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俞樟华、毛策、姚成荣编著的《中国学术编年·清代卷(套装上中下册)》既为学术史确立了相对独立的立场与地位,又贯通了与哲学史、思想史以及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富有启示意义。
历经24年编纂、4年修订,共9卷12册,是汉语学术界首次以编年的形式对中国学术发展史进行系统梳理。上起华夏民族的传说时代,下迄中国帝制的最后终结,按时代分为先秦卷、汉代卷、三国两晋卷、南北朝卷、隋唐五代卷、宋代卷、元代卷、明代卷、清代卷。《编年》采用一种全新编纂体例,设立学术背景、学术活动、学术成果、学者生卒四个栏目,同时在各栏目适当加注“按语”,另取同时期外国重要学术人物、活动、事件、成果等加以简要著录,以资中外参照。
上卷
清世祖顺治元年(明思宗崇祯十七年南明福王弘光元年) 甲申 1644年
清顺治二年(南明唐王隆武元年) 乙酉 1645年
清顺治三年(南明隆武二年 鲁王监国元年 唐王绍武元年) 丙戌 1646年
清顺治四年(南明桂王永历元年 鲁王监国二年) 丁亥 1647年
清顺治五年(南明永历二年 鲁王监国三年) 戊子 1648年
清顺治六年(南明永历三年 鲁王监国四年) 己丑 1649年
清顺治七年(南明永历四年 鲁王监国五年) 庚寅 1650年
清顺治八年(南明永历五年 鲁王监国六年) 辛卯 1651年
清顺治九年(南明永历六年 鲁王监国七年) 壬辰 1652年
清顺治十年(南明永历七年 鲁王监国八年) 癸巳 1653年
清顺治十一年(南明永历八年) 甲午 1654年
清顺治十二年(南明永历九年) 乙未 1655年
清顺治十三年(南明永历十年) 丙申 1656年
清顺治十四年(南明永历十一年) 丁酉 1657年
清顺治十五年(南明永历十二年) 戊戌 1658年
清顺治十六年(南明永历十三年) 己亥 1659年
清顺治十七年(南明永历十四年) 庚子 1660年
清顺治十八年(南明永历十五年) 辛丑 1661年
清圣祖 康熙元年 壬寅 1662年
康熙二年 癸卯 1663年
康熙三年 甲辰 1664年
康熙四年 乙巳 1665年
康熙五年 丙午 1666年
康熙六年 丁未 1667年
康熙七年 戊申 1668年
……
中卷
下卷