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北去来辞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林白
出版社 北京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北去来辞》是著名女作家林白历时三年创作的最新长篇小说,已在《十月》今年第5、6两期连载,现由我社出书。此选题已列为北京市和中国作协重点扶持项目,并由中国作协申报,增补为新闻出版总署“十二五”项目,应为国家级重点。

小说以女主人公柳海红为主要线索,讲述了两代、不同知识层次的女性由南方到北京打拼的坎坷经历与精神升华,并围绕她们,讲述了她们的亲人、恋人及家族诸多人物的命运,尤其是在社会变革大潮冲击下各色人等的浮沉悲欢。小说写出了一系列鲜活的人物,也展示出中国半个多世纪的社会变迁。

内容推荐

一曲别具一格的“北漂”之歌,一片斑驳陆离的时代足迹,一代又一代难以尽述的生命体悟,汇聚成这部四十余万字的长篇小说。

著名女作家林白。90年代曾以《一个人的战争》留给世人强烈印象,被认为是“个人化写作”和“女性写作”的重要代表。如今,她又以更宏阔的格局与更独特的视角,鲜活灵动地讲述了两代不同知识层次的女性由南方到北京的坎坷经历与精神成长,并围绕她们,描摹了社会变革大潮冲击下各色人等的悲欢浮沉,展示出中国半个多世纪的社会变迁,也记录了一个时代。应该说,这是林白文学创作上的一次重要突破。

被誉为“20世纪朴素派之父”的法国著名画家亨利·卢梭,以其清澄而雄浑的诗意画风赢得毕加索的赞许,林白也感受到了“精神血脉”上的共振,她的故事同样在纯真朴素的情感中涌动、升华,获得了静水深流般的艺术魅力。有文学评论家说,这部小说是通过女主人公海红的经历“来呈现一个广袤的起伏不平的内心森林”, “许多细节如珍珠般饱满圆亮,充满了真挚动人的力量”……

《北去来辞》的语言依然“自由而妖娆”,但已不仅仅是对“女性经验”的书写。林白以一个个更具时代感与精神力度的人物穿透历史,进入到更为广大的人的内心世界,展示出更为深邃、复杂的现实情怀,并为文学画廊增添了新的人物与精彩。如同她自己所说:在我的文学经历中,《北去来辞》是一部具有总结意义的长篇小说。

目录

上部

卷一

蝉叫彻夜不停

时间的悬崖

婴儿与生活

卷二

在蒸汽中

因为你是银禾

锅里的屎

宝贝

卷三

蛹虫时代

根须

野猫……

卷四

星期天/景山

公交车带你去大西洋

喜鹊叫

看得见颐和园的房间

卷五

陈青铜/传奇

骤然耸起一座山

爱向虚空茫然中

卷六

病房

深圳,北京,街头……

脚痕迹,墓地

经由光学的隧道到达星空

卷七

柳州/父亲

好友邸湘楣

卷八

光速

睡啊睡,睡啊睡

洞穴、游戏、塑料的肉身

卷九

星月在上,一路飞奔

日子出了毛病

走在寒气凛凛的街道上

风俗源远流长

下部

卷十

屏风

你是安娜,或者爱玛

繁花起伏

世界缩成一根针

铁锚

卷十一

地上的摩斯码

把稿纸转动四十五度

喃喃自语/半径

不要哭,不要哭

法院、派出所、村委会……

卷十二

告别武汉

嚎叫

“返回这个世界”

相遇

卷十三

隔着鸿沟遥遥相望

脸在阴影中

时代的秘密

立春,雨水,惊蛰……

卷十四

1963年的行李

老屋在大雨中

年迈的挂钟

短暂的乡村生活

地上的新世界

童谣

卷十五

太平间的木瓜树

雪飘落,如沙如土

逃向苍天

亲人

谜团

水声喧哗

相隔千年的故乡

在血管的茫茫深处

尾卷

时间的支流/旷野

后记

试读章节

蝉叫彻夜不停

棕黑。半透明。翅膀紧闭。连绵不断的叫唤像头顶上方悬浮着一只怪诞的蝉,硕大坚硬,耐力出奇好。蝉叫声铺天盖地彻夜彻日。20lO年初春,海红陷入了一片噪声之中。

——春天的蝉本来已够虚无,假如有,也是藏在地底深处。春泱说,蝉根本活不到冬天,深秋就死了,只剩下蛹在土里。女儿春泱,她站在那间有龟背竹的房间,头顶一片漏孔参差的阔大叶子,脆亮声声:有的蝉蛹能蛰伏十七年,到第十八年的春夏才钻出地面,有很多蝉蛹藏五年,第六年才从土里钻出来,爬上树,它趴在树干上蜕壳,翅膀在壳里就长好了,壳一脱掉,蝉翼一抖,透着亮光,飞起来……有水泥盖着最不好,谁都钻不出来了。是啊城市建筑像一匹疯狗,一张水泥的大饼,以故宫为中心向四周奔腾,势态迅猛。四环五环六环,水泥连着水泥,钢筋叠着钢筋,地里蛰伏的蝉蛹再也钻不出地面了。

是啊蝉蛹们,它们的灭顶之灾轰然而至,末日就到来了。它们难道是死里逃生才来到这里的?耳边这种类似蝉鸣的声音有些古怪,带着金属的啸声,连绵不绝地锉在神经上。抑或蝉蛹们死后就是发出这样的呜叫,在它们黑暗的地下王国,在水泥封闭的深处。

终于,海红意识到是耳鸣。

耳鸣有许多种鸣法,蝉鸣之外,还有蛙鸣——在钢筋水泥的都市中,忽然就来了成千上万的青蛙,你是看不见它们的,因为它们早就死了,无论是稻田还是池塘,农药杀死蝌蚪,犹如原子弹杀死无辜的人——我们看不见青蛙,但它们飞翔在天空中,像乌鸦黑压压的,发出呱哇呱哇的巨大轰鸣,许多听见这声音的人,彻夜不眠。

彻夜不眠。

在漫长的夜晚,脑子里有交错而过的火车,呼啸着,穿过黑暗的隧道,信号灯乱晃,光柱四射,时绿时红。而枕木震颤,仿佛抵近她前胸的肋骨。

起身喝一口水,但呼啸的火车仍不停歇。它们运送各种严峻的大问题,一车皮又一车皮,然后咣当一声卸到这里。堆积如山啊,像煤一样。她光着脚走在煤堆上,从一团乱麻到另一团乱麻。

2012年会不会真是世界末日——像春泱在网上看到的,太阳和地球的磁极会同时逆转;玛雅人的预言;中国的《推背图》“乾坤再造在角亢”,角亢就是指龙年。还有星相,2012年出现大十字,土木相冲,日月相冲;还有藏僧明言,2010年至2012年,世界会极端化,全球核战争;还有还有,《圣经密码》里说2012年彗星撞地球,世界毁灭……地球上没了人类将会怎样?外星人会不会侵略地球?在那些外星人居住的星球上,他们的资源耗尽了,亟须找一个适合居住的星球,哦他们在太空中流浪,如果不登上地球他们就会在太空中死掉……时间的尽头是什么?有人说,时间的尽头就在重力扭曲造成的平衡当中……太深奥了,黑洞蒸发之后去了哪里?它是在撕裂空间的自我损耗中被中和了吗?

如此偏执地沉迷于末世预言是心理有问题的表现吗?

细菌,细菌的问题更恐怖,一种邪说不知怎么让海红半信半疑:世界上最强大的就是细菌,所有的生物都是细菌制造出来的,包括人类。人类不过是细菌文明的生物工厂,我们生产必要的养分来供养细菌。人类虽然可以杀死细菌,但实际上人类是被细菌奴役的,一旦细菌发现人类的威胁,它就会把人类干掉。

大大小小的思虑如同食欲旺盛的蚕,永无休止地啃噬着海红的白天和黑夜,她被咬得千疮百孔,只剩下了筋络。

有时睡是睡着了,却常常是一夜乱梦。  梦见眼睛周围长出了一圈胡子,舌头上长出了几根头发,其中一根特别长,咽东西的时候有扯痛感。梦见在野外遇到了地震,饭桌大的巨石滚滚而下,她跑到哪儿巨石就滚到哪儿。只好爬上树,坐在树权上。树底下是一片大水,水底有一只饭桌大的草筐,里面站满了人,他们奇怪地望着她……这个梦已经不是第一次做了。

梦到一个人用刀把另一个人砍死了,自己是目击者——于是要给她判处死刑,而且一幢楼的十几个人也必须与她同死。执行注射死刑的是一个女医生,海红在梦中被人撩起了衣袖注射致死的针剂,针头刚刚扎进去,她看见自己的身体和女医生的面容都变得灰白。女医生一边往海红右侧的小臂注射,一边命令旁人道:不要等她咽气就拉出去烧了。果然有两个男人执行命令来抬她,一个人还掐她。她说:等我咽气再抬吧。片刻之后大家都被赦免了,上面发了一只足球,说要开运动会,忽然又说还是要统统杀光,连鸡都要杀光。于是逃到了楼上,这似乎是一处时光楼梯,一上楼她就变成了小女孩,童年伙伴俞明河说,让我们来挖一个洞……

又梦到在青海轧钢厂(不知是否真有这个厂),有很多人,但一个都不认识。忽然看见大学同学,不过这同学已经去世了,她还到医院跟他的遗1本告了别。海红纳闷,他怎么也来了?工厂极辽阔,超过了首钢、武钢,一个车间有足球场那么大,贴地面的一排排水龙头都生锈了,拧不出水,只有单独的一只水龙头能出水。空地上有三个人形动物在比赛跳橡皮筋,橡皮筋是按长方形的田字形摆的,人形动物穿着女人的衣服,腿极短,很奇怪。海红问旁边围观的一个女孩,她说这是猴子和狒狒杂交的动物。辽阔的空地摆着长长的钢条,像桥一样长,一个十层楼高的机械砸下来,另一根巨长的钢条砸上去,发出巨大的轰响。

还有——梦见死去多年的,父亲柳青林的尸体。

在一个屋子,有一些人,地上有一具尸体。听见旁边的人说:这是你的父亲。害怕着看它,它却诈尸了,不断地僵硬着把头扭到一边,人们不停地把它拧回原处。但尸体却站了起来,在人群中僵硬地行走。它忽然抓住了她的手,怎么甩也甩不掉。最后海红在梦中被这具尸体抱住,面对面地一把抱住!旁边有人说,看,它知道这是它的女儿。一下惊醒过来。P3-5

序言

1

“你喜欢怎样的封面?”责编问我。

北京的12月,从窗口望出去,已经没有什么绿色了,我想起广西老家,脱口而出:“当然最好有南方亚热带的植物,葱茏茁壮、茂盛汹涌那种。”

“我们没有见过呀,你提供一些图片吧。”她又说。

我是否要到网上搜一搜,把我熟悉的木棉、剑麻、狼蕨什么的发给她?但我感到这些真实存在的植物并不符合我的理想。忽然我想起了法国画家亨利·卢梭,他那些不属于任何热带地区的热带丛林幻想画——那些或剑形、或蛇形、或桃形的阔叶,在错综的枝叶中,硕大的鲜花朵朵怒放,动物生猛,目光炯炯。这些“生长、开花”的图景比广西老家的植物更切合我的内心。

就这样,它们变成了我的书封面的一部分,经过美术设计,变成了黑白的颜色,透过北方的栅栏(或窗口,或别的什么),更觉遥远和梦幻。在本书“下部”的篇章页上,有一只狮子在嗅一个熟睡的女人,仿佛是下文的一个隐喻。我喜欢。这来自亨利·卢梭的另一幅画,它在书中变淡,变朦胧,隐隐约约,藏在人性的深处。

2

写完《致一九七五》之后,我觉得自己再也不会写太长的作品了。我想写诗,写短诗,然后把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的诗作集成一本小册子。但仅仅过了两年,我按捺不住又再度动笔写了起来。一年之后,我写成了一部被我命名为《银禾简史》的长篇初稿,十六万字。这时候正好有一个机会到埃及去,我扔下这部长篇稿子,一次都没有再读就兴冲冲地动身了。

我从开罗到南方的卢克索再到红海。在红海住宿的那个夜晚,月圆海阔,天风浩浩,我忽然决意给这部长篇增加一些东西。这个念头一出现,海红这个名字即刻从虚空中咚的一下掉在我面前,仿佛是我早已熟悉的一块石头。我兴奋起来,打算一回家就扑到初稿上,推倒重来。在我的写作经验中,兴奋是第一要素。我估计,再有半年时间,我的长篇新作就可以完成了。

但是旷日持久。中间去了一趟俄罗斯一趟美国一趟香港澳门,长篇一直没有改完,我真怕飞机掉下来啊。我还去了一趟成都一趟广东。每回出发的前一天,我总要把手头的未定稿发一份给我的出版人隋丽君女士,似乎这样能使自己略为安心。我从北京到武汉再到广西北流,随身的包里一直放着我的纸质笔记本和笔,以便把纷沓而至的念头记在纸上。就这样,这部长篇把我越来越紧地箍在了它身上。我沉浸其中,对海红这个后加人物的兴趣渐渐超过了银禾,她的失眠、漂浮、纠结、迷乱,她的神经质和自我审视,她的日渐凋谢以及自我更新的企愿……这一切,是那样地一次次逼近我。我不停地倒腾她的前世今生,以至于延宕至今。

我已不记得一共改了多少稿,沿着海红的足迹,我看到这部长篇达到了现在的体积,这是我动笔之初未曾想到的。而海红也最终成为这部近四十万字长篇的第一女主人公。我看着她,仿佛看到了自己。

个人经验是这部书中至为重要的内容,这意味着,除了我把自己的个人经验给予书中的人物,同时也必须为书中的人物找到属于他们的个人经验。

对我来说,这是一次有难度的写作,从未有过这么多的人物,如此深长的时间来到我的笔下,我也从来没有如此地感到自身和人物的局限。我的笔记本写满了六个,还不包括只写了半本的那另外两个。我不断地增添内容,同时谨慎地删去一些篇章。我还神经质地一再给这部长篇以新的命名,但每次命名又都觉得不甚满意。定稿最终删掉了许多——有十几万字被废弃了,书名也从在《十月》发表时的《北往》变成了《北去来辞》。虽然有的朋友不喜欢现在这个题目,但我一意孤行。三年来我有时坚定,有时犹疑、徘徊,但始终感到内心还是满溢的。

我竭尽所能,要让海红突破她与现实的疏离感,同时希望自己也能找到与世界的真切联系,若非如此,人的存在怎能够真确?我越来越意识到,一个人是不能孤立存在的,必与他者,与世界共存。真希望一直走在一条辽远的漫漫长途上,做一个与天地万物风雨同行的人。

世界到底广阔,除了人类社会,还有大自然,以及深远处的宇宙。对于人类面临的种种困境,我常常心怀忧虑。不过,一个90后女孩对我说:如果人类被自己折腾灭绝了,那说明这个文明已经腐朽,就让它灭绝好了,肯定会有新的文明诞生。

不知是怎样的机缘,使孩子年纪轻轻就能看出某种“天道。”

我不由得微笑起来。

3

感谢生活,感谢时间,感谢北方和南方,感谢地铁、车间与书店,感谢《十月》,感谢本书出版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所有的一切,铭记在心。我尤其要感谢的是我的挚友高叶梅,她为拙作提出了深有价值的修改意见,使之达到了现在的样子。感谢她给我持续的鞭策和激发,以及在我写作长途中恒久的耐心。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15:4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