祝寿的习俗是怎么来的

 祝寿的寿礼都有什么

 民间的寿礼有哪些讲究

 寿图都有哪些种类

 “猴寿”是什么

 祝寿需要哪些准备工作和仪式

 蒙古族的寿宴有哪些仪式

 寿酒是如何出现的

第三章 象征长寿的吉祥物

 象征长寿的吉祥物件

 松树为什么被视为吉祥之物

 寿龟望月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鹤为何能与龟一起被称为“长寿之王”

 鹿也象征着长寿吗

 寿石为何称为“祈寿”的吉祥物

 五瑞图中有哪“五瑞”

 长寿花为什么可以代表长寿

 象征长寿的吉祥书画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寿”字书

 什么是“祝寿图”

 什么是“百寿图”

 “百寿图”是如何产生的

 关于“百寿图”有什么传说

 历史上有哪些有名的“百寿图”

 什么是“寿字纹”

 什么是“猴头寿”

 年画中有哪些寿星形象

第四章 民间祈寿的礼仪与禁忌

 民间的祈寿礼仪

 洞房花烛夜也有祈寿习俗吗

 长命灯是怎么回事

 长命鸡是怎么回事

 民间为何有给小孩子穿百家衣的习俗

 百天时为何要给小孩配上百家锁

 长命索是怎么回事

 婴儿周岁时认干亲是怎么回事

 古时的“借寿”“避寿”是怎么回事

 民间为何有“逢人宜减寿”的习俗

 春节时候有哪些祈寿习俗

 除夕的祈寿习俗有哪些

 守岁是一种祈寿仪式吗

 “寿头”是什么

 拜年习俗中有哪些祈寿的寓意

 人们为什么要选在正月初七祈寿

 民间的祈寿禁忌

 各个地区有哪些年龄禁忌

 年龄中的“三”和“四”有哪些禁忌

 民间为何认为六十六是老年人的一个坎

 民间为何忌言百岁和逢九的岁数

 本命年拜祭本命神是怎么回事

 本命年与红色有什么关系

第五章 健康长寿的方法与秘诀

 日常养生的核心理念是什么

 如何顺应四时调护阴阳

 为什么说“养生先养心”

 老年人要注意哪些饮食习惯

 “起居有常”对养生有什么意义

 什么是辟谷养生

 常见的养生方法有哪些

 中医养生为何特别注重保养脾胃

试读章节

寿与生日有什么区别

不管寿辰还是生日其实都是庆生,之所以叫法不同,当然是因为二者有一定区别。平时,年轻人庆生都是说过生日,没有人听哪个年轻人说给自己做寿的。而给老年人庆生的时候,仪式不仅比年轻人隆重,而且庆生也有了“做寿”的名号,听起来也更加的正式起来。这在平时看起来稀松平常,可是里面的学问知道的人就很少了。按照传统的习俗,只有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才有资格做寿,不满六十岁的人庆生充其量就是过生日,如果你不满六十岁就说要给自己做寿,那就不是做寿,而是“折寿”了。

“寿”与生日的界限为什么要定在六十岁呢?原来,天干地支六十年一个轮回,在民间看来,一个人过了六十岁就意味着他已经度过了一个完整的宇宙周期。所以,满六十岁的老人就和普通人不一样了,他们开始享受和死者即祖宗一样的礼遇。所以,每逢他们生日的时候,就要接受子孙的祝拜,仪式隆重的好似先人的亡灵接受儿孙的祭拜一样。或许还可以这样认为,当一个人开始享受“寿”的权利,那就意味着死亡已经渐渐逼近。正因如此,中国民间的丧葬用品才一概冠以“寿”字:棺材被叫作“寿材”,殓服被叫作“寿衣”,灵堂被叫作“寿堂”。

寿,是一种长久,寓意着生命延续,我们从“寿”中祈求中永生,但是谁都知道没有永生,当你到了祈“寿”的年龄,也就意味着生命即将结束,所以,祝寿礼不仅仅是一种祈寿祝寿的礼俗,同时也是一种丧葬礼俗的预演。

衡山为什么被称为“寿岳”

衡山,又名南岳、南山、寿岳,是我国的五岳之一。说到衡山的“寿岳之名,最广为人知的恐怕就是“寿比南山”了。当然,这寿比南山也是有来头的,所以,寿岳之名还要从南山文化说起。

衡山是中国五岳之寿山,历来为祈福、求寿之圣地,福寿文化源远流长,关于南岳为寿岳的历史记载颇丰,《春秋元命苞》《开元占经》《春秋感精符》《费直周易》《唐书天文志》等许多古代典籍,都有南岳称为寿岳的记载。据《星经》记载,南岳衡山对应星宿二十八宿之轸星,轸星主管人间苍生寿命,南岳故名寿岳。也有传说,人类人文始祖、南岳主神祝融氏生息于南岳衡山,因为祝融氏主管人间福、禄、寿之神,所以南岳才有了寿岳之称。

衡山被称为南岳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建在山上的道观和寺庙良多,宗教文化、儒家文化、民俗文化。在这里交互生长,使衡山成为一座兼具众家之长的文化名山。、但是,不管是宗教、民俗还是传统的儒家文化,其中都包含有浓重的康寿、长生等色彩,而不管是长生、福寿还是民俗中的养老敬老都是中华寿文化的内容。所以,衡山就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福寿仙山,每年节日来这里祈福求寿的人络绎不绝,常年不熄的香火和虔诚的人群无形中成就了“寿岳”的传奇。“五福寿为先”是怎么回事

商周时期,中国已经形成了以长寿为人间诸种幸福之首的认识,《尚书》中就已经有“五福寿为先”的说法。五福,一日寿,二日福,三日康宁,四日修好德,五日考终命。

P9-10

序言

生命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从古至今,无论是生而富贵的皇亲贵胄,还是庸碌穷困的不得志者,无不尽其所能去珍爱自己仅有的一次生命。它承载着一个人所有的荣辱、财富、声誉、梦想等。“寿,久也”,自古寿者少,求寿者无限。古人对死亡的恐惧,对未知和神灵的崇拜,无不源自对失去生命的恐惧和对长生的渴望。

“寿”的概念出现之后,就衍生出很多相关的文化:祝寿、祈寿、养牛、节日中的寿文化,与“寿”有关的字画、求仙祈寿故事等。民间的祝寿习俗如送寿桃、吃长寿面、敬寿酒……我们对这些过寿习俗习以为常,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其中的缘由。民间还有很多隐晦的祈寿习俗,例如,小孩穿百家衣、戴长命锁,洞房花烛夜点长命灯,除夕守岁等,其中的意义便是祈求神灵保佑健康长寿。

古代更是有很多关于求仙祈寿的神话故事,且不说秦始皇派童男童女东渡求仙问药,只是八仙过海、麻姑献寿、蟠桃盛会、彭祖长生等故事就够大家品味一阵。民俗文化中也由寿衍生出南极仙翁、王母娘娘、麻姑、彭祖等寿神寿仙。中国最古老的诗歌总集《诗经》中也处处可见古人对长寿的渴望。虽然长生不死只是一种妄想,但是人们还是热情歌唱吟诵着,希望自己真能“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

中国寿文化还有一个重要内容,那便是尊老、敬老。敬老是自古就有的传统,传说汉代就开始立法,以法律的形式给老人更多特权,让老年人获得更多重视和尊重。这种尊老、敬老的习俗其实也体现了人们对长寿的渴望。民间尊老敬老的习俗最直接的体现就是给老人做寿。祝寿的礼节有很多讲究,除了设置寿堂,赠送寿礼,大摆寿宴,还要行大礼祝酒拜寿,拜寿的程式一套一套,不能有丝毫马虎。人们为寿星行礼其实是另一种意义上的祈寿仪式,火概是想从寿星身上沾点喜气,希望自己以后也能长寿如此。

中国寿文化最具特色的就是特权阶级即皇帝强加给寿文化的色彩。封建王朝的皇帝拥有最高的权力、最多的财富,正应了拥有的越多就越怕失去这句话,在古代社会,皇帝可以说是整个社会中最怕死的人。他们害怕失去拥有的一切,所以想尽一切办法追求长生,如大摆祭坛祭祀寿星,到处寻仙问药。不仪如此,就连生活中的细节也极其重视,其生日称。“万寿节”“千秋节”。

寿文化是中国民俗文化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本书对寿文化的起源与寿神的传说作了全面介绍,并为读者详细讲解了长寿吉祥物的常识以及民间祈寿的礼仪与禁忌,可供对寿文化感兴趣的读者参考研究。本书禀承“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原则,力求达到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统一。由于中华民俗文化绵延千年,博大精深,而编者水平有限,难免有疏漏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3:2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