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朽的忠魂/人文在线作家文库》编著者马至中原。
本书是长篇小说。《不朽的忠魂》借王山娃一家的生活经历,为读者讲述了几代石油人真实的故事,较全面的展现了我国从“抗战”到上世纪末六十多年的石油战线的历史。通过石油开采第一线一串串可歌可泣的故事,作者饱含激情地讴歌了这些敢于斗天斗地、艰苦创业,为国家的石油事业无私奉献的石油人。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不朽的忠魂/人文在线作家文库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马至中原 |
出版社 | 中国文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不朽的忠魂/人文在线作家文库》编著者马至中原。 本书是长篇小说。《不朽的忠魂》借王山娃一家的生活经历,为读者讲述了几代石油人真实的故事,较全面的展现了我国从“抗战”到上世纪末六十多年的石油战线的历史。通过石油开采第一线一串串可歌可泣的故事,作者饱含激情地讴歌了这些敢于斗天斗地、艰苦创业,为国家的石油事业无私奉献的石油人。 内容推荐 《不朽的忠魂/人文在线作家文库》编著者马至中原。 《人文在线作家文库:不朽的忠魂》是一部中国石油发展史,这是一部三代石油儿女的奋斗史。 小说借“油娃”一家的生活经历,讲述了几代石油人真实的故事,全面地展现了我国石油工业从“抗战”之初到上世纪末六十多年的历史。在这一串串可歌可泣的故事中有说不尽的石油人流淌的血汗和泪水,他们历尽艰辛、众志成城、战天斗地、拼搏奋进……《人文在线作家文库:不朽的忠魂》在摄取您眼球的同时震撼您的心灵! 小说脉络清晰,情节紧凑,穿插巧妙,有张有弛,文笔生动流畅,使您轻松走如那个渐行渐远的火红的年代。 目录 第1章 不肖子已过知天命老母亲八旬展笑颜 第2章 苦菜花喜迎新世纪病老妪梦回旧时光 第3章 卢沟桥浴血民族危戈壁滩上演强国梦 第4章 调查所招兵上西北群精英汇聚戈壁滩 第5章 国民党玉门建油矿共产党相助送钻机 第6章 一号井出油奠基础贫油娃失业种洋芋 第7章 打比赛产炼一条龙憨油娃逢巧进油矿 第8章 憨徒弟捎回救命钱好婆姨买药救养母 第9章 八号井井喷出事故祸变福坏事成喜讯 第10章 喜得子山女盼夫归忙赶路山娃行夜道 第11章 运设备局长亲上阵迎贵客矿场唱大戏 第12章 西炼厂试炼获成功谭世藩病重住医院 第13章 黄汲清奉令赴新疆孙越崎立下军令状 第14章 严矿长急见王山娃维修班首次获大奖 第15章 大雨后又遇着大火蒋总裁莅临嘉峪关 第16章 蒋介石突然访油矿胡宗南表现像保镖 第17章 钻井工列队赴荒沟勇壮士新疆搞测绘 第18章 孙越崎重奖八号井憨山女惹恼酸婆姨 第19章 骆驼草萌生翡翠绿不肖子降生母堪忧 第20章 大洪水无情炼厂毁二缠子逃难来油矿 第21章 戈壁滩上演鹰抓兔贫寒家婆姨养母鸡 第22章 戈壁滩悲壮沐血雨石油人命贱被人欺 第23章 黎明前黑夜盼天明风云起更见铁血男 第24章 闹发饷工人遭镇压护徒弟师傅离油矿 第25章 小孩子不懂大人心憨娃子慷慨舍鸡蛋 第26章 用心计欲留汉在家行仗义徒弟救师傅 第27章 讲实话勺娃子挨打回油矿先过奶奶关 第28章 识大义慈母送儿郎护油矿上下齐努力 第29章 箭上弦经理忙奔走枪在手汉子写春秋 第30章 保种子不能饿死娘填肚子头巾换锅盔 第31章 祁连山风冷人更冷骆驼草孕育新希望 第32章 恶士兵抢走瘦骨鸡苦命娃不敢面对娘 第33章 提灯笼寻找讨吃鬼伏母背憨娃泪纷飞 第34章 断粮娃难断兄弟情旧衣服换得救命粮 第35章 憨狗娃讨饭欲抵鸡绝境家找到新活路 第36章 邹经理慷慨赴军营解放军奉命出张掖 第37章 黄新廷神兵进油矿彭德怀送来现大洋 第38章 苦命人挨过苦日子病老妪无缘好光景 第39章 唱山歌送汉回油矿杨拯民就任新局长 第40章 山里娃举家进油矿好学子回国献良策 第41章 毛泽东挥毫传军令步兵师改编石油师 第42章 高连长拜师学技术讨吃鬼有了新名字 第43章 维修工领命当队长废铁砣变成宝钻机 第44章 新学童坐进新教室四不像挺进荒山沟 第45章 鼓干劲井场当战场打比赛山娃战春祥 第46章 断销子不断真友谊打比赛赛出真感情 第47章 杨局长慰问送西瓜四不像战胜爱迪尔 第48章 半边天东湖建农场学生娃花海摘瓜忙 第49章 为找水全队齐参战战井喷党员冲在前 第50章 好战友昏迷进医院指导员奉调别战友 第51章 脚负伤汉子困囚笼闹情绪战士进荒沟 第52章 众职工请缨上新疆高书记安抚战友心 第53章 白面馍送给同命人勺娃子遇上傻大姐 第54章 大老鼠作伴解孤独纸飞机承载少年梦 第55章 余秋里摆擂提钻速张云清战胜王山娃 第56章 十斤娃大闹调度会王进喜欲战张云清 第57章 王进喜荣摘最高奖祁连山插上标杆旗 第58章 老战友提酒赴家宴少年郎不忘傻大姐 第59章 好伙伴难懂伙伴心西河坝寻梦梦难寻 第60章 小生命魂归戈壁滩钢铁汉远赴萨尔图 第61章 好伙伴携手去流浪高中生神秘失踪影 第62章 赴东北誓圆报国梦走大漠沐浴落日圆 第63章 憨母亲怒打不肖子傻大姐魂归西河坝 第64章 卧冰雪军歌震天响立井架人拉肩又扛 第65章 高中生上井了夙愿大队长辞官下井队 第66章 王铁人振臂一声吼大会战群英战荒原 第67章 土办法拖起铁钻机毛泽东命名大油田 第68章 渡难关三餐五两粮别玉门难舍旧时光 第69章 离井队身心不离井谈理想少年吐真言 第70章 攒学费苇塘采蒲棒救弟弟飞身掐饿狼 第71章 扛铁锹母亲忙生产志未酬壮士身先死 第72章 大会战壮举留史册三勇士英名垂青史 第73章 感人生能有几回搏做老骥伏枥志千里 第74章 苦夫妻共同度甘苦暂离别身离心不离 第75章 铁汉子一去不复返好战友从此两分离 第76章 大会战圆满近尾声周总理宣言震世界 第77章 圆夙愿青年欲当兵毁通知母亲违心愿 第78章 惹祸事开车上大树惩孽子母亲发虎威 第79章 疯婆姨暴怒下狠手不肖子穿上油工服 第80章 别母亲憨娃满脸泪赶会战青山尤不老 第81章 杨班长大发雷霆怒受委屈泪光掩月光 第82章 赶回家不知家何处人生路几度春与秋 第83章 范玉翔细说家中事王卫油因病转试油 第84章 过生日不等娘回家回井队赶上战井喷 第85章 陷阱深难免心胆寒油龙烈怎抵报国心 第86章 战油龙不顾生与死坐钢圈皮裂血横飞 第87章 寒风冷勇士不穿衣寄希望后生抢先上 第88章 望明月母亲展笑脸缚油龙青年泪纵流 第89章 动真情农民买烧酒奏凯歌工人成雕塑 第90章 传噩耗秀容病加重风雨夜战友两离别 第91章 手拉手夫妻赴黄泉埋忠骨荒野雨霏霏 第92章 逢大雪挨饿抢完井遇小站相救女同胞 第93章 顶风雪北上二十里救女工不怕冰雪寒 第94章 耿桂花道出从前事王卫田又遇傻大姐 第95章 油二代结婚成家业石油人大旗永不倒 第96章 张文彬受命战华北石油人挺进古潜山 第97章 任四井出油揭序幕金娃娃奏响开门红 第98章 总指挥问询老部下警卫员洒泪诉冤屈 第99章 任六井出油定乾坤大平原竖起会战旗 第100章 困难压不倒英雄汉古燕赵奏响新凯歌 第101章 中南海挥笔荡雷霆石油人跑步上任丘 第102章 旌旗猎万马战犹酣寻亲人兄弟难相见 第103章 领任务职工闹情绪找亲人哥哥没音讯 第104章 好工人抢上刘李庄穷汉子拦车芦苇荡 第105章 刘李庄抢下深井泵杨马庄气举自喷井 第106章 李文天带来好消息魏大力到访天门口 第107章 会战紧兄弟难聚首寄家信又接新任务 第108章 抢完井职工干劲大争速度挺进任八井 第109章 遇井喷轮流抢上井见二哥满脸辛酸泪 第110章上昝岗右臂被击伤北戴河兄弟再聚首 第111章 范玉翔欲留黑土地王卫油病重进医院 第112章 牛肉面预示老母心出事故请求背处分 第113章 车窗里展望新油城医院外沐浴暖阳光 第114章 人倒下不怕心不倒人穷了不怕志不穷 第115章 王卫油因病含笑去石油人忠魂永不朽 尾声 试读章节 高晓红走进厨房,不一会儿端着一小碗粥,来到婆婆跟前。她先舀起一勺放到自己嘴边儿试了试温度,这才小心翼翼地送到婆婆嘴边儿。 山女努力吃进嘴里一小口,但还是有一点顺嘴角流下来。 高晓红赶紧用毛巾给婆婆擦净,又舀起一勺,刚要喂,电话铃响了。她放下碗,又给婆婆擦了擦嘴,这才走到沙发边上接电话。 高晓红:“喂!哪位?华生……你到哪儿了?” 王华生:“妈,是我。我已经到北京了,刚下飞机。” 高晓红:“太好了,你婶子让你在北京等庆生,你们哥俩见了面一块儿往这赶。” 王华生:“我知道,刚跟婶子通了电话,您放心吧!” 高晓红:“好,妈……妈等你!” 王华生:“妈,你哭了?” 高晓红:“没……没有!”她下意识地使劲儿揉了揉眼睛。 王华生:“奶奶好吗?” 高晓红望了一眼坐在轮椅里的山女的背影,接着说道:“你奶奶……她不太好,自从你爸走后,奶奶到现在还没说一句话呢……” 王华生:“您别急,再有两三个小时儿子就到家了。” 高晓红:“好。好。” 她放下电话,端起粥,又来到婆婆跟前。山女歪着头注视着电视,脸上竟然又出现了神秘的、灿烂的、淡淡的微笑。 高晓红感到十分惊讶,她看了看电视节目,还是油田新闻,也没什么可笑的,转而又看看婆婆的脸,的确是在笑。 于是,她低下头,凑近婆婆耳边儿,小声问道:“娘,你看到什么了?你是在笑吗?” 山女没有任何反应。 高晓红抬起头,舀了一勺粥,正要喂,这时门铃又响了,她赶紧放下碗,走过去开门。 王卫田夹着羽绒服走了进来。 高晓红接过羽绒服,拉着王卫田说道:“你快来看看,娘又笑了!” “什么?娘又笑了?”王卫田说着,三步两步就进了里屋,一眼瞧见坐在轮椅上已是满头稀疏白发的母亲,他慢慢朝母亲背后走近,伸长了脖子,从侧面朝母亲饱经沧桑的脸上迅速一瞥,而后赶紧把目光移开。 说实话,只这一瞥,他的心就有些颤栗,这不光是在他的记忆中,母亲从来就没有冲他笑过的缘故,而是母亲从来就没有正眼瞧过他,抑或是慑于母亲与生俱来的威严与蔑视,他也从来就不敢正眼去看母亲。 高晓红走进来,端起粥递给王卫田,示意他给山女喂粥。 王卫田这才定了定神儿,接过粥碗,可他还是把粥碗又还给了二嫂。怯生生地站在一旁观看。 高晓红白了他一眼,只好舀起一勺粥,用嘴试了试温度,给婆婆喂进嘴里,然后就像哄小孩子一样,冲婆婆说道:“娘!今天是您八十岁生日,孙子们都要回来,还有您的小重孙子贝贝也不去托儿所了,全家人一起吃个团圆饭,您高兴不?” 山女听了这些话,果然点了点头,嘴角上流露出一丝难得的淡淡的微笑。 王卫田凑近一些,仔细打量母亲的脸。 山女脸上的笑容立刻就消失了,也许是她看见了王卫田就站在自己身旁,抑或是她想起了以往小儿子在她心目中划过的种种印象,令她极为不痛快也说不准儿,总之,她的目光的确在王卫田的脸上一滑而过,表情立刻就变得冷峻和凝重了,当然也少不了那种令王卫田久已习惯了的刻骨铭心的轻蔑与鄙视。 王卫田浑身的血液一下子流动加速,不由得也是习惯地打了个冷战。 高晓红使劲儿用目光安慰他,同时用自己的身体把王卫田挡在了婆婆的目光之外。 王卫田不由自主后退了几步,一屁股坐在沙发上,思绪又一下子又回到了从前那些艰辛与困惑的岁月之中。 高晓红并没有去理会王卫田,而是坚持给婆婆喂完了饭,又给婆婆从手到脚忙乎了一气,最后把王卫田带来的羽绒服给婆婆穿好,又戴上口罩和手套,这才冲痴呆呆的王卫田喊了声“好了!该走了!” 王卫田下意识地把目光从电视屏幕上移开。 “该走了!”高晓红又重复了一句,也往自己身上套了件外套。 “早了点儿吧!”王卫田嘟囔了一句,这才晃晃悠悠地站起身。 高晓红瞥了他一眼,带好手套说道:“你不说让咱娘逛一逛吗?” “好!走吧!”王卫田说着,走到山女的轮椅旁。 高晓红打开了房门。 大街上和风丽日,车水马龙,王卫田推着轮椅,高晓红则跟在一旁,一行三人走走停停,缓缓地穿行在宽敞的会站大道上。 山女的表情果然不同凡响,甚至有些手舞足蹈,王卫田笑着对身边的二嫂说:“看看,我这主意不错吧?看把咱娘高兴的!” “不对!你停下!”高晓红急着说道。 “怎么了?” 王卫田停住脚步,他也觉得母亲的表情有些夸张,嘴里也发出呜呜的声响。 P6-P7 序言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记得儿时课本上常常出现一个头戴狗皮帽子、身穿道道服、手握刹把,站在高高的井架之上,头顶青天、脚踏荒原的英雄人物,他就是铁人王进喜。 王进喜不仅是石油工人的代表,也是一个时代的象征,为了甩掉中国贫油的帽子,为了使国家迅速崛起和强大,他创造了“人拉肩扛”;喊出了:“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豪言壮语,这些都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时过境迁,如果现在回头再看这样的演绎,仍能体会到那个时代石油工人的激进和爱国热情,同时也能感受到作为工人阶级的自豪。岁月的流失、现世的浮躁使得当今石油工人的形象已经慢慢地淡忘在脑海中,这不能不说是个遗憾。 我与作家马忠源先生素昧平生,一次偶然机会我冒昧地登门拜访,友谊就这样开始了。虽有过几次令人振奋的谈话,当他邀请我为其著作《不朽的忠魂》撰写序言时,我还是茫然了。石油人的故事,对我来说是陌生的,特别是在这样远离社会人群的遥远地域,先驱者面临的一般人想象不到的困难,以及克服困难的艰辛、创建事业的壮举和他们充溢内心的情感,常常不被人们所感知。 马忠源先生的长篇小说《不朽的忠魂》讲述了石油历史中许许多多曲折艰难的真实故事,把中国石油的神秘生活和石油人的高尚品格揉于一体,浓缩成小说特有的艺术世界。这就让不了解中国石油历史,不能直接感知石油人高尚情怀的人们,通过小说的艺术情节和人物的行动做为,真切地了解、感知、触摸到了中国石油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脉动。 《不朽的忠魂》立意构思、情节设计和人物布排,有一个鲜明的意蕴聚焦点,那就是石油队伍的国家之情、国家担当。小说从荒凉戈壁,尘沙慢慢的玉门讲起,1937年,国民政府委派地质学家孙健初等前往河西走廊的嘉峪关外勘察油田的地质状况,他们历经艰辛,查明了老君庙、石油河、干油泉、石油沟、三獗湾、夹皮沟等地区的生油、储油层,从此拉开了中国石油生产的序幕。 小说中主人公山女走完了她80岁的坎坷人生,那一刻,她笑了。这是一个怎样的人生轨迹呀,她把自己的男人和三个儿子全都送往石油生产一线。 国统区物价飞涨、工资锐减,玉门油矿扬子公司爆发了工人集体逃亡事件,当局派出军警围堵镇压。一时间,戈壁滩上马蹄飞扬、枪声阵阵。彭德怀的第一野战军横扫大西北,当局有意要炸毁油矿,油矿是工人生存的命脉,一定要保卫油矿。王山娃启程之际,卧病在床的老母突然站在门前。王山娃双膝跪倒,老太太含泪把自己的狗皮褥子送给了儿子。媳妇山女带着3个孩子以讨饭为生,供养老母……油矿总经理邹明先生组织的护矿队,在武装对峙的同时,掩埋设备,保护矿井。1949年第一野战军第二兵团四师先头部队,开进了油矿,玉门获得了解放。1952年毛泽东主席颁布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十七师改编为石油工程第一师。王山娃为队长,高军为指导员的钻井队正式成立了,并命名为“山娃钻井队”,共42名职工,范玉翔、李青山、唐恩茂等都分别担任了生产骨干…… 在一座废弃的养牛场里,王进喜喊出了“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铮铮誓言,毛泽东主席欣然写下“大庆油田”四个大字。 周恩来总理庄严宣布:“中国需要的石油,现在已经可以基本自给;中国使用洋油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中国从此自豪站在世界面前。 整部作品艺术化地表现了几代石油人为国家的石油事业忠诚献身、前赴后继的思想感情,逝者依然怀恋不能投身其中的国家事业,后来者则踏着先辈开拓的道路继续奋斗,创造新的辉煌。 小说主要人物和整体结构的设计,源于生活实际,又寓含了作家引人思索的创作意旨。 这部作品读起来使人有一种亲近感和切入感,宛如身临其境。这不能不说是作家把自己对石油的热爱托之于情节和形象的一种由衷的宣泄;是对故事的正确地把握,并将生活情感转化为艺术情感。 马忠源先生本身就是石油队伍中的一分子,一直生活、战斗在石油开采火热的阵地,熟悉石油人的生活,了解石油人的感情,在生活与工作中汲取素材、体验情感,对小说题材和人物情感的把握确有独到之处。 这部小说之所以受到认可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作者把真实的人物和真实的历史事件,与艺术化的人物和艺术化的事件奇妙地融为一体,从而创造了一个石油人的艺术世界,把人们带进了真实真切的艺术氛围中,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几十年的生活积累,促使作家创作出了这部长篇小说,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一部真实的中国石油发展史,也是几代石油人的奋斗史。 马忠源先生是随着油田的发展而成长起来的作家之一,就石油题材的创作而言,他的作品有着鲜明的个性艺术特色,他不愧为其中的佼佼者。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